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航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20-01-19 来源:客趣旅游网


目 录

序言 ............................................................................................................................................................................. 1 一、 就业基本状况与特色工作 ............................................................................................................................... 2 1.1 1.2

就业基本状况 ...................................................................................................................................................... 2 就业特色工作 ...................................................................................................................................................... 3

科教互动,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 4 校企携手,完善就业教育新模式 .............................................................................................................................. 5 系统提升,建设就业研究新基地 .............................................................................................................................. 6 深度扶持,构建创新创业新平台 .............................................................................................................................. 7

二、 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 8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本科毕业生升学情况及趋势 .......................................................................................................................... 8 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 10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 11 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及趋势 ................................................................................................................ 12 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就业情况 ........................................................................................................................ 14 毕业生重点就业单位.................................................................................................................................... 15 未就业毕业生原因分析 ................................................................................................................................ 16 招聘会组织情况 ........................................................................................................................................... 17

三、 就业状况调研反馈 .......................................................................................................................................... 17 3.1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 .............................................................................................................................................. 17 3.1.1 就业满意度 .................................................................................................................................................... 18 3.1.2 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程度 ............................................................................................................................ 19 3.1.3 年薪 ................................................................................................................................................................ 20 3.1.4 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收到录用通知的情况 .................................................................................................... 21 3.1.5 毕业生求职过程时间长度 ............................................................................................................................ 21 3.1.6 求职渠道 ........................................................................................................................................................ 22 3.2 用人单位反馈 ......................................................................................................................................................... 23 3.2.1 用人单位满意度 ............................................................................................................................................ 24 3.2.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评价 ........................................................................................................................ 25 3.3 毕业生工作状况跟踪反馈 ...................................................................................................................................... 25 3.3.1 工作适应情况 ................................................................................................................................................ 26 3.3.2 工作满意度 .................................................................................................................................................... 26 3.3.3 工作胜任情况 ................................................................................................................................................ 27 四、 就业工作展望 ................................................................................................................................................. 28 附表——各学历层次分学院、分专业就业率............................................................................................................. 30

序 言

作为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服务国家,锐意创新,始终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打造顶级创新平台、塑造一流科研团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人文情怀的领袖级人才。学校基本形成了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内在凝聚力和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升,不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

学校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学校坚持自由探索和有组织的科研相结合,持续推动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形成了“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和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三位一体的科研格局。科研经费总量稳居全国前十,人均稳居全国前三。近 10 年共获得 9 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 3 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与中国工程院共建的“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正发展成为本领域的国家智库。与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建立了全面的协同创新体系,其中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 计划”。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全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面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探索面向基础科学和重大工程技术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大学章程建设”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计划。发布《人才白皮书》,强力推进人才培养“长城行动计划”,抓好国家和校级试点学院和试点班的建设,探索以书院制为载体开展博雅教育,打造了高等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华罗庚数学班、知行文科试验班等四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积极促进教学科研的融合互动,把一流的科研能力转化为一流的教学能力,在创造知识中培养人才,在培养

1

人才中创造知识。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带来了高质量的就业,北航持续涌现出的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一、 就业基本状况与特色工作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在教育部、工信部和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整合全校资源服务就业,校院两级就业工作一线教师通力合作,保障了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定的保持高位,圆满完成了2015年就业工作。

1.1 就业基本状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届毕业生总数为6926人,其中男生509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3.52%,女生183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6.48%。本科毕业生3582人,占全体毕业生人数的51.72%,硕士毕业生2808人,占全体毕业生人数的40.54%,博士毕业生536人,占全体毕业生人数的7.74%。

截止至2015年10月31日1,本科毕业生就业率2为98.80%,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9.54%,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8.69%,总体就业率为99.09%,近三年来学校就业率保持高位稳定。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1542人,出国(境)573人,升学率3达59.05%。毕业生投身国防科技工业单位的人数总计1438人,国防科技工业

12

本报告中统计数据截止至2015年10月31日。

就业率=(升学毕业生人数+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其中升学毕业生包括国内升学毕业生和出国(境)留学毕业生。已就业毕业生包括签署三方协议就业和灵活就业的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指没有签署三方协议,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就业,以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 3

升学率=(国内升学毕业生人数+出国(境)留学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2

单位就业率4为20.76%,其中本科毕业生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就业率为6.34%,硕士毕业生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就业率为34.97%,博士毕业生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就业率为42.72%。学校进入航天系统企业人数位居全国高校之首。

表1 2015届毕业生就业状况

本科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 博士毕业生 合计 总人数 3582 2808 536 6926 出国(境) 573 130 18 721 国内升学 1542 94 82 1718 5签就业协议 892 2130 420 3442 灵活就业 532 441 9 982 未就业 43 13 7 63 就业率 98.80% 99.54% 98.69% 99.09% 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本科毕业生 98.23%98.26%98.80%硕士毕业生 99.25%99.12%99.54%博士毕业生 98.55%97.63%98.69% 图1近三年各层次毕业生就业率

1.2 就业特色工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不断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大力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建设,在以学生为本,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为目标,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对就业工作进行了深入

45

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就业率=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硕士毕业生国内升学人数中不包含在读期间转博的同学,博士毕业生国内升学指攻读博士后。

