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1. 分子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唯一的微粒,也有一些物质是由 离子
和 原子 构成的。
2. 生活中有许多物质都是由 分子 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 分子 构成,例
如: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酒精是由 酒精分子 构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由 二氧化分子 构成的,氧气是由 氧气分子 构成的,氢气是由 氢气分子 构成的。
3. 分子的特点:
(1) 分子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很 小 ,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只能借助 扫描隧道显微镜(或电子显微
镜或电子扫描显微镜 )观察细胞的仪器是 普通光学显微镜 ; (3)分子之间存在 空隙 ;
(4)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其次是液体、固体。;
(5)分子在 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 (6)分子之间存在 斥力和引力 ; (7)分子热运动在宏观上表现为 扩散 ;
扩散现象: 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到另一处的现象。
气体扩散速度 大于 液体扩散速度 大于 固体扩散速度。
(8)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剧烈 ,物质扩散越 快 ;
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越 缓慢 ,物质扩散越 慢 ;
4. 请用分子的特点回答下列例子:
一滴水中大约有 15 万亿个水分子,说明 分子很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定体积的水与一定体积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 分子间存在空隙 一定体积的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 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很大
5. 50 毫升的水与 50毫升的酒精混合后的体积 小于 100ml ,
原因是: 当水和酒精混合时,较小的水分子进入到较大的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
了,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
【 注意: 若同种物质混合,如 100mL水与 100mL混合,则总体积不变。 芝麻与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它并不能证明分子
间有间隙。】
6. 分子总是在不断 做无规则运动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 加
快 ; 分子间有 空隙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空隙 增大 ;随着压力的增大,分子 间的空隙 缩小 。
7. (1)用分子观点解释: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人们在公园里通常能闻到宜人
的 花香,这是因为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
(2)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 通常把石油气加压变成液化石油气贮存在钢瓶里。 这一事实说明了 分子之间有空隙,且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于液体。
8、通常情况下,如果分子的间隔相对较大时,物体就呈 气体 ,如果分子的
间 隔相对较小时,物体就呈 固体 。(填“固体”、“液体”、“气体”)。
9、小明有一次打开了很久没用过的铅笔盒,看到有一块橡皮和一支绿色的铅
笔 粘在了一起,把橡皮切开后, 发现里面也有一部分变成了绿色, 从微观角度分析 一下:橡皮里面变成绿色是 固体扩散 现象;为什么在天气热的时候容易看到这 种现象? 温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 。
10、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这说明在水中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在冰中的要 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3、如右图所示, 小心地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
墨水, 的墨水扩散快.这个实验表明: 温度越高 扩散越快 。
你会看到 热水杯 中
14、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下列现象:
( 1)气体很容有易压缩,固体不容易压缩。
答:气体分子空隙大,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分子空隙较小,不容易被压缩 (2)非典时期消毒用的消毒液,是由多种固体和液体物质相混合而成的,在配 制过程中发现配制前后总体积并不相等。
答:固体分子钻入了液体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3)将蔗糖放入开水中,过一会儿蔗糖就不见了。
答: 蔗糖分子分散到了水分子之间.
