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上海市及其区县“十二五”规划有关文档

2020-10-17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上海十二五规划将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009年12月11日01:32中国新闻网我要评论(1) 字号:T|T

中新社上海十二月十日电 (记者陈静)二〇一〇年上海将启动“十二五”规划。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国平今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应是“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二〇一〇年是上海“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而上海“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业已启动,上海市发改委向社会推出了二十一个公开招标课题。

周国平表示,十二五”时期是上海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的重要阶段,“转型”是上海“十二五”发展的关键词。他认为,这一“转型”是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和发展路径的全面转变,并指出,这一转型必须依靠创新带动。周国平称,因此,上海“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应是“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周国平指出,围绕主线,“十二五”时期上海重点是实现发展动力、经济形态、城市布局、发展路径以及发展理念的转变。他说,在发展动力上,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形态上,实现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形态转变;城市布局上,从传统单中心城市向多轴多心城市转变;在发展路径上,实现从自我发展向长三角联动发展转变;发展理念上,实现从单纯强调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并以社会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发展转变。

这位专家指出,其中最核心的是要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周国平表示,“十二五”时期,上海不仅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而且要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促进产业融合;要针对目前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制造业,不利于服务业的状况,大力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服务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关于“十二五”期间上海郊区和新城建设。周国平表示,“十二五”期间,上海城市建设的重点应转向郊区,中心城区在城市建设上重点是完善“精细化管理”,郊区重点则是推进“精深化开发”。

周国平认为,“十二五”时期上海应对新城规划进行调整,重点要在上海主要对外辐射轴线上打造若干个中等规模的、具有一定辐射力的新城,其能级要高于原来旧的新城规划水平。

创新驱动推进上海“十二五”转型发展

——“十二五规划与上海转型发展”专家座谈会综述 日期:2010-09-14 作者:田晓玲 来源:文汇报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本报联合主办的“上海‘十二五’规划大讨论”开展两个多月来,先后发表了10组22篇理论文章,受到各界关注。为了总结这次大讨论的成果,上海市府发展研究中心与本报日前联合召开“‘十二五’规划与上海转型发展”专家座谈会。本市有关城市规划、经济和产业发展、社会建设、文化发展以及财税法律等方面的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对上海制定“十二五”规划及未来五年的转型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一、期待上海的全方位转型

“十二五”期间,上海将面临更综合、更全面的转型。对此,上海市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金海研究员概括了上海未来五年可能出现的六大转型:1、功能转型。上海历史上曾经从一座工商业城市成功地转型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十二五”期间,上海将继续向全球城市目标发展,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目标相适应;2、产业转型。上海将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形成一批高科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3、社会转型。上海将更加注重民生、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大力发展教育和医疗,同时借世博会契机大力推动文化发展;4、空间结构转型。上海未来的发展核心将从市中心转向市区与市郊新城联合发展,共同推动上海结构转型与经济发展;5、发展动力转型。未来上海的发展将更加依靠自主创新,更加依靠启动内需。6、制度转型。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型将会最终带来全面的制度转型。

“十二五”上海的城市规划,应当能体现上海城市的全面转型。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围绕“十二五”期间上海的城市规划和功能转型,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型:1、实现市域规划向与长三角规划整体衔接的转型。“十二五”期间,上海要从6000平方公里拓展到整个长三角,同周边城市加以系统连接;2、推动中心城区向中心城区周边地区的转型。要使上海中心城区周边形成若干个新城;3、“四个中心”的建设进程,将推动上海整个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实现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从生产型向服务型的转型;4、鉴于上海是人多地缺现象非常严重的城市,“十二五”期间上海要实现从土地利用低效向土地利用高效的转型;5、上海的城市规划管理要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型。

二、服务业乃重中之重

在上海“十二五”的转型中,服务业发展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王德忠认为,上海“十二五”期间服务业的发展,要更多地着眼于增强服务业的辐射力,要从主要服务于本地,发展到服务全国乃至全世界,要从原来集中在市中心,转到向郊区拓展。为此,他提出:进一步拓展上海要素市场的服务功能,通过市场竞争达成全国性市场,并参与到全球的资源配置和要素定价;推动服务业的跨区域兼并与重组;积极培育和发展功能性服务业;推进上海郊区的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郊区比重;推动依托信息技术的服务业发展。 上海投资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钟贤宾也认为:上海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城市型经济结构,应当说已达成基本共识。作为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要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强辐射性的智力型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也应当说不会有太大的争议。关键是如何发展这些智力型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钟贤宾看来,发展的动力在社会、活力在民间、创新力在人,关键在于政府转换观念、转化角色、转变职能。