3

系统的顶层设计,形成了学校优化就业教育体系、细化就业服务体系、深化就业调研体系、强化创新创业体系的工作思路。 科教互动,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学校致力于培养视野广阔、胸襟博大、思维敏锐、知识深厚、创新力强的优秀毕业生。2015年学校全面实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本研一体、学科交叉、国际互认,完全学分、浮动学制、自选学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位授予机制。学校坚持 “三个结合”,把优势科研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动能,实现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一是坚持科研平台与教学平台相结合。学校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同步建设国家级教学基地,国家级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最新的教学实践内容。目前,学校83%的科研成果都已经转化为教学创新实验内容。二是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校全面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制由“一对一”转变为“多对多”,统筹力量集中指导学生。学生组建科技创新梯队,使本科生真正融入导师科技创新团队。近三年来,学校承担的国家等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中有50%以上直接支持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三是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科学精神求真,人文情怀求善。学校坚持科技与人文结合,跨学院组建书院,通过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强化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

学校成立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来推进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三个环节间的资源协调。学校积极构建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机制,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开设跨学科专业交叉课程,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学校在开设航空发动机高

4

级人才定制班、网络技术高级人才定制班、大型飞机高级人才培训班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了专业硕士的企业定制式培养模式。在招生上以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2015年新增设了会计、统计两个应用型专业硕士学位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上,学校认为就业质量是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反馈,一直探索构建分学院就业质量评价标准和就业跟踪调查机制,通过就业结果、毕业生调研、校友追踪反馈等信息反馈就业质量状况,从就业质量状况上对人才培养状况进行反馈。 校企携手,完善就业教育新模式

面对学生对就业教育阶段性需求的变化,及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针对性的特点,我们认为聚焦职业目标,面向行业认知、企业认知及职业认知的分专业的就业教育方式是更有效、更接地气、更具有吸引力的方式。

以此为指导思想,在就业教育上,持续改革研究生《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分行业、分企业面向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目标的学生开设多门次小班课程,由学校、学院与企业共同授课,课程形式多样化,授课内容共性与个性结合,突出行业特色和企业特色,授课教师分工合作。

2015年,在总结前期课程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了向上、向下的延伸,重新规划了本研一体化就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向下对本科生,打通了高年级本科生就业课程与研究生就业课程;向上延伸到博士生,重点推进博士生面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岗位的交流。以课程改革为基础开展的教改项目《面向行业的就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全面推进。

借力企业资源,进一步推进就业指导服务中学生自发就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

5

动性。学校以企业俱乐部建设为抓手,推动面向行业和企业的校园就业教育活动的开展,2015年建设完成的企业俱乐部有航天科工俱乐部、华为俱乐部、金风科技俱乐部等,开展了企业参观、校友交流、科技竞赛、沙龙、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在学生活动层面的校企合作,加强了学生与企业间的相互了解,提高了学生参与就业教育校园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校园就业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近几年来,学校持续支持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访企业,访谈优秀校友。2015年暑期以“千人百厂”为主题,在全校范围内支持学生走进中航工业的企事业单位,了解航空工业的发展现状,了解优秀校友的职业发展状况,促进了参与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对职场的认识、对专业的认识,最终完成90篇校友访谈稿。

系统提升,建设就业研究新基地

以本土化职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推动就业工作不断进步的动力是学校就业工作的一个基本理念。学校继续开展人才培养、就业全过程、校友职业发展状况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各种调研平台的搭建,通过对以往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与专业、成绩、社团经历等人才培养过程数据的挖掘,实现了就业服务精准推送的前期建设。在后期研究中将进一步结合学生兴趣、发展方向等更全面数据,逐步实现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就业信息推送。

经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批准,我校以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主导成立了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发基地。基地借力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优秀的师资力量,以建设全国大学生教育与职业发展研究的重要国

6

家智库,打造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开放国际交流平台为建设目标,以教育与职业发展理论研究、创新创业及更高质量就业研究、校企合作研究、国际比较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关注高等工程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的学生就业需求及未来职业发展,开展面向全国的大学生教育与职业发展研究。

2015年就业中心一线教师发表多篇研究性论文,并申请多项研究课题,其中《研究生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WOT模型的理工院校文科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获得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发展战略及高等教育研究)支持。

深度扶持,构建创新创业新平台

学校以“让创业成为学生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为目标,系统实施“TOP工程”(其中Talent代表杰出才华、Open代表开放思想、Practice代表实践精神),全覆盖、全链型、全方位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学校创业教育实现了4个全覆盖,即:从学生需要的创业素质角度,实现了创新意识、决策能力、勇气魄力和团队精神的全覆盖;从学生所学的专业角度,实现了理工文管等各学科门类的全覆盖;从学生所在年级的角度,实现了从本科到博士、从新生到毕业生的全覆盖,低年级着重激发创业意识,中年级着重提升创业能力,高年级着重投身创业实践;从创业教育空间的角度,实现了校内校外全覆盖,既面向全校师生,又面向社会和市场。学校逐步构建和完善了市场导向的创业课程体系,面向全校开设23门创业课程。

构建了“资源、平台、载体”三位一体的“全链型”创业实训体系链。通过建立创业案例库、创业名师库、创业项目库、创业人才库,整合创业资源。通过

7

建设创业实验管理平台、创业金融终端系统、虚拟证券交易所打造创业平台。通过组织创业竞赛、创业实验室、创业训练营、创业沙龙等活动拓展创业载体,从而打造沉浸训练体系,模拟真实市场环境,提高学生创业素质;构建了“每周、每月、每年”步步衔接的创业实训时间链,开发了全国第一套“学习、训练、评测”一体化模拟教学训练系统,独创了学习、能力、资金、资源、精力“五大训练体系”,实现了创业实验周周不断线。

