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0-05-27 来源:客趣旅游网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许莉莉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关键词

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

产教融合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9.036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潘小游

浙江・杭州311402)

文章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产教融合的政策背景,提出进行高

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of\"DoubleQuality\"Young

Teacher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underthe

BackgroundoftheIntegr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

XULili,PANXiaoyou

(HangzhouPolytechnic,Hangzhou,Zhejiang311402)

AbstractThisarticleaimedhighervocationalcollege\"doublequality\"youngteachersContingentgeneral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combinedwiththepolicycontextofintegr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proposedhowtoConstructhighervocationalcollege\"doublequality\"youngteachersContingent.Keywords

vocationalcollege;\"doublequality\";youngteachers;integr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

1.2缺乏有效的“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机制高职院校在引进青年教师后一般首先对其进行的是入职培训,即参加本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参加教师资格认定,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接着对其进行助讲培养,即传统意义上的“传帮带”,由教学能力突出、师德优秀、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指导青年教师。其他的再进行一些校本培训、校外培训等。然而,目前主体的教育师资培训网络中,主体依然是高等院校,企业不常参与,培训的内容也偏重于理论,没有突出培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能力,再加上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比重大,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青年教师培训、进修、实践时间短,机会少,所以培养效果并不好。因此,高职院校形成行之有效的“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刻不容缓。

1.3缺乏有效的“双师型”青年教师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一般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青年教师除了要提高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要提高实践能力,需要到行业、企业进行对口的实践锻炼,通过参与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等环节来提高实践能力。教学、科研和实践如何兼顾,是摆在青年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学校没有在工作环境、薪酬分配、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优、评奖、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其进行一定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就会使得“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培养难以推进或者流于形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突出强调要“坚持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

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鲜明特征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特别是加快建设一支熟悉产业状况、服务产业转型、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1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双师型”青年教师引进渠道单一

近几年人才引进政策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短期内唯学历、唯职称的情况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一方面行业、企业中有意向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技术人才因为学历、职称达不到引进条件,无法引进;另一方面行业、企业生产一线中符合高职院校引进条件的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又由于待遇、平台、个人施展空间等原因不愿意进入高职院校工作。这就造成国内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来源单一,基本上是普通高校毕业生,普通高校侧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所以毕业生一般理论知识扎实,研究能力强,但普遍不具备高职教学所必需的实践技能环节教学能力,虽然一些青年教师在校期间就考取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但他们几乎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重理论、轻实践,脱离企业需求和发展的实际情况。78

(上)2016年/第二十五期/九月

2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2.1拓宽“双师型”青年教师引进渠道

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打破以往发布招聘信息后守株待兔的传统模式,利用专场招聘会以及猎头公司主动出击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引进具有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有计划地从行业、企业生产一线聘请理论及实践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库,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加大柔性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多渠道地充实“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

2.2建立“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机制

(1)关注青年教师意识形态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青年教师意识形态的发展对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针对目前青年教师中偶有出现的将工作单纯地作为谋生的手段,缺乏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无法抵挡经济大潮的侵袭,精力过多地分配到了本职工作以外,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等师德失范的行为,高职院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坚持校本培养,发挥兼职教师作用。除了常规的“入职培训”、“助讲培养”等培养形式外,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固有资源,从教学实践环节入手,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设备、设施、基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获得技术培训和锻炼。

高职院校除了有校内的专任教师外,还从行业、企业生产一线聘请企业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校内青年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通过一起开展听课观摩、教学展示研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教研活动,增进相互间的交流学习,强化“双师型”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

(3)深化助讲培养制度,实施“双导师制”培养。传统的助讲培养,一般是由校内的教学能力突出、师德优秀、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指导青年教师,侧重于教学方法、理论知识的传授。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的是“双师型”的青年教师,导师除了指导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外,还要指导实践技能、实践环节。因此,教学方法、理论知识由校内导师指导,实践技能、实践环节由聘请自校外的来自行业、企业的一线能工巧匠来指导。通过校内校外的“双导师制”培养,提升“双师型”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4)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双师型”青年教师培训基地。由于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企业与学校没有达成互赢的合作模式,青年教师在进行下企业实践锻炼时,不一定能去校企合作企业,有时需要自己联系企业。一方面,在不是校企合作的企业里实践,教师和企业都容易走过场,另一方面,由于阅历的限制,青年教师自己寻找实践锻炼的企业也比较困难。

因此学校应根据专业设置及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深化校企合作,主动联系一批专业相关且具备较好实训条件和运行机制的行业、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成立“双师型”青年教师培训基地。建立青年教师到“双师型”青年教师培训基地实践锻炼的制度,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实践锻炼,了解行业发展状况、企业运行机制,熟悉行业运作模式、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掌握行业业务规范、企业生产技术,获取实践经验。

(5)项目引领,建立“双师型”青年教师研发项目基地。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教学科研与产业紧密结合,传统意义上的纵向课题,偏重于理论研究;面向生产一线,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生产服务的横向课题更能体现教学科研与产业的结

师资建设

合。因此建设一批产品开发能力强的合作企业作为“双师型”青年教师研发基地,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与革新,通过研发项目,使得青年教师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提高其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的能力,同时能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

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6)拓宽“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理论、技能水平。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基地培训”、“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企业顶岗”、“企业实地调研”、“教师进企服务”、“企业合作研发”等多种理论、技能培训,进一步丰富、加强与所教专业相对应的技术领域的理论与技能。

(7)组织调研、考察、访问,拓展青年教师视野。青年教师一般工作量压力比较大,在教学团队中所处的地位也比较低,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要想青年教师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就不能忽视对青年教师视野的拓展,应该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参与校企之间、学校之间、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调研、考察、访问,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了解、吸收行业的最新技术。

2.3建立“双师型”青年教师的激励机制

由于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普遍紧缺,学校在要求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参加各类培养培训项目的同时又给青年教师安排了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造成青年教师“心挂两头”,精力被互相牵扯;在薪酬待遇上又没有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定的补偿和激励,这就使得青年教师有“畏难”情绪,“双师”培养难以推进,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学校一方面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起到外部督促的作用,使教师达到规定的培养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青年教师的心理需求,并结合物质鼓励,努力改善“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保障,制定发展性评价激励制度,起到内部激励的作用。对于工作优秀、业绩突出的“双师型”青年教师在评优、评奖、人才项目、骨干教师培养、专业带头人选拔等方面优先推荐,以增强青年教师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在工作环境、平台搭建、绩效薪酬分配、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出国进修等方面优先保证,以增强青年教师参与“双师”培养的自觉性。

2016年/第二十五期/九月

(上)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