三、创新开辟城市转型新空间

创新,是上海“十二五”期间实现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在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教授看来,上海“十二五”期间的创新举措,关键在于集成和融合。鉴于原有的政府组织体系阻碍了产业的技术升级,就必须通过打破原有的政府体制的分割,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政-政关系的新融合,使政府各部门在新的综合目标中形成全新的分工与合作关系。此外,还要实现本地与外地企业的融合,科技、市场与企业组织方式的融合,产业与金融之间的融合,并且实现对既有的存量商务模式加以集成和创新。集成与创新,才能开辟上海产业转型与升级的新天地。

上海“十二五”时期要实现转型,需要有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政策和法制环境。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认为:“十一五”期间,上海的财政收入出现了超常增长,“十二五”期间要想保持财政收入的增长,必须看到经济增速可能减缓与收入分配的调整所带来的影响。为确保上海“十二五”期间的财政收入增长,就要保持实体经济的增长,同时加快虚拟经济的发展。就此而言,上海的公共财政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就在于加大服务业的发展力度,使服务业的发展能做大规模、提升层次。而加大服务业的发展,核心又在于变革财政税收体制,扫清财政税收的制度性障碍。要从经济型税收转向财产型、社保型和综合型税收;政府要调整开支重点,即从城市建设为重点转向服务民生为重点。

而谈到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法制环境问题,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副所长赵卫忠则特别强调了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

四、社会文化发展助推城市转型

人的转型与文化的发展,是上海“十二五”期间城市转型的重要因素。上海大学副校长李友梅教授提出:上海要有志于在“十二五”期间成为现代公民社会率先发展和发育的地方。在城市规划、科技创新、观念创新的同时,上海面临着人的转型、人口结构的转型,目前,上海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二元结构问题也提出了新的社会需求,为此急需提高整个社会的保障水平和质量,其中特别需要制度层面的创新。这种转型和创新的动力不能仅仅来自于政府,还要期待社会组织的发展所开辟的全新空间。新的社会需求,可能会催生人们的生活型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开发生活型服务业应当成为上海“十二五”期间的新尝试。

而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巫志南则特别强调文化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他看来,上海在“十二五”期间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环境和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上海“十二五”期间城市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凯和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总经济师唐忆文都谈到,“十二五”期间,上海要着力把转型的制约因素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因素,努力推动低碳环保产业发展,推动公众持续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做贡献。 上海市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研究员在小结时认为,从科学发展到转型发展,是要靠创新来驱动的,上海在“十二五”期间要突破原来的路径依赖,增强发展动力,找到新的路径,为此,就需要发散性思维方式,在此过程中可以参照国外经验,考察特大城市转型的切入点究竟何在。只有突破了原有的约束条件,才可能拓展出全新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此次“上海‘十二五’规划大讨论”的意义所在。

“十二五”规划中的区县发展新思路

2010年9月18日 11:03

浦东 浦东生产力布局“7+1”

在浦东将形成“7+1”的生产力布局。其中,“1”是世博国际商务区,将与陆家嘴一起构成城市形态最完备、功能集聚度最高的中央商务区。

在“7+1”中,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将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产业规模扩大、能级提升;金桥出口加工区(包括南汇工业园、空港工业园)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国际旅游度假区以迪士尼乐园为核心,带动三甲港和临港滨海旅游度假区联动,打造世界级国际旅游度假区。

“十二五”时期,浦东新区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两个中心”进入加速推进期,“两区合并”进入实质发力期,“两大项目”(迪士尼、大飞机)进入蓄势待发期,“世博效应”进入持续释放期。

在这些有利因素的带动下,浦东新区应当保持适度的发展速度,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努力在全市发展中承担更大责任、在区域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

初步考虑,在不断优化结构、提升效益、强化功能的基础上,到2015年,浦东的地区生产总值达8000亿元左右,用6年时间实现翻一番,年均增长11%左右。同时,占全市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从2009年的26.9%提高至2015年的约1/3。

浦东新区“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形态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统筹”,“十二五”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同步推进,延续“一轴三带”的总体布局。

“一轴”是东西走向的上海城市发展主轴在浦东的表现和延伸,全市“十字轴”商务带中东西向商务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浦东将沿着这条轴线,集聚城市发展的功能要素和形象要素。

“三带”包括以小陆家嘴、三林世博区域为核心的沿黄浦江综合发展带,凸显金融、贸易、会展等功能;以外高桥海港、浦东国际机场和洋山深水港为核心的滨江沿海发展带,凸显航运、物流、贸易等功能;以外高桥、金桥、张江、康桥、周浦、南汇、临港等产业园区为主体的中部发展带,凸显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功能。

黄浦 黄浦区将最佳实践区以人为本、低碳环保、公众参与等世博理念运用到“十二五”发展之中。突出外滩金融集聚带“一带”与南京路、豫园、世博会园区等“三区”的联动发展。

聚焦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加快老大楼置换改造,加快十六铺地区商务楼宇建设,完成董家渡地区旧改任务,把南外滩地区建成可与老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媲美的时代经典。

南京路地区推进支马路开发;豫园地区打造黄金珠宝交易中心和旅游品牌;世博园地区将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创意经济和体验经济。