学校统筹资源,突破瓶颈,“三管齐下” 推进“全方位”创业孵化:通过校内互动,为学生创业提供全面服务;通过校政携手,为学生创业争取政策支持;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创业破解资源困局。建设了占地2700平米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有力推动了创业项目的快速孵化和良性发展。目前,已有超过130个学生创业团队进驻,获批建设北京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学生创业团队发展的政策,如获得市级以上创业竞赛金奖的学生将获得保研名额和奖学金,学生可申请休学创业,免费使用基地孵化场地一年等。学校还成立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研究中心,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助推创业团队走向市场,为每个创业实践团队配备一名社会导师,成立北航校友企业家俱乐部,筹集创业基金近亿元,校友企业成为学生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近三年,学校已有46个学生创业团队成立公司、走向市场。

二、 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2.1

本科毕业生升学情况及趋势

2015届本科毕业生升学(含出国、出境)总计2115人,其中国内升学1542人,国内升学率为43.05%;出国(境)573人,出国(境)升学率为16.00%,整

8

体升学率为59.05%。

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升学状况如下图所示。

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总升学率 54.95%59.40%57.77%61.50%59.05%国内升学率 44.84%46.54%42.11%45.85%43.05%出国(境)升学率 10.11%12.86%15.66%15.65%16.00% 图2本科毕业生近五年升学率

300020001000020112012201320142015总升学人数 15761820189220872115国内升学人数 12861426137915561542出国(境)升学人数 290394513531573 图3本科毕业生近五年升学人数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建设,毕业出国(境)留学比例稳步提升,与2011年相比,本科毕业生出国(境)留学比例增加了5.89个百分点。 2015届本科毕业生出国(境)留学人数最多的十个国家或地区如下表所示。

9

表2本科毕业生出国(境)留学国家或地区分布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国家或地区 人数 美国 英国 德国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 法国 新加坡 日本 加拿大 荷兰 314 78 37 37 25 15 15 11 11 5 2.2 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就业比较集中的行业有科学研

究和技术服务(25.8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9.73%)、制造业(14.06%),以上三个行业就业毕业生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59.67%。

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29.28%,主要是飞行技术专业毕业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8.47%)、制造业(14.82%)。硕士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33.6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2.87%)、制造业(15.01%)。博士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44.99%)、教育(30.54%)。2015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如下:

10

表3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制造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教育 部队 金融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其他 合计 本科毕业生 87 263 211 417 28 98 56 50 31 38 28 32 33 7 10 35 1424 硕士毕业生 865 588 386 29 96 99 157 95 73 35 34 26 18 23 17 30 2571 博士毕业生 193 22 25 2 131 26 5 14 7 2 1 0 1 0 0 0 429 合计 1145 873 622 448 255 223 218 159 111 75 63 58 52 30 27 65 4424 2.3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从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看,国有企业、科研设计单位一直是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2015届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其中国有企业(43.13%)、科研设计单位(10.85%)和民营企业(17.65%),在国有企业和科研设计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到总就业人数的53.98%。

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国有企业(49.65%)、民营企业(26.69%)、部队(6.88%)。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国有企业(42.51%)、科研设计单位(13.61%)和三资企业(16.22%)。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科研设计单位(25.87%)、高等教育(29.84%)和国有企业(25.17%)。

11

表4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单位性质 机关 科研设计 高等教育 中初教育 医疗卫生 其他事业 国有企业 三资企业 民营企业 部队 大学生村官 合计 本科毕业生 28 19 3 14 3 33 707 139 380 98 0 1424 硕士毕业生 60 350 60 17 4 80 1093 417 385 99 6 2571 博士毕业生 9 111 128 1 0 11 108 19 16 26 0 429 合计 97 480 191 32 7 124 1908 575 781 223 6 4424 2.4 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及趋势

结合国家战略方向,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一直是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通过社会实践、企业参观、校友交流等方式引导毕业生了解西部、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用人单位的广阔发展机会,鼓励毕业生到最能发挥所长、最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去就业。从近几年的就业地域分布看,毕业生就业地域的分布越来越广泛。虽然从整体看,北京依然是毕业生就业比较集中的地域,但已呈明显下降趋势,而西部地区就业比例则稳步提升。

12

2013年 65.82% 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硕士北京就业比例 2014年 2015年 68.01% 65.48% 65.50% 60.73% 59.20% 博士北京就业比例 图4近三年研究生北京就业比例

2013年 6.79% 7.39% 5.73% 5.03% 2014年 2015年 6.90% 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0%6.99% 硕士西部就业比例 博士西部就业比例 图5近三年研究生西部就业比例

2015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主要集中在北京(56.01%,含灵活就业16.64%)、西部(9.68%)和华南(7.13%)。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在北京就业比例分别达到47.36%(含灵活就业25.00%)、59.2%(含灵活就业14.56%)、65.50%(含灵活就业1.40%),在西部地区就业比例分别达到14.64%、7.39%、6.99%。

13

表5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地域 北京 西部 华南 华东(除上海) 中部 上海 华北(除北京) 东北 海外 合计 本科毕业生 673 208 172 82 134 28 60 66 1 1424 硕士毕业生 1522 190 136 164 113 222 154 61 9 2571 博士毕业生 281 30 7 34 26 18 22 10 1 429 合计 2476 428 315 280 273 268 236 137 11 4424 注:华北:北京、天津、河北;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西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广西;中部: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华南:福建、广东、海南

