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肥行业态势分析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化肥有氮、磷、钾组成,其原材料都有很强的资源性。我国80%尿素生产企业的主要原料是煤炭,煤或天然气合成氨,再生产尿素;磷肥的主要原材料是磷矿石与硫磺,我国对磷矿石作为资源性产品加以保护和限制出口,硫磺则大多由炼油厂回收生产,价格受原油价格的影响大;钾盐由于分布极不均衡以及钾肥企业垄断性越来越强,资源性最为突出。资源性产品具有需求刚性、稀缺性、边际开采成本递增等一些很难由市场定价的特性。自然资源稀缺性的日益突出,以及现代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资源性产品剔除短期的价格波动,从长期来看价格呈上涨趋势,在价格机制的传导作用下,其价格的上涨将给化肥的价格带来上涨压力。 化肥需求量短期上升,长期增幅减缓
从粮食供求来看,我国粮食的需求增长速度高于其供给速度,而要提高粮食产量,必须增加耕地面积或单位面积产量。在当前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的阶段,耕地面积增加可能性很小,只能靠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粮食单产提高的主要途径中,化肥占比40%、种子占比36%、农业机械占比11%、其他占比13%,所以,短期内要提高粮食的单产主要靠使用化肥。从以上分析来看,近期,化肥与农产品价格的变动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而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出现了从数量追求到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的变化,绿色、有机的品牌农产品销售价格高、
1
销售快,会诱使农产品生产者更多地使用有机肥料。同时,中国有着不到世界1/10的耕地,但是氮肥的使用率却占世界的1/3。过量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带来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出于对环境的保护,政府会出台政策限制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生活垃圾将会资源化,采用生态沟渠、生态隔离带等技术,以替代化肥的更多使用。所以,从长期来看,化肥需求量的增幅会有减缓的趋势。 水溶性肥料市场占有率会逐渐提高
水溶性肥料为速效型肥料,最适合短期作物如种苗的生长,只要浇水均匀,其分布就均匀,非常适合小型孔穴容器栽培,并且较易控制植物生长。从价格来看,水溶性肥料较便宜,为完全肥料,不必再加微量元素。而水溶性肥料不适合于生长期长的作物,在土壤中其效果不如在泥炭介质中好,并且施用水溶性肥料需较高技术,而且费工,也易从生长介质中流失,造成浪费与污染。
据国家化肥质检中心登记的统计数据,国内登记的水溶性肥料总计3433个,其中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产品433个,中量元素水溶性肥50个,微量元素水溶性肥1195个,含氨基酸类水溶性肥1010个,含腐植酸类水溶性肥745个。2009年上半年,我国南北都遭受了灾害,而农业部推广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性肥大规模应用救灾,同样取得夏粮的丰收。所以各种适应市场的、能够应对灾害性天气的水溶性肥料市场很大。水溶性肥料目前正处在由叶面少量应用转向大田批量应用关键时期。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经济作物用量已近50%,其中蔬菜和水果消耗了化肥总量30%和钾肥总量的40%,而蔬菜和水果等经
2
济作物都将逐步采用微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来施肥。也就是说,化肥一半的用量都将通过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销售出去。我国绝大部分农业为旱作农业,灌溉面积有限,因此要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联系起来。目前,农业部主导的水肥一体化在两头(东北、内蒙古、两广),发展很快。
水溶性肥特别是完全水溶性肥,服务非常重要。上一套水肥一体化设备很容易,生产水溶性肥也很容易,但如果没有人来指导施肥,就难以开展起来,所以经销商在销售水溶性肥时,对农民提供的服务非常重要。所以,经销商要培养善于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说明水溶性肥的销售方法,那就是水溶性肥料销售=产品+灌溉设备+施用技术。
2007年,我国的化肥市场由于受到原材料及国际市场价格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量增长十分迅速。根据即将出台的磷酸二铵出口关税政策及国内化肥市场情况分析来看,预计2008年我国化肥产量仍将快速增长,供求关系依然会十分紧张。
2007年1-9月份我国化肥实际产量4300万吨(折纯量),同比增长13.8%。氮肥产量为3140万吨(折纯量),同比增长12%,其中尿素的产量4082万吨(实物量),同比增加13%(预计全年尿素将达到5200万吨左右);磷肥产量增长的速度也非常快,2007年1-9月累计产量达到963万吨(折纯量),同比增长15.75%;钾肥的产量是197万吨(折纯量),同比增长32%(预计全年钾肥的实物量将达到350万吨左右)。统计数据显示,仅9月份我国化肥产量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26.3%,其中尿素的产量是458万吨,同比增加16.7%,
