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鄢兰兰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36期
鄢兰兰
(贵州省盘县第二中学,贵州盘县553500)
摘要:语文是母语熏陶的学科,其深刻性、广博性及根基性决定了语文文本解读的多元化。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本;多元化;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28-02
语文课是教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程,是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课程。诗人余光中说过:“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常在,必然汉魂不朽。”语文不仅综合了古典文学、民间文学、语言学、修辞学、文字学的知识,还综合了戏曲、曲艺、民俗学的信息,并且涉及哲学、美学、文艺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和进一步深化,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但一个“新”字也让许多语文教师迷惘了。面对教学文本,教师应如何做好解读指导?从哪些角度去指导解读呢?语文是母语熏陶的学科,其深刻性、广博性及根基性决定了语文文本解读的多元化。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进行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指导呢?
文本解读的多元性是由生成论的不确定性决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又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读者的知识水平、个人阅历、生活环境、人际关系、性情禀赋以及主体努力程度等方面的不同,都会使文本的解读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当然,文本解读具有多元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文本可以随意解读,而应该以尊重作者及文本的原意为前提。如果说对原意的尊重是大家公认的、相对确定的,那么,不同身份的人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就可能产生多元理解,最好的的例子莫过于鲁迅先生谈到鉴赏《红楼梦》时所列举的种种看法:“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由此可见,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指导非常重要。
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指导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尊重原意,还原作品;二是构筑平台,交流探究。
一、尊重原意,还原作品
尊重原意要做到合理的知人论世。作家的情感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会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形成不同的作品风格。一般来说,适时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学习作者的身份、经历或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及作品风格流派、产生的具体背景,有利于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做到尊重原意。比如李清照的创作,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亦有“生当作豪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还原是连接作者与读者、艺术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想象还原作品的语言环境,还原生活、还原历史、还原场景、还原意义与情感,贴着作品的意象去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验作者的生活、生命、情感世界。还原可以将历史与现实、作者与读者对接起来,返回原初历史,返回原初生命意志,返回原初生活世界的精神意志,尽可能的贴近作品,贴近作者。凭借想象的翅膀可以到达特定的历史空间去感受和体会作者的生活、生命、情感世界,就能更深刻地体会文本主旨,
做到尊重原意。比如读《荆轲刺秦》,通过想象把历史情境还原,一幅幅画面好比一个个不断变焦的远、近镜头叠加在一起,不断冲击着读者的视觉,从而刺激着读者的心。这样,读者就在作者的话语世界里随着形象主体一起感受作者的原初生命意志。
二、构筑平台,交流探究
古语云:“诗无达诂。”今人说: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所以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文本的解读应为学生构筑交流探究的平台,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做好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平台构筑、交流探究建立在还原作品,尊重原意的基础上。教学中教师紧扣“知人论世”完成常规教学,初步解读文本,然后通过创设质疑释疑的情景,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从而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做进一步的探究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注意两个问题,“问题预设”与“问题生成”。预设是基础,用来解决生成的,所以教师要在备课中读懂、读透文本,领会文本主旨,摸透学情,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生成,才能拓展思维做到多元化解读文本。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过程。就阅读而言,学生是阅读的主题,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学生在自己解读文本的同时,可与同伴交流探究。交流探究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在其中一旦被激发,就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从而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探究,产生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形成文本的多元解读。文本的多元化解读不等于怎么解读都行,而是该放就放,该收就收,该导就导。教师的责任不仅是善于组织一个充满生机、民主、平等的语文课堂,还要善于在学生偏离语文学习主题、模糊文本价值取向、迷失是非善恶判断标准时,及时给学生正面引导。在这个平台上,允许学生自主思考,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权利,让学生成为真正思考的实践者,有助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但学生进行了怎样的思考,思考是否具有广度与深度,通过思考是否提升了自我的认知水平和思想水平,则是文本多元化解读中有效思考的关键。
文本的多元化解读,与时代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广泛地吸取不同文本的思想精华,感受不同语言的独特魅力,在方法上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独立思考,在全球化的时代学会接纳多元文化,理性评判宏观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