在空间结构上,坚持以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为重点的“一带三区”战略。充分发挥外滩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的战略定位优势,更加突出“一带”的核心地位和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一带”与南京路地区、豫园地区、世博会园区等“三区”的联动发展,以“一带”带动“三区”,以“三区”联动“一带”。 外滩金融集聚带将围绕“重塑金融功能,重现金融风貌,重树金融品牌”,与陆家嘴金融城错位互补协同发展,通过加快老外滩地区老大楼置换改造、加快十六铺地区商务楼宇建设、加快董家渡地区土地储备,打造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作中心、金融专业服务中心,建设集国际化财富管理、高端时尚、文化艺术和高层次社交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南京路地区将拓展提升文化内涵,积极实施结构调整,推进支马路开发,打造上海标志性的文化天地和国际一流购物天堂;豫园地区将大力发展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和特色商业,打造中国黄金珠宝饰品展示交易中心和上海第一旅游品牌;世博园地区将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创意经济和体验经济,打造国际金融文化商务区。 在产业结构上,坚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和传统商贸业转型提升“两轮驱动”。大力发展金融业,引进证券、基金、信托、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金融和类金融机构,吸引各类中小金融企业入驻。积极发展航运物流业,搭建航运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专业互动平台;加速发展专业服务业,集聚国内外优秀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高端专业服务机构;做大做强信息产业,重点发展移动信息终端产业。 通过金融业“一业”统领航运物流、专业、信息“三业”,以“三业”支撑“一业”,打造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提升发展商旅文产业,以商旅文联动和结构调整带动传统服务业能级提升,借助黄浦的文化底蕴和旅游人气,集聚国内外著名品牌和企业,促进新型商贸业发展,拓展“老字号”品牌发展内涵,构建商业、旅游、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徐汇 聚焦高端项目,加快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打造区域人才高地;推行新能源、清洁能源;加快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氛围,加大创新人才培育力度。

推进电子政务、政务公开等工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把办博经验长效化,使窗口服务再上一个新

台阶。

推进就业、住房保障和养老服务等民生工作。继续加大旧区改造力度,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探索异地养老模式。

徐汇滨江将成为徐汇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一极。未来,这片区域将再崛起一个全新的城市级商务副中心。徐汇滨江将和徐家汇一起,成为徐汇区“十二五”的两颗“明珠”。

●世博会为滨江地区创造了启动的时机,而后世博的效应也将造福于未来整个上海徐汇滨江综合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此前,徐汇区就已经明确整个滨江是徐家汇商业圈的延伸,并确立了B、C、D三个单元的产业规划。

其中,B单元所在园区将融医疗、研发、文化、居住、旅游和生态功能为一体。C单元中心区域将形成以航空配套服务、科技、文化、商贸、办公、休闲娱乐为重点的上海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D单元位于黄浦江两岸开发核心区南延伸段的最南端,将建设成以居住为主导功能,综合文化教育、体育休闲和生态绿地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水综合地区。

根据规划,徐汇滨江不仅会有徐家汇核心商业圈现在所有的大型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还会拥有大批地标级的写字楼项目,并且将引入航空配套服务、科技、文化等多个高附加值产业。在滨江地区的规划中,将筹建2幢200米以上的商务楼,周围将环绕商务中心,引入大型商场等机构。

近期,民航华东管理局特地成立了一家项目公司——上海龙华国际航空投资有限公司,运作位于上海徐汇区滨江C地块的商业项目开发,前期投资预算超过20亿元,囊括了高档酒店、写字楼、商业市场等。上海航空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落户上海的大飞机项目所带来的整条航空制造产业链,将给这个项目带来很多机会。 ●徐汇区的老牌商圈徐家汇也不甘落后,“十二五”期间,徐家汇正酝酿“二次创业”。 未来,徐家汇还计划形成“一圈三街多点”的环徐家汇商圈商业新格局,“大徐家汇商圈”地理外延占地面积约7平方公里,其城市功能定位是创建世界级城市副中心。商圈将逐步形成以徐家汇六大商厦及轨交站相连接为核心的百货业和商务办公区域,衡山路休闲娱乐文化区域,天钥桥路特色餐饮和商务办公区域,宜山路建筑、装潢与家居文化区域,以及高安路、湖南路、兴国路等地花园洋房构成的跨国企业、国际组织地区总部的落户区域。

徐家汇还将更注重发挥徐汇人文优势,漕溪北路上海电影制片厂60年来的“大本营”即将变身为上海电影产业大厦及上海电影博物馆。衡山电影院将建成国际精品戏剧艺术中心。此外,徐家汇商圈与台湾导演赖声川的合作也在商讨中,帐篷剧场有望被引入中心商圈。

普陀 今后五年普陀区要建成国际商贸港,建成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同时还要生态特色鲜明。

“十二五”期间,普陀区将呈现“一心两轴三片区”的空间布局,在真如城市副中心、中环线发展轴线和苏州河发展轴线上展现城市形象、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方面的亮点。

