探析国内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之因
作者:徐彪 孙波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要 本文结合最近频发的学生运动猝死事件,从学校体育、社会现状、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当下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发展学校体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质下降 探析
阳光体育运动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从2007年开始号召全国亿万学生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经过了5年多的推广和实践后,全国的阳光体育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阳光体育运动是否真正走进校园,落到实处却值得商榷。
连日来,广州马拉松意外猝死事件、学生长跑猝死、校运会取消长跑项目、中小学生体质等话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对于学生来说,体育课是他们进行身体锻炼的最佳载体,那么现在的学校体育究竟怎么了? 一、现状
(一)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
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柔韧性等体能素质和肺活量持续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多,近视率居高不下,高中学生近视率超过79%。而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5年下降,而耐力素质更是连续25年下降。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早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二)长跑和体操等“危险”的课程已被迫取消
长跑是10年前各大高校体育课上的必备项目。但从男子1500米、女子1000米改为后来的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体育课长跑达标的标准不断下调,即使这样,仍然有很多学生无法完成。今年更是多次爆出有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猝死的新闻,全国高校都取消了对中长跑课程的设置。其他诸如体操等容易导致学生受伤的课程也被学校取消。 二、政策指导
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时也要求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体质的持续下降已引起了国家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但导致国内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仍然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 三、探因
(一)学校教育对体育重视不够,体育课边缘化
在中小学普遍存在学科歧视的现象,原本一周4堂的体育课因为要给数理化让路,被压缩至3节甚至更少。体育老师的课时费在全校老师中是最低的,而且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总是缺少必要保障,只能选择避开一些易受伤的项目和动作,更不敢上难度和强度,这明显影响了教学积极性。
(二)大学为中小学“补课”,中小学为应试教育所累
大学生不喜欢运动源于从小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身体素质差主要是因为在中小学时课业负担过重,没有闲暇时间进行锻炼。大学生体质差,主要是中小学没有打好基础。事实上大学体育是在补中小学体育的缺失。当前青少年体质弱已经是社会问题,大学体育对此也有责任,但更多的是社会责任。
(三)场地不足打击锻炼热情
国内绝大多数省市存在着体育教学与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的现状,体育课只能达到让学生对体育感兴趣的目的,不能弥补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的问题。大学校园虽然体育硬件设施一流,可供大学生活动的场所却并不多。很多高校的球场和体育场馆多数时间由高校运动队训练比赛使用,却无法面向本校大学生开放。国家体育法规定学校的体育设施属于社区性质的,必须对外开放,这意味着学校的体育场馆需要面向社会,加上租赁场地的费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校学生订场难、运动场地压缩的问题。 (四)师资缺乏,课程走样
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学校师资力量呈现结构性缺编状态,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科目老师匮乏。一些兼职老师不会上体育课,导致体育课达不到应有的强身健体效果。 (五)孩子沉溺网络,不爱运动
90后的孩子从小接触电子游戏和网络,甚至沉溺网络,讨厌出汗的运动。电子游戏是虚拟竞争,而体育中的较劲,是用身体在和别人竞争与合作。学生不爱上体育课另一个原因是体育课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吸引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建议
(一)体育课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更是为将来一辈子的人生打身体基础。无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应把眼光放长远,重视体育课,重视体育锻炼。
(二)当前中小学生体质下降与体育课边缘化已形成恶性循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学生利益出发,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增强社会全面健身氛围,使学生真正健康成长。 (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公示是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但在此基础上还应重视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以及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鼓励体育教师在课程创新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并积极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学校体育教育要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要不停地探索和创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