(4)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萝卜需要很长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 的咸味仅需几分钟。
答: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扩散加快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 物质 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 质量 。物体所含
的 物质越多, 其质量就 大 。 判断某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方法: 看其含有 的物质多少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含有的物质增多其质量增大, 如果含有的物质 基础减少则其质量减小。)
2.质量是物质的一种 属性,不随物体的 形状、状态 、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 千克 ,单位符号是 kg 。还有一些常用单位: 吨(t )、 克(g) 、毫克 (mg)。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 吨= 1000 千克, 1 千克= 1000 克, 1 克 = 1000 毫克。 [ 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 千克= 1 公斤=2
斤 ]
4.( 1)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 电子秤、杆秤、磅秤、案秤 等。(弹簧秤
不是 测量质量的工具,而是测力工具)
2)实验室中常用 托盘天平 来测量质量,其中常用的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托盘天平的基本构1是 3是
分度盘 托盘
2 4 6 8
是 指针
平衡螺是 母 横梁标是 尺 是 游码
5是 横梁
7是
底座
6.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 上。 2)调平: 将 游码拨至“ 0”刻度线处 。
调节平衡螺母 ,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
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3)称量: 砝码和物体的放置要求: 左物右码
左盘物体质量= 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加砝码时, 先估测,用镊子由 大 加到 小 ,等砝码加到指针离
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不多时(在中央刻度线左边),应向 右移动
游码(此时不能移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4)整理器材:用 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游码移回“ 0”刻度线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注意 1: 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指针偏左(左边重) ,平衡螺母 向右 调; 指针偏右(右边重) ,平衡螺母 向左 调;
注意 2:
① 如果在测量 5 克食盐的质量,在称量过程中如何调节天平平衡? 答:先在平衡的天平右盘上放 5 克砝码,再向左盘中增减食盐使天平重新平衡 ② 如果在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时,在称量过程中如何调节天平平衡? 答:先将要测量的小石块放在平衡的天平左盘中,再向右盘中增减砝码或向 右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
注意 3:
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 答: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注意 4:
如果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移到 0 刻度线的地方,这时怎样求得物体 的实际质量?已知游码称量前停留在 3 刻度线的地方 答:左盘物体质量= 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现在指示的质量值 -3
注意 5:
① 不能 用手去触摸天平 托盘和砝码 ② 砝码用 镊子 拿取, 轻拿轻放
③ 不可把 潮湿的物品 或 有腐蚀性化学药品 直接放在天平 托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上,可在
两个盘中都垫上 大小、质量相等 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④ 使用前要估计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 量程(称量范围) 。
⑤ 天平游码在读数时,要看 游码左边 所对的刻度值。)。 ⑥ 称量过程中不能移动平衡螺母
注意 6:天平有哪些称量方式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1. 在指针偏左的情况下称量,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2. 物体和砝码放错盘,测量结果偏大。 3. 在游码未归零的情况下称量,测量结果偏大。 4.
用磨损或缺了一个块的砝码称量,测量结果偏大。
那么,有哪些情况下,测量结果是偏小的呢???
1. 用已经生锈了的砝码称量,测量结果偏小。 2.
在指针偏右的情况下称量,测量结果偏小。
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一、密度的概念
1. 概念: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 密度。 4、单位换算 1 吨
(t )=10
3
密度
质体
量积
Vm Vm ρ与 m、V 无关),可变形为 m V 和
千克(kg);
3
3
1千克=10克 ; 1 克=10毫克
3
33
1 立方米( m)=10立方分米 (dm) 【升( L)】 ;
3 3 3
1 立方分米(dm) 【升(L) 】=10立方厘米(cm) 【毫升(ml) 】
333
5. 对于同一种物质, 密度有一定的数值 ,它反映了物质的 一种特性 ,跟该
物 质的质量 、体积 、 形状 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只要温度(及压强等) 不变,其密度值是不变的。 (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 ②气体的密度是比较容易改变的 :如一钢瓶氧气 (内全为气态 )用去一半 ,则剩 余氧气的密度为原来的一半。(因为当钢瓶中的氧气被用去一半时, 其体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积不变)
6. 对于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不同物质间密度大小的比较方法有两种 即
当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物质密度大;当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物质密度大。
、常见物质的密度表
1. 密度表中,除水蒸气外,其他气体都是在 0℃、1 标准大气压下所测定的数
值。
2. 从表中可以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的差别。一般地说,气体比固体、液
体小 1000 倍左右。
、密度知识的应用 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 ρ=m/V可以: 已知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 、求物质的质量: m=ρ v
2 、求物质的体积: v=m/ρ
先假定物体是实心的,通过计算
4.
