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1.独立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
中学生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开始强烈地关心自己的身体容貌特征,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到了青春期,开始割断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联结,形成所谓的“心理断乳期”。由于心理上急于趋于独立,同时心理还不成熟,还不能够凭借自己的认识水平完全自主,中学生陷入一种矛盾状态。这种矛盾体现在,在经济上和心理上他们都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性,不能解决问题或遇到困难时,依然期待父母的帮助和支持,另外,由于与父母的价值倾向、生活环境不同,他们总觉得父母不能真正理解他们,因此又想摆脱父母的控制,在同龄人中寻找朋友作为精神上的寄托。
根据中学生的这些特点,父母和教师既不应过分保护,也不能对孩子提出过多的要求。如果父母没有看到孩子具有自主决定的能力,对他们的行动过多地限制,就会增强孩子的反抗情绪,使孩子产生压抑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如果我们看到他们独立、自主的要求,忽视它们依赖性的一面,过早地希望孩子独立,给予他们过多的复杂的任务,就会使他们产生不安情绪和孤独感。
2.自我意识的逻辑性和现实性增强。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中对自己的思想和理想的认识也逐步向逻辑性和可实现性发展。虽然中学生对于社会的人是还很肤浅,但是已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对很多社会现象有了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和职业也已开始初步定位。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自我认识的主观性还相当强,可能是相当抽象的、纯理论的。他们能够长时间独思,对未来进行考虑和设想,经常会问“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并且经常阅读
书刊,不仅仅是追求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从中寻找自我,将作品中的人物的外貌、行为、感情与自己进行对照。
3.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趋向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小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具体的、外部的行为以及和具体行为相联系的某些现象品质、自己的体验,并试图对自己作出初步的评价。他们先学会评价别人的个性品质,以后才以别人作为“镜子”来对照自己。到中学高年级的时候,他们可能在概括性的个性品质上来分析自己,并逐渐能从中找出最主要、最本质的稳定的品质和次要的或偶然的品质。
4.自我开始分化。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开始分化成“主我”、“客观”或“理想我”和“现实我”。初中阶段,学生对自己的内心品质产生兴趣,开始要求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关心自己的形象,想按自己的意愿塑造自己,在“主我”与“客我”、“理想我”与“现实我”产生矛盾时,他们就会自责,对自己不满意。到了高中阶段,他们开始不断地用“理想我”去控制“现实我”,果断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思考问题更具理论性。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2.从少年期开始已有可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到高中阶段基本上可以
掌握辩证思维。
3.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少年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
4.初中生逻辑思维三种形式的发展成迅速上升趋势。概念和演绎推理到初三已发展到占优势水平;归纳推理到初三发展到基本成熟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