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社会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

2021-11-03 来源:客趣旅游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11月第32卷第6期 网络社会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 谭建刚李静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摘要:阐述了当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网络社会的概念和特征,探讨了互联网对当今青少年的影响;从建构网络道德环境和 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两方面提出了消除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消极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技术;网络社会;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509《2008)06—0826—02 1 网络社会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1.1 网络社会的概念 “网络社会”是一个与人们 现实的社会生活系统有着较大差异和区别的网络空 其一是网络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以间接形式为 主,以符号化、数字化为手段,以通信交往为主要内 容。其二是上网的人彼此独立分离,甚至在永不谋 间系统。但是,对这种“网络空间系统”的理解并不 完全相同。一种理解认为,“网络社会”就是指作为 各种网络共同构成的“互联网”以及人们通过互联网 面的社会成员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成网络群体。比 如“网婚”者在网上登记结婚,成立网上家庭。其三 是上网人可以隐匿自己的身份、年龄、性别、行为目 的。比如一个健实的中年男子,可以在网上把自己 装扮成红颜少女,向“她”的“爱”者甜言蜜语;一个强 技术所实现的“网络化”过程中“网民”之间的互动。 另一种理解则是以“网络空间”来界定“网络社会”。 有人认为网络的本质就是一种“在线”整合体,也有 人从传播学的角度将互联网看作是“一个模拟传统 社会传播形式的数字化平台,或者说与现实社会并 列的虚拟传播环境,一个虚拟社会”。 1.2网络社会的主要特点 (1)开放性。现实社会 盗可以装扮成百万富翁与他人谈生意而盗取商业秘 密却又不留下任何作案痕迹。以上种种“虚拟现实 环境”不存在实体的拳脚之争和面对面的冲突,人们 利用虚拟的“人际交往”替代实体的“人际交往”,突 出了人的精神性、隐匿性。(3)自主性。现实社会的 儿童要长时间依赖于家长或他人的呵护,而网络社 会的网民虽然也要他人的指点,但此依赖性则是有 限的、短暂的。只要该网民略知一二,就可涉足网络 总存在着洲界、国界、省界,而由互联网构成的网络 社会则是一个没有物理边疆的空间,你可以在世界 的任何一个网站的计算机屏幕前了解世界各地发生 的事件和信息。(2)虚拟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关系数较低,原因可能是:一是对于心理健康状况正 常或已较好的学生,体育锻炼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 保持心理健康方面,要继续大幅度地提高比较困难; 二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是有诸多因素造成的,体 育锻炼只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手段之一,仅 仅依靠体育锻炼不可能完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应当能把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 等手段结合运用,效果会更显著。 参考文献: 社会。在网络社会里,每个网民既是参与者,又是组 E23漆昌柱,徐培.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 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5):117—119. [3] 何颖,季浏.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中介变量 研究口].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6-8. [43 肖水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用书[M].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5,2:62—65. E53吴广宏.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EJ].山西 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7(4):16—17. [6]孙乡.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EJ].中国体育 科技,2007,43(6)95—98. (收稿日期 2008—03—28) Eli何维林,李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J].中国健 康教育2004,20(8):719-720. 826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n月第32卷第6期 织者,都能“自己为自己做主”、“自己管理自己”,一 开始就明确了自己在做什么,怎样做。我们可以从 网络群体的宽容和慷慨使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可以 在自己选定的网络空间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获得 平等的尊严上去理解网络社会的自主性。因为他 (她)要在网络社会中找回自己的个性与自由,表现 出自己在现实社会不能表现的那一面。 2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3.1建构网络道德环境 (1)建立健全网络行为准 则和法律法规。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制定统一、系统 的网络行为准则。网络社会伦理问题的出现,使人 们开始认识到规范网络行为的重要性,开始尝试给 网络用户制定网上行为准则。在全社会进行网络道 德的教育,建立起全社会的网络道德环境。(2)建立 网络监管体系。建立网络空间网民行为的监控机 制,增加网络的透明度,维护网络社会的安全管理。 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和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巡查 2.1信息的复杂性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网络时代的特征之一是由信息匮乏走向信息充裕乃 举报中心,开展全民监督活动,形成社会监控体系。 至信息过剩。的确,大量的网上信息,为人们的学 3.2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教育 关注青少年, 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教育青少年因势利导对待网上资源信息。要根据青 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 少年的实际需求,利用网络的先进性引导学生、教会 性,网上信息自由流通,跨国界传播,就使得信息庞 青少年选择。主动适应网络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向 杂多样,良莠不齐。而由于思想文化信息的多元贯 青少年提供各方面信息与多种选择方案,让他们在 通和舆论的多元表达,容易使青少年的思想长期浸 比较中学会选择,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生活,突 泡在杂乱无章的信息中,这些垃圾信息会蚕食青少 出强调工作中的引导功能。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 年人本就薄弱的意志,混乱其心灵,或者不知所措, 化占领阵地,要发挥团组织对文化的选择和整合作 感到迷茫、困惑,严重影响其判断力,使其人生观、价 用,使外在信息传播结构在到达青少年过程中得到 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和错位,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其 优化。 心理焦虑。 3.3 与时俱进,开拓增强共青团系统网络的服务功能 2.2虚拟性易造成青少年道德沦丧 网络使人与人 对网络时代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青少年工作者 的道德关系不仅存在于真实世界中,而且存在于网络 应该抓住机遇,找准切入点,以创新的姿态开拓前 “虚拟”世界中。人们不仅与真实世界中的熟人发生利 进。各级团组织可以将网络文化纳入自身文化建设 益关系与道德关系,也与网上的他人发生此类关系,从 的总体格局进行规划和部署。青少年教育进网络要 而出现道德关系的无限性拓展。在网络中,一些人完 取得成效,关键在于网络能引起青少年的关注。 全隐去自己真实的社会身份,或者以匿名出现.,或者以 3.4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 一个或多个“虚拟”的身份从事网上活动和交往。一旦 工作是共青团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以正 自己不满意,可以随时终止自己某种“虚拟”身份。由 确积极的交互信息,建设网络思想政治阵地。一是 于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也没有人能找到你,因而不必承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收集有关重要著作和资 担任何责任。因此,在网上完全凭个人的道德自律行 料,收录党的基本知识以及党的政策文献等,使青少 事。这恰好为青少年人提供了摆脱成人约束、松弛禁 年可随时上网阅读和下载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把网 确辞里 嘏 国 }土 磷 前0蘸菏 墨河料 忌的机会。互联网网站上的道德问题屡见不鲜,从一 络变为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二是开 个从层面上昭示了由于青少年人的道德人格尚未完全 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各级青少年工作者可以利用 定型,容易在丧失约束的情况下放纵自己的行为,增加 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 了各种越轨的可能性。 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进 2.3网上交往导致青少年疏远现实的人际关系 行教育、激励和引导。通过网络的传播,可使先进模 它是以网络为中介,以文字为载体。间接交往文字 范的讲话、专家的辅导、电视教育讲座直接进入网络 虽然可以描述形象、传情达意,但传达的是经过刻意 课堂。 加工的信息,描述的是精心包装过的形象。这些信 参考文献: 息与形象往往具有很大的虚拟与虚假成分,由于网 Eli董志强.网络:从技术进步到人文关怀[N].信息产业 络上虚拟交往有巨大的吸引力,青少年上网者往往 报,2004-12. 迷恋其中,乐此不疲,从而大大减少了参加现实社会 E2]李少群.互联网对青年的负面影响与青年工作的对策 的交往活动,疏远了现实社会的人际环境。 EN].2009—11. (收稿日期 2008—09—11) 3对策 8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