2.5 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就业情况

国防科技工业单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的重要就业方向,每年有近四

分之一的毕业生走进国防科技工业各条战线建功立业,学校也一直把为国防科技工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作为自己光荣的责任与使命。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使命,学校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对国防、对航空航天的认同感,从航空航天文化月、国防教育月等一系列国防立意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到“国防企业行”、“国防校友访谈”等实践活动,通过促进学生对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认知、对校友职业发展状况的了解,号召毕业生放远眼光,注重长期事业发展,引导毕业生认真思考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关系以及人才成长的规律,帮助他们建立职业发展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的理念,树立“有大理想、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成长成才观与职业发展观。

14

在2015届我校毕业生中,投身国防科技工业各条战线的人数总计143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27人,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就业比例6.34%;硕士毕业生982人,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就业比例34.97%;博士毕业生229人,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就业比例42.72%。毕业生在国防科技工业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领域,其中在航空、航天领域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到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就业总人数的63.14%。

表6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就业情况

单位名称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部队 部属高校 国防合计 本科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 博士毕业生 合计 102 0 11 4 4 3 0 0 1 1 3 0 98 0 227 267 82 188 127 20 6 14 31 14 0 97 13 99 24 982 29 2 66 30 4 0 4 5 0 0 18 1 26 44 229 398 84 265 161 28 9 18 36 15 1 118 14 223 68 1438 2.6 毕业生重点就业单位

除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也广泛分布在国家经济建

设的各行各业。按照接收毕业生人数的多少,下表统计了接收毕业生人数在10人以上的用人单位。结果显示,除国防科技工业外,IT、金融、通信、电力、汽

15

车、能源等诸多行业的知名企业都对学校毕业生有很高的认可度,在下表所列的23家用人单位中有13家在2014年接收北航毕业生的人数也在10人以上。

表7接收毕业生人数在10人以上的用人单位

序号 单位名称 接收毕业生人数 1 2 3 4 5 6 6 8 8 10 11 12 13 13 15 15 17 18 18 20 20 20 20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系统 百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阿里巴巴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腾讯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贝世通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德奥直升机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伍研力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369 77 44 40 29 23 23 19 19 17 16 15 14 14 13 13 12 11 11 10 10 10 10 注: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就业的毕业生为我校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毕业生

2.7 未就业毕业生原因分析

截止2015年10月3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有未就业毕业生63人,包括

16

本科毕业生43人,硕士毕业生13人,博士毕业生7人。对63名未就业毕业生未就业原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8未就业毕业生原因分析

拟深造 实习过程中 求职过程中 学业问题 暂不就业 拟自由职业 或自主创业 其他原因 未就业 合计 本科生 硕士生 博士生 12 4 1 10 4 2 7 4 2 6 0 0 4 0 0 4 1 2 43 13 7 2.8 招聘会组织情况

扩大就业信息来源是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最有效措施。2015年学校除了通过

企业走访、学生社会实践等方式巩固传统的就业市场外,不断开拓新兴就业市场。2015年学校全年发布招聘信息3639条,招聘信息浏览量911647次;实习信息465条,总浏览量99283次。召开大中型招聘会19场,各种专场宣讲会310场,全年招聘企业数量达到1438家。其中电子科技集团组团54家企业第一次集体到学校招聘,针对校友企业和经管文法类专业毕业生组织了校友企业家专场招聘会和经管文法类专场招聘会。招聘企业分布的行业和地域更广泛、更多样化。

三、 就业状况调研反馈

3.1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采用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统一编写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对2015届毕业生进行了就业状况问卷调查, 2368名毕业生参与问卷调查,占全体就业毕业生人数的53.53%,学历与性别分布如下:

17

表9 被调查毕业生学历、性别分布

本科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 博士毕业生 总体 男生 662 944 238 1844 女生 153 306 65 524 合计 815 1250 303 2368 3.1.1 就业满意度

有2360名毕业生对本项调查进行了反馈。毕业生以5分量表对已落实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1分为很不满意,5分为很满意)。反馈结果显示, 13.94%的毕业生对已落实的工作很满意,58.18%的毕业生对已落实的工作满意,25.97%的毕业生对已落实的工作评价一般,很不满意和不满意的毕业生占被调查总数的1.91%。被调查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均值为3.86,其中本科毕业生对落实的工作满意度均值为3.78,硕士毕业生对落实的工作满意度均值为3.88,博士毕业生对落实的工作满意度均值为4,学历越高,对落实的工作满意度越高。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18

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本科毕业生比率 硕士毕业生比率 博士毕业生比率 总体比率 很不满意 1.24%0.48%0.33%0.72%不满意 1.73%1.04%0.33%1.19%一般 33.50%23.24%17.16%25.97%满意 52.90%60.98%60.73%58.18%很满意 10.63%14.26%21.45%13.94% 图6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结果满意程度分布

3.1.2 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程度

本项目调查毕业生最终就业岗位与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程度,有2363名毕业生对该题进行了反馈。毕业生以5分量表对最终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性进行评价(1分为很不相关,5分为很相关)。有29.92%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岗位与专业很相关,有42.57%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有19.17%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就业岗位的与专业相关性一般,很不相关和不相关的被调查对象占总体的8.34%。整体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程度平均值为3.96分。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程度平均值为3.65,硕士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程度平均值为4.06,博士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程度平均值为4.3,学历越高,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程度越高。