3
磷肥同比增加36.2%,钾肥同比增幅是79.2%。根据市场反应的情况,部分新的装置也在陆续开始投产。
在进出口方面,随着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化肥进出口出现了显著性变化,具体表现为出口呈反弹,出口数量出现了跳跃式的增长,而且增长幅度较大。进口化肥的数量则出现大幅度较少,但从目前整个市场的供求情况来看基本平衡,资源还是比较富裕。前3季度我国化肥出口总量为807万吨(折纯量),其中尿素出口量为280万吨;磷酸二铵出口量为140.6万吨,同比增加159.41%;磷酸一铵出口量为112.7万吨,同比增加268.42%,其中磷酸一铵8月份出口26万吨,9月份出口21万吨,出口量占分别占上当月产量的四分之一还要多。2007年1-9月,磷酸二铵进口量为54.9万吨,2006年同期进口量为126.91万吨,同比减少56.74%;进口尿素为478吨。进出口数量的改变说明了我国的化肥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标志我国从磷肥进口国逐渐转变为出口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在整个城镇化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坚守的18亿亩可耕地底线将受到严峻挑战。这无疑会加剧政府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因而会促使政府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保持对支农行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和粮食自给率目标的实现——目前中国粮食自给率目标为95%。
“十二五”化肥行业发展规划,把目标指向了发展转型上,重点发展缓释肥、控释肥及各种专用肥、功能肥等。2011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规划指向无疑对行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在行业政策的
4
导引下,未来化肥行业的发展模式也将会由“硬投入”向“软扩张”转移。
化肥产品的资源和能源属性,决定了2011年限制化肥出口政策不会有重大调整,出口关税政策依然重在保国内化肥总量供应和市场价格稳定上。国内化肥出口关税政策的调整,仍将重点放在抑制国内化肥生产企业均衡生产、突击出口上。延续多年的化肥优惠政策不会在2011年全部被取消,取消化肥优惠政策将会与直补农民相结合,将是一个逐步和渐进的过程。
2011年行业优惠政策不能说不会变,可以确定是政策不会大变,但存在变局的条件和微调的可能。2011年中国化肥产能过剩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产能和产量增幅将减小,投资冲动型产能扩张将受到产业政策和产业形势的抑制。中国政府把节能减排、环境友好、改善民生,作为了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未来五年,节能减排任务将会更重,高能耗、高成本的化肥产能将逐步退出化肥市场。 总之,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和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将进一步加剧全球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为粮食生产提供了40%贡献的化肥行业,无疑对保证粮食供应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作为新的五年规划的开局年,行业不折腾,政策无变局,将是2011年中国化肥行业的主要特征。
2011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化肥产量保持平稳较快的增势。统计数据显示,1-6月份化肥产量折纯,下同3062.4万吨,同比增长8.3%;其中,氮肥产量2153.6万吨折纯,
5
同比增长2.3%;尿素产量1336.8万吨,同比下降4.0%;磷肥产量717.3万吨P2O5,同比增长29.8%;钾肥产量191.4万吨K2O,同比增长17.4%。
市场需求情况。1-5月份,化肥需求明显上升,全国化肥表观消费量折纯,下同2533.1万吨,同比增长6.9%,其中,尿素表观消费量1082.1万吨,同比微降0.03%;磷肥表观消费量531.2万吨,同比增长18%;钾肥表观消费量289.4万吨,同比增长15.1%。磷、钾肥消费的大幅增长,推动了化肥需求整体上升。
价格情况。市场监测显示,5月份,主要化肥品种价格涨跌互现,尿素价格回调,磷肥、钾肥反弹,化肥价格总体稳中趋升。尿素市场均价1960元/吨,环比下跌2.5%,同比涨21%;磷酸二铵均价3410元/吨,环比上涨3.3%,同比涨21.4%;国产氯化钾均价2980元/吨,环比上涨2.8%,同比涨9.6%。6月份,受工业尿素需求持续拉动,尿素行情仍有大幅提升,尿素市场价格升至2200元/吨左右。磷肥价格波动不明显。
进出口情况。1-5月份累计出口尿素65.8万吨实物量,同比下降54.8%,出口磷酸二铵31.0万吨,同比下降9.8%,进口钾肥152.46万吨K2O,1-6月数据,同比增长18.0%。
