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宋词的对比阅读教学——以苏轼、辛弃疾代表作为例

2024-04-03 来源:客趣旅游网
文言文教学

———以苏轼、辛弃疾代表作为例

包秋艳

  高中学生在学习宋词时主要存在以下几

方面问题第一是对于作品中一些典故不够了解ꎬ第二是无法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厚情感ꎬ第三是在整体感知能力方面有所欠缺ꎮ笔者认为ꎬ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处理ꎬ如采取对比教学的办法ꎬ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趣ꎬ读出情感ꎬ增强深度认知ꎮ

一、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

考虑到教学目标的要求ꎬ再加上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认知ꎬ教师需要安排更为恰当的引导方法ꎬ以便带领学生真正进入到课堂中每个小组将讨论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ꎬ学生可以针对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意见ꎬ最后由教师点评和总结ꎮ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构建了沟通的桥梁ꎬ教与学很好地连接在一起ꎬ学生之间相互讨论ꎬ在思想的交汇中碰撞出火花ꎬ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开阔视野、提升能力ꎮ其次ꎬ教师与学生一同对文章进行细致的分析ꎬ既掌握了基础的文言知识ꎬ又理清了文章的记叙线索和记叙结构ꎬ了解文章所采用的记叙手法ꎮ

三、多元化活动ꎬ巩固知识

记叙式文言文最大的特征在于用纪实性的手法还原历史事件和塑造历史人物ꎬ为了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ꎬ进一步深入了解历史ꎬ领会人物形象特点ꎬ教师需要围绕文本设计扩展活动ꎮ如在班级内举办征文活动ꎬ围绕文章人物或主题写作文ꎻ举办班级辩论活动ꎬ以文中某一具体问题为辩论主题展开辩论ꎻ或者是举办课本剧改编ꎬ由学生担任编剧、导演ꎬ并分角色扮演ꎮ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225500)

宋词的对比阅读教学

来ꎮ比如在对比苏、辛词代表作之前ꎬ教师提出:古典诗词作品进行鉴赏时ꎬ一方面要注意到它意境的把握、形象的认知、手法的体会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ꎬ这位词人的作品和其他词人的作品有什么区别ꎬ也就是作者独特的风格是如何构建出来的ꎮ总的说来ꎬ因为他们生活经历的不同艺术素养方面的差异ꎬ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格调与趣味ꎮ

比如同样是唐朝的代表诗人ꎬ李白和杜甫的风格便非常不同ꎻ同样是宋词的代表作家ꎬ苏东坡的词ꎬ需关西大汉铜琶铁板唱大江东

以«鸿门宴»一课的课本剧改编为例ꎬ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鸿门宴事件的起点、发展、高潮和结局ꎬ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本剧改编活动ꎮ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将文本改编成小短剧ꎬ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排练ꎮ教师安排一至两节课的时间作为表演展示课ꎬ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打分ꎬ评比出表现最优秀的一个小组ꎮ举办多元化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ꎬ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ꎬ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增强对文言文的热爱ꎮ

综上所述ꎬ文言文教学虽然一直被视为语文教学中令人头疼的部分ꎬ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ꎬ教师需要找准方法ꎬ创造多元的教学情境ꎬ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ꎬ为文言文教学铺垫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ꎬ可以尝试从以上方面努力ꎬ进而更好地推动高中语文良性发展ꎮ

 40

2018􀅰5

文言文教学

去ꎬ而柳永的词则需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ꎮ这种对比不仅体现在豪放派和婉约派之间ꎬ就算是同为豪放派的苏东坡和辛弃疾ꎬ他们之间的区别也可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关注ꎮ二人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下来对他们的代表作品进行深入研究ꎮ用这种全面概述式的导入方法ꎬ能够让学生迅速接受对比阅读的策略ꎬ为接下来的正式教学奠定基础ꎮ

二、用整体的感受进行把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可谓苏、辛二人的代表作ꎬ同时也是宋词中的名篇ꎮ它们同样具有感情丰沛、文辞优美的特点ꎬ但是因为年代久远、文辞古奥ꎬ高中生想要理解这些作品ꎬ难度非常大ꎮ

