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人格培养的一些章程和材料

2023-01-10 来源:客趣旅游网
山东大学关于加强育人工作在本科生中实施人格培育工程的意见(三类十一项人格培育的典型行为都在,社会实践可以作参考)来源: 山大PT的日志

山东大学关于加强育人工作在本科生中实施人格培育工程的意见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育人工作,在本科生中实施人格培育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在本科生中实施人格培育工程是学校加强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多年来,学校一贯高度重视育人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构建融知识学习与人格培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继承和弘扬优良育人传统的基础上,顺应形势发展和时代需要,着力打造“基础扎实又勇于创新,作风朴实又善于沟通,做事踏实又勤于进取”(简称“三实三又”)的育人特色。近年来,学校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一直在对大学生人格培育工作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具有山大特色的大学生人格培育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作体系,并决定将人格培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全校本科生中全面展开。在本科生中实施人格培育工程是学校加强育人工作,培养有德性、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新化、深化、细化和实化,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是新时期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应服从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具有良好人格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需要、获得较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其人格发展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施加积极影响,使其自主自觉地健康发展。在本科生中实施人格培育工程,帮助学生科学分析判断自身人格状况,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并在日常工作中实施教育和引导,提供条件和保障,促使其养成健全人格,奠定成功人格基础,是不断适应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人才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校大学生人格状况整体上是好的,但是有少数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部分学生知、情、意、行方面发展不协调,认知能力与行为能力发展不平衡;许多学生人格

发展的自觉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学生培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教师灌输、轻学生参与,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养成,重学习成绩、轻综合素质,重课堂讲授、轻实习实践,重做事培训、轻做人培养等问题,制约着有德性、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本科生中实施人格培育工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二、深刻把握人格培育工程的本质内涵和总体要求

人格是带有个体独特性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人的内在精神性状(知、情、意及自我意识)与外在行为方式相整合的综合体现。内在精神性状决定和支配着外在行为方式,外在行为方式反映并反作用于内在精神性状。通过外在行为方式的表现情况,就可以大体把握个体人格状况。

根据行为指向和对人格状况的显行度,人的外在行为可以分为三类十一项典型行为:第一类是调控自我行为,包括自我心理调控、道德自律、责任担当等典型行为;第二类是相处环境行为,包括适应环境、人际交往等典型行为;第三类是实现需求行为,包括表达与表现、行动与实践、学习与创新、沟通与合作、组织与协调、理想信念与人生规划等典型行为。这些典型行为是把握个体人格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实施人格培育工作的主要切入点。实施人格培育,提升人格素养,要从典型行为培养入手。学生个体在第一、二类各项典型行为上都有良好表现,即可视为拥有健全人格素养。在拥有健全人格的同时,如果学生个体在第三类部分或全部典型行为上有良好表现,即可视为拥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人格素养。

人格培育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引导与支持下,围绕健全人格和成功人格的发展要求而进行的自我提升人格素养的人格定向养成过程。人格培育工程是指针对学生人格发展目标,从学生人格发展实际出发,按照“培育目标可明确设定,培育过程可操作实施,培育结果可测量评估”的原则,在整合和创新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基础上,组织开展的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评估与反馈体系在内的系统的教育培养工作。在人格培育工作中,学校学生工作人员要发挥引导和助推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开展教育引导,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组织人格状况测评,使他们准确把握自己的人格状况,确定人格发展的目标,制定人格养成计划,并为学生提供载体和平台,引导大学生自主参加一系列培养训练活动,逐步提升个体人格素养。

实施人格培育工程,必须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人格培育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工作中要采取内提和外塑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个别指导、团体训练、个体践行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进行。要充分发挥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的引导和助推作用,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实现人格培育工程的预定目标:使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够拥有健全人格素养,为顺利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使更多的毕业生在拥有健全人格素养的同时,还能拥有更多的成功人格素养,为在社会上获得良好发展并作出较大贡献提供有力支撑。

三、切实加强人格培育工程的组织领导

在本科生中实施人格培育工程,是今后学校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人格培育工作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纳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生培养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学校成立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人格培育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各学院要高度重视育人工作,把人格培育工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成立学生人格培育工作小组,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本科生工作的副书记具体负责,辅导员、班主任具体实施。各单位的业务课教师、管理服务人员是人格培育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要按照学校统一要求,立足本职开展工作,切实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格局。