19

50.00%40.00%30.00%20.00%10.00%很不相关 本科毕业生比例 4.81%硕士毕业生比例 博士毕业生比例 总体比例 1.04%0.66%2.29%0.00%不相关 12.58%3.20%0.33%6.05%一般 25.77%17.45%8.58%19.17%相关 35.27%46.28%46.86%42.57%很相关 21.58%32.03%43.56%29.92%图7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程度分布 3.1.3 年薪

本项目调查毕业生实习期后的初始年薪,我们认为年薪值在2万元以下(不包括2万元)和50万元以上(包括50万元)的为异常值,去掉61个异常值和空缺值。经过处理后,2307名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10.07万元。其中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7.48万元,硕士毕业生平均年薪10.54万元,博士毕业生平均年薪13万元。

2307名毕业生的年薪分布如下图所示,13.52%的毕业生年薪在15万以上,41.35%的毕业生年薪在10万至15万之间,42.22%的毕业生年薪在5万至10万之间。

20

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5万元以下 7.87%0.49%0.00%2.90%本科毕业生比率 硕士毕业生比率 博士毕业生比率 总体比率 5万至10万之10元万至15万15万元至20万间(含5万) 元(含10万) 元(含15万) 61.42%24.13%5.29%35.41%20.34%42.22%50.36%48.81%41.35%8.73%18.64%8.84%20万元以上(含20万) 1.29%5.01%12.20%4.68% 图8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年薪分布

3.1.4 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收到录用通知的情况

本项目调查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收到录用通知的数量情况。2346名毕业生对该项调查进行了反馈,反馈显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平均收到录用通知3个,其中本科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平均收到录用通知2.56个,硕士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平均收到录用通知3.33个,博士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平均收到录用通知2.61个。

表10 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收到录用通知的数量分布

录用通知个数 收到1个录用通知 收到2个录用通知 收到3个录用通知 收到4个录用通知 收到5个录用通知 收到6个至10个录用通知 收到10个以上录用通知 人数 619 503 530 242 248 185 19 比例 26.39% 21.44% 22.59% 10.32% 10.57% 7.89% 0.81% 3.1.5 毕业生求职过程时间长度

本项目调查毕业生求职的时间长度。调查显示,从开始求职到最终落实工作,

21

毕业生平均求职时间为2.99个月,其中本科毕业生平均求职时间为2.69个月,硕士毕业生平均求职时间2.85个月,博士毕业生平均求职时间4.42个月。

表11 毕业生求职时间长度分布情况统计

整体 求职时间长度 1个月以内 1个月至2个月 2个月至3个月 3个月至4个月 4个月至5个月 5个月至6个月 6个月至10个月 10个月以上 人数 402 606 736 233 120 174 63 25 比例 17.04% 25.69% 31.20% 9.88% 5.09% 7.38% 2.67% 1.06% 本科毕业生 人数 254 183 201 41 39 59 21 10 比例 31.44% 22.65% 24.88% 5.07% 4.83% 7.30% 2.60% 1.24% 硕士毕业生 人数 125 378 453 171 58 50 7 6 比例 10.02% 30.29% 36.30% 13.70% 4.65% 4.01% 0.56% 0.48% 博士毕业生 人数 23 45 82 21 23 65 35 9 比例 7.59% 14.85% 27.06% 6.93% 7.59% 21.45% 11.55% 2.97% 3.1.6 求职渠道

本项目调查毕业生落实工作的就业信息来源渠道。调查结果显示2015届毕业生落实工作的就业信息来源渠道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校园招聘会,44.90%的毕业生是通过校园招聘会最终落实工作;各类招聘网站,13.31%的毕业生通过各类招聘网站信息落实工作;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12.24%通过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落实就业单位。通过就业中心的就业信息渠道落实工作的毕业生占到被调查毕业生的52.77%。

22

60.00%40.00%20.00%0.00%校园招聘会 学校发布的招聘 学校老师推荐 本科毕业生比率 44.90%硕士毕业生比率 57.46%博士毕业生比率 31.89%总体比例 44.90%7.87%8.51%11.63%7.87%6.93%4.49%13.62%6.93%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招聘会 0.77%0.96%0.33%0.77%政府/社会机构组织的招聘会 1.40%0.56%2.33%1.40%各类招聘网站 报纸杂志发布的招聘 0.13%0.00%0.00%0.13%家庭或社会关系推荐 7.87%2.57%3.99%7.87%工作实习 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 12.24%8.59%23.26%12.24%其他 13.31%13.08%9.63%13.31%4.12%3.61%2.33%4.12%0.47%0.16%1.00%0.47% 图9各学历层次毕业生求职渠道分布

由分学历层次的统计可以看出,硕士毕业生相比本科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更多的利用了就业中心的就业信息渠道。本科毕业生中由家庭关系提供就业渠道的比例远超过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中由导师推荐和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的比例远超过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

3.2 用人单位反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每年来学校招聘的企业持续进行问卷调查,2015年对156家招聘企业进行了调查,参与调查企业情况分布如下:

23

其他事业单位, 部队, 0.64% 高等院校, 1.92% 1.28% 党政机关, 0.64% 国防系统内院所, 8.33% 外资企业, 16.03% 国防系统内企业, 19.23% 民营企业, 28.85% 其他国有企业, 16.03% 其他科研院所, 7.05% 图10参与调查企业性质分布

3.2.1 用人单位满意度

本项目调查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程度。问卷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工作情况通过7分量表进行满意度评价(1分为非常不满意,7分为非常满意)。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均值为5.96分。

