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4・ Journal of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Vo1.13,No.16 Aug.2014 4结论 标志物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生物医学T程与临床, NH3水平和HA、PC m含量对肝硬化合并肝癌无创 2012,16(5):458~461. 伤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9] 庄燕,范婷婷.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在各型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3(7):323—324. 参考文献 [10]TranA,HastierP,BarjoanEM,et a1.Non invasive prediction of severe [i] 叶迎宾,郭卫刚,柴广丽,等.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氨与血清层 ifbrosis in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live disease[J].Gasrroenterol Clin Bi— 粘连蛋白和总胆汁酸的关系[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 ol,2000,24(6—7):626—630. (19):57—59. [11]金宏慧,李仲平.血清铁蛋白与透明质酸和肝硬化的相关性[J]. [2] 聂鑫,贺勇,李贵星,等.肝肾综合征与肝性脑病的关系研究[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3):21—218.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3):475—478. [12]朱立新.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3] 贺勇,高宝秀,杨正兵,等.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与血氨的关系 [J].检验医学与I临床,2012,9(1):1O—l3. 研究[J].检验医学,2012,27(1):44—47. [13]张立婷,赵荣荣,陈红,等.HBV—DNA低复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 [4] 李晓光,于永光,王丽艳,等.血氨检测在l临床肝脏病中的应用价 HA、LN、PCIII、CIV水平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相关性分析[J],第三 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1):1340—1342 军医大学学报,34(17):1783—1785. [5] 牛丽林.根除HP对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影响及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14]甘泽.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进展[J].医学文选,2003,22(6): 931—934. 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4):472—473. [6] 盛大平,徐元宏,李涛,等.血氨检测的临床适应证及其价值探讨 [15]吴梓苗,冯杰,张爱军.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6):565—567. [J].中国全科医学,2011,11(3):948—950. [7]胡兴荣,崔显念,胡启托,等.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16]曹玉宁.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 程度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4):1501—1503. 201l,27(2):214—217. [8] 廖瑞真,刘倚河,林宗跃,等.慢性肝病剪切波速与血清肝纤维化 (收稿日期:2014—02—22) DOI:10.3969/j.issn.1671—4695.2014.16.031 文章编号:1671—4695(2014)16—1384—03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相关性分析 胡丽丽 唐广山 董浩(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淮安223002) 【摘要】 目的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 性纤维瘤病患者的MRI影像资料,与病理对照。结果本组均为单发病例,腹壁型2例,腹壁外型4例;5例病灶呈条片 状、梭形及扇形,病灶边界不清,1例病灶边界清晰;6例病灶沿着肌肉长轴生长,4病灶边缘可见爪样生长;6例病灶 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内见索条状,星芒状低信号;6例均未见坏死、钙化及囊变。增强扫描6 例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索条状轻度强化或不强化区,侵及相邻肌肉、脂肪组织。病理提示:病灶由不同比率 增生活跃的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瘤细胞无异型性。结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能反映侵袭性纤维瘤病的病理学特征。 【关键词】 侵袭性纤维瘤病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是 1资料与方法 1838年Muller首次提出并命名的一种少见软组织肿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6例 瘤 J,又称韧带样纤维瘤病、硬纤维瘤,起源于筋膜或腱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F患者的MRI资料与病理对照分 膜,具有良性肿瘤的组织学表现,呈浸润性生长,一般不 析。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52岁,病史2月至10 发生转移;多发生于25~40岁,儿童更加少见。AF发 年不等;4例为腹壁外质硬无痛性肿块,活动度差,2例 病部位广泛,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腹内型(15%)、腹壁 病灶位于下腹壁,其中1例7年前左下腹壁手术史,近 型(25%)及腹外型(50%一60%) J。肿瘤由成纤维细 两年来切口处软组织肿块似有增大,偶感隐痛就诊。本 胞、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及毛细血管组成。由于肿瘤细 组病例术后随访到2例,其中1例复发。 胞组成的特殊性,MRI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本文 1.2检查方法本组病例我院采用GE公司Singa至臻 收集我院2例、南京军区总医院(进修期间)4例AF患 版1.5T磁共振成像仪,南京军区总医院采用Siemens 者的MRI影像资料与病理对照分析,探讨Mill对AF的 Magnetom Vision Plus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根据检 诊断价值。 