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2015]2号)和《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精神要求,根据《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和学校“十三五”建设规划,并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基础
鲁中中等专业学校于2011年12月成为全国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立项学校,通过三年的建设,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学校具有一定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2015年9月通过国家验收。但是距离国内一流、接轨国际水平的现代化职业学校这一目标还有一段距离。2016年3月成为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第一批立项学校,省示范校的建设无疑会加速这一进程,助推学校的改革发展,早日办成一流职教名校,进一步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及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以及《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以自主改进和持续创新为动力,以制定各类规划为基础,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为保障,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构建包括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学生教育、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等领域在内的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常态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办人民满意的中等职业教育。
三、目标任务
通过全面实施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建立基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的工作机制,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营造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现代质量文化,实现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持续提升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根据《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学校章程、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修订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师资队
2伍建设规划、学生全面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遵循中职教育办学规律,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工作绩效、考核激励,完善相关质量标准和制度,并以此为依据开展自主诊改工作。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构建起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
(二)健全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基础上,与上海新鹏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国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建立数据真实、即时采集、反映及时的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况。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常态化建设与应用,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强化数据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预警功能。加快推进诊改工作信息化建设项目,提升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公共信息服务、人才培养工作动态分析、教育行政决策和社会舆论监督提供支撑。
(三)完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质量文化通过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
3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将质量内化为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和绩效意识,突出“服务”价值取向,突出“强”的服务意识,“高”的服务能力,“优”的服务品质,以纵横联动的质量改进、螺旋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构建富有内生活力和创新激情的良性机制,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氛围,建立持续深入、全面渗透的中职教育质量文化。
四、工作思路
全面把握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关键点,形成以下诊改工作总体思路。
1、落实一个责任: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学校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落实质量保证主体责任的要求,其目的是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激发学校的活力,增强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为人才培养主体责任的落实奠定制度基础;要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为主体责任的落实奠定工作基础;要构建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为主体责任的落实奠定组织基础。
2、抓住两个重点:质量管理体系、状态数据平台。通过状态数据平台的建设与数据采集分析,强化学校质量监控体系的作用;通过建设校本诊改工作平台,提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效能。
3、坚持“三全”原则: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人才
4培养质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问题,要通过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把质量提高作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形成覆盖全员、贯穿全过程、纵横衔接、网络互动全方位的“三全”的现代质量文化。
4、体现四个特性:常态化、周期性、个性化、创新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要形成常态化、周期性的运行机制,要针对学校的具体实际形成具备个性化和创新性的质量保证体系。
5、兼顾五个层面: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质量保证为核心,以专业和课程为载体,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6、明确六个诊断项目:基于办学理念、教学工作状态、师资队伍建设状态、资源建设状态、制度建设与运行状态、需求方反馈等六个诊断项目,结合学校实际,建立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制订具体的诊改工作方案与实施细则,提高诊改工作的有效性。
五、组织领导
为认真做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诊改工作领导小组,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统一部署、全面指挥和组织诊改工作。
5成立质量管理监控办公室(简称质管办),负责全校评诊改工作的分工部署、日常组织、协调、检查和督促。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诊改工作。
五、进度安排
(一)启动动员阶段(2016年7月-10月)
1.学校成立诊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诊改工作。2.起草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实施方案。3.召开诊改工作动员会,邀请诊改专家进行全面培训。(二)制定规划标准阶段(2016年11月-12月)1.制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子规划,包括质量保证规划、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育人规划等。
2.梳理各部门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流程。
3.完善目标、标准体系。梳理部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工作目标、标准及考核监控制度。
(三)信息系统建设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6月)1.建设智能校园。整合各部门信息管理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实现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
2.与上海新鹏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国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平台,运用平台进行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过程监控。
63.健全常态化的信息反馈分析诊断与改进机制。(四)体系规范运行阶段(2017年8月-2018年12月)1.形成常态化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诊改机制。2.2017年、2018年底进行自我诊改。3.申请进行省级复核。4.每年度进行数据采集。