行业效益情况。1-4月份,氮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918.45亿元,实现利润29.05亿元,销售利润率约3.16%;磷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008.33亿元,利润总额48.4亿元,销售利润率约4.8%。
6
二、下半年经济形势预测
下半年,国内用肥高峰已过,国内化肥需求减少趋势显现,加上出口窗口期缩短,供大于求明显,尿素和磷酸二铵的价格将下降。但由于化肥的刚性需求,对国内市场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下半年,化肥生产和市场需求可能保持一种平稳增长的态势。
预计全年尿素产量5500万吨实物量,下同,同比下降5.8 %,出口预计400万吨,同比下降43%。
预计全年磷肥产量1550-1600万吨P2O5,下同,与上年略有增长,出口200万吨,同比增长29.8%。
预计全年钾肥产量390万吨K2O,下同,同比增长16.5%,进口550万吨,同比增长5%。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原材料涨价,尿素成本大幅增加,亏损加剧。由于今年化肥生产用电、天然气、运输等涨价,致使尿素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据行业协会统计,1-5月份,全国平均到厂原料煤1456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340元/吨;化肥用天然气从2010年6月开始普调40%左右,且持续供应紧张,据协会统计,5月份仍有缺气停产的尿素产能1.08万吨/日,占停产的尿素产能30.6%。今年上半年,尿素企业开工率仅76.5%,累计产能发挥率仅为84.3%。
7
硫磺价格上升,导致磷肥生产成本提高。目前国内硫磺价格已高达1800元/吨,与国外价格265美元/吨基本持平。协会反映,中石化高价采购硫磺,提升国内硫磺价格的做法已严重影响国内磷肥的产业安全。
钾肥运输困难,产品积压。我国钾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和新疆两个地区,其钾肥产量占全国的95%。据协会反映,目前青海、新疆两地钾肥铁路运输困难,积压产品较多。截止6月底,青海地区钾肥积压量180万吨,新疆地区钾肥积压量18万吨。
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化肥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迅速增产作用,我国化肥用量急剧上升,传统有机肥投入量急剧下降。据资料显示,到了本世纪初,有机肥只占到农业总养分投入的10%左右。单纯地追求高产,重产出轻地力,重化肥轻有机肥的做法,导致了土壤自然肥力趋于下降,化肥的施用量与粮食的增长能力之间出现严重失衡,据相关资料显示,1995-2004年,我国化肥用量由3595万吨(纯养分)发展到4636.8万吨,增加了22.5%;而粮食产量由4650亿千克只增加到4697亿千克,增加了1.0%,在现有土壤面积与肥力基础上再次提高粮食增产水平已成为行业面临着的一大问题。
专家预测,至2030年,我国人口将由13亿增加至16亿,仍需增加粮食约1000亿千克,粮食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而目前我国肥料的应用已达极限,只有从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入手,才有望提升地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因此,保护土壤,培肥地力已成为当前实现农
8
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自2004年至今,中央“1号文件”连续六年提出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要求,并制定了发展“生态农业”的规划,这促使了有机肥再次从幕后走到台前,而这一次,有机肥已不再仅是简单的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步入了“朝阳产业”的行列。
有机肥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由之路。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应对国际竞争的需求,对农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建超大集团化肥经营部部长孙丽娟认为,商品有机肥迎来市场机遇,加快有机肥产业化进程已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迫切需要。
一直以来,受传统观念制约和原料来源的限制,我国商品有机肥企业以中小型规模为主, 近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机肥产业格局中,小于2万吨的企业约占66%,2—3万吨的企业占24%,3—5万吨企业占6%,超过5万吨的企业占4%。山东富泰尔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明指出,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不高,是有机肥产业化发展的最大“瓶颈”。