(二)精心谋划部署,加强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按照工作方案和有关要求,搞好工作的组织协调。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整合近年来的人格培育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探索创新,为人格培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支撑。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人格培育工程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现有的课程体系、教育措施、考核评价机制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人格培育内容系统化、工作规范化、评价科学化。要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专家讲座、团体辅导、考察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辅导员培训,着力提高人格培育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准确把握内涵,抓好工作落实。各单位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开展人格培育工程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人格培育工作的基本内涵、工作理念和基本要求。各学院作为工作的主要落实单位,要按照学校总体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具体办法。要把人格培育工作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要做好服务保障,为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落到实处。

(四)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实效。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工作指导,通过工作座谈会、汇报会、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各单位工作进展,通报工作信息,解决存在问题,防止搞形式、走过场。要及时宣传推广各单位的好做法,总结交流先进经验,推动工作深入开展。要把人格培育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学生个体人格素养发展成效纳入学院工作及学生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附件:

1.山东大学本科生人格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2.学生个体人格素养状况测评办法(试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八日

山东大学本科生人格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东大学关于加强育人工作在本科生中实施人格培育工程的意见》,努力实现人格培育工程的内容体系化、工作常规化、评价科学化,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实施人格培育工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不断推进人格培育工作的科学化,切实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努力实现学生个体人格素养状况的全面提升,着力培养有德性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二)工作原则。坚持人格培育与知识学习相结合,两者相互促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坚持人格培育与将来社会需要相结合,为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并获得发展奠定基础。坚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助推作用相结合,帮助学生自主规划、自觉成长。坚持提高内在精神性状和塑造外在行为模式相结合,相辅相成地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坚持发展健康个性与消弭行为弱项相结合,使学生个人所具有的天赋得到充分发挥。坚持推进整体工作与实现个体进步相结合,将学生个体人格素养发展成效作为评价学生工作的重要标准。

(三)工程目标。通过实施人格培育工程,希望达到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够拥有健全人格素养,为顺利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二是更多的毕业生在拥有健全人格素养的同时,还能拥有更多的成功人格素养,为在社会上获得良好发展并做出较大贡献提供有力支撑。

二、人格培育工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一)工作内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着眼他们的未来发展,开展人格培育工作要对大学生的三类十一项典型行为实施重点培养:第一类是调控自我行为,包括自我心理调控、道德自律、责任担当等典型行为;第二类是相处环境行为,包括适应环境、人际交往等典型行为;第三类是实现需求行为,包括表达与表现、行动与实践、学习与创新、沟通与合作、组织与协调、理想信念与人生规划等典型行为。

(二)工作方法。人格培育的工作方法是内提法和外塑法。内提法就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教育引导措施,提高学生的内在精神性状水平,形成对人格培育及典型行为培养的良好的自我意识,达到高度的理性自觉,为实施行为塑造奠定认识基础,提供内在动力;外塑法就是通过积极塑造学生的外在行为方式,提高其行为能力和水平,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其在人格培育及典型行为培养上的知、情、意状况的稳定和发展,不断增强自觉行为能力。内提法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应该怎样做”、“为何这样做”的问题,即让学生掌握人格培育目标

和典型行为的理想表现及其意义;外塑法主要解决“怎样去实现”的问题,即让学生掌握实现人格培育目标、提升典型行为水平的渠道和途径,学会进行行为塑造的方式和方法。 (三)实施渠道。人格培育主要实施渠道是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个别指导、团体训练、个体践行和社会实践。其中知识传授即人格培育基本理论及行为塑造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活动;环境熏陶包括校园文化活动、班风学风、网络文化等的组织与建设以及舆论氛围的营造;个别指导包括开展个体指导、分类指导、心理咨询等;团体训练包括组织团体辅导和专项训练等方式;个体践行指学生将所学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自觉体悟和实施;社会实践包括家庭角色体验、社会角色体验、专业素质拓展、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等。

三、人格培育工程的组织实施

(一)开展教育培训。学校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开展人格培育工程专题培训,使他们深入了解人格培育工程的内涵意义、工作内容、实施渠道和典型行为的提升方式,并掌握人格培育理论教学和活动组织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在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个体形成“我要做”的内在动力。