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0.65% 0.00% 3.92% 3.27% 20.26% 37.91% 33.99% 图11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

24

3.2.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评价

本项目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不同能力维度的评价。问卷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从不同能力维度进行5分量表评价(1分为非常不满足工作需要,5分为非常满足工作需要),评价均值情况如下图所示。从统计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满足工作需要方面评价最高的为专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自学能力。

专业能力 抗压与抗挫折能力 4.20实干与执行能力 情绪管理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分析能力 信息收集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 组织与协调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 4.003.803.603.403.203.00创新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领导能力 自学能力 动手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外语能力 图1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能力维度评分均值

3.3 毕业生工作状况跟踪反馈

2015年11月,学校对工作半年后的2015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问卷通过邮件方式发送。截至2015年12月4日回收毕业生问卷376份,其中本科毕业生问卷101份,硕士毕业生问卷233份,博士毕业生问卷42份。

25

3.3.1 工作适应情况

本项目调查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适应状况,调查采用5分量表进行评价(1分为非常不适应工作,5分为非常适应工作),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的376名校友对目前工作适应状况给予4分和5分评价的占到反馈人数的81.38%,评价为1分和2分的占2.66%。整体评价均值为4.03分。

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非常不适应 不适应 一般 适应 非常适应 0.80% 1.86% 15.96% 24.73% 56.65% 图13毕业生工作适应情况

3.3.2 工作满意度

本项目调查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程度,调查采用5分量表进行评价(1分为非常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的376名校友对目前工作满意程度给予4分和5分评价的占反馈人数的61.44%,评价为1分和2分的占10.90%。整体评价均值为3.63分。

26

50.00%40.00%30.00%20.00%10.00%0.00%非常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 7.71% 3.19% 27.66% 45.48% 15.96% 满意 非常满意 图14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

3.3.3 工作胜任情况

本项目调查毕业生胜任工作的程度,调查采用5分量表进行评价(1分为非常不胜任工作,5分为非常胜任工作),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的376名校友对目前工作胜任状况给予4分和5分评价的占总调查人数的82.18%,评价为1分和2分的占1.33%。整体评价均值为4.01分。

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非常不胜任 不胜任 一般 胜任 非常胜任 0.00% 1.33% 16.49% 19.68% 62.50% 图15毕业生胜任工作情况

27

四、 就业工作展望

推动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的动力是更加个性化、更具针对性、更接地气的就业教育,是更多信息的传递,是更多就业渠道的拓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不断开展新的探索与尝试,拓展更广阔的就业市场,革新就业教育及服务体系,构建多样化的校企互动平台,完善多渠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

1、巩固传统就业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增长点

面对航空航天领域用人需求的趋于饱和与不断多元化的用人战略,在保持传统航空航天优势就业主战场的基础上,寻找毕业生就业新特色,开拓就业市场新的增长点将是学校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战略性的重要任务。学校近几年来在IT、电力、能源、汽车、金融等领域市场开拓初见成效,今后将持续凝练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集中力量在国家重点建设的领域和行业开疆辟土,为毕业生拓展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2、完善就业教育体系,加强精准化就业服务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慕课(MOOCs)、翻转课堂等新的课程模式在就业教育中的应用。加强校企联动机制,扩大就业教育的覆盖面,提高就业教育的针对性,推进就业教育的多样化,让就业教育更加灵活、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与体验感。在就业服务上,多措并举,利用就业信息化,拓展就业信息传递渠道,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就业服务,提高服务的精准化水平;通过进一步推进个体咨询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唤醒学生职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

3、持续开展跟踪调研,探寻人才成长规律

校友的职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才培养的成果。跟踪调研毕业生职业发

28

展是反观人才培养质量、了解人才成长规律的有效途径。目前,学校已经开展了对毕业一年内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今后将进一步联合学院、校友会进行校友中长期的跟踪调研;联合学校面向的重点行业内的重点企业,展开行业内人才需求与人才成长规律调研;联合兄弟高校开展同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互评。

4、坚持“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学校目前已经形成了“创业教育、创业大赛、创业实训、创业扶持”的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创业课程多样化,创业实验常态化,创业培训普及化。从学生创业需要出发,围绕创新创业充分调动校内外创业资源,建立“政府—社会—高校”三方联动的多元化的创业保障体系,实现开放式、社会化的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9

附表——各学历层次分学院、分专业就业率

附表 1 本科毕业生分学院分专业就业率统计

院系名称 专业 专业方向 总人数 出国(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材料类 电子信息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交通运输(民航信息工程)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类 自动化类 小计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飞行器动力工程(国家试点学院)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工程力学 计算机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业设计 机械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业设计 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微机电系统工程 小计 30

198 28 68 63 36 3 98.48% 221 16 182 44 6 22 83 2 66 43 4 59 46 4 32 5 0 3 97.74% 100.00% 98.35% 283 31 177 44 27 4 98.59% 飞行器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44 179 223 198 7 41 48 27 13 97 110 93 11 24 35 68 11 16 27 10 2 1 3 0 95.45% 99.44% 98.65% 100.00% 142 281 26 61 国内 升学 81 126 签就业 协议 13 41 灵活 就业 22 50 0 3 100.00% 98.93% 未就业 就业率 院系名称 专业 专业方向 总人数 出国(境) 国内 升学 55 签就业 协议 7 灵活 就业 18 未就业 就业率 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111 31 0 100.00%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安全、统计学 81 18 40 6 17 0 100.00% 数学与应用数学(华罗庚数学班) 小计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类 交通运输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30 13 15 1 1 0 100.00% 111 41 86 31 10 12 55 17 46 7 3 16 18 11 9 0 0 3 100% 100.00% 96.51% 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器适航技术 土木工程 小计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宇航学院 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工程) 土木工程 40 126 57 205 2 14 9 16 18 64 36 132 14 30 8 15 5 14 4 39 1 4 0 3 97.50% 96.83% 100.00% 98.54% 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安全工程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航天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航天工程) 飞行学院 飞行技术 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 小计 飞行技术 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 366 51 0 1 0 2 365 17 1 20 0 11 100.00% 78.43% 417 169 1 28 2 83 382 30 21 28 11 0 97.36% 100.00%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仪器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31