可喜的是,经过几年酝酿发展,目前我国商品有机肥料生产以及应用已渐具规模。据2007年统计,我国有机肥料生产企业已达到1580个左右,近两年,更以每年8%—12%的速度在迅速增加,商品有机肥使用量也在逐年上升,据了解,2006年我国的商品有机肥料应用量947万吨,2007年我国商品有机肥应用量接近1340万吨。与此同时,有机肥产业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市场上涌现出一批如梅花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公司、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
9
限公司、山东雪花股份有限公司等产能超过20万吨,甚至达百万吨的大型有机肥生产企业。这些具有产业化规模企业的涌现推动了我国有机肥行业产业化发展渐具雏形,伴随着政策的春风,我国有机肥行业迎来了产业化的发展的大好时机。 “优势制胜”助推产业化发展
有机肥的产业化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和以农户为单元的小生产模式,走工厂化和规模化路子,其首要条件是企业的产量与销售“上规模”。然而在很多农民的意识中,仍存在着有机肥就是农家肥的片面认识;同时因原料“区域供应数量有限,全国供应市场分散”等因素影响,企业发展规模受限,再加上电力、运输等成本压力,在整个行业的发展意识上,也存在着有机肥不能规模化生产的偏见。观念的桎梏成为有机肥产业化发展的“绊脚石”,同时也使一些具有产业规模、性能优良的有机肥产品的市场推广面临着“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
对此,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高贤彪认为,我国有机肥生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特点,决定了其产业化发展程度取决于原料成本、工艺成本、运输成本等多种因素,这也决定了其必然要依靠“低成本高效能”来推动其产业化的发展步伐。针对目前市场消费特点,在提高企业科研及应用水平的前提下,一是要将产品的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相结合,而有机肥复混化发展则是较好的选择;其次就是与生物菌类产品结合起来,使其具有功能性微生物效应等特殊效果,以达到有机肥的产品效能与性能价格的相匹配,这样才易于农民接受,才能带动有机肥产业化发展的速度。
10
寻求经济效益与应用效果的平衡点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利用其上游产品废弃物作为原料的企业来说,一些龙头企业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公司是利用秸秆制浆的废液作为原料来生产有机肥,梅花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南莲花味精股份团有限公司均是利用生产味精的副产品生产有机肥,这类型的企业既有原料优势,同时采购环节少,节省了运输原材料的物流费用和采购成本,同时又达到了产业链条中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商品化利用,使其产品具有了强大的成本优势。随着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产品性能不断提高与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其产业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目前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公司设计产能达100万吨,梅花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产能也近100万吨。 而对于购买有机废弃物为原料来源的有机肥企业来说,另辟蹊径分解成本压力也颇见成效。福建超大集团以生产销售“绿色农产品”为切入点,通过在全国各地建立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配套投建了十几个有机肥分厂,产品供应集团内部及周边农户使用,在成功打造出“超大”绿色农产品品牌的同时,也带动企业有机肥产业化规模达近200万吨。而烟台众德集团总经理王其选推行的“在统一品牌引领下,以连锁的方式在全国各区域市场开展的集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BB肥发展模式也为有机肥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思路。 不同的发展模式诠释着有机肥产业化发展的不同思路,也推动了有机肥产业化发展探索的脚步„„ 产业化发展需加大力度
随着有机肥行业市场空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中了有机肥
11
行业的发展潜力,并积极参与其中。竞争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产品更新的速度在不断提高,行业发展的理念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成本低,行业标准门槛低,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混乱等问题也成为行业发展的隐患。“市场比较乱,未到洗牌时”!一位业内人士简洁的评价,道出了有机肥行业的市场现状与产业化发展程度。