苏州河游览应该是各种生活形态的混合,除了有陆上购物,也能有水上休闲。一个骑车、步行、乘船皆能游览的复合型水上游览模式正在成型。

普陀区为苏州河七个节点——潘家湾区域 、潭子湾区域、梦清湾区域、纱厂湾区域、曹杨路桥区域、 学堂湾区域、 长风湾区域做出规划。

“十二五”期间,普陀区将按“一心两轴三片区”空间布局发展。 “一心”指真如城市副中心。

“两轴”分别是中环线产业集聚轴和苏州河文化创意轴。

中环轴以经济功能为主,包括长风生态商务区、中环商贸商务区、国际中小企业总部社区、天地科技谷等。 苏州河沿河将形成一系列公共文化活动、居民旅游休闲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中环线产业集聚轴和苏州河文化创意轴“两轴”的交会区,经济发展功能和文化生态特色紧密组合,将会在此产生功能叠加和联动效应。

这一交会区域(主要是“长风生态商务区”、“中环商贸商务区”、“长征国际中小企业总部社区”)将会成为“大虹桥”商务区的重要功能板块。

“三片区”是南、西、东三个功能片区。

南片区是商贸核心承载区域。重点打造企业总部集聚、跨国贸易服务功能中心,形成较完整的金融、信息、法律、会计、中介等服务产业体系。

西片区是产业创新拓展片。重点打造要素市场、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功能中心,为国际贸易服务功能提供配套支撑。

东片区是生活配套服务片。重点打造“宜居宜商”的生活配套功能区域。

闸北 苏河湾地区具体范围为南起苏州河,北至交通路、虬江路,东起罗浮路、武进路、河南北路,西至苏州河,总面积3.19平方公里。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河湾是上海最繁华的工商业中心之一,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也是上海民族资本集聚地和重要物资集散中心,有金城、中南、盐业、大陆、中国实业、浙江兴业等17幢银行仓库,有“黄金走廊”之称。

根据专家对苏州河沿岸历史建筑开发与河岸经济发展、老厂房老仓库发行与创意园区建设、名人故居等零星建筑保护与周边经济辐射、“后世博”发展等方面内容的出谋划策,闸北在苏河湾改造与开发中,采取以“保护为主导”的策略。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大规划”、“大发展”,又能精耕细作出“生活精品”? 首先,坚持规划领先,“由南向北”实施成片开发。

只有规划领先、成片开发,才能实现以形态修复促进功能重建,以功能重建带动形态修复,全面提升闸北价值。苏河湾是闸北的开发“裂带”,当前我们要集中力量聚焦苏河湾开发,努力形成“裂变”,实现“拆一片、建一片、亮一片”。 其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区域产业能级。 调结构,重点在定位,“定什么位”决定“往哪里调”。从闸北来看,我们的产业定位主要是“一主三限”:“一主”就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重点聚焦金融服务业及延伸配套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现代商贸商业、文化创意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等五大行业,这是我们的战略选择;“三限”,一是限制新增制造业,现有的制造业将通过调整实现提升,二是限制“小分割、小市场”,禁止增量,控制存量,通过改造实现转型,三是限制高能耗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三,严格按照“南高中繁北产业”路径,优化城区发展布局。

南部集全区之力大力开发苏河湾,把苏河湾打造成上海的新地标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苏河湾地区在重点发展金融及延伸产业、高端商务商业同时,还将打造首个部市合作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园区,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提供最优秀的人力资源服务。

中部,以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为基础,建设一批甲级写字楼,引进全球总部、地区总部、销售中心,把大宁打造成北上海的商业中心。

北部,依托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等载体,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高技术产业,建设“亚太数据港”、国产基础软件基地、云计算基地。

此外,我们将更加注重世博会上的各项新兴科学技术,特别是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注重积极加强该类产业的引入,比如,在铁路上海站北广场改造项目中,已引进先进的节能减耗技术,可使建筑能耗降低40%左右。 我们希望借力世博会这一历史性契机,力争打造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让闸北的明天更美好。

杨浦 杨浦滨江岸线长15.5公里,是中心城区最长的滨江岸线,沿岸有着太多的老工厂、老厂房。不过,随着杨浦近几年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些工厂已陆续搬迁,还有一些拥有百年文明的老厂房仍然保留着。这些都将成为杨浦滨江区“东外滩”开发建设的最大资源。

“十二五”期间,杨浦将全面推进滨江岸线的建设,全力打造上海的“东外滩”。

根据杨浦区的功能定位,未来杨浦滨江将被建设成以亲水游览、工业博览、科技商务、知识社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带,为知识创新区科技、教育发展服务,构筑从工业文明走向知识文明的发展长廊。

