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文字号】省委发[1996]8号 【发布部门】甘肃省政府中共甘肃省委 【发布日期】1996.01.23 【实施日期】1996.01.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省委发[1996]8号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三日)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精神,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全面启动科教兴省战略
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决定》之后,全省科技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级领导及全民的科技意识普遍增强;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进一步转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科技兴农为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科技兴工、科技兴县(市)的活动正在发展;科 1 / 6
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科研院所自我封闭的科技运行机制已经打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
色的优势学科和技术领域,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技成果;民营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有了新的发展。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重大的问题和困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部分领导中还没有转变为决策行为;科技体制、科技运行机制仍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科教兴省缺乏应有的声势和力度;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全社会科技投入的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科技投入过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科教兴省战略的实践,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当前,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又一个科技和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正在来临。省委、省政府认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是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的纲领性文件,是确保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又一重大决策。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我省经济、科技、社会诸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后5-15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全面启动科教兴省战略的时机、条件已经成熟。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中央十四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以新的姿态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高潮的到来和国家重视支持西部经济建设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把科教兴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变,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是就是要把推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总揽全局工作的根本着眼点,对科教兴省实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始终坚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坚持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统筹规划,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及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两个关键问题,使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真正建立在强大的科技能力、发达的教育事业、较高的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 2 / 6
4、实施科教兴省战略,要把握远处着眼、近处着手、突出重点、加强集成的原则,
着力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各有关部门从目标、规划、计划、条件、工作等方面加强协同和集成,以“九五”科技发展计划为先导,集中力量组织实施八大科技工程,即粮食持续增产工程、农村支柱产业增收工程、乡镇企业科技振兴工程、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技术更新改造工程、开发新品培育名牌工程、新技术新成果转移工程,“333”科技人才工程。通过这八大科技工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和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5、到2000年,我省科教兴省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科技体制;主要物质生产部门新的经济增长点初步形成,技术水平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八十年代末的水平;科技成果较大面积、较大规模的转化率达到50%以上;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全省科技综合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全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有大幅度提高;科学研究与开发、具有特色的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迎接新世纪的经济大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储备。
二、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
6、科教兴农是科教兴省的首要任务。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强农科教统筹,强化“星火计划”的示范作用,稳定农业科技机构和队伍,完善农村科技推广、示范、培训和管理四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转变,使农业科技贡献率由现在的42%提高到50%以上,确保2000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90亿公斤,农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100元,42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3 / 6
7、围绕粮食生产目标,采取以水地增产为主,水旱并进方针,大力推广10大类先
进适用技术,强化技术的组装配套和集成,实施粮食持续增产工程。“九五”期间,灌溉农业区重点推广优良新品种、地膜覆盖、间作套种、模式化栽培、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体系,使保灌水地亩产量达到500公斤以上,水地粮食总产达到或超过60亿公斤,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设施的效益;雨养农业区重点推广抗旱良种、土壤培肥、旱农耕作、集流灌溉、地膜覆盖等技术,使1/2的农田亩产量力争达到250公斤以上。
进一步发挥农作物良种的增产潜力,组织科研、生产和种子经营单位,抓好100个农作物良种的繁育与推广,加速农作物种子产业化进程,使主要粮油作物品种更新一次,良种率达到90%以上,增产10%以上。
8、发展农村支柱产业,培育地方财源,实施农村支柱产业增收工程。以畜牧业、林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啤酒原辅料开发等十个支柱产业为重点,力争形成若干个产值上亿元和十亿元的产业和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农业名优产品。要加大科技含量,大力采用先进适用的种养加技术。根据一县一品的产业要求,抓好100个拳头产品开发,形成区域性支柱产业,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畜牧业要针对农区、牧区和城郊区的不同特点,重点推广畜禽良种、暖棚饲养、青贮氨化、配合饲料和疫病防治等技术,到本世纪末,使全省肉类总量达到100万吨,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林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要坚持高起点,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名优产品开发力度,提高资源转化效率。
9、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和合作,以推进乡镇企业科技进步为宗旨,组织实施乡镇企业科技振兴工程。即“九五”期间完成1000户企业的技术改造,建立10个省部级“东西合作示范区”和西固、武威、白银城郊、天水北道四个星火技术密集区,建立10个产值超10亿元的主导产业,培育100个科技明星示范企业;每年推广100项 4 / 6
先进技术,开发200个新产品,培训200名优秀企业厂长经理,力争本世纪末全省
乡镇企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乡镇企业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开发和加工增值为重点,通过东西结合,联营协作,引进消化等途径,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装备,努力提高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尽快实现乡镇企业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战略转变。 10、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关键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增加技术储备,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九五”期间要以实现全省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增产目标和增加城乡肉、蛋、奶、菜等副食品有效供给为重点,抓好农作物及畜禽良种选育、中低产田改造治理技术、水资源合理利用及节水灌溉技术、次生盐渍化防治技术、蓄牧业规模养殖及草原改良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集流工程规范化设施化研究、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区域性综合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十三个领域的科技攻关,并取得大的突破。继续强化科技扶贫工作。 三、加快工业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11、我省工业科技进步要从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入手,把培植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发展名牌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主攻方向,引导和促进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推动“产、学、研”三结合,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推动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力争到本世纪末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个百分点。
12、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省上以抓好10个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为重点,引导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示范企业要努力形成以技术创新、设施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内容的创新机制。要建立健全科技进步与生产经营同轨决策、同轨运行的企业科技进步管理体制。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研究制定企业科技 5 / 6
进步评价指标体系与奖惩办法,纳入厂长经理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内容,激励企业广泛吸
纳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科学地组织生产、销售和服务。各地、各行业也应当组织所属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示范活动。推动全省企业科技进步不断发展。
全省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在三年内普遍建立起自己的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