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作者】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背景】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赏析】
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画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
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
尤其是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 。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 , 。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 。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 。 , 。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 。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两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表明他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
C、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老兵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可吃,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老兵做好饭后,有意识的到门口张望,盼望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
4.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
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素:满怀希望一希望落空一彻底失望一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5.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八十”既可实指,也可虚指,这样写的目的是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B、“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C、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D、本诗选自《乐府诗集》,是继《诗经》《楚辞》后出现的又一种新诗体,由宋朝郭茂倩编写。
6、下列对《十五从军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八十始得归”中的“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从军多年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兔从狗窦入,难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以乐景写哀情,写老兵出征归来,看见故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情形。
C.“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两句是细节描写,将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寂寞难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读后令人心酸。
D.这是一首第一人称的叙事诗。该诗借一个老兵从军多年回家后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 三、 简答题
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
【参考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解析】B 无心理描写。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
A、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解析】C 从侧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两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表明他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
C、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老兵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可吃,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老兵做好饭后,有意识的到门口张望,盼望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
【解析】D 不是有意识的到门口张望。 4.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素:满怀希望一希望落空一彻底失望一悲哀流
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解析】B “侧面写出”不正确,这四句是直接描写老兵家园的荒凉景象; 5.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
A、“十五”“八十”既可实指,也可虚指,这样写的目的是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B、“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C、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D、本诗选自《乐府诗集》,是继《诗经》《楚辞》后出现的又一种新诗体,由宋朝郭茂倩编写。
【解析】C 这是一首叙事诗。
6、下列对《十五从军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八十始得归”中的“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从军多年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兔从狗窦入,难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以乐景写哀情,写老兵出征归来,看见故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情形。
C.“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两句是细节描写,将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寂寞难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读后令人心酸。
D.这是一首第一人称的叙事诗。该诗借一个老兵从军多年回家后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
【解析】B “兔从狗窦入,维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表现出老兵故居没有人影,没有炊烟,只有野物出没,杂草丛生,一派破落、荒凉的景象,这是以哀景写哀情。 三、 简答题
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1、答: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从军,“八十”方回,
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孤苦无依、内心哀伤;春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
答: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难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采葵持作羹”“不知饴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灯;尤其是“出门东向看”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极,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