(二)开展基础测评与自我规划。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针对首次开展人格培育工作或新入校的学生,组织开展个体人格素养状况测评,形成基础数据,并建立人格发展档案。指导学生参考基础测评,对照人格发展要求,自主确立人格素养提升目标,制定人格养成计划。 (三)搭建培养平台。结合学生发展需求,立足工作实际,在整合现有各项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实施渠道与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人格培育专项训练活动,为学生实施人格养成计划提供平台和载体,做好服务与保障。推进学生自我践行和日常应用,引导学生把人格培育成果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四)进行阶段测评与方案修正。人格培育工程全面实施以后,以一学年为一个阶段,对学生个体的人格发展状况和培育工作效果作出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修正人格养成计划,选择有针对性的培养提升活动。学生毕业时,进行人格状况综合评估。学生毕业后,由学校组织跟踪了解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表现,听取社会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和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参考。

(五)营造良好氛围。开展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电视、报纸、出版物、宣传栏、校园网等宣传教育资源,开辟专题栏目,推广典型经验,宣传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大学生人格培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学生个体人格素养状况测评办法(试行)【这个是重点哦】

为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在本科生中实施人格培育工程的部署,深入推进大学生人格培育工作,按照“培育目标可明确设定,培育过程可操作实施,培育结果可测量评估”的原则,制订本办法。

一、学生个体人格素养状况测评的基本要素

人格是带有个体独特性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人的内在精神性状(知、情、意及自我意识)与外在行为方式相整合的综合体现。个体人格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内在精神性状水平,并通过外显行为集中体现出来。相对于内在精神性状,外显行为更容易被直接观察、测量和把握,所以是认识、理解、把握个体人格状况的切入点。

按照行为指向的不同,人的外显行为可以分为三类,即调控自我行为、相处环境行为和实现需求行为。每一类行为又包括若干具有较高显示度和较强代表性的典型行为。调控自我行为包括自我心理调控、道德自律、责任担当等典型行为;相处环境行为包括适应环境、人际交往等典型行为;实现需求行为包括表达与表现、行动与实践、学习与创新、沟通与合作、组织与协调、理想信念确立与人生规划等典型行为。某项典型行为状况可通过其在若干关键情境上具有代表性、可感知的“标志性表现”来把握。汇总标志性表现的测评结果,可以得出每项典型行为的表现水平,综合各项典型行为的表现情况,可以对学生个体人格素养状况的作出整体评估。

二、人格培育典型行为表现的测评(重中之重哦)

根据上述基本认识和调研结果,11项典型行为共有24个标志性表现,每个标志性表现分设“A”、“B”、“C”三个层级(个别表现分“A”、“C”两个层级),每个层级都有相对应的行为表现特征,作为测评的依据。具体见以下《人格培育典型行为表现测评标准表》: 行为 类别

典型 行为

典型行为表现测评

标志性表

标志性表现现 标志性表现层级特征 层级 A

1.1.1看待问题的态B 度

C

A

1.调控 自我 行为

1.1自我1.1.2对情心理调绪管理的B 控行为 状况

C

1.1.3生活A 习惯与成瘾行为情

B 况

典型行为表

现层级

总是能够从积极角度,乐观地看待问题

较多时候能从积极角度,乐观地看待问题 分为A、B、

C三级:

不能从积极角度,乐观地看待问题

面对挫折和不顺心的事,都能够很好地调节情绪 A:该项典型

行为所有标

面对挫折和不顺心的事,较多时能够调节

志性表现层

好情绪

级为A 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很好地调节情绪;面

对挫折悲观失望、一蹶不振

B:该项典型

有以时间管理为核心的良好学习生活习

行为所有标

惯,无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的成瘾行为

志性表现层

有合理的生活习惯,无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级没有C 的成瘾行为

C

1.2.1遵守A

社会道德

1.2道德

规范情况 B

自律行

C 为 1.2.2个人A

诚信与遵纪守法情况

C A

1.3.1对义务与职责

的态度

B

C

A

1.3责任1.3.2对国担当行家、集体

为 和他人的

B

态度

C

A

1.3.3参加服务社会

志愿活动B

情况

C

2相处 2.1适应

2.1.1面对

A

环境行

不同社会

环境 为

环境的表B

行为

C

2.2人际2.2.1与熟A

学习生活习惯不好,有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的成瘾行为

C:该项典型

无论与人相处,还是个人独处,都能遵守行为的标志社会道德规范 性表现层级

与人相处时,能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中有C

时有不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诚实守信,从来没有违纪违法行为 有不诚信或违纪违法行为