其中通过比较体积的方法最好,既直观,又便于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 V 物-V 实 。用计算方法解决上述实际问题中, 注意单位的统一和匹
配。
四、测定密度的实验过程
1.测量原理: ρ=m/v
m 2.测量步骤:
V2 V1
(1)小石块密度的测量。
①调节天平平衡,称出小石块的质量 m; ②选择合适量筒,将小石块用细线绑住,往量筒倒人适量水,读出水的 体积 V1,然后小心将小石块浸入量筒中的水中 (全部浸没 ) ,读出此时 水的体积 V2; ③ 计算 ρ石= (2)盐水密度的测量。
① 先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1;
②将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为 V; ③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 m2;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④ 计算 ρ 盐水=
第 4 节 物质的比热
1.热传递规律:热能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直至没有温差。
注:物体间传递的是热能,不是温度。物体吸收了热能,其温度就会上升(; 物体放出了热能,其温度就会降低。
2.热量:一个物体吸收的那部分热能或放出的那部分热能, 叫热量 。
用符号 Q表示。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 J。 1KJ=1000J
3. 利用物体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Q=CmΔt
4.比热 :单位质量的某物质,温度每升高(或下降) 1℃所吸收(或放出)的
热 量。
比热的符号: C,单位:焦 / 千克·℃。 5.水是自然界中比热最大的物质。所以一般用水作冷却剂。
m1 m2
6.比热越大,升温降温越慢;比热越小,升温降温越快。所以内陆的温差比沿
海要大。
V
第 5 节 熔化与凝固
1.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凝固 2. 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有熔点)的物体叫做 晶体;
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的物体叫 非晶体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 有无有熔点 。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 吸收 热量。
3.
①左图为 晶体 的熔化图象:
AB 段表示晶体 吸热升温 阶段,状态为固态;
BC 段表示晶体 熔化阶段,虽然吸热,但 温度不变 ,状态为固液共存 ,此时
固 定的熔化温度即为 熔点 ;
CD 段表示晶体 吸热升温 阶段,状态为液态。 B 点时为固态, C 点是为液
态。
② 右图为 非晶体 的熔化图象,吸收热量且温度不断升高, 直至全部变为液态 。
注意:通常情况下, 加热的时间长短 代表 吸收的热能多少
物质吸收的热能越多。
加热时间越长,代表
4. 晶体熔化时的温 度叫做
它是晶体的一种 特性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
凝固点是相同的。
5. 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 保持不变 ,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 改变(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凝固时温度不断下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6.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如晶体熔化时只吸热不升温 (温度保持不变) 物质放出热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 如晶体凝固时吸放热不降温 (温度保持不变)
7. 在寒冷的地方,如北极、南极等地的气温通常在 -40 ℃以下,要用酒精温度计
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中的原因是: 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低,不易凝固 。
8. 晶体:冰 、海波(硫代硫酸钠)、明矾 、石膏 、各种金属 等。
非晶体: 松香 、玻璃、塑料、橡胶 、蜂蜡 等。
9. 如图: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在图像的 AB、BC、CD、 DE、EF、FG段中。
晶体处于固态的是: AB和 FG 段, 处于液态的是: CD和 DE 段,
处于固液共存的是: BC和 EF 段; 温度升高的是: AB 和
CD 段,温度降低的是: DE和 FG 段,
温度不变的是: BC和 EF 段, 吸热的AB 、BC、CD 段,放热的是: DE 、EF、FG
10.物质熔化规律可简单归纳为下表:
熔化规律 晶体 晶体有一定熔点 非晶体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非晶体熔化是慢慢软化的过程 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熔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6 节 汽化和液化
1.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体汽化时要吸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蒸发 和 沸腾 蒸发 是: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 沸腾 是: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 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不同点:
剧烈程 温度条件 度 蒸 发 沸 腾
部位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吸热,液体和环境 液体温度、表面 缓慢 任何温度 表面 温度下降 积、表面空气流速 吸热,液体温度不 剧烈 沸点 表面和内部 变 大气压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从外界吸热 。
2.影响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温度 、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另外不同种类的液 体,蒸发的快慢不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 温
度上升,但不沸腾;达到沸点时,液体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 。这时,若停止 加热则沸腾立即停止 。
即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持续吸热。
4. 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 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升高 。在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
5.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可以通过降低液体表 面
