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2-06-28T09:56:31.60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上)供稿 作者: 李博
[导读] 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她们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女性形象,是消费社会的产物。李博 郑州大学文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具有其独特的性格品质。这些女性是性感迷人的,毫不保留地展示着自己的魅力来诱惑男性;同时她们是享乐型的,在消费场所无所顾忌地挥洒着自己的青春,纸醉金迷地追逐享受;再者,她们也是可消费的,承受着被物化和商品化的现实;另外,在都市中女性上演着灵肉分离的悲剧,并不断反抗着男权社会和自己所处的物化状态,在一切现代喧嚣的背后,她们承受着心灵的空虚和人生的乏味。
关键词:女性;形象;消费;都市
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她们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女性形象,是消费社会的产物。李欧梵在《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里称刘呐鸥与穆时英的作品共同形成了“以‘现代尤物’为代表的都市辞藻序列”,用“现代尤物”这个概念高度概括着小说中这批独特的摩登女郎。 一、摩登性感
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摩登时尚、妖冶迷人,对男性具有着不可抵挡的“性”的诱惑力。这些女性突破了传统妇女文静、贤淑、端庄的审美风范,转而追求开放、新潮、性感和前卫。
多种多样的媒体叙事手法,提供了女性想象的技巧资源,新感觉派作家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形成对女性的感觉化叙述。“丰腻”、“高耸”、“柔滑”、“神经质”、“敏活”等形容词的运用,使这些女性充满了对男士们感官上的挑逗和诱惑。同是海派作家,张爱玲也擅长女性形象构建,她笔下的白流苏、曹七巧、葛薇龙等一系列女性也是美丽的,但一对比,便会马上发现摩登女郎在外貌上的突出特点:她们是美丽的,但,美丽得妖冶。作者不惜浪费大量笔墨大肆渲染她们的摩登性感这一特征,特别是对她们的外貌描写可谓是笔酣墨饱、力透纸背。在这些描写中,女性的时髦前卫被完全展现出来,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女性的时尚新审美诞生在时代大背景下。 二、消闲享乐
新感觉派作家笔下的现代型女性大多都是喜欢新鲜,爱好抽烟喝酒,跳着狐步舞和探戈,钟情于爵士音乐,流连于舞厅、赛马场、电影院和夜总会等消费场所。她们在这些地方毫不顾忌地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与美貌,把自己暴露在灯红酒绿下,纸醉金迷地追逐享受。 这些摩登女郎身份不一,有太太、小姐、舞女或知识分子,但她们都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了追求腐化,牺牲自己的美貌甚至身体来换取优裕的物质生活。小说《流》中有着生动的描写,商场里总是“哄聚着一切虚荣的女人”,购物之后她们“手里拿着一大堆物品,被大百货店的建筑的怪物吐出在大门口”。摩登女性掌握了物质消费社会的生存规律,学会了老练地周旋和调侃,进而在摩登的都市里如鱼得水,满足了自己贪婪的消费欲望。 三、被物化和商品化
在作者的感觉化叙述中,男性始终是感觉的主体,从而构建了这种主客体的关系格局,女性成为未知的客体。“男性的感觉化叙述,将女性人物推到了一个不可捉摸的谜面上,甚至将之魔化,将之处理成一个不可知的客体,冥冥之中控制着男性的一种异己力量”①。另一方面,作品中大量地对女性进行静态的外貌及躯体描写,规定了女性作为“物”的特征。小说中的男性常常将女性作为一件物品进行感官上的打量和欣赏,在男性眼睛的注视下淋漓尽致地呈现着女性身体的美和性感。这种描写往往是女性的外观而丝毫不涉及她们的心理和情感,因而就有意无意地将人物置于物品的位置上。 四、灵肉分离
在现代化社会的压迫下,这种性消费必然会带来灵肉分离。在当时物欲横流的都市中,上海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性市场,性爱随之成为一种消费品,女性身上演绎着灵肉分离的悲剧。
