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中,然人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虚幻,但是又是那么真实,“虚无”与“徒劳”贯穿了整部小说,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雪国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雪国观后感1
上节晚自习,我把川端的《雪国》看完了。现在想写读后感,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写。
对《雪国》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挺佩服的,而且对《雪国》这篇大约5万多字的小说的构思也挺佩服的。故事围绕岛村(男主人公),驹子(女主人公),还有叶子(副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关系展开,故事主要发生在大山中的温泉村,那里有纯净的雪,火红的枫叶,温柔美丽多愁善感对爱情充满向往和执著追求的艺妓——驹子。
小说开头以稻村和叶子说起,结尾又以叶子的死结书。虽然叶子不是整个小说的女主角,但却也是男主角——岛村倾慕的女子,尽管驹子也是他深爱的和同样深爱他的女人。
小说的整个格调是一种纯洁的颜色,有点冷,可能和作者描述的雪国世界有关巴。
写得不错,不愧是亚洲第2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笔下的。 读后感写成这样恐怕也只有我了,呵呵,不过我真得挺喜欢这部小说的。
雪国观后感2
《雪国》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是一部富有诗意的作品,风景如画的北国景色与主人公的内心融为一体,《雪国》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平缓而抒情的,但《雪国》里有一个地方给我的冲击力个性的强,也是我认为整部中篇小说的高潮,便是叶子在一场大火中逝去生命,驹子那悲痛欲绝的神情,那撕心裂肺的哭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力。叶子的死亡预示着一种幻想的完美人性的破灭,川端康成笔下的叶子是一位善良又洁身自好的女性,其实叶子和驹子在小说里面临着一场相同的生活处境,但叶子从始至终也没有沦为艺
妓,显然作者把叶子和驹子进行了比较,驹子是实的,那么叶子便是虚的,应对那样恶劣的生活环境,叶子又怎能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呢这只但是是作者比较驹子产生的美丽幻想罢了,因此川端康成对叶子的描述其实并不多,用了一种淡化的处理方式,你能够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存在,但又不能过多的了解,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虚无飘渺的感觉。
驹子是《雪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驹子从一位社会底层的乡村女子,最终为了给毫无感情的未婚夫治病完完全全的沦为了一名艺妓,驹子以其说是为未婚夫沦为艺妓,还不如说是生活的压力,把她一步步的逼上了这条路,如果像叶子那样生活,可能只能是提前的死亡。驹子渴望正正经经的生活,渴望完美而真正的感情,期望找一个爱自己的丈夫。她对岛村是有一种期盼的,而这种期盼在驹子身上表现的越来越强烈,但驹子的这种愿望破灭时,最终便是驹子人性的毁灭,驹子的刻苦学习,勤奋练习三弦,读小说等等努力,都是徒劳无获的,不能让她的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岛村虽然对驹子的遭遇有着同情心,但早有妻子的岛村无法实现驹子的愿望,虽然驹子热烈般的爱着岛村,但岛村最多把驹子当做是朋友罢了,只是他在旅途中无聊消遣的玩伴,在驹子身上展现了对于完美生活的渴望、渴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而岛村身上展现出一懒散、懈怠悲哀着生活在虚无中,岛村和驹子对于生活的态度是完全的不同的,构成了强烈的比较,也从侧面烘托了驹子身上所具有的完美的人性。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运用了西方的现代主义和日本传统文学的多种艺术手法,创造出了一种悲中有美、美中有悲的独特意境。
雪国观后感3
昨晚与今早读了川端康成的《雪国》,约莫读了一半。诚如译者在序言中所说,《雪国》如同驹子一般,有着惊艳的美。
不知不觉中折服于川端康成的笔触与动人。他自己就心中充满悲寂,从小就心中哀伤,构筑了由精神衰弱与眼泪组成的心灵。很明了,是一种颓废的美。
写的很多东西是独有的日本风味。譬如腰带。我见过日本人的腰带,很宽,很耐看,绣了许多东西,反映出主人的思想境界。日本的'一套套大多是从中国学去的,然而也许是中国人太包容了,失掉了一些特色的东西。川端康成在《雪国》《古都》中写了很多。中国就没有一件能好好描摹的衣服。