气压来降低液体的沸点。 如在水沸腾实验中,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只有 98 摄氏 度的原因是: 液面上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
6. 在沸腾前看到了气泡从水中冒出来,体积变化情况是: 逐渐变小 ;
在沸腾时看到了气泡从水中冒出来,体积变化情况是: 逐渐变大 。
7.沸点低的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特殊的作用:
冷冻疗法就是利用汽化吸热,让其在常温下迅速降温,而暂时失去痛感。
8.液化 是物质从 气态 变为 液态 的过程。气体液化时要 放出大量的热 , 所
以 100℃的水蒸气比 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严重得多。
9.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
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 液化 成的小水珠。
10.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 降温(降低温度)
加压(压缩体积)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1.液化石油气、气体打火机等都是利用了 常温下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之成为 液
体而储存起来的。大量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 都可以液化。
13.热管的原理 是在吸液芯中充以酒精或其他液体,当 管的一端受热时,热端吸液芯内的液体吸热汽化,蒸气 沿气腔跑到冷端,在冷端放热液化,又顺着吸液芯回到 热端。(卫星就是利用热管将热量从向阳面“搬”到背 阳面,使两侧的温度趋于平衡。)
14.冰箱原理: 液体汽化吸热和气体液化放热
①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吸收冷冻室里的热量,使冷冻室里的温 度降低;
②空气压缩机将生成的蒸汽抽走,压入冷凝器; ③ 蒸汽在冷凝器里液化放热;
④ 液化后的冷凝剂再回到蒸发器里;以此循环
第 7 节 升华和凝华
1.升华是物质从 固态 直接变成 气态 的过程。 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 2.试试看: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情况 ? 1 )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熔化、吸热 ; 2 )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液化、放热 ; 3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汽化(蒸发)、吸热 ; 4 )冬天, 冰冻的衣服 逐渐变干: 升华、吸热 5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凝华、放热 ;
6 )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表面结冰花: 凝华、放热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7 )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 升华、吸热 ; 8 )出炉的钢水变钢锭: 凝固、放热 ;
9 )冬季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液化、放热 ; 10 )冬季人讲话时会有一团“白气”从口中呼出: 液化、放热 。
3.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包装纸上粘着
“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 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答 : 包装纸上粘着“白花花”的粉: 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
棒冰上就会“冒烟”: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棒冰液化而成 ; 茶杯外壁会出“汗”: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冷的杯子)液化而成 。
4.
自然现象 成因 物态变化 云(小液滴和小冰晶)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 液化、凝华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雨 云中的小液滴下落; 云中的小冰晶融化下落 雾(小液滴) 露(小水珠) 霜(固态)
融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地表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 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液化 液化 凝华 凝华 雪(固态)
总结: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常见的三种形态。 物体在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第 8 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 有无新物质生成
( 1)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物质只发 生形状、温度、颜色、状态等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 。
( 2)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化学变化 。如钢铁生锈(铁锈是三氧 化二铁) 、无色的氢氧化钠和黄色的氯化铁反应生成约褐色氢氧化铁、 食物霉变
2.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肯定没有化学变化
3. 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化学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
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物理性质 。
4. 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
性、导电性、导热性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酸碱性、可燃性、腐蚀性、还原性、氧化性
2. 公式:
对公式的理解
① 同种物质 ρ一定, m与 V成正比。即:当 ρ相同时,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② 同质量的 不同种物质 ,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或密度越小,体积越大)。③ 同体积的 不同物质 ,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密度越大,质量也越大)。
3. 密度的单位。
国际主单位是 千克/立方米 ,常用单位是 克/立方厘米 ,
关系为: 1.0 g /cm2 3
=1.0 ×103
kg/m3
或 1.0 kg /m3
=1.0 ×10-3
/cm3
。
水的密度= l.0 ×103
kg/m3
,【读作: 1.0 ×103
千克每立方米; 它所表示的意义为 1 立方米水的质量为 1000 千克 。】
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