自觉履行(对国家、集体、家庭等)应尽的义务,认真做好职责内工作,且有主动性、创造性

能够履行应尽义务,对职责内工作能够认真负责

不履行应尽义务,对职责内工作不能认真负责

主动关注国家大事,关心集体,关爱他人,懂得感恩且付诸行动

如有要求能够做有益于国家、集体和帮助他人的事,懂得感恩

对国家和集体的事不热心,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懂感恩

经常参加服务社会志愿行动,并有积极表现

在有组织的情况下,能够参加服务社会志愿行动

从不参加服务社会志愿行动,或虽参加却表现消极

以积极态度,主动较快地适应所面对的各种环境,尤其是不如意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通过努力后,能够适应所面对的多数环境

难以适应新环境,尤其是不如意环境 关系密切的朋友较多,与周围的人都能保

交往行悉的人关为 系状况

B

C

2.2.2面对A

需要交往的不熟悉B 的人的表现情况

C A

2.2.3朋友

缘情况

B

C A

3.1.1口头表达情况 B

C A

3.1表达3.1.2书面

与表现表达情况

B

3实现 行为 C

需求 行为

3.1.3不同A

社会角色与社会场

合的表现B

情况

C

3.2行动

3.2.1把自A

与实践

己的想法

行为

变为行动B

的情况

C

持良好关系,且能团结与自己有分歧的人 与周围的人能够良好相处

与周围的人关系淡漠或经常关系紧张 能够创造条件与需要交往的人主动交往,

并在较短时间内拉近人际距离

能够去交往,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拉近人际关系

拒绝主动交往或虽交往也难以拉近人际距离

班级内有较多同学愿意与你成为朋友 班级内有一些人愿意与你成为朋友 只有很少的人愿意与你成为朋友 在众人面前,能够镇定自若并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地用普通话讲话,且有感染力 在众人面前,能够用普通话明白通畅地讲话

在众人面前,不敢讲话或讲述不清 书面表达主题明确、层次分明、语法正确、修辞恰当、文体规范

能用恰当的文体通顺地表达语意 不能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或主题不明确,层次不清,行文中有较多错误 作为不同社会角色,在不同社会场合,都能做到举止着装得体,言谈不俗,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作为不同社会角色,在不同社会场合,能够做到言谈、举止、着装得体

举止言谈着装不得体,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能够把自己的好想法,制定成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成功地付诸实践 能够把部分想法变成行动

从不把想法付诸实施,或实施方法不当,

想法难以付诸实践

A

3.2.2执行力表现情

B

C A

3.2.3参加

社会实践B

情况

C

3.3.1对待A 新事物、

新知识的B

态度 3.3学习

C

与创新

A 行为 3.3.2参加

创新类活B

动情况

C

3.4.1与人A

沟通的表

现情况

B

3.4沟通

C 与合作行为 3.4.2与他A

人合作共事情况 B

C

3.5组织3.5.1为主A

与协调组织团体行为 活动情况 B

总是能够按照组织交办者的意图,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条件圆满完成交办事务 多数时能够按照交办者的意图,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交办事务 难以完成组织交办的事务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优秀等级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合格以上等级 不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虽参加但表现不佳

主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生事物 需要时能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生事物 不愿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生事物 能积极参加创新类活动,创新成果突出 能参加一些创新类活动,有一定的创新成果

不参加创新类活动,或虽参加但没有创新成果

遇事能够主动与人沟通,达到相互理解,且能让人接受自己的合理主张 遇事能够主动与人沟通,达到相互理解 不能主动沟通,或在沟通中双方分歧加深 能够积极承当好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且能与团队成员主动合作,共同实现团队目标

能够与团队成员合作共事,完成团队工作 不能与团队成员合作共事

多次为主成功组织复杂(多环节、多层次)、大型(100人以上)团体活动 经常为主成功组织一般团体活动,或多次为主良好完成复杂大型团体活动中的部分组织协调任务

C

组织团体活动不成功或从未组织过团体活动

较好制定符合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的“三涯”规划,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且认真付诸实施,自觉发展成长 制定了“三涯”规划,并大部分实施 无“三涯”规划或虽有规划但没有付诸实施

