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CB010332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课程性质:限选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学 时:96 学 分:5.5 课程负责人:谢品章
参编人员:曾德生、邵翠、庞双龙、陈晓丹
一、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与完成课程后,学生需要掌握中小型网络的构建和管理,并具备独立设计中小型网络以及使用华为路由交换(数通)设备实施设计的能力。与华为HCIP—IERS的技术内容相适应、相匹配。 (一)课程性质
《企业网络配置与优化》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拓展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基于华为(HCIP—IERS)网络技术,承上启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程,也是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 (二)课程作用
本课程涉及网络技术标准、规划设计、设备选型、网络搭建、设备配置等诸多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技术标准意识、操作规范意识、质量意识、产权意识及环境意识进行培养。 (三)前导、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网络技术基础》《HCIA网络技术与应用》 后续课程:《大型网络组建与优化》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
(一)课程理念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 (一)课程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在授课中首先让学生明确企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背景,再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拆解成多个子任务。学生在完成各个子任务的过程中将网络设备的配置命令、配置方法、故障分析、安全优化等具体的教学内容层层深化、逐步展开,切实将课堂理论应
用于真实设备配置与管理之中,解决企业问题,完善方案设计。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网络设备配置为手段,以解决网络方案规划为目的,带动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层层深化。首先依据行业发展对网络设备工程师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并综合该课程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领域,引入企业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景,细化教学内容。同时参照国内外网络设备工程师行业标准和从业资格,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环节,对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条件、课程评价进行细致设计,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过程,使行业高速技术革新及时准确地反映到实践教学之中,体现课程设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的思路如下:
1)确定三大岗位
结合华为厂商网络通信设备和企业制定的“网络设备工程师职业标准”,进行职业分析,准确把握企业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确定该课程针对的三大岗位。
2)细化八大技能
对具体岗位进行分析,结合“岗位职业标准”,把网络设备工程师、网络设备营销员和网络管理员岗位细分为“设备配置”、“故障分析”、“网络优化”等八大技能。
3)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具体学习领域
细化八大技能之后,对具体岗位技能进行分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具体学习领域。
4)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思路
第一,由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环节,将企业真实、典型个工作任务融合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使行业技术革新及时准确地反映到教学环节之中。基于工作过程现场教学由“任务感知——技能目标——技术理论——技术实践——技能拓展——任务评价”六个环节组成。第二,在具体授课中,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网络设备配置为手段,以解决网络方案规划为目的,采用真实设备实训与行业仿真软件相结合,现场教学与企业授课互相补充的授课方式,带动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层层深化。第三,在顶岗实习和岗位轮换中,以实际工程项目导向组织综合实训,结合企业实习、行业培训、顶岗实践等方式组织教学。整体设计思路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
5)制定考核过程
参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行业资格认证,制定课程考核标准,采用以证代考、
以考促学、考学相结合的考核思路,学生考核成绩主要由考证成绩、企业评价、过程评价三个方面组成,配合资源共享课程学习平台使用情况,给予真实完整的综合评价,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该课程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岗位能力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训室、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统一,完成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1)“三教合一”教学模式
在“教”方面,该课程采用“三教合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三教合一”是指“教学团队合一”、“教学环境合一”与“教学项目合一”。“教学团队”合一即课程教学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承担,学生考核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评价;“教学环境合一”即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校内实训中心,建立与课程相关的校外实习基地,体现课程教学“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教学项目合一”即课程教学内容来自企业真实项目,基于真实工作过程。
2)理论实践三步教学模式
在“学”方面,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三步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分为“理论学习—项目实训—岗位实习”三步,实现网络设备理论知识与配置过程的整合。三步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将理论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合于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之中。
3)虚实并举、软硬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做”方面,该课程采用虚实并举、软硬结合的实践模式。该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虚实并举、软硬结合。在课堂实训中,通过合理分工、团队协作让学生体会在真实岗位中对设备联网和硬件配置的工作过程;在课后练习中,让学生通过课程配套的虚拟实验室、虚拟课堂、虚拟主机、虚拟设备工具等仿真网络拓扑,模拟设备链接和具体配置过程。硬件是配置的基础,软件是操作的仿真,虚中有实、实中带虚、虚实并举、软硬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路由协议OSPF、BG、IS-IS及路由选择控制策略。 2.掌握交换技术VLAN、STP、原理。