院系名称 专业 专业方向 总人数 出国(境) 国内 升学 签就业 协议 灵活 就业 未就业 就业率 器、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 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 高等工程学院 物理学类 软件工程 理科试验班类(高等工程学院) 中法工程师学院 理科试验班类(中法工程师学院) 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化学与环境学院 设计学类 化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小计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法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合计 社会科学试验班 经济学、行政管理 英语、翻译、德语 法学 法学、经济学、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学、核物理 软件工程 材料类、电子信息类、航空航天类、机械类、数理类、管理类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 视觉传达设计、绘画 化学、应用化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59 38 20 58 64 73 70 29 3582 12 5 2 7 22 23 16 8 573 18 20 5 25 21 22 27 19 1542 8 2 8 10 13 10 12 0 892 21 11 5 16 8 18 14 2 532 0 0 0 0 0 0 1 0 43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8.57% 100.00% 98.80% 100 11 82 1 5 1 99.00% 71 133 51 10 28 13 35 61 35 4 8 1 22 36 2 0 1 0 100.00% 99.24% 100.00%

32

附表 2 硕士毕业生分学院分专业就业率统计

院系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小计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与通信工程 光学工程 集成电路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信息与通信工程 小计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 机械工程 控制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小计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航空工程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小计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飞行器设计 航空工程 总人数 57 85 142 39 81 2 10 15 62 209 18 25 86 108 237 30 90 42 162 5 2 87 出国(境) 5 8 13 1 3 0 0 0 4 8 1 1 3 2 7 3 6 0 9 0 0 4 33

国内升学 2 1 3 0 1 0 0 0 2 3 0 1 5 1 7 1 4 1 6 0 0 8 签就业协议 45 64 109 30 62 2 10 13 50 167 17 20 72 100 209 26 80 40 146 4 2 70 灵活就业 5 11 16 8 15 0 0 2 6 31 0 3 5 5 13 0 0 1 1 1 0 3 未就业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2 就业率 100.00% 98.82% 99.3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8.84% 100.00% 99.58%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7.70% 院系名称 专业 总人数 56 44 2 196 3 84 128 215 11 2 25 180 218 190 11 21 4 5 1 24 3 9 10 出国(境) 1 3 0 8 0 3 3 6 0 0 2 7 9 2 0 4 0 0 0 1 0 2 0 34

国内升学 1 5 0 14 0 4 2 6 0 0 2 4 6 0 0 1 0 0 0 0 0 0 1 签就业协议 51 32 2 161 2 51 92 145 10 2 21 159 192 121 8 11 3 4 0 17 3 4 8 灵活就业 3 3 0 10 1 26 31 58 1 0 0 9 10 65 3 5 1 1 1 6 0 3 1 未就业 0 1 0 3 0 0 0 0 0 0 0 1 1 2 0 0 0 0 0 0 0 0 0 就业率 100.00% 97.73% 100.00% 98.47%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9.44% 99.54% 98.95%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力学 人机与环境工程 小计 计算机学院 测绘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小计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材料加工工程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机械工程 小计 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工业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国际贸易学 会计学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金融 金融工程 金融学 企业管理

院系名称 专业 总人数 1 4 283 47 47 47 47 4 1 7 3 27 1 1 3 7 9 63 2 1 49 52 28 出国(境) 0 0 9 2 2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35

国内升学 0 0 2 4 4 2 2 0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签就业协议 1 4 184 30 30 26 26 3 0 5 3 17 1 1 2 4 5 41 1 1 22 24 23 灵活就业 0 0 86 11 11 17 17 1 0 1 0 10 0 0 1 3 4 20 0 0 26 26 3 未就业 0 0 2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就业率 100.00% 100.00% 99.29%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85.71%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8.41%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情报学 物流工程 小计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数学 小计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 小计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学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与技术教育 社会保障 现代教育技术 行政管理 应用经济学 应用心理学 小计 外国语学院 德语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英语笔译 小计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

院系名称 专业 道路与铁道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航空器适航技术 建筑与土木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土木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小计 总人数 4 7 6 9 12 11 13 90 62 84 1 147 1 33 14 54 26 128 70 15 75 36 196 出国(境) 0 0 0 0 0 1 0 2 2 2 0 4 1 1 2 1 1 6 0 1 5 2 8 36

国内升学 0 0 0 0 0 0 1 2 4 2 0 6 0 4 3 5 2 14 2 1 0 2 5 签就业协议 4 6 6 7 10 9 11 76 52 76 1 129 0 27 8 44 19 98 61 12 59 29 161 灵活就业 0 1 0 2 2 0 1 9 4 4 0 8 0 1 1 4 4 10 7 1 11 3 22 未就业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就业率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0.91% 100.00% 98.89%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小计 宇航学院 地球物理学 飞行器设计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航天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小计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光学工程 摄影测量与遥感 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仪表工程 小计

