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艺术的实践与情感的体验
桂林市育才小学 韦奕安
音乐教学活动,是艺术审美教育的活动。它既是一个学生表现“美”的过程,又是一个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过程。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比较多的是靠单纯的师生间的“教与学”来代替这一活动过程,忽视了“实践与体验”是学生认知内化的“催化剂”这一重要事实。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的学习必须基于一定的实践,强调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音乐领悟与表现能力。要重视学生在审美体验过程中的感受、认识、理解、欣赏和交流,培养审美情感。与其他学习领域比较,艺术学习领域更强调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可见,艺术的实践与情感的体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着把音乐的基本要素及技能有机渗透在学生的审美体验中,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通过唱、说、玩、演、赏、创等教学环节,使学生的“音乐感知隐隐成线、音乐能力环环相扣、音乐思维绵绵发展、音乐情感徐徐上升”。
一、激发演唱情感,感受音乐的美
音乐感受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情感共鸣。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感受,才能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获得审美的满足。
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教学生唱出好听的歌,先天的嗓音条件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赋予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这种理解与感受,并不是靠教师单纯的知识传授来获得的,它必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一系列的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歌
曲情感的体验。例如:音乐三年级上册歌曲《夜晚多美好》,是一首描写乡村美丽夜晚景色的歌曲。歌曲旋律进行平稳,曲调简单,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会唱这首歌曲并不难,但要让学生“用自然柔美的声音唱好这首歌曲,并表达出对乡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就不那么容易了。基于新的教学理念,对歌曲教学设计以下主要教学环节:(一)为“夕阳西下 彩霞满天”和“星星闪耀 明月当空”的美景画面配音。学生可以用朗诵、唱歌、吹竖笛、弹奏乐器等表演形式,把自己对画面意境的情感体验通过各种实践途径表现出来。(二)情境创设:在歌曲音乐背景下,师生合作创设夜晚美丽景色的情境。师生根据画面提示,结合想象,有的扮演“西下的夕阳”和“火红的彩霞”,有的扮演“闪耀的星星”和“皎洁的明月”,还有的扮演大树上“栖息的小鸟”……一时间,课堂里充满了温馨、和谧、美丽的“月夜景色”。(三)学唱歌曲《夜晚多美好》。以上三个歌曲教学的环节,就是在这种师生共同创造的氛围里,学生灵动、迅速地学会了歌曲,并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乡村夜景的喜爱之情。它是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实践性的音乐活动,注重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构建“未成曲调先有情”式的教学模式。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实践与体验可使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新的知识衔接贯通(指教学环节1),并帮助学生完成认识上的升华(指教学环节2),引导学生感悟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的升华过程(指教学环节3)。这当然比传统的音乐歌曲教学先教会学生唱歌,教师再提出“应用怎样怎样的情绪”去演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学生才能带着真情实感去演唱歌曲。
二、创设聆听氛围,体验音乐的美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生
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欣赏,更应注重学生亲身的实践与体验,以此来培养学生感受与鉴赏音乐的能力。在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学生的说,就是在教师积极创设学生语言表达氛围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听、唱、演等艺
术的实践,从学生自己的感受出发,给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舞台天地,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听赏《杜鹃圆舞曲》一课教学中,我和学生创设了一个林涧小溪、花香鸟语的美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体验的主动性。学生们用不同的小杜鹃“飞”的姿势,一会儿在枝头停歇,一会儿又飞向另一个枝头歌唱,一会儿在树荫下舞蹈。学生们沉醉在大自然的风光美景中,大家在体验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角度,有的说音乐意境、有的说乐曲重复、有的说节奏变化、有的说情绪变化,还有的模仿杜鹃鸟咕咕鸣叫声翩翩起舞,给音乐主题命名以分辨不同的段落,感受和体验乐曲的优美和欢乐。在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艺术实践,以此来产生审美的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万万不可将教师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强加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说,说感受、说体验,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累积鉴赏音乐的经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三、引导参与表演,表现音乐的美
表演,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喜爱的音乐实践活动形式。唱游课表演的
内容是宽泛的:唱歌、舞蹈、念儿歌、综合性的艺术表演等,它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在有目的、有主题的音乐表演实践活动中,表现歌曲的美、舞蹈的美、儿歌的美,甚至可以是打击乐器敲击节奏的美、五线谱上音符的美等等,引导学生在表演的艺术实践中经历审美的体验,表现音乐,以此来培养审美情感。
《摇啊摇》是新教材唱游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的教学内容,为突出本单元“我快乐”的主题,紧紧围绕“童谣”这一歌曲体裁,教师可以设计“表演童谣进教室——做老弄堂游戏——学唱童谣——创编童谣”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在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中表现“上海童谣”特有的歌曲魅力。
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教师不必太在意学生的舞姿如何优美、朗诵如何感人、游戏如何遵守规则、创编如何富有新意等等,我们应追求的是学生如何投入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如何将自己真切的、有个性的体验结果表现在大家面前。
学生对艺术的情感体验,必须来自于学生亲历的艺术实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启发学生多想、多说,鼓励学生多听、多唱、多演,学生的审美情感是需要教师去激发的,音乐的实践活动本身存在着这种可激发的“基因”,新课程的音乐体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音乐之美,使学生真正走进了音乐的世界去学习音乐,这种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艺术实践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喜爱音乐,也让教师真正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新课程,获益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老师自己,这就是新课程的无限魅力所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