查部位选择表面线圈或腹部线圈,T1wI(sE)、T2WI (FSE)及脂肪抑制序列(STIR),层厚5 mm,层间距1 mm, 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使用Gd—DTPA造影剂增 通讯作者:唐广山,E—mail:tgs fs88@sina.eom 强扫描,剂量0.1 mmol/kg体重,15~20 ml,1~2 m]./s静 ・1386・ Journal of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Vo1.13,No.16 Aug.2014 3.3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AF的病理 性,研究AF的MRI表现,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学特点,决定了其病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下列 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的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 MRI征象应考虑AF可能:①呈浸润生长的肌肉肌间隙 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病变,病灶长轴与肌纤维走形一致。②T1wI均呈低信 号,信号均匀;T2WI呈高信号,信号稍不均匀,其内索条 状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其内索条状低信号 呈轻度强化或不强化。③病灶内无囊变、出血坏死及钙 化。④病灶与周围肌肉神经血管鞘膜境界不清,周围组 织形态、信号异常。⑤术后易复发也是AF的重要特征, AF术后复发率可达77% 。 AF主要与下列深部软组织肿瘤相鉴别:①黏液纤 维肉瘤,发病高峰年龄为61~70岁,肿瘤无完整包膜, 呈浸润生长引起周围组织萎缩及肿瘤周围脂肪沉积。 同时伴有股纤维结构不良,称Mazabraud综合征 ,肿 瘤内含有大量黏液成分,Tl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 号,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②神经鞘瘤,好发于 20~40岁。肿瘤生长缓慢,有完t的包膜,肿瘤较大时 易坏死囊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 病灶明显强化,囊变区不强化。③黏液性脂肪肉瘤,质 地软,常具有完整包膜,瘤周可见水肿区,MRI可检测到 瘤内脂肪成分¨ 。④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般以老 年人多见,而青少年罕见的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恶性程度高,易坏死,瘤周水肿明显。 4结论 参考文献 [1] Micke O,Seegenschmiedt MH.Radiation therapy for aggressive ifbrom- atosis(desmoids tumors):results of a national patterns of care study [J].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bys,2005,61(3):882—891. [2] Kreuzber B,Koudelova J,Ferda J,et a1.Diagnostic problems of ab— dominal desmoid tumors in various locations[J].Eur J Radiol,2007, 62(2):180—185. [3]杨献峰,江波,朱斌,等.MRI对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2):147—150. [4]冯仕庭,孟悛非,范淼,等.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诊断[J].临床 放射学杂志,2005,25(4):346—349. [5]杨献峰,江波,朱斌,等.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85—87,91. [6]Lee JC,Thomas JM,Phillios S,et a1.Aggressive fibromatosis:MRI features with pathologic emTelation[J].Am J Roentgenol,2006,186 (1):247—254. [7] 顾雅佳,彭卫军,王坚,等.颈肩部纤维组织肿瘤的MRI和CT诊 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2):1322—1325. [8] Bonvalot S,Eldweny H,Haddad V,et a1.Extra—abdominal primary ibrfomatosis:Aggressive management could be avoided in a subgroup of patients[J].Eur J Surg Oncol,2008,34(4):462—468. [9] 舒勇,孙丹宁,王勤,等.肾脂肪肉瘤转移血液透析治疗一例[J/ 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6):1867—1868. [1O]刘金有,唐广山,周光礼,等.黏液性脂肪肉瘤的MRI表现与病理 学分析[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0):2796— 2797. 总之,MRI的影像学表现与AF瘤体内的细胞组成 成分具有相关性,即AF病灶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收稿Et期:2014—02—28) DOI:10.3969/j.issn.1671—4695.2014.16.032 文章编号:1671—4695(2014)16—1386—05 神经精神狼疮机制的研究进展 何宇辉 王宁 于清宏 (1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0级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风湿免疫科广东 广州510282) 广东 广州 510282; 【摘要】 神经精神狼疮(NPSLE)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变侵犯到患者的神经系统而出现的各种神经或精神症状。 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国内对于NPSLE的了解是少而不充分的。近年来新提出的观点有遗传学上某些基因位点 的变异、TWEAK信号通路异常表达、神经元代谢异常和退行性病变以及继发因素影响等。文章除了对传统NPSLE机制 做补充外,同时对近年来新的观点进行综述,以期为科研和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神经精神狼疮机制研究进展 神经精神狼疮(NPSLE)是一种慢性、多病因和涉及 合微血管病变、自身抗体作用和炎性因子活动所致。新 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一系列中枢、外周的 近提出的观点包括遗传学、细胞信号通路异常、神经元 神经精神症状。目前NPSLE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传统 代谢异常和退行性病变以及继发因素影响等。由于其 观点认为NPSLE是以血一脑脊液屏障破坏为基础,综 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国内对于NPSLE的认识是少而 不充分的,针对NPSLE的诊断与治疗主要局限于经验 通讯作者:于清宏,分子免疫学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E—mail 性质。本文综合国外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科 yuqinghonghome@163.coin 研和临床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