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用户的使用与满足诉求
吴迪 何璇
微博成为时下互联网领域最受关注的新媒体形式。微博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其原因令人深思。当一个新的媒体和内容出现时,人们通常首先关注的是它有什么用途,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它,为什么使用它。在以往的新媒体研究中,最先考虑的理论框架就是使用与满足理论。①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使用过程是指与内容无关的媒介接触行为,比如互联网提供大量资源、搜索引擎方便快捷、网上冲浪等,这些满足并不来自特定内容,而是来自使用体验本身。媒体内容带来的满足主要是指互联网信息可以满足人们获得教育、信息、知识、学习、研究等方面的需求。社会性满足主要指互联网可以用来聊天、与朋友保持联系、增进友谊、与他人互动、了解他人。②
本文将从传播者与受众、特殊群体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微博用户的使用满足诉求,以透视微博迅速崛起的原因。
传播者与受众
就媒体特点而言,微博同博客、社区有诸多相似之处。同博客一样,微博也是草根性很强的“自媒体”,微博的传播者以非组织性的传播者为主流,以个体为中心进行传播。同社区一样,微博发布后的信息被陈列在公共空间之内,由网民来评价,关注量越多的信息会被置显著的位置,为传播者增添人气。此外,三者都蕴含着私人话语空间与公共话语空间的交织、多种传播途径的交织和多种传播形态的交织。因此,同博客和社区相类似,微
博的传播者与受众的使用与满足机制具有如下一些共性。
从传播者的角度而言,从事微博活动的人们具有自我表达、自我推荐、追求虚拟权力、传播信息、娱乐消遣、社会认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系等使用满足诉求。而从受众的角度而言,从事微博活动的人们则具有环境认知、寻求共鸣、获取知识、娱乐消遣等使用满足诉求。以追求虚拟权力为例,不少微博的使用者在现实生活并不是实际权力的掌握者,至少不是话语权力的掌握者,而在微博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受到的关注越多则意味着虚拟权力的提升,获得虚拟权力的网民也就获得了现实生活中无法轻易获得的满足。然而,微博较之博客和社区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新特点也就意味着新的、与众不同的使用与满足诉求,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微博为“公民们”(非专业新闻传播者)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像记者一样”去监测环境、报道事实的发布渠道。手机媒体成为一个新的微博发布端,微博的传播者们可以摆脱物理环境(如在家上网)对信息发布的束缚,随时随地用书写手机短信的方式,第一时间内记录现场、评价时事、发布心情。这样一来,微博的传播者们就更有可能生产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第二,微博成为比博客更为好用的社会“出气筒”和“减压阀”。由于发布内容的字数限制,微博的内容不以逻辑性、辞藻华丽为吸引关注的要义,而是以信息的时鲜性、视角的独特性、文字的练达度作为赢得推荐的利器。这样一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微博就显得比博客更为草根、更为平民化,也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将微博作为释放现实社会压力、排解郁闷的工具。
第三,微博中人们构建人际圈更能满足人们社会交际的需要。微博活动参与者的人际圈比博客和社区更具有稳定性。因为微博借助了SNS 社区网站的一些基本理念,利用“关
注”这一功能确定好友关系。一般来说,微博新用户的好友们基本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微博受众也更习惯于通过微博去了解好友的生活动态和趣闻轶事。此外,少数人基于共同话题产生兴趣成为好友,这些好友也会继续以话题为纽带互相关注。“关注”他人是建立、维系、经营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微博这种间接性的虚拟接触倒是省去了不少时间和沟通成本。
特殊群体
1. 名人微博:同博客一样,名人“织围脖”具有强烈的个人信息传播诉求,为了避免虚假信息、负面新闻的传播,名人们选择更为直接、更为方便的渠道向公众发布个人信息,堵塞谣言。因此,名人使用微博最根本的动机是印象管理,即通过自己的行为意图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研究者认为,人们有一种借助媒体技术把自己的后台行为前移的倾向。名人微博不仅仅让名人的部分生活状态前台化,还提供了一个更为可靠的互动平台,名人放低身段参与到最快捷的互动中去,在很快的时间内就能收集到成千上万的关于个人信息的评价,一面名人利用媒体框架左右和引导着人们对自己的判断,另一方面则能够迅速客观地分析人们对自己的评价,有效地进行印象整饬。