黄浦江由淀山湖自西向东蜿蜒曲折地穿过上海,在杨浦转了一个U形弯,形成了杨浦三面环水的特征。杨浦“因水而兴”,并在20世纪上半叶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现在,杨浦区这条U形的老工业走廊面临着一场新的机遇——“十二五”期间,杨浦要重点推进15.5公里黄浦江岸线的建设,全力打造上海的“东外滩”。根据杨浦区的功能定位,未来杨浦滨江将被建设成以亲水游览、工业博览、科技商务、知识社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带,为知识创新区科技、教育发展服务,构筑从工业文明走向知识文明的发展长廊。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是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为核心,包括密云路、中山北二路、江浦路、控江路、大连路围合组成的区域,面积约2.6平方公里。2009年,环同济地区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级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十二五”期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将仍然是杨浦重点发展的着力点之一。

“十二五”期间,杨浦区将继续支持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到2015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将实现年总产出超过300亿元。

关于未来的“十二五”规划,杨浦区继续推行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这个理念,将为杨浦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服务。

●除了滨江区开发,杨浦区还将继续推进“大五角场”建设,打造上海城市副中心。“大五角场”不仅包括南部已成气候的五角场商圈,还包括中部正在建设的创智天地与北部规划中的知识商务中心,被称为“聚焦五角场战略”。 未来,杨浦区五角场“彩蛋”南侧中环高架和黄兴路之间的最后一个“角”上,将启动一个规模达到36万平方米的巨型商业综合体——合生国际广场,该综合建筑群不但将建造16万平方米的高端购物中心,更有杨浦地区首次出现的甲级写字楼。

中部:创智天地借鉴了美国硅谷的发展模式,汇聚各类创新要素、高端机构和中介服务,是一个创新产业和服务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北部的知识商务中心:规划面积更是达到1.29平方公里,与新江湾城相接,将建成以商务办公为主导,商业、文化、娱乐、研发等城市商务功能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大五角场”呼之欲出,杨浦人对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五角场将是一个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型市级副中心。

十二五规划融入世博理念 各区县展现后世博新景

2011年1月26日

在“十二五”规划中,上海各区县都将有自己全新的面貌。黄浦将打造一个金融外滩;徐汇要建一条8.4公里的滨江带;卢湾要开发南部滨江带;崇明将在224平方公里的陈家镇范围内铺设自行车道;金山将在城市沙滩建起渔人码头„„面对世博中的绿色低碳环保经验以及对世博精神的全新诠释,各区县都将在今后五年展现后世博时期的新景。

黄浦区打造外滩金融集聚带

市人大代表、黄浦区周伟区长介绍,黄浦区是中心城区,在“十二五”规划定位上提出建金融外滩、经典黄浦。 所谓金融外滩就是上海“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陆家嘴、外滩金融集聚区。黄浦区将建设打造外滩金融集聚带――金融外滩,使黄浦区的功能从传统的商贸,提高到以金融为主的服务业。

“十二五”期间,黄浦区将有四大任务:第一是进行黄浦大改造、大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第二是城市功能提升,要求外滩金融集聚带加快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出效果;第三是产业结构,根据城市功能的转变,产业结构要形成以金融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第四是要加快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个任务的核心是城区功能的调整。

这里将集聚什么样的金融机构?针对疑问,周伟说,黄浦区按照全市统一规划,与浦东陆家嘴实行错位互补、协同发展,提出外滩金融集聚带是建设“三个中心”。

这“三个中心”当然是根据外滩地区的特点提出的,一个叫资产管理中心,一个叫资本运作中心,另一个是金融专业服务中心。这“三个中心”提出以后,得到金融界的呼应。这“三个中心”的核心就是要打造新金融的高地。 世博期间,周伟多次带领黄浦区各个层面的公务员去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学习,研究一些国外城市的成功案例。巴塞罗那的案例给周伟一行人很多启示:城市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方便市民,方便游客,这是城市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所以,在“十二五”的规划中,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南外滩开发,非常重视的一点就是立体开发,把道路幅度缩小一点,使人和人沟通更方便一点,留出更大的公共活动空间给市民、游客。通过在世博园内的学习以后,这种思想、理念更加强化了。

徐汇区建设8.4公里滨江带

市人大代表、徐汇区区长过剑飞表示,徐汇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总体要求,根据自身特点,坚持高端产业和低碳发展。高端产业,即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低碳,即绿色、节能。下一阶段,徐汇将致力构造低碳生活,争取在产业和居民生活中形成共识。

徐汇区是中心城区,布局多样,有繁华的商务区,也有一流的漕河泾开发区,还有3.6公里滨江沿线公共休闲空间。 黄浦江沿江开发有独特的作用,黄浦江在徐汇地段全长约11公里,其中,从卢湾区和徐汇区交界处至徐浦大桥约有8.4公里。目前,这8.4公里已经开发3.6公里。未来三年,徐汇区将开发剩下的4.8公里。