3.掌握组播IGMP的原理。
4.理解高级特性MPLS、Qos、RSTP、MSTP的等技术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
1.利用华为路由器来实现在不同网络中传输IP数据包的能力。 2.利用防火墙、Qos、NAT等技术实现网络安全的能力。 3.利用MPLS、VRRP实现流量管理与负载均衡的能力。
4.利用华为交换机来实现VLAN的划分、STP、RSTP、MSTP实现环路避免的能力。
5.利用华为路由OSPF、BGP、IS-IS等技术实现网络优化的设计和实施能力。 6.熟练华为网络设备安装、选型能力和利用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设计、构建、调试和维护中小型的企业网络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意识。 2.和用户沟通能力,根据用户的描述提取用户需求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3.具有技术标准意识、操作规范意识、服务质量意识、尊重产权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每周6课时,教学周共 16 周,总学时为96学时。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理论教学和操作练习穿插进行。讲授时数为 56学时,操作时数为40 学时,教学内容详细、教学时数分配表见表1:
表1 课程内容分解表
学时数 成果形式 讲授 无 无 2 2 实践 0 0 学习情境或 项目 子情境或子项目 学习内容或 具体工作任务 掌握OSPF协议的基本原理 使用Router-LSA和OSPF协议基础 OSPF域内路由 1.企业路由域快速部署 OSPF域间路由 Network-LSA描述拓扑信息和路由信息,并掌握SPF的构建 掌握区域间路由传递过程及防环机制,学会虚连接的配实训报告 2 2 置 OSPF域外路由 熟悉OSPF外部路由计算原理,理解次优外部路由的产生原因 OSPF特殊区域及其他特性 BGP协议 理解OSPF特殊区域特性,熟悉其路由汇总原理 掌握BGP工作原理、属性及应用原理 IP组播IGMP 掌握IGMP及IGMP Snooping的基本原理和配置 PIM协议 掌握PIM-DM及PIM-SM的基本原理和配置 路由控制 掌握控制网络流量可达性及调整网络流量路径的实现方式 IS-IS的基本原理 掌握 IS-IS的基本原理 IS-IS与OSPF的2.企业交换网快速部署 区别 操作IS-IS常用配置 MPLS协议 3.提高企业网业务承载能力 MPLS VPN技术 无 2 2 0 0 无 4 0 实训报告 1 2 实训报告 2 2 实训报告 2 2 实训报告 2 2 实训报告 2 2 掌握 IS-IS与OSPF的区别、无 应用场景及配置 掌握操作IS-IS常用配置 掌握MPLS的工作原理及配置方法 掌握MPLS VPN的工作原理及基本配置 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2 2 2 2 2 2 DHCP协议 镜像技术 掌握DHCP协议原理及配置 了解镜像的产生背景 熟悉镜像的基本概念及配置实训报告 无 2 2 2 0 4.优化企业网接入控制与可管理性 实现 eSight概述 熟悉eSight的基本功能及操作 eSight功能 了解eSight产生背景 掌握eSight安装卸载的步骤及License申请过程 Agile Controller掌握Agile Controller基本无 2 2 实训报告 2 2 实训报告 2 2 产品特性介绍 报文分类与标记 功能特性及配置 熟悉报文分类的依据 理解报文标记的过程 掌握分类与标记的配置 实训报告 3 2 拥塞管理与拥塞避免 流量监管与流量整形 5.中大型网络综合实训 利用MPLS VPN实现大型网络数据包快速交换 利用VRRP协议配置高可靠网络 了解拥塞管理的实现过程,熟悉常用队列调度算法 熟悉流量监管和流量整形的特点及配置 掌握MPLS VPN实现大型网络数据包快速交换的配置 实训报告 2 2 实训报告 2 2 实训报告 4 2 掌握 VRRP主备切换,实现网络的网关高可靠性 实训报告 4 2 配置华为防火墙,懂得配置ACL、NAT、攻击防实现保护内网的安全 总计 范、应用行为控制。 实训报告 4 2 56 40 96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 (一)课程评价
为了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评价,课程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1)日常记录:对学生日常出勤、课堂互动、提交作业等情况做记录,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2)过程考核:课堂上按照学生任务完成的时长及完成质量给予评分,考核学生 技能掌握熟练程度;(3)集中闭卷笔试(项目或任务成果):理论掌握情况,采用了闭卷集中考试的方式。
学期教学评价=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课堂互动)X20% + 过程考核(主要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单元测试)X40%+期末集中笔试成绩(项目或任务成果)X 40%。
(二)考核要求
课程中需要学生动手实操的部分,以学习情境或项目为单位,进行过程性考
核,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项目或任务,得满分;否则根据完成任务所用时长和所获得的帮助情况,酌情减分。根据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程度所需完成的任务量和难度,占分比重有所不同。
表2 学习情境或项目考核占分比重 学习情境或项目 1.企业路由域快速部署 2.企业交换网快速部署 3.提高企业网业务承载能力 4.优化企业网接入控制与可管理性 5.中大型网络综合实训 占分比重(%) 30% 20% 15% 15% 20%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选用教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CIP路由交换实验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09、第一版。
(二)教学参考书: 锐捷、《网络设备互联》、科学出版社、2009.04、第一版。
(三)其它资源:华为模拟器(eNSP)
七、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条件
1、软硬件条件
课程应在校内实训基地具备如下条件的实训室中完成: 目前校内实训室为锐捷的,希望再建立华为的实验室。建立并联系一家具有华为网络设备的公司做为该课程校外实训基地,实行定期校企合作。
2、师资条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全体教师,相关企业指导老师。 (二)教学方法建议
(1)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师在各章节不断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例子,完成任务的设计与实现,使学生对即将展开的学习有大致的方向性了解。 (2)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 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项目中某些功能模块,其实现技术与小节中任务的实现技术相似,以“举一反三”的形式给出,并有实现提示,要求
学生根据已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并自行查找参考资料来完成,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除了规定的“主线”外,在每一章节的课后练习中设计了一条 “能力拓展”为附线项目(任务),附线项目(任务)的选题,鼓励学生分组到企业实地考察调研之后来完成。
(3)建设网络课程延展教学空间与时间。本门课程建设有网络课程,内容包括授课视频、电子课件的自动播放、可视化项目引导等多种多媒体呈现形式,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重温课堂;网络课程中还设置有 延展阅读、案例参考、学生优秀项目库等多种资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优质补充;网络课程中还有设置有试题库、自我测试等板块,学生可以及时进行自我评估。建议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 (三)教材编写
选用教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CIP路由交换实验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09、第一版。
八、其他说明
要求在校学生积极考取华为数通认证:HCIA、HCIP。 参加华为每年组织的ICT技术大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