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语(18.微子)阅读题

2020-08-09 来源:客趣旅游网


《论语》(微子)阅读题

一、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本章楚狂接舆表面借斥责“□”,实际上却是劝告孔子及时回头。他劝孔子回头是因为“□□□□□”,孔子明白表明自己积极入世的态度的一句是“□□□□□□□□□”。

(2)、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简要说说他们的不同。

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

1

哉?”耰而不耕。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乌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面对纷乱的社会,长沮、桀溺两人和孔子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

(2)你是怎样看待“辟人之士”的?请简要评析。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4.(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2分)

(2)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

四、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语含讥讽?(2分)

2

(2)荷蓧丈人为什么后来又热情款待了子路呢?请简要分析。(2分)

五、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18、7)……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14、39)

(1)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哪一种处世态度?(1分)

(2)丈人与荷蒉者在批评孔子时,他们的态度和角度有什么不同?(3分)

六、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3.荷莜丈人为什么要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2分)

24.从本文来看,孔子是不赞成隐居的,但历史上如陶渊明等隐者却获得了很高的名声。你更认同谁?

3

为什么?(2分

七、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24.(1)请写出一个文中所包含的成语。(1分)

(2)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的哪一种处世态度?对孔子的这一态度及所表现的言行,你如何评价?(3分)

八、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4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4.(1)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语含讥讽?(2分)

(2)子路为什么不赞同丈人隐而不仕的行为?(2分)

九、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长幼之节”在文中具体指什么?(1分)

(2)子路认为荷蓧丈人“洁其身”的行为是“乱大伦”,为什么?(3分)

十、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5

逸民①: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②,行中虑③,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④,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18.8)

【注释】①逸民:隐逸的人。②言中伦:言语合乎伦理。中(zhònɡ),符合,合乎。③行中虑:行为合乎理智。④放言:不谈世事。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伯夷和叔齐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

B、孔子认为柳下惠和少连降低自己的意志,辱没自己的身份,可是他们言语合乎伦理,行为合乎理智。

C、孔子认为虞仲和夷逸避世隐居,不谈政事,洁身自爱,离开官位是逃避现实,是不可取的。

D、文段反映了孔子遇事态度、政治思想以及“礼”的主张。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反映的孔子为人处事的态度。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之与比③。”(4.10)

【注释】①适(dí):专主,主张。②莫:不肯。③比(bì):接近;靠拢。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