这4.8公里黄浦江沿岸将怎么开发?过剑飞表示,主要规划高端产业区和低碳发展示范区。高端产业区主要是现代服务区,去年,徐汇区政府和民航华东局双方签署《关于共同发展徐汇滨江航空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滨江C单元共建适航审定、安全技术、外航服务、配套服务等“四大中心”项目。该项目建设用地7公顷,地上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亿元,预计将于2013年建成竣工。双方将共同成立国际航空服务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下设管委会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由华东局规划处和徐汇区国资委牵头,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双方建立由各自直属企业出资组成的合资合作实体公司,功能定位包括:民航建设发展用地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项目开发;未来航空产业投资及其他关键领域的产业投资;通过产业投资、资源整合,引领和主导航空园区发展。 低碳发展示范区也将落户黄浦江沿岸,环保节能建筑材料、水循环技术等世博园区内成功的案例经验将在此充分利用。

卢湾区南部滨江低碳化开发

昨天,市人大代表、卢湾区区委书记徐逸波表示,上海世博会运行期间,他曾三次带队参观城市最佳实践区,有很多收获。台北案例馆实施垃圾袋的有偿使用和分类交投,城市垃圾接近“零掩埋”。这一经验给卢湾区很大启发,要提升卢湾城区管理水平,完善顽症整治的长效机制,可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来改善管理环境,使广大市民变被动执行管理制度为乐意支持和积极参与,共同参与到垃圾处理工作中。 “十二五”期间,卢湾将把城市最佳实践区参展案例中的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等理念吸收、融入卢湾区“十二五”规划中。积极鼓励、倡导建设项目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工艺,对建筑方案在造型、墙体、太阳能利用、供水循环等环节严格按照“节能减排”标准,在南部滨江地区积极推进低碳化开发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

在世博会举办过程中,卢湾区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市容管理水平、城市顽症治理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城区面貌焕然一新,许多顽症得到有效解决。世博会后,卢湾将研究采取各种措施,把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转变为规范化制度,形

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世博企业馆就在卢湾区,世博会的举办,让卢湾区南滨江地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徐逸波表示,在全市统一规划下,卢湾区将把这块黄金宝地发展好。

随着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和二次开发,将对城市的服务业发展起到跨越性的推动作用。随着世博会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和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卢湾的独特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知名度将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的发展载体将更加丰富,综合投资环境将更加完善,这些将对我们吸引总部型、领袖级、知识密集型企业入驻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世博会举办极大地拓展了卢湾未来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南部滨江地区的开发。淮海中路商业街是卢湾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除历史原因外,主要依靠的是淮海中路上100多万平方米的商业商务楼宇。南部滨江地区在“十二五”期间,不包括世博场馆区的后续利用,将产出近50万平方米的商业商务面积,大部分是甲级商务楼宇,这对卢湾未来经济发展将产生非常大的带动效应。

南部滨江地区是卢湾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世博会后,南部滨江地区的建设发展将进入黄金发展期,“十二五”期间,南部滨江国际生态商务区的重大功能性项目和社区文化实施项目将基本建成,推动卢湾北中南地区协调发展。

浦东新区崛起一个新“陆家嘴”

上海世博会闭幕后,浦东园区外围,浦东的后滩建设已经启动,5年左右,一个新的“陆家嘴”――浦江耀华国际商务区将崛起。

浦江耀华国际商务区在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将有190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将避免陆家嘴人车混行的弊端,计划用地下连廊联通各商务楼,将人流分散到地下空间。在此建国际商务区,看重的也正是世博效应。

根据规划,后滩国际商务区突出以生态办公为主的功能,将商务办公设施融入城市滨江地带和公共休闲区域间。在此将建约150万平方米写字楼,区域内倡导低碳节能型建筑。后滩国际商务区地块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征集沿江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案,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形态和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在此打造的是低密度空间,建有滨江绿化带,景观绿化用地占27%。

后滩国际商务区在保障地面足够公共广场的前提下,提出地下空间规划构想,各地块间通过地下连廊联通。

嘉定区优质资源为新城添魅力

市人大代表、嘉定区区长孙继伟表示,“十二五”期间,嘉定新城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机。嘉定区将从四个方面推动新城发展,一个是增能级,尽快把嘉定新城的能级做出来,不是做一个郊区新城,而是做成一个完整的城市,使得整个能级获得很大提升;第二个是促融合,增加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度,让居住和就业相合一;第三,添魅力,这个城市要有吸引力,不仅能吸引本地人来这里居住,还要能够吸引市区的人或外面的人来居住。这对于缓解上海的交通,缓解交通的“潮汐”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留住人才、缓解交通的过程。

要把城市功能做得完善,形成魅力,嘉定区将采取系列措施。孙继伟说,新城将增设图书馆、文化馆、剧院等文化设施,还将吸引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华师大二附中、瑞金医院、肿瘤研究中心、心脏研究中心等一系列高端的医院、高品质的学校将在新城落户。