“五四”时期尚存的纯美女性形象在新感觉派文学中完全丧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批视性爱如平常,完全无视传统道德观念的现代女性。在新感觉派作家的笔下,以往小说中坚贞的相守、纯真的爱情完全被颠覆,他们描述的是洋场生活中男女之间的爱情游戏,女性演绎着爱与性完全分离的都市风景。新感觉派的小说多数都是以女性对男性的引诱及男性的最终被嘲弄为基本结构模式来展开叙事的。男主人公迷上了女性的美色开始接近以求能得手,女性则利用这种迷恋使男性成为自己忠实的俘虏,女性在这种性爱游戏里实现了自己的欲望后,就毫不留情地把男性抛弃在一边,然后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灵与肉的完全分离,使现代女性脱离了道德和理性的制约,一切都在欲望本能的驱使下机械地活动着。 五、报复反抗
现代女性的报复反抗可以从两方面去阐释,一方面是对男权的报复,另一方面是对自身被物化的反抗。 (一)对男权的报复
从“五四”时期到三十年代,不少作家都重新参与到体现新女性反抗意识的写作中来。鲁迅就是较早的一位,他不仅写祥林嫂式的旧女性,也写追求婚姻恋爱自由的新女性,如《伤逝》里的子君;女作家陈衡哲、冰心、庐隐等也以真实的情感表现了“五四”时期新女性的反抗意识;茅盾笔下的女性及丁玲笔下的莎菲女士,虽然有些公式化,但也明确地表达了新一代知识女性的自我觉醒意识。
我们这里所分析的女性与以往女性形象迥然不同,她们报复和反抗的方式也不同于“五四”时期的新女性,区别于女权主义。现代女性利用“性”为筹码,开始了对男性的报复,她们把男性当作自己的消遣品,玩弄他们于股掌之中。这些女性不甘于被压制,虽然这个代价是她们自己,但不管怎样可以给她们加上叛逆精神的标签。 (二)对自身被物化的反抗
女性不可避免地被物化、被包装,她们在玩弄男子的同时被视为没有灵魂的物品。一切都是金钱与性的交易,在冷漠现象的背后,摩登女郎们感受到不尽的孤独寂寞和痛苦迷茫。面对自己被物化的现状,一些女性不能承受,选择了反抗。
在奢华中挥霍着青春,她们必然会有感到疲倦和忧郁的时候;在浮躁的消费场所里被视为商品,她们必然会有对自身处境感到不满和
厌恶的时候。这种无休无止的寂寞使她们处于种种矛盾之中,最终摩登女郎选择了反抗,即使是以死亡的形式。
“中国之轻视女性的地位,一若出自天性。他们从未给予妇女以应得之权利,自古已然”②。而在刘呐鸥、穆时英的笔下,女性形象则是完全不同于这些传统女性的,男性被女性当作消遣品而又欲罢不能。这种“一女多男”的现象并不是要去提倡的,但至少在两性关系方面,女性拥有了绝对的自由选择权和独立权,她们在不平等的男女关系中寻求到心理平衡。二三十年代的女性尚且如此,但当今社会中却有不少女性仍死守着“男尊女卑”的腐朽观念,没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她们缺乏自我意识,有着“男人是天”的偏激观点,从而变得唯唯诺诺。
上海都市文明的现代性在现代尤物身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日益发达的现代都市文明中,都市女性被物化和商品化了。面对这样的现象,联系当下的婚外情现象,婚姻中的男女是应该放纵自己肉体的欲望,还是克制一时的欲望来努力维持家庭的和谐?如何经营自己的婚姻和家庭是作为现代的女性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姚玳玫:《想像女性——海派小说(1892—1949)的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86页 ②林语堂:《女性人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3页
参考文献:
[1]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2] 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3] 姚玳玫.想像女性——海派小说(1892—1949)的叙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4] 吴福辉. 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 [5] 许道明. 海派文学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 [6] 林语堂. 女性人生[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7] 任淑芹. 与大都会共生的现代尤物画像[J].时代文学,2009年第5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