2. 名人粉丝:以百度贴吧为代表的网络社区造就了粉丝文化,在社区中有着共同偶像的粉丝们会以帖子为纽带,自觉聚集到一起,分享与发布信息。微博则更进一步,发布帖子的是名人自己,粉丝们在了解名人动态的同时,可以直面名人的“常人脸孔”。虽然大多数时候,名人可能由专人代为更新微博,但是由于微博所耗费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程序比博客要缩短和简化得多,名人也就具备了与粉丝直接平等交流的最大可能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名人粉丝在微博中获得的使用满足主要是社会报偿,一来是满足一种“窥私”的好奇心,寻找生活
的参照物;二来是与榜样在虚拟现实中零距离交流,寻找一种自我理想投射的满足感。
3. 伯爵:微博中把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才能的人称为伯爵。伯爵们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名人那样出名,他们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一些焦点事件和现象的专业评论,如中国足球、股市房市、娱乐圈等等。上文提到微博传播的内容比博客和社区传播的内容更具有新闻性,因此,在重要的新闻事件发生时,伯爵们第一时间内发布的评论往往最具有参考价值和评估价值,他们在微博上发布的评论比在传统媒体上发布的评论更容易到达受众并获得反馈。因此,伯爵们在微博中获得的使用与满足主要是自我表达、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认同。换言之,微博中的言论比其他媒体中的言论更容易受到追捧。
4. 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的主阵地是传统媒体,但是从对博客的研究来看,新闻工作者的博客更容易受到网民的重视,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新闻工作者依托传统媒体,更具有公信力;二是新闻工作者的传播能力更强、传播资源更丰富;三是新闻工作者对受众心理的把握能力更为出众。与博客一样,新闻工作者在微博中也具有同样传播优势,而且微博还融入了手机传播的长处,提升了第一时间报道现场的可能性,在新闻报道方面比博客更具有优势。新闻工作者在微博中获得的使用满足可以概括为获得新闻线索、寻求受众认同、传播公共信息等。准确地说,微博为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便利通道。
微博过度使用的忧虑
微博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媒介体验,同时也隐藏着过度使用的隐忧,那就是网络成瘾。根据一些学者的分类标准,微博有可能导致的病理性使用现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网络关系成瘾,指过度地卷入网络人际关系中。③微博提供的交流体验使人们能够在虚拟的话语世界中获得现实世界无法获得的平等交流状态以及话语自由的满足感,同时出于对虚拟环境中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表达的需求,人们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来经营这样的虚拟圈
子,而懈怠于现实世界的奋斗,导致事业和学业的退步。另一方面是信息超载,指强迫性的网上冲浪或资料搜索。微博能够在短时间内汇聚海量信息和意见,充斥着各种奇闻趣事和新鲜话语,对于不少缺乏阅历、特别是缺乏现实社会交往能力的青少年而言,微博内容虽然丰富了他们的见闻,但同时也在向他们过度输入逆反社会的文化心理,加之过于开放的话语空间,非常容易极化偏激的意识和行为。在微博为人们带来新奇感受的同时,如何克服它的负面影响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注释:
①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第
271 ~ 289 页
② S e e T . F . S t a f f o r d , M . R . S t a f f o r d
& L . l . S c h k a d e :“ D e t e r m i n g U s e s a n d
Gratifications for the Internet”,in Decision
Sciences,35(2),2004.
③ See Kimberly S. Young :“Internet
A d d i c t i o n :S y m p t o m s ,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
,
Treatment”,in Vande-Creek,L.& Jackson,
T.(Eds)Innov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A
Source Book.Sarasota,FL :Pergaman Press,
1999.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