郊区要体现出跟中心城区的差异,要把我们的景观、生态环境做到市中心赶不上的地步,真正具有吸引力,具有宜居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嘉定新城在“十二五”期间是全面发展的时期,会有很多好项目、好基础设施展现嘉定新城特点和魅力。

金山拟开发“三岛两桥”观光线路

今年十月一日前,轨交22号线将通向金山城市沙滩,这里将会建起渔人观光码头,并恢复普陀山往返航线。今后,上海人去普陀山或舟山,最方便、时间最短的一条水路就是从这里出发。从金山“十二五”规划的产业转型来看,旅游很可能成为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金山还将进行不同类型的商业布局。

市人大代表、金山区区委书记杨建荣表示,金山的“十二五”规划将形成“1158”城镇体系,即1个新城(金山滨海新城)、1个特色城镇(枫泾特色镇)、5个新市镇以及80个左右中心村。金山滨海新城将主要展现商务休闲会展的功能,加上原来的居住和办公,形成新城概念。41平方公里的土地,南起杭州湾、北至枫泾高速、东到龙泉港、西达张泾河。据悉,在未来的规划中,新城要有城市副中心,镇要有大卖场,社区要以便利店为主要形式,来满足不同的商业需求。

对于未来产业的转型,杨建荣认为,金山传统的化工企业必须调整,世博提出的绿色环保概念将成为化工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不符合环保的项目必须关停。而与整个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是,绿色食品加工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都将在金山落户。“以后,我们的招商将从以往普通的项目招商,向产业化招商转变。”

作为未来重点打造的旅游业,杨建荣认为,金山要开发的不仅是普通的观光旅游地,更是小住几天的休闲度假地。像枫泾特色镇,它未来发展就不能和苏浙一带的古镇雷同,要以历史文化古镇、周边的食品加工产业等资源,再结合农

民画等文化创意产业来进行全新打造。

金山滨海新城这一带将大力推广应用滨海资源,过去仅在夏天被充分利用的海滩资源,今后将通过城市沙滩的二期改造,使之四季都吸引游客。即将开通的22号线直达渔人观光码头,改造原来的车客渡码头;开发观光休闲的海鲜一条街;拟开发金山三岛和东海上两座大桥的“三岛两桥”观光线路。

崇明陈家镇建全线贯通的自行车道

长江隧桥通车,使崇明由“孤岛”变“半岛”。随着沪崇苏大通道贯通,崇明将再次由“半岛”变“岛桥”。打通通道后的崇明,仍将在生态环保方面大有作为,作为长江隧桥的登陆点,陈家镇将成为生态社区示范点,在这里将建成全线贯通的自行车道。 随着长江隧桥的开通,“十二五”期间,崇启通道、崇海通道及沿海铁路大通道相继建成,崇明将成为长三角核心区北部交通要道,崇明陆路优势将呈几何级数放大。

市人大代表、崇明县县长赵奇表示,作为上海服务全国以及长三角地区的高等级道路,在“十二五”规划中,崇启高速将会成为崇明为上海通向全国范围的重要通道。这一道路起点在浦东,通过长江隧道、长江大桥以及崇明本岛,并通过崇启大桥进入南通地区,预计这一“北通道”将为上海向长三角的发展打通通道,有利于这一地区的人员沟通,并能加快浦东开发开放,使上海作为特大城市辐射长三角地区的功能放大。

从崇明要建生态岛来说,通桥对生态游有一定负面影响,但按照科学的测算,总体利大于弊。在未来的建设中,崇明要加强对世博期间十分瞩目的新能源等项目的利用,体现生态岛特征。赵奇介绍,目前崇明已成为国家科技部试点的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将会大力发展,崇明今年开始就会在局部地区进行公务用车和公交车的新能源车辆使用。

赵奇表示,陈家镇将作为生态社区示范点,进行建筑节能应用。在22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将通过生态技术,展示政府和企业的新能源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建筑节能市场化的应用。今后,陈家镇将会在除主干道和快速车道的全部市政道路以及社区道路中,设置自行车道路。今后崇明将通过自然低碳的修复和改善生态,产业低碳的工业化改造以及人居低碳的方式推广并实践低碳理念,实现全岛的生态化。

两个同步 解读金山“十二五”规划亮点

www.zhaoshang-sh.com 2011-01-26 10:57:11 解放日报

金山的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 “两个倍增”,社会事业与国民经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两个同步”的总体战略目标。那么,金山未来城镇化布局又将有什么样的新变化?金山老百姓又能感受到怎样的变化?

