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是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约10%,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胀痛,上腹饱胀,可放射到右侧肩背部,伴有恶心呕吐等。属于中医 “胁痛”、“肝胀”等病症的范畴。
我科现开展的微创内镜保胆石、取息肉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病。围手术期进行中医诊疗如下:
一、诊断依据:
1.进食油腻食物或劳累时发病;
2.首发或反复右上腹、肩背部胀痛;右上腹绞痛; 3.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胀; 4.B超发现胆囊结石或息肉病变; 5.查体:右上腹压痛,墨菲氏症阳性。
二、诊疗方案:围手术期进行中医辩证,使用中药或中成药治疗。术前
以清热利胆,泻下通腑为主;术后多加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药,有利术后胆囊功能恢复,预防术后结石复发。
三、中药辩证治疗: (1)肝胆蕴热证
症候:胁腹隐痛,闷痛或闯痛,并可牵引肩背,口苦咽干,食少腹胀,大便干结,无热或低热,无黄疸,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平或弦紧。
治法:疏肝清热,通下利胆。 方药: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
金铃子9g,延胡索9g,柴胡12g, 黄芩9g, 芍药9g,半夏9g,生姜15g,枳实9g,大枣12g,大黄6g。 (2)肝胆湿热证
症候:胁腹疼痛如挚,如绞,拒按,或可触及包块;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通腑。
方药:大柴胡汤合茵陈篙汤:茵陈篙15g,栀子10g,生大黄8g,柴胡12g, 黄芩9g, 芍药9g,半夏9g,生姜15g,枳实9g,大枣12g,大黄6g。
(3)湿热蕴结并气滞血瘀证
症候:多见于保胆术后,胁脘部或并肩背部胀痛,腹胀,恶心,伤口胀痛,口干口苦,厌食或食欲不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清热通腑,行气化瘀。
方药:保胆汤组成:柴胡15g,黄芩10g,佛手10g,郁金10g,鸡内金6g,金钱草10g,海金沙15g,大黄10g(后下),枳壳12g,炒山楂15g,栀子10g,陈皮10g,甘草6g。
术后第二天开始服药,一日一剂,煎服,分两次服。14日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四、 中成药:
1.消炎利胆片:6片,每日3次。适合症状较轻微或无症状型的患者长期服用。 2.大黄利胆胶囊:3片,每日3次,适合有大便干结的胆囊炎或保胆术后患者。 3.十味蒂达胶囊:3片,每天2~3次,适合保胆术后常服用。
五、我科特色:
保胆汤是我科室根据保胆手术后特有的证型,而制定的有效验方。术后证型的转化,多属肝郁脾虚兼有湿热之证。依据中医理论及治疗原则,自拟验方保胆汤。现代药理作用研究: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郁金:有利胆作用,并使胆管泥沙炎结石易于排除,此外还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柴胡、黄芩、大黄等有较好抗肝损伤、利胆、降转氨酶作用;对多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川芎、赤芍等可活血化瘀,增加局部血流量,减轻胆管炎症,促进炎症的消退。
本方既符合疏肝理脾,利胆祛湿,排石除热、清热通经止痛的治则,又符合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可望在临床与实验过程中获得疗效支持。是治疗肝郁脾虚夹湿热型胆囊炎较为理想的中药复方。
六、疗效评估: 我科自开展该技术至今,微创内镜保胆手术后使用自拟验方保胆汤(消炎利胆汤)615例,对术后胆囊炎症状解除,预防结石复发有效率达87.3%,无效例12例。术后服用保胆汤7付,一般服药2~3天能缓解胁痛的症状;5~10天口干口苦症状消除。疗效较好。
七、难点分析:主要的难点是1.胆囊结石、息肉发病原因比较复杂,难以根除复发;2.服用中药时间病人坚持时间不一,忘记服药;3.术后病人随访部分中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