3.6理想3.6.1“生

A

信念确涯、职涯、立与人学涯”规划生规划制定与实B 行为 施情况

C

三、学生个体人格素养状况的总体测评

与人格培育工作的设定目标相对应,人格素养状况的总体测评可分为拥有健全人格素养和拥有成功人格素养两个层级。学生个体在第一、二类各项典型行为表现层级都为B级以上,即可视为拥有健全人格素养。在拥有健全人格素养的同时,如果学生个体在第三类部分或全部典型行为上有良好表现,即可视为拥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人格素养。

根据《人格培育典型行为表现测评标准表》,通过汇总第一、二类行为的5项典型行为表现测评结果,可以确定拥有健全人格素养状况测评层级;在此基础上,结合第三类行为的6项典型行为表现测评结果,可以确定拥有成功人格素养的测评层级。具体见以下《学生个体人格素养状况测评标准表》: 测评内容

测评依据

测评层级

测评标准

A(拥有优秀的健全人格五项典型行为表现层级都为A

素养)

B+(拥有优良的健全人三项以上典型行为表现层级为A,其他典

第一、二类行为格素养) 型行为表现层级为B 拥有健全人格

的五项典型行为

素养情况 B(拥有良好的健全人格五项典型行为表现层级没有C 表现情况

素养)

C(具有健全人格要素但至少有一项典型行为表现层级为C 存在弱项)

A+(拥有优秀的成功人健全人格素养测评为A,且第三类行为的格素养) 六项典型行为表现都为A

A(拥有优良的成功人格健全人格素养测评为A以上,且第三类

拥有健全人格拥有健全人格素素养) 行为的六项典型行为至少有三项表现为素养且拥有成养状况和第三类A,其他表现为B 功人格素养情行为的六项典型

(拥有良好的成功人格健全人格素养测评为A以上,且第三类况 行为表现情况 A-素养) 行为的六项典型行为表现层级为B以上

B+(拥有较多的成功人健全人格素养测评层级达到B+以上,且格素养) 第三类行为的六项典型项行为有四项表

现层级为B以上

B(拥有一定的成功人格健全人格素养测评层级达到B以上,且素养) 第三类行为的六项典型项行为至少有两

项表现层级为B以上

四、学生个体人格素养状况测评的组织实施

学生个体人格素养状况测评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明确发展方向,评估发展状况,查找行为弱项,把握发展进度,同时便于辅导员、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引导和培养活动。认真做好学生个体人格素养状况测评的组织实施工作,是顺利开展人格培育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

学生个体人格素养状况测评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一般放在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后。测评工作由辅导员组织,以班级为单位。测评工具是《人格培育典型行为表现测评标准表》和《学生个体人格素养状况测评标准表》,两个表所包含的内容及测评结果,既是学生个体人格素养状况测评的依据,又是学生人格自觉发展的指南,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要参考。 开展学生人格状况测评主要通过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议、教师点评等方式进行。个人自评由学生个人结合自己设定的人格发展目标、人格养成计划及自身实际情况,对照《人格培育典型行为表现测评标准表》和《学生个体人格素养状况测评标准表》进行逐项测量,确定个体人格素养状况的层级,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订或修订人格养成计划,汇总形成自评小结。小组互评以团小组或班级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带领本组同学进行互相评议。互评主要根据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结合学生个人自评小结,帮助其找准行为弱项,明确努力方向,并根据本组同学情况向班级提出人格培育工作建议。班级评议要在辅导员、班主任带领下,班委和团支部一起在学生自评和互评基础上,总结班级人格培育工作状况,根据人格培育工程目标,有针对性地制订或修订班级工作方案。教师点评是辅导员、班主任在充分了解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班级评议结果的基础上,对班级工作方案进行指导,对学生个体人格素质发展状况进行一对一点评并提出建议。学生本人要根据小组互评、班级评议和教师点评情况,对自评小结有关内容做出修正,并将标志性表现层级、典型行为表现层级、现阶段人格素养状况、下一阶段人格养成计划等内容录入学校统一管理的数据库。

新生人格素养状况测评一般通过自评方式进行,重在掌握自身的人格状况,明确发展方向。其测评结果作为人格培育实施前的基础数据备份。学生毕业前要组织一次全面评估,并与入学以及大学不同阶段的人格状况进行纵向对比,以考察人格培育效果。学生毕业后,也可对不同层面、不同特点、不同去向的校友进行追踪,考察不同人格特征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的不同表现,以继续改进和完善人格培育工作。

(如果你看完了,犒劳一下我的辛苦,关注一下@山大PT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