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李璟及其代表作品。
2.了解全词的含义,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3.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全词的含义,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字伯玉,登帝位后,年号保大,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庙号元宗。李璟多才艺,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其留下来的作品不多,只有四首词。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王安石盛赞“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首二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二.赏析词文:
1.本词是写别离相思之苦的,划出上片中能直接表达女主人公愁情的词句。 “愁”“憔悴”“不堪看”。
2.“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写景,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荷花的清香已经销尽,翠绿的荷叶已经枯败,荷塘绿水间吹起了秋风。营造了一幅荷塘秋残图,意境衰败凄凉。女主人公看到一幅荷塘秋残图后,触景生情,“还与韶光共憔悴”,愁苦自己的美貌也和秋荷一样,在秋风中一天天憔悴下去。
3、分析“销”“起”的艺术效果。
荷花的清香让一个“销”字落尽,再加上翠叶残,哪里还有半点景致,“销”字用得残酷。 “起” 是“销”的延伸,美好消逝,肃杀随生,起赋予愁一种动感,让人感觉到惊心的悲慨。
4.请大家谈谈,读到“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两句时,对人生有何感慨。
A再美好的事物终究会逝去。 B再繁荣的朝代也会灭亡。 C再多的荣华富贵也会流走。 D再奢侈的享受也会化为乌有。
5.“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倍受王安石等人的赞赏。请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因为这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寄托深远:“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实景。后句“玉笙吹彻”为实,“寒”
1
唐诗宋词选读 浦培根
字写人的内心凄冷为虚。 “细雨”“鸡塞”“小楼”“笙声”四个意象,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意境,再加上“远”“寒”两个修饰语,充分表达了思妇的相思之苦。
一个“寒”字,显示了秋夜的清冷,玉笙中流露的凄楚之音,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
6.“倚阑干(即栏杆)”含不尽之意,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你能说说你的联想和想象吗。
倚栏是为了望远,望远是为了期待远方的征人,所以“倚栏”是一种期待,每日的盼望,每日的落空。
三、请说说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词眼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恨”;还可以是“残”。
分析“愁”和“恨”:深秋之时,看落花残叶,触景生愁,梦中情景与眼前现实,愁上加愁,“愁”“恨”交加。
分析“残”:“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也,“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也,“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残年对残景,诚然其不堪看也。“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也,“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也,人在残年感已多,“多少泪珠无限恨”,况且更“倚阑干”对此残景乎? 四、总结
词的上片即景生情,由景物引起愁思。 词的下片怀念远人,表达相思之苦。 五、译文
菡萏的香气销尽,翠叶残零,西风多愁,怎将一湖碧水吹皱,更与我的好容光共消瘦,怎堪回首。丝雨正缠绵,破春梦思恋人,又加渺远,小楼空寂梦难成,玉笙吹尽渐冷,多少泪珠无限憾,独自倚栏杆。
满塘鲜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愁人的秋风吹起了绿色的波纹,使人产生无限的哀愁。这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叫人不愿再看。梦中想着国家边塞的战事,醒来时却正淅淅沥沥地下着秋雨。小楼上传来玉笙那哀婉幽怨的吹奏之声,使人感到秋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么愁苦,又流了多少泪水啊!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