院系名称 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 专业 物理学 小计 总人数 29 29 16 26 45 87 59 59 4 1 18 10 4 2 8 2 3 7 8 1 8 11 87 出国(境) 8 8 0 1 1 2 2 2 2 0 5 1 2 1 1 0 1 1 2 0 1 3 20 37

国内升学 0 0 0 0 2 2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2 签就业协议 19 19 11 18 34 63 32 32 1 1 9 7 2 0 6 2 2 4 3 1 2 4 44 灵活就业 2 2 5 7 8 20 24 24 1 0 3 1 0 1 1 0 0 2 3 0 5 4 21 未就业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就业率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法学院 法律(法学) 法律(非法学) 法学 小计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 小计 中法工程师学院 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与通信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飞行器设计 航空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金融 控制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小计

院系名称 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专业 设计学 设计艺术学 小计 总人数 18 1 19 18 11 21 50 14 2 16 29 29 2808 出国(境) 0 0 0 0 0 2 2 0 0 0 2 2 130 国内升学 0 0 0 0 1 2 3 1 0 1 3 3 94 签就业协议 14 1 15 7 6 14 27 9 2 11 21 21 2130 灵活就业 4 0 4 11 4 3 18 1 0 1 3 3 441 未就业 0 0 0 0 0 0 0 3 0 3 0 0 13 就业率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78.57% 100.00% 81.25% 100.00% 100.00% 99.54% 化学与环境学院 化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应用化学 小计 思想政治理论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小计 大飞机班 航空工程 小计 合计

38

附表 3 博士毕业生分学院分专业就业率统计

院系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结构失效与安全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微纳米技术 信息功能材料 小计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 电路与系统 光学工程 航空与卫星导航技术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通信与信息系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 遥感传输与处理 小计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导航、制导与控制 电机与电器 机械电子工程 总人数 8 1 9 20 1 3 42 5 1 3 2 2 4 16 2 3 10 1 49 16 7 6 出国(境) 0 0 0 1 0 0 1 2 0 0 0 1 0 0 0 0 0 0 3 0 0 0 39

博士后 3 0 0 3 1 1 8 1 0 0 1 0 1 1 1 0 3 0 8 0 1 2 签就业协议 5 1 9 15 0 2 32 2 1 3 1 1 3 15 1 3 7 1 38 15 6 4 灵活就业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未就业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就业率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院系名称 专业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建模仿真理论与技术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小计 总人数 8 3 3 4 47 2 5 9 10 1 8 1 36 20 5 6 14 5 2 1 2 55 17 出国(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2 0 40

博士后 0 1 0 0 4 0 0 1 1 0 2 1 5 6 3 2 2 1 0 0 1 15 3 签就业协议 8 2 2 4 41 1 5 8 8 1 6 0 29 14 1 4 12 4 2 1 0 38 13 灵活就业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1 未就业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就业率 100.00% 100.00% 66.67% 100.00% 97.87%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动力机械及工程 工程热物理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流体与声学工程 热能工程 新能源技术 小计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飞行器设计 工程力学 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人机与环境工程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小计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院系名称 专业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应用技术 小计 总人数 7 16 40 1 9 6 11 12 39 31 7 38 5 2 7 14 11 11 3 2 5 1 11 出国(境) 1 1 2 0 0 0 1 0 1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41

博士后 1 1 5 0 1 2 3 0 6 4 0 4 1 0 1 2 1 1 0 0 0 0 0 签就业协议 5 14 32 1 8 4 7 10 30 27 6 33 3 2 6 11 10 10 3 2 4 1 10 灵活就业 0 0 1 0 0 0 0 1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0 1 未就业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就业率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1.67% 97.44%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材料加工工程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小计 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金融工程 小计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基础数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应用数学 小计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 小计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政策与管理 广义虚拟经济管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 行政管理 小计

院系名称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车辆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小计 总人数 4 2 2 7 15 14 14 2 13 11 6 32 8 12 1 25 2 48 1 17 18 3 1 出国(境) 0 0 0 0 0 2 2 0 1 2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42

博士后 1 0 0 2 3 0 0 0 0 0 1 1 0 0 0 5 0 5 0 7 7 1 0 签就业协议 3 2 2 5 12 10 10 2 12 8 5 27 8 12 1 19 2 42 1 9 10 2 1 灵活就业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未就业 0 0 0 0 0 2 2 0 0 1 0 1 0 0 0 1 0 1 0 0 0 0 0 就业率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85.71% 85.71% 100.00% 100.00% 90.91% 100.00% 96.88% 100.00% 100.00% 100.00% 96.00% 100.00% 97.92%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系统工程 小计 宇航学院 导航、制导与控制 飞行器设计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小计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光学工程 航天器导航与控制技术 精密仪器及机械 视觉测量与影像遥感 小计 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 材料物理与化学 凝聚态物理 小计 法学院 法律科学与管理 法学理论

院系名称 专业 民商法学 小计 总人数 1 5 19 3 22 536 出国(境) 0 0 3 0 3 18 博士后 0 1 6 1 7 82 签就业协议 1 4 9 2 11 420 灵活就业 0 0 0 0 0 9 未就业 0 0 1 0 1 7 就业率 100.00% 100.00% 94.74% 100.00% 95.45% 98.69% 化学与环境学院 材料物理与化学 微纳米技术 小计 合计 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