教师首先应当做的便是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进行简要介绍ꎬ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诵读ꎬ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所蕴含的情感ꎮ当学生朗读熟练之后ꎬ教师给予适时点拨ꎬ明确诵读中的不同韵味ꎬ像“大江东去”“乱石穿空”应当读得豪迈一些ꎬ“凭谁问ꎬ廉颇老矣ꎬ尚能饭否”应当读得深沉一些ꎮ教师指导完成之后ꎬ学生再次诵读ꎬ用有感情的诵读来再现作者的心境ꎮ数度诵读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ꎬ如默读、齐读、范读等ꎬ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对文本有一个直接的感悟ꎬ对两首词的对比ꎬ如意境上的区别、主旨上的差异产生认知ꎮ

三、用深入的研讨进行认知

为了保证学生在对比中深入认知ꎬ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ꎮ其一是对这两首词的开头部分进行阅读ꎬ比较相异与相同之处ꎮ该问题的设置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二者是用古代英雄怀想的办法开篇ꎬ而其目的和风格又有不同ꎮ其中ꎬ苏东坡的作品ꎬ依靠对长江奔流之势的描写ꎬ展现出豪放的一面ꎻ而辛弃疾则用古代有英雄映衬当时无英雄ꎬ形成一种感伤的格调ꎮ这样的感受毋庸教师的说明ꎬ学生自然可以感受得到ꎮ

其二是诵读对古代英雄怀念的部分ꎬ比较

二者的区别ꎬ此问题的安排ꎬ使学生明确同为描述古人ꎬ因目的与行文的不同ꎬ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ꎮ因为学生已经了解了两篇作品的创作背景ꎬ因此教师只要稍加回顾便可ꎬ问题的答案自然会在学生心中呈现出来:两首词的相同点在于均使得古代英雄的气度跃然于纸上ꎬ可是苏词更倾向于表达自身豪迈气概的反悔ꎬ而辛词则更倾向于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ꎬ因此前者豪迈而后者愤慨的结论自然呈现ꎮ

其三是对两首作品的结尾部分进行深度感悟ꎬ此问题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风格之差异ꎬ在此问题带动下ꎬ教师需要用抓关键的引导办法ꎬ让学生对诗句进行理解ꎮ比如在苏东坡词中出现的“多情”“华发”“如梦”等关键性词语ꎬ在辛弃疾词里面出现的“廉颇老矣”等词语ꎮ在对关键词的两相比较以后ꎬ学生能够自然发现:它们都展现出了一种英雄老矣、壮志无由实现的感慨ꎻ所不同者ꎬ正在于二人叙事风格的区别ꎬ而叙事风格的区别ꎬ又根源于二人的表述目标之差异ꎮ

最后ꎬ教师可以从用典的角度ꎬ帮助学生对两首词进行研究ꎬ实现二者用典的对比ꎬ这也可以说是难点所在ꎮ设计该问题能够使学生从更加宏观的视角对两首词进行分析ꎬ达到知其人、品其词、体其意、入其境的效果ꎮ两首词皆有用典之处ꎬ在教师引导下ꎬ学生从注释中基本了解ꎬ并通过资料引入的办法全面把握ꎬ接下来表述两首作品都写了哪些历史人物ꎬ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际遇是什么样的ꎬ由此学生更容易领会两首词的精髓所在ꎮ

对比阅读是一种有益于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绝佳教学引导方式ꎮ词肇始于隋唐ꎬ发达于两宋ꎬ展余韵于明清ꎬ是一种文情并茂的特殊文体ꎬ它既可以遣兴娱宾ꎬ也可以表达心声ꎬ小可以抒个人之思ꎬ大可以现家国之情ꎮ其中ꎬ高中时期会遇到的苏轼与辛弃疾两位大家ꎬ是宋词的代表性人物ꎬ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ꎬ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各自的绝妙之处ꎬ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策略ꎮ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中学(225200)

 41

201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