川端康成对于感觉的意识臻于至善。感觉在意识流中波动,同过笔来写,无外乎是景色、动作、面庞的细腻描写。他的想象很怪异,“笔挺的小鼻子虽然单薄一些,但下面纤巧而抿紧的双唇,如同水蛭美丽的轮环,伸缩自如,柔滑细腻。……但白里透红的……”总之,他给你的就像一束意识流。
“不知为什么,岛村还想大声再说一遍‘徒劳而已’,忽然之间,身心一片沉静,仿佛听得见寂寂雪声。”象这一句,抓住瞬间流动过的意识流,让人物生发出人生如梦的慨叹。川端康成将整个的故事嵌在幽暗淡色的环境中,主要写一眼之所及,颜色配上冷暖,写人物所思,写道德与欲望的冲突。如“姑娘映在雪色上的头发,也随之黑中带紫,鲜明透亮。”简单的颜色描摹,勾勒出了一丝邪恶与不纯洁。虽然没有写“寒”与“冷”,但字字透着寒气。
这第一篇,主要写了川端康成的手笔,即其描绘瞬间感受的笔上功夫。这些与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雪国观后感4
看《雪国》,我突然间想起曾经写下的一些关于火车、旅行的文字来,想想,自己是一个很爱坐上火车去旅行的人。因为坐上火车,就能在陌生的人群中、在陌生的世界中穿行。一路行来,飞驰而来的风景,来往去留的人们,可以让我胡思乱想上好一段时光了。
只是,对风景的描述,比之这样的名着,是绝对无法企及的了。那样凌厉、冷艳、凄美的文字,在《雪国》中频繁出现,却那样自然,似乎是作者信手拈来,却又那样贴切于文章一贯风格和主题。很容易让人沉溺其中。
淡淡的哀愁,抹不开的忧郁,深入骨髓的凄凉。不是普通文字能承受住的重量……发自内心的悲戚。
喜欢悲剧的我,何时是尽头?人生悲苦、孤独、凄凉如此,也许,不过是庸人自扰之。我是个太容易多想多虑的人了。也许,该多看看喜剧文才好呢。
雪国观后感5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一段简简单单的开头,将我们引入这一个世界。全书的主题是一种虚无的美,一种徒劳之美。也像岛村对驹子那一种徒劳的爱。
0在岛村看来,一切都归于徒劳,他完全否定生活的价值,沉迷于非现实的'虚幻美里无法自拔。他所追求的也仅仅是驹子映在镜中的美和叶子映在火车玻璃窗中的美,窗外变幻的雪景,隐隐闪烁的灯光,那一种虚无缥缈的非现实的美。作为一个厌世且陷于寂寞的人,岛村的排解方法是追求瞬时的官能刺激。驹子对岛村爱的沉重,和岛村对驹子的徒劳的,明知不会有什么结果的爱,以及对叶子纯净之美的追求。
全书最后,叶子死于大火,驹子疯了,每个人都被时间所淹没,没有终焉。虚无的,美好的世界破碎,一切发生了,但又像没有发生。所有的所有都是徒劳。
就像《雪国》这本书完成于战争之中,我无法揣测川端所表达心情。但或许,现实的绝望,美好生活仅仅是一场梦而已吧。
雪国观后感6
第一次认识《雪国》是在大一上的外国文学欣赏课上,那时候是冀桐老师跟我们介绍川端康成的时候提到的,那是老师只是粗略介绍了一下内容,没有仔细分析情节。自从加入了雪国读书组,就需要对这部作品更多地了解,于是在暑假之前的一周,去图书馆把这本书大致浏览了一遍。说实话,第一次看没有什么很深的体会,再去了解了一下川端康成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之后稍微有点点感受了,但是还是没有对这部作品有很大的感触。大概是鄙人书读得少,对文学悟性又差的缘故吧,暂时还写不出很深的感受来,估计还要多读几遍才会有些感受,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所描述的爱情故事吧。
初读这部作品,个人觉得主要还是在写岛村和驹子的爱情故事,
两人之间由于地域分离、家庭因素等种种原因不能公开恋爱,于是在作品中描述了两者间的发自内心的精神恋爱。虽然相见次数不多,但是在一起的时间两个人之间的亲昵还是表现出了两者间的默默的爱慕之情,结局有些悲凉,也很悬乎,不是很看得懂,还有待我继续读下去,等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不同的体会了吧。
鄙人才疏学浅,读《雪国》略发感慨,如有不妥之处恳切希望加以指正。
雪国观后感7
《雪国》的景映人,人印景的细腻描述,经常是读者用尽想象才能构想出作者笔下旋转视角的人和景,才能适应快速转折的忧郁。以主角岛村镜中所见映出心中所想的方式道来他的沿途所见所感,正契合他相对村庄的访客身份。岛村与驹子及其身边人和事的纠缠,把他塞进了温泉乡原有的普通生活轨迹里。冬日雪,镜中像,醉酒人。生于东京、偶入小镇和曾入东京、长居小镇的两个人物形象,带着突兀和纠葛两种感觉在日常生活的缓慢流淌中交织。在一次次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男女对白,暗含着驹子刻意持续克制而引发的不自然,和抑制不住的迷恋。
整篇小说透露出完美中发现缺憾的忧愁。驹子对于岛村固执的反复念想,也许正深藏着对城市事物的憧憬。初期每次的见面,驹子都还要在天亮前回到客栈里,回到自己将要一向栖居的阁楼里。这样平常的生活细节里,渐渐露出她对未来无法预知的哀愁,对现实无法改变的挣扎,这样的驹子身上仿佛有一种虚幻的魅力。这也许就是吸引岛村从老远赶来的,她身上令人深深同情的东西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