低水平的恶性竞争,对有机肥产业化发展带来障碍。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刘冰认为,企业靠单纯销售肥料是走不出恶性竞争的怪圈的,必然要依靠服务来实现竞争的最终目的。现在农村在养殖业的废弃物处理利用不尽人意,这促使农民将目光转向商品有机肥,也为商品有机肥服务营销寻找到一个有利的“切入点”,抓住这个“切入点”,以服务带动营销,必然能带动行业竞争上水平,从而推动行业产业化的发展。
服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梅花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营销公司绿农生化副总经理燕汝顺认为,对于肥料的施用,最好的服务就是要根据配方需求,满足合理的需要,有机肥最终要走进“配方肥”的范畴,与BB肥或者配方肥合理结合,使肥料达到最高利用效果,而行业也迫切需要一些正规的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来做这些事情。 我国多年重化肥轻有机肥的农业生产习惯,使有机肥产业化发展离不开政策大背景,推动有机肥产业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研人员、技术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需要相关企业与政府相关农业部门的服务,更需要国家宏观政策引导和产业政策的推进。近年,国家连续出台相关鼓励增施有机肥的政策为有机肥行业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2006年国家出台免征有机肥增值税政策为有机肥行
12
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尤其是2008、2009年出台相关有机肥行业的补贴政策,为行业发展带来良好的市场期望,鼓舞了企业的参与热情。
企业是行业产业化发展的载体,而明确的产业政策,则是企业参与的动力。目前,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已对有机肥产业化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企业也对有机肥行业的具体产业政策寄予了更多的期待。有机肥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电力及铁路运输政策的讨论已成为行业关注的重要热点,企业希望国家能在加大有机肥在运输、能源、税收等方面支持呼声已久,企业提出的对有机肥和化肥实施同等运价,扩大商品有机肥的运输半径,并将以禽畜粪污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有机肥纳入测土配方施肥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中去推广等多个建议已成为推进行业发展共同探讨的话题„„
我国有机肥产业化发展迎来大好时机,在迈出可贵的第一步之后,行业更需“扬鞭奋蹄、快马加鞭”,而只有企业的努力与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推动有机肥行业快速、健康地步入“朝阳产业”!
新型肥料区别于以氮磷钾为主的传统化肥,主要是以中微量元素肥、有机肥、微生物肥、缓控释肥为代表。这些新型肥料目前正面临着6个重大的发展机遇:首先,从宏观政策趋势来看,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创新,肥料业同样面临着如何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而新型肥料正是对传统肥料的重大创新。其次,肥料市场已经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难题,传统肥料竞争惨烈、“头破血流”,不少企业亏损严重,而不
13
少生产新型肥料的企业却在竞争中胜出,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营销差异化的时代,传统肥料同质化的路越走越窄,新型肥料是将肥料做出加强差异化的大好机会。而百姓餐桌对绿色食品的呼唤,也在呼唤着更为绿色的肥料,传统肥料从产品到服务对于应付这种需求显得力不从心。“低碳”、“循环经济”也是大势所趋,随着原料、能源的日趋紧张,更高效率、更少消耗、更低排放的新型肥料符合这个潮流。最后,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使用化肥,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水污染已经成为环境的重负,创新肥料已经是当务之急。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新型肥料面临着发展不平衡、标准缺失、市场混乱等问题,但其发展势头已经不可阻挡。 新型肥料新在哪
在开了一天关于新型肥料的研讨会后,很多人却开始对新型肥料的概念逐渐产生怀疑,很多人干脆表示不支持“新型肥料”这种说法,很多人坚持认为新型肥料的内涵不够新,目前所谓的新型肥料还是未能脱离传统肥料的框架。记者认为,新型肥料在本质上是对传统肥料的改良,在作用方式、施肥环境方面有了改进,并不能算是为植物补充新的营养元素方面的一次脱胎换骨的革新,相反是在目前农业生产条件下对施肥方式的一种变通和妥协。
所谓施肥,最简单来讲就是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元素,除了氮磷钾外还有各种微量元素。遍数各种新型肥料:缓控释肥改变了养分释放方式;中微量元素肥则是对大化肥的补充,是早已被植物营养学
14
