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是和老年人的自身特点有关的,诱因主要与应用降糖药物尤其是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有关,还与饮食不规律、饮酒、合用其它药物等有关。 结论 老年患者需要加强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对血糖控制标准相对放宽,对于无糖尿病史昏迷患者,也应常规检查血糖。
标签:老年糖尿病 低血糖 临床分析
糖尿病为老年人常见多发病,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常伴有低血糖的发生,65岁以上兼有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占20%[1],如果发现治疗不及时,易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本人收集2005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的32例老年人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2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55—90岁,平均年龄70岁。糖尿病病程3个月至24年,平均7年。低血糖症诊断标准:参照Whipple二联征确定:①低血糖症状;②发作时血糖<2.8mmol/L;③输入糖后症状缓解。 初诊糠尿病5例,合并糖尿病肾病20例,其中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33ummol/L)11例,高血压16例、脑血管患者意外6例、冠心病8例、合并心力衰竭1例,胃肠炎3例。
1.2发病诱因:本组病例口服降糖药物20例,单独使用磺脲类药物致低血糖症者8例,2例为口服糖适平,6例口服优降糖(包括消渴丸),其中2例未规律进食;磺脲类加双胍类药物所致10例,其中2例用药后回忆不起或记不清是否已用药,故再次使用降糖药物;拜糖平联合格列美脲2例。单用胰岛素治疗5例。胰岛素联合一种及一种以上口服药者2例。初诊糖尿病患者因过量运动、不规律进食2例。因高血压和糖尿病加服ACEI类药物2例。因心衰加服β受体阻止剂1例。
1.3临床表现:15例有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四肢颤拌及饥饿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8例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其中有意识障碍伴偏瘫3例,头颅CT均未见梗死灶;抽搐症状6例;精神行为异常2例;全身不适、惡心、焦虑、口唇麻木等特异症状1例。
1.4 治疗与转归 确诊低血糖后,立即予50% 葡萄糖40~80ml静脉推注,后酌情予5%或10% 葡萄糖静脉滴注,每0.5~1h监测快速血糖1次,使血糖维持在7.0~11.1mmol/L,动态观察血糖变化72h,均未再次发生低血糖。除1例患者年龄较大,昏迷时间长达6h,并合并有大面积脑梗死和严重的心力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1例均于治疗5~30min神志转清,好转出院。
2. 讨论:
2.1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是与老年糖尿病的以下特点有关:
2.1.1老年人肾上腺素、胰升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释放减少,生理功能减退,当血糖降低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血糖水平,易发生低血糖。
2.1.2 老年糖尿病由于其病程较长,多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高级自主神经中枢功能低下,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不能很好地被低血糖兴奋[2],易出现无感知
的低血糖症状。血糖持续降低,出现严重的低血糖时,脑细胞严重缺乏能量,可产生一些酸性代谢产物,诱发脑血管痉挛,出现低血糖脑病 ,如精神行为异常、抽搐,重者出现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与定位体征,瘫痪的发作持续时间通常比TIA长,可持续数小时,对症处理后症状与体征于短时间内消失 。
2.1.3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小球滤过率(GFR)每年下降1%,胰岛素清除障碍,肝脏糖原异生功能降低,特别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时,影响胰岛素和磺酰脲类药物的代谢和清除,更易发生低血糖。
2.1.4老年人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视力、记忆力和手的灵巧度下降,使抽吸胰岛素剂量准确性下降。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低血糖症。
2.1.5其他:运动不当,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
2.2针对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这一特点,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 2.2.1社区医师应该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糖尿病治疗指导。每位糖尿病患者一旦诊断就必须接受糖尿病教育,可以是糖尿病教育课堂、小组式教育或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指导,后二者的针对性更强 。
2.2.2加强患者血糖和尿糖的自我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患者的用药及膳食。
2.2.3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能伴有肾功能不全,降糖药物在体内代谢缓慢,造成药物积蓄易发生药物性低血糖症。优降糖的半衰期长达10-16个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优降糖的半衰期比正常人延长3倍,此类病人不宜应用长效、主要经肾脏排泄的降糖药物。有资料提示 ,4%-10%磺脲类药物引起的低血糖是致命的。对磺脲类药物致低血糖昏迷者,应给与葡萄糖维持治疗1-16天,保持血糖在5.5mmol以上,平均2-3天抽血查血糖情况,以防止反复发生低血糖昏迷死亡。
2.2.4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尽量避免与对糖代谢有影响的药物一起使用,如ACEI类、对已酰氨基酚、心得安、氨茶碱、利血平、阿司匹林、别嘌呤醇、青霉素、磺胺等药物可增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如与上述药物合用时,宜酌情减少降糖药物剂量。
2.2.5血糖控制目标个性化,虽然严格控制高血糖症有利于防止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时一次严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脑血管事件,可抵消长期降糖治疗所带来的益处,所以我们要强调的是血糖控制标准需要个体化,在老年人、严重和频发低血糖者要放宽一点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认为老年糖尿病血糖一般控制在:HbA1c<7%,空腹血糖达到7~8mmol/L,餐后2h血糖在8~10mmol/L即可。
参考文献 [1]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17.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