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汉卿》鉴赏

2020-08-26 来源:客趣旅游网


话剧《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田汉解放后又一部力作。此剧是作者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13世纪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周年而作的。话剧《关汉卿》所描写的不是这位剧作家战斗的一生,而是他一生中的一次战斗——《窦娥冤》的创作、演出及其结局。从时间上看,写的是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1281年)的深秋,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的春天,不足半年所发生的事件。基本剧情是:在大都(今北京)近郊一家小酒店的门前,一位清白无辜的少女朱小兰,因反抗勾结官府的恶棍张驴儿的污辱,而被诬告被捕。在瑟瑟的秋风中,这个善良的少女被送上了断头台,她的年老无靠的婆婆匍匐在通往刑场的古道上呼天抢地地痛哭,愤愤不平的人们也在默默无言的饮泣。关汉卿睹之思之忧之,悲愤难抑,他以笔作刀,以朱小兰冤狱为创作素材,写成了著名的社会悲剧《窦娥冤》,在艺妓朱帘秀、赛帘秀,伶人欠耍俏,笛王玉梅、书会朋友谢小山,大剧作家王实甫、王和卿、杨显之等坚决支持下,使《窦娥冤》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触怒了以阿合马为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悲剧的作家遇到了作家的悲剧。关汉卿“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具体表现在:不改戏。“不改不演,要你们的脑袋!”关汉卿的回答是,宁可掉头,决不改戏。勇敢的朱帘秀决定照原本演出,“我宁可不要这颗脑袋,也不要你的戏受一点损失”; 但她同时还有另一个请求:“汉卿连夜离开大都”。然而关汉卿泰然自若, 莞尔一笑:“不要脑袋就都不要吧!”他再次亲临剧场,同阿合马当面进行斗争。结果铁锁锒铛,关汉卿和朱帘秀双双入狱。剧作家中的败类叶和甫奉主子之命,来狱中劝降,关汉卿回答他的是一记响亮的耳光。至此,死神一步步逼近了关汉卿,他没有丝毫的畏惧,没有半点哀伤,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最后由于万名群众签名具禀,关汉卿由判斩改为流放杭州。开始了他长达十余年新的战斗生活。

剧本以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成功地塑造了关汉卿、朱帘秀、王和卿、王显之,阿合马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剧本描写了关汉卿正直、善良,勇敢的大无畏精神,无情地抨击了统治阶级的黑暗政治。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苦难和黑暗的时代。那个时代是没有道理和王法可讲的。人民的财产可以随时被侵吞、性

命随时被杀害。一方面是统治者、恶霸、有钱有势的人肆虐猖獗、为所欲为,他们侵占民田,掠人为奴,无恶不作。一方面是贫苦善良的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尽欺凌而无处申诉。关汉卿的毕生事业,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高举起正义的火把,将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向那些无法无天的恶贼作强烈的抗议,宣泄被压迫人民的苦难和怨愤,为劳苦大众伸张正义。

当关汉卿听说良家少女朱小兰因反抗恶棍凌辱,被赃官陷害处斩,胸中激起义愤,决心以此为素材,写下这千古悲剧。在当时的黑暗制度下,许多文人墨客都采取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对待人生,而关汉卿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反映现实批判现实。他冒着生命危险创作《窦娥冤》,并在作品中公然抨击统治阶级草营人命的罪恶。关汉卿借不屈少女窦娥的嘴,对那个暗无天日的社会诅咒道:“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作天……”表现了关汉卿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无比仇恨。当反动权贵阿合马强迫他修改剧本否则不许上演时,关汉卿顽强抵制,不仅拒绝修改一字,并在善良歌伎朱帘秀等人的支持下,坚决上演。这种大胆反抗权贵,替穷人伸冤的勇敢精神,在当时的文人中,确实难能可贵。

《关汉卿》塑造了一个以关汉卿为首、以关汉卿精神为支柱的人民艺术家的战斗集体,热情赞美他们用戏剧为百姓说话,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顽强斗争精神。剧作家田汉紧紧扣住关汉卿的创作活动及其与人民的联系,来塑造关汉卿及其周围几个古代艺术家的形象。《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鲜明地表现了关汉卿反抗元朝黑暗统治、为被虐杀的平民百姓请命的品格,田汉在话剧《关汉卿》中,便通过《窦娥冤》创作的经过及演出前后的全部遭遇,刻画了关汉卿、朱帘秀等的动人形象,表现了关汉卿那种“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可贵性格。正由于作者在构思上是从关汉卿的创作活动入手,所以他就能成功地组织剧中的人物形象体系,更便于在剧作家关汉卿与剧中

人、演员与角色之间展开命运与共的戏剧情节,使该剧在读者与观众的面前展示出一幅生活与创作息息相关,作家与人民生死与共,历史与现实密切联系的生动画面,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