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内容,对于计算教学的内容,如何进行整理与复习?经过反复习思考,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情,本堂课设计了游戏对抗、小组交流、闯关激趣等环节,使学生在快乐、轻松地氛围中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教学相比其他内容比较枯燥乏味,计算内容的整理复习课更是如此,因此,本堂课精心设计游戏对抗的情境,让学生在模仿综艺节目“芝麻开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万以内加减法的复习。熟悉的场景,富有竞争力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计算课变得生动,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复习课的教学,应该以知识整理为主,在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方法的指导。在“经验分享,梳理分类”环节,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 “游戏中你最快算出的是哪些算式?”,“这些算式为什么要pass掉呢?”。在学生的说理过程中,抽象出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一单元相关的知识点。再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利用树形图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将各个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但在教学中我感受到,对于本学段的孩子,整理方法的运用还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应加强指导。
三、注重类比,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复习与整理课有三个特点:知识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迁移训练;促进能力飞发展。本课设计了“对比观察,建立联系”环节,在学生再次进行小组对抗赛。在这个环节,教师精心设计了“41+25,97-48,410,970-480”这样一组算式,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规律,产生游戏不公平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计算时所运用到的知识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分层练习,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拓展延伸:猜猜我是谁?”环节,设计了一个发散练习,在找被各种图案遮住的数字宝宝的过程中,巩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答案的不唯一,让学生开动脑筋,寻找更多的答案,发散学生的思维。凸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理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