理论所认识的;微生物肥料重在改变土壤环境,提高植物对元素的吸收效率;有机肥提供了众多中微量元素,也改良了土壤环境,也是对大化肥的补充;而水溶性肥或者叶面肥,本质上也是在提高施肥效率方面做文章。纵观以上,新型肥料并不直接对植物所需营养元素做大的改变,而是间接改变了传统肥料的作用方式,目的在于提高施肥效率。
不可否认,新型肥料有着重大的创新意义,特别是在提高施肥效率方面起到了改进作用。对此,虽大可不必以“划时代自居”,也不是如某些人所言“全是忽悠”。 新型肥料标准难调众口
随着新型肥料的不断涌现,与之相配套的各种国家和行业标准就显得有点跟不上趟了。目前,相对成熟的微生物肥标准也已颁布出台,缓控释肥国家标准也已于去年下半年正式颁布,而脲醛缓释肥料、复合氮肥等肥料的颁布还在制定或审核之中。面对各种应运而生的新型肥料标准,企业界人士根据企业的经营实践,有着他们自己众多的诉求。
据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介绍,目前有关新型肥料的各种标准由众多部门按职能进行制定,除了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国标外,农业部、工信部等部门都有权制定行业标准,制定完成后理应要到国家标准委员会备案。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所有部门都能做到。因此,除了国家标准外,还有各种可能会产生冲突的行
15
业标准。商照聪表示,按照目前发展方向,国家标准今后将侧重于测试方法、限量标准,而工艺方面的标准则交由行业标准去规定。 在首届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发展论坛上,有企业提出“为什么有机-无机肥料的标准迟迟不执行”时,商照聪解释道:“原因在于对腐殖酸作原料的争执。”据了解,有一些专家不认可腐殖酸能够作为肥料原料,他们以“腐殖酸是改良剂、不是有机肥”、“可能对土壤有不良作用”等理由上书国家有关部门。目前,这个标准的制定还在讨论之中。
还有些企业则对有机肥中的重金属标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重庆市万植巨丰生态肥业公司总经理张良斌说:“经过我们的检测,生活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工业污泥,完全可以达到做有机肥的标准。目前,重庆每天的生活污泥达180车,大多采用填埋处理,很容易随着雨水冲刷进入江河,应当允许利用生活污泥生产有机肥,最好对相关标准进行分类。”对此,商照聪回应道:“国外如比利时对肥料是分级的,他们规定了哪些肥料能用于大田作物,哪些肥料能用于观赏园艺。可惜目前国内还没有分类标准,但我们也正在积极尝试。
此外,对很多物质的认识还需要时间,一些有害物质通过现有技术手段无法完全杀灭,为了安全起见,在标准制定上只能提高防范。”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方军也有类似看法,他建议借
16
鉴有机-无机肥标准,对缓控释肥在建立总体标准的基础上,可以按照缓释期的长短来分为1类、2类标准。
还有企业问及复合氮肥和硫肥的标准,商照聪透露:“符合氮肥的标准正在参考BB肥;而硫肥没有做单独标准的打算,参照中微量元素肥料标准即可。”
业内专家为新型肥料推广献策
作为新生事物,新型肥料的上市给农民带来了选择的困惑,也给厂商带来了推广的难度,如何将新产品销售给农民成为摆在新型肥料厂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本次新型肥料发展论坛上,各位专家从各自的专业角度,为众多新型肥料厂家建言献策。 生产:定位+差异化
在研发生产阶段,专家们建议企业慎重地做好产品定位,设计出适合农民需求的产品。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秉强认为,企业在设计肥料产品的养分时,要根据各地区土壤特性来安排元素配比,在设计阶段就考虑肥料的持续高产。例如氮元素连续1至2年不补充,作物就会出现减产;磷元素如果三四年不补充,作物就会出现减产;而钾元素则跟地域息息相关,南方缺钾地区3-5年不补充钾元素作物就会减产,而在富钾地区7-10年不补充钾也没有大的问题。
17
以缓控释肥为例,如果采用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抑制剂工艺,则要侧重于大田市场,提高销量;如果采用成本较高的包衣技术,则要侧重于种植经济作物地区,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在上马生产线之前,就应该提前做好这样的考虑。
国家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从水肥配合角度出发,建议厂家在不同地区销售适合本地区灌溉条件的产品。例如在旱作区,高祥照认为一次施肥效果持续的缓控释肥有着节水优势;而在精灌区,则应该配合滴灌、喷灌设施,推广水溶性肥料;在水田区,企业应该推广起垄栽秧技术,防止氮肥流失。 推广:服务+品牌
作为关注应用、关注市场的肥料专家,农业部新型肥料创制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刘兆辉认为,新型肥料上市需要在推广上做大量工作。他认为,厂家要在设计好产品的前提下,委托院校做好实验,然后将效果通过媒体宣传出来,还要通过示范会的形式将经销商积极性调动起来,要靠说服和服务让农民了解新肥料。目前,很多新型肥料的效果不在于见效快,而在于改良土壤、绿色环保,农民光凭肉眼看不出好来,因此必须需要做好宣传。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著名营销专家孙曰瑶认为,企业在推广肥料的过程,一定要做好品牌。因为在各家产品同质化的时代,只有品牌是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考虑在销售传统肥料时,免费赠送新型肥料,既让农民体会到新产品,又能增加好感度。针对一些新型肥料