(五)总结整改提升阶段(2019年1月-2019年7月)对三年诊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反馈,从而改进提升学校整体教学工作,持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六、预期效果
经过三年建设,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常态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应用效果好,并在省内及至国内发挥良好的示范与辐射带动作用。
附件:
1.鲁中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
2016年7月
7附1
鲁中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
诊断项目诊断要素1.1办学定位诊断点提示规划目标1.学校类型和层次定位2.专业设置数量与结构3.在校生规模4.社会服务面向、类型、规模现状1.在校生规模2.开设、新增、撤消、停招专业数量3.专业招生计划:面向、类型、层次、数量等4.社会服务类型、规模主要诊断点1.在校生总数2.升学、就业学生占比3.招生专业数量、结构4.各专业学生数量分布及趋势5.毕业生去向分布及趋势6.各类社会服务数量统计及趋势1.学业水平考试情况2.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3.辍学学生比例及趋势4.应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5.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及趋势6.应届毕业生对口率及趋势7.上届毕业生满意度及趋势1.德育工作机构建设情况2.德育课程开设情况及其建设成果3.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成效4.在校生体质达标率5.当年创新创业教学建设成果6.已建成素质教育标志性成果7.社会实践活动开设情况及成果诊断结果原因分析1.办学理念1.2人才培养目标1.知识、能力、素质标准2.毕业率3.毕业生双证书平均获取率4.毕业生平均就业率5.毕业生平均就业对口率1.学校德育目标、内容、途径2.德育工作队伍建设3.体质达标率4.学生社团建设5.创新创业教学建设6.素质教育标志性成果1.当年毕业率2.当年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3.当年毕业生就业率4.毕业生对口率1.3素质教育1.当年德育课程建设情况2.当年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3.在校生体质达标率4.当年学生社团建设情况5.当年创新创业教学建设情况6.当年标志性成果建设情况88.社团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1专业建设目标2.专业教学标准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4.专业建设标志性成果1.课程体系建设2.课程标准建设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4.校企合作开发教材5.规划教材使用比例6.校本教材开发1.校领导巡课、听说课、评课制度建设2.同行评教覆盖面3.学生评教覆盖面4.社会评教覆盖面5.实践项目开出率6.学生实习管理7.以教学工作研究为主题的校党政联席会议次数8.教学事故控制目标1.专业建设情况2.专业教学标准制定情况3.专业建设、改革、竞赛、服务项目4.专业教学指导机构建设情况5.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情况1.当年课程建设项目2.当年课程标准制定情况3.当年校企合作开发课程4.当年校企合作开发教材5.当年规划教材使用比例6.当年校本教材开发情况1.校领导巡课、听说课、评课制度建设情况2.当年同行评教覆盖面3.当年学生评教覆盖面4.当年社会评教覆盖面5.当年实践项目开出率6.学生实习及管理情况7.当年以教学工作研究为主题的校党政联席会议开展情况8..教学事故控制情况1.专业建设水平及特色2.各专业在校生数量分布及趋势3.专业教学指导机构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4.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落实情况5.专业建设标志性成果1.完成课程建设项目数2.已制定课程标准数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4.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数5.规划教材使用比6.校本教材开发数量7.课程建设标志性成果1.校领导巡课、听说课、评课次数2.同行评教覆盖面3.学生评教覆盖面4.社会评教覆盖面5.实践项目开出率6.学生认知、跟岗、顶岗实习情况7.校企共同实施实习管理情况8.校党政联席会议解决的教学问题数量9.教学事故数量10.学生迟到、缺课率(迟到学生人次/100生·周;缺课学生人次/100生·周)及走向2.1专业建设状态2.教学工作状态2.2课程建设状态2.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状态93.师资队伍建设状态3.1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状态1.师资队伍建设2.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3.师资队伍能力与水平4.师资队伍培养提高1.当年师资队伍建设情况2.当年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3.当年师资队伍教科研情况4.当年师资队伍培养提高情况1.专任教师数量、专任教师师生比2.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3.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比例4.具有与专业相关的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所需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量5.专业带头人数量6.外籍教师数量7.教师培训类型与数量8.教师教研情况和成果9..科研、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成果10.教师企业实践情况11.实习指导教师数量1.兼职教师数量2.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3.兼职教师任专业带头人数量4.兼职教师培训数量5.兼职教师承担校内实践教学学时1.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2.“两通一平台”建设及使用情况3.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建筑面积、生均实训设备值4.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数量5.日常教学经费投入比例6.教科研经费、教学改革经费预算执行3.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状态4.1教学入及础设建设态1.师资队伍建设2.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3.师资队伍能力与水平4.师资队伍培养提高1.当年师资队伍建设情况2.当年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3.当年师资队伍教科研情况4.当年师资队伍培养提高情况1.当年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情况2.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3.当年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4.当年日常教学经费投入情况5.当年师资队伍建设经费6.当年教科研经费、教学改革经费4.资源建设状态投基施状1.教学基础设施建设2.信息技术设施建设3.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4.日常教学经费投入104.2教学资源建设状态1.图书资源建设2.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当年图书资源建设情况2.当年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1.纸质图书总量2.新增纸质图书数量3.电子图书总量4.专业教学资源库等级、类型、数量5.校本数据采集、管理与使用1.专业覆盖面2.合作企业数量3.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比例4.录用应届毕业生比例及趋势5.企业捐赠设备(资金)数量6.企业输送兼职教师数量7.企业接受教师企业实践情况8.校企合作研发成果1.学校章程2.学校内部治理结构3.学校规章制度4.管理制度执行情况5.学校育人文化创新情况6.卫生与安全情况7.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情况8.教学及学生管理人员数量与结构5.制度建设与运行状态5.1校企合作状态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1.当年校企合作数量与深度2.当年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情况3.当年校企合作内容5.2学校理制建设运行态管度与状1.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2.教学管理队伍、学生管理队伍建设3.学校文化建设1.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情况2.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情况3.学校文化建设情况115.3质量监控状态1.质量保证体系建设2.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建设1.当年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情况2.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年度情况1.质量保证制度及组织体系2.年度自我诊改报告3.年度质量报告4.学校数据上传时间与质量6.1学生反馈6.需求方反馈6.2用人方反馈1.新生报考原因分析2.在校生满意度3.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2.上届毕业生转岗率及趋势1.地市级以上评审项目结果2.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项目评审结果3.地市级以上师生竞赛获奖情况4.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表彰情况6.3其他综合诊断结论12改进工作建议注:1.本表设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99个诊断点。2.每个诊断点单独诊断,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考影响诊断点的因素,自主开展诊改。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