“1158”城镇体系: “L”型走廊

以往,金山的城镇布局比较分散, “十二五”期间,金山将把原来散落在角落中的 “城镇珍珠”“串”起来。 规划中透露,将充分发挥金山位于上海重要城市发展轴 (沪杭发展轴和滨江沿海发展轴)交汇处的门户优势,逐步构建 “1158”城镇体系结构,即1个新城、 1个特色城镇、 5个新市镇、 80个左右中心村。以金山新城、枫泾特色镇和其他新市镇的 “城镇联动”为动力,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度融合为导向,以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为目标,形成 “城镇联动、双轴发展、绿心聚核、多点均衡”的总体布局结构。即:以金山新城和枫泾特色镇为核心;沿亭枫公路和亭卫公路形成两条区域经济发展轴;依托金山廊下基本农田示范区、特色现代农业基地、生态保育区和金奉生态走廊,形成区域中部生态绿核;推进朱泾、亭林、张堰、吕巷、廊下5个新市镇协调发展,形成各具特色、多点均衡、开放式“L型”发展格局。同时,完善兴塔、新农、松隐、干巷、钱圩等社区建设;以自然村落改造为重点,引导农户向居民点集中,逐步推进80个左右中心村规划建设。

金山新城 滨海功能区

金山新城是金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至2020年,金山新城人口规模约为4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1平方公里。以 “收缩两翼,适度向北发展;完善功能,提高环境质量”为原则,沿金山大道形成东西向城市功能主轴,沿杭州湾大道形成南北向城市生活主轴,着力推进金山新城核心城区、都市型工业区、商务休闲度假区、石化硅谷区、商贸物流区建设,成为杭州湾北岸地区核心城市、石化创新产业硅谷以及具有综合功能、适度规模、环境优美的滨海新城。

金山新城滨海功能区主要包括海港码头、海鲜美食、旅游文化、枢纽商务四大功能片区。

——海港码头功能片区:主要位于龙泉港以东至上海化学工业区的沿海区域,对于进一步完善外贸物流环境,形成以金山港口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海鲜美食功能片区:对于吸引市中心城区和周边省市游客前来金山品海鲜、游海洋,实现娱乐、饮食与文化的相互呼应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文化功能片区:主要位于卫二路至龙泉港的城市生活岸线,对于打造集旅游会展、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于一体,形成展现多元文化的海洋文化风貌区,集聚人气具有重要意义。

——枢纽商务功能片区:围绕轨交22号线金山新城枢纽站建设,对把金山滨海新城建设成为上海市轨道交通向外辐射并成为连接长三角都市圈的一个关键节点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上海到舟山、普陀山的游客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金山新城的滨海功能区将增加海港码头、海鲜美食等新功能;等今年10月1日轨交22号线开通以后,金山将在附近设立码头,可以直接短驳到沈家门,而这将成为时间最短、费用最省的路线。

枫泾特色镇 古镇“现代风情”

作为长三角区域综合性节点地区和上海的西南门户,枫泾是重要的商务功能集聚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规划至2020年,枫泾特色镇城镇人口规模约为20万人,城镇建设及产业用地规模为23.9平方公里。强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形象,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保护性开发枫泾古镇旅游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枫泾镇新枫泾片区。

枫泾特色镇功能区将分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枫泾新镇区:规划开发建设2.4平方公里,以多元居住功能为核心、良好生态基质为载体、丰富人文交流为导向,打造交通出行便捷、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综合性城市地区。

——古镇旅游区: “十二五”期间,主要建设界河文化演绎区和界河民俗展示区,包括勾吴风味街、戏曲博物馆、大风书社、婚庆大院、吴越春秋博物馆等景点。

——新枫泾商贸商务核心区:东至朱枫公路,西至嘉善交界,南至新开河,北至步石塘,形成沿朱枫公路的商务产业集聚带,在朱枫公路北侧依托现有中国农民画村建设创意文化产业园和教育园区。

——高铁商务核心区:东至沪杭高速公路,西至沪杭铁路,南至320国道,北至松江交界,建设高铁商务区,联动朱泾发展。

廊下 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推进高科技农业产业带、经济果林产业带、设施蔬菜产业带、农业休闲观光带建设,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水产养殖等四大主导产业。

其中,上海廊下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区的规划面积为1100亩,以现有廊下生态园、农村新天地为基础,通过资源整合、招商引资,先期建设旅游接待中心 (乡村酒店),区域内水陆两条游线,莲湘馆、土布馆、农耕文化馆等民俗文化馆,打造成为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地区乡村休闲旅游行业中最具知名度、产业结构合理、服务优质、设施完善、游线流畅、产品丰富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区。

经济新增长点 聚焦四大新兴产业

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争取创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海上风机、陆上风机、太阳能薄膜电池、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制造等产业。加快混合动力整车控制技术、电驱动技术、电池存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到2015年,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左右。

新材料。促进新材料产业与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建筑等产业配套衔接,重点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及耐高温超长纤维、新一代功能性薄膜、新型复合材料信息新材料、纳米材料、半导体照明用材料等产业。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左右。

生物医药。在金山工业区重点发展药物制剂、特色原料药、抗生素、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等;在上海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化学药品制造、高端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等。到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左右。

海洋工程装备。以蓝滨三期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支撑,重点发展重型石油化工设备、海洋钻探设备、热交换器、油气处理模块研发及制造等产业。到2015年,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左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