18
在推广中连经销商都无法认可的情况,孙曰瑶建议厂家结合娱乐活动将产品融入进去,让农民对品牌产生好感。
重无机,轻有机”的不科学施肥方式会污染生态环境,导致人体健康受到威胁。无机肥料的长期、过量施用通常会出现下列几种情况:一是氮素肥料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氨的挥发和反硝化脱氮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氮素的淋失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氮素化肥引起农产品,尤其是食品中硝酸盐的富集。二是磷素肥料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磷素随地表径流造成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磷素生产过程中引起的大气氟污染,而施用时可能带来重金属镉等的污染及放射性核素的污染。三是有机肥料的缺乏和偏重无机化肥的习惯,降低了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包括抗病虫、抗倒伏、抗寒、抗旱等,致使产品产量和品质降低,同时恶化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状,破坏了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正常比例,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施用商品有机肥料的优势为:一是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肥的投入,培肥农田土壤。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能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肥的投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的残留,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二是减少化肥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商品有机肥的推广、使用,可大幅度减少无机化肥的挥发、流失和固定,促进肥料养分的有效利用,同时可相应减少化肥用量,从而减轻和控制化肥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三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有机肥不仅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而且能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另外,施用有机肥
19
可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轻和控制农药残留污染,防止餐桌污染。因此,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可提高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四是解决畜禽污染,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随着规模养殖业的发展,产生的畜禽粪便越来越多,随意堆放或直接排放河塘沟渠污染环境以及生粪直接下田而造成的病菌污染,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通过商品有机肥的推广使用,可以加快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农村环境治理,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创新和惠农举措,达到农牧结合、互为促进的效果。 商品有机肥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商品有机肥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且有机肥生产无需生产许可证。因此,工厂生产方式多样,生产设备简陋,产品质量很难保证。另外,一些厂家片面追求外观,不注重内在品质。农民在市场上选用有机肥时大多凭颗粒外观和包装的感性认识来判断有机肥产品品质的好坏,认为颗粒外观乌黑发光、光滑均匀就是好产品。商品有机肥由于原料的多样性,不同原料做成的有机肥在外观上有一定的差距,其内在品质也有较大差异;有的生产企业忽视发酵过程,导致有机肥产品难以达到无害化的要求;此外,有机肥料养分含量低,商家在宣传过程中往往夸大其辞误导农民无需施用其他肥料,致使当季粮食产量大跌,造成巨大损失,个别企业在包装标识上做文章,在包装袋上标有机质、腐殖酸、氨基酸、动物蛋白、维生素等含量,并加起来算作养分总含量误导消费者。最后,运输成本高,即铁路运输不享受化肥优惠运价也使商品有机肥的市场零售价较高,部分农民很难接受。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