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

2024-09-13 来源:客趣旅游网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吴雪辉

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7期

摘 要:水稻是我国农业种植中的重要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在杂交水稻等一系列的种植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水稻产量逐年攀升。虽然已经初具成效,但就目前的发展技术来看,我国的水稻种植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有待提高。为提高我国水稻种植水平,增加水稻产量,不仅需要培育优良的水稻品种,还需要通过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来改进和优化水稻生长的全过程,确定施肥的精确配方、时间和用量等。在概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其在提高水稻产量中的应用措施和实践成果。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产量

我国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种植业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阔,种植规模巨大,现已成为世界粮食的主要供给源。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越来越先进的种植业设备被应用到农业种植业领域中,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便是其中一项现已应用到水稻种植之中且已初具成效的新型技术手段,不仅使我国的水稻产能提高了10%以上,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统化肥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保护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我国水稻生产建设实现低污染、高产能的绿色目标。

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简介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基础是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5个核心环节和“田间试验、土壤测试、配方设计、校正试验、配方加工、示范推广、宣传培训、效果评价、技术创新”9项重点内容。测土配方施肥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养分的施肥总量和配比,理论依据是养分归还(补偿)学说、最小养分律、不可代替律、同等重要律、肥料效应报酬递减律以及因子综合作用律等一系列的科学原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质是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使用差异性的施肥方法,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肥料对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相关技术人员施肥时必须要将选用良种、肥水管理、种植密度、耕作制度和气候变化等影响肥效的诸多因素相结合,从而形成一套科学完备的施肥技术体系[1]。

具体来讲,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就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等,在科学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精确施肥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技术。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前期,首先需要检测种植水稻的地理环境,然后依据选用的水稻品种来划分营养标准,检测土壤中所含有氮、磷、钾、水分、微量元素以及有机物的组成,从而根据其实际营养需求量来确定其施肥量[2]。与此同时要确定较为准确的施肥时间,由选用水稻品种在1 d之内吸收率最高的时间段所决定,并结合实地的天气变化状况来科学合理地安排施肥时间,最大程度地提高水稻种植中化肥的吸收率。关于施肥技术的选用,需要根据检测得到的相关土壤信息来制定一系列的优化方案,然后根据实际的种植面积和粮食收成来选择最佳的施肥方案,以试验田为基础总结出整个区域内水稻种植的施肥规律,以期达到利用机械设备在最佳时间内完成施肥工作,在减少劳动力使用的基础上还能够增加水稻产量[3]。总之,就是在专业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长期矛盾,与此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作物缺少什么元素便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营养便补充多少营养,最大程度地实现各种养分之间的平衡供应,从而满足作物的真实需要。最终

是要实现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减少肥料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动力、节省支出以及增加收入的目的。

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

2.1 增施有机肥,提高地力

有机肥俗称农家肥,包括各种动物、植物残体或代谢物,如人畜粪便、秸秆和动物残体等。另外,还包括饼肥、堆肥、沼肥和绿肥等。有机肥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有毒、有害物质,含有了大量有益的成分,如多种有机酸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营养元素[4]。施用农家有机肥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充足的营养,而且肥效较长,可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以及改善土壤通气和吸肥保水特性,促进植物生长以及土壤生态系统的循环。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而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营养元素是由有机质矿化分解提供的,然而在矿化分解的过程中土壤会消耗其中一定的有机质,且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土壤原有的优质物理结构,降低原来的地力。因此,必须通过增施有机肥来补充土壤消耗的有机质,且补充的有机质数量一定要大于土壤所消耗的量,以此维持地力平衡,防止地力不断下降,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后果。

2.2 确定施肥配方

2.2.1 确定施肥时间

在确定不同肥料的不同施加时间之前,以之前的化肥使用状况为基础,进行施加效果的数据对比,这样可以避免浪费实验时间,减少实验的盲目操作,减少对试验田的浪费,在最短时间内制定精准的施肥时间。而通过分析和探究水稻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变化状况,可以确定较为准确的施肥时间。据实践调查研究显示,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在分蘖盛期时是最多的,幼穗生长期次之。磷肥的使用目的是促进水稻的繁殖,施加磷肥的最佳时间是分蘖结束后期;而施加钾肥的最恰当的时间是拔节时或者是在生长的初期作为底肥,来供应整个生长过程的需求[5]。

2.2.2 确定施肥数量

施肥量需要根据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不同时期水稻吸收的需求量来确定,要在保证水稻充分吸收化肥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减少对化肥的浪费,进而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因为施加在土壤中的大量化肥会储存在土壤之中,在雨水冲刷下很容易注入到河流之中,造成河流水质下降,进而危及河流附近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也会对流域内的地下水水质造成不良的影响。一般每生产100.00 kg的稻谷,其粳稻对养分的吸收量是不同的,氮和氰化钾是1.34~2.00 kg,五氧化二磷是0.29~0.43 kg,且其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利用率分别是20%、50%和28%,对肥料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利用率分别是28%~40%、20%和45%。

2.2.3 确定施肥技术

确定施肥技术,首先需要根据土壤的类型和分布特征来采集土样进行测试和分析,其次需要根据作物所需要的肥料规律来制定土壤供肥配方,然后在生产过程中结合防治病虫害、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相关的配套技术和设施,最后在施加足够有机肥的基础上应用“控氮、减磷、增钾及补微”的理念完成施肥,牢记要保证底肥、分蘖肥以及穗肥的比例是5∶3∶2。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提高水稻产量中的科学合理应用,使水稻生产中的养分比例实现了科学的调配,基本达到了均衡的状态,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还减少了此过程中化肥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种植成本,增加了种植收入,从而促进了水稻的稳定、持续、绿色的增长。

(收稿日期:2017-06-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