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心理学试卷综合总结

2023-01-27 来源:客趣旅游网


选择题

2007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卷) 1、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 [ ] A.认知学派 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

2、学生为了获得师长的赞许和表扬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或内驱力称为 [ ]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胜任的内驱力

3、个人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确立自我感,这种自我称为 [ ] A.社会自我 B.理想自我 C.投射自我 D.镜中自我

4、在心理学里,一个人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即为人的 [ ] A.道德 B.品德 C.性格 D.人格

5、心理学家经过实验研究表明:教师如能对学生热情相待,寄予较高的期望,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和水平发展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 [ ] A.“自己人”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威信效应D.好感效应

6、人们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叫 [ ] A.服从 B.模仿 C.感染 D.从众

7、根据自我意识的结构形式,自信、自强分别属于 [ ]

A.自我认识与自我体验 B.自我体验与自我调控 C.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 D.自我体验与自我认识 8、老师对学生取得好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期促进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9、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 ]

A.抽象 B.变式 C.概括 D.比较

10、教师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直观形象,这种直观的形式称为 [ ]

A.言语直观 B.模象直观 C.实物直观 D.想象直观

2006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

A。教师的教学心理学规律B。教师的教育心理学规律C。学生的学习心理学规律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心理学规律

2.有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被称为[ ]。

A。人本主义 B.建构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学派

3.某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兴趣容易转移、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善于交际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多血质 4.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

A。规范 B.凝聚性 C。群体气氛 D。舆论

5.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 ] A。记忆术 B。联想 C。替换 D。系统化

6.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 A.自我认识 B.自我调节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7.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它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

A。定势作用 B.迁移 C.变式 D。功能固着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 A。实物直观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想象直观

- 1 -

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

A。变式 B。比较 C。概括 D.抽象

10.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 ] A。比较性组织者 B.先行组织者 C。认知结构 D.固定点

2005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

1.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叫[ ]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习惯 3.“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各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 ] A。从众 B。社会懈怠作用 C.模仿 D.社会促进作用

4.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6.如果说一个人智力超常,则其智商必须超过[ ] A.80 B.130 C。100 D.95 8.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A。尝试错误说 B.社会学习理论 C.发现学习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

9.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灵活性、稳定性等动力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为[ ] A.意志 B。动机 C.气质 D.能力

10.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 ] A.比较性组织者 B.先行组织者 C。认知结构 D.固定点 2004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心》试卷 2、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的著名代表是( ) A弗洛伊德 B布鲁纳 C马斯洛 D布卢姆 4、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

A苛勒 B加涅 C 奥苏伯尔 D布鲁纳

7、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

A 胆汁质 B 粘液质 C 抑郁质 D 多血质

8、个体由于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样的现象称( ) A 凝聚力 B 从众 C 社会助长作用 D 士气

9、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 科尔伯格 B 皮亚杰 C 斯金纳 D 巴甫洛夫

10、根据学习的结果探寻导致结果成败原因的动机理论叫归因理论,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是( ) A维纳 B斯金纳 C阿特金森 D皮亚杰

2003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心》试卷

3、有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被称为( )

A人本主义 B建构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学派

5、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和乘积。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 )

A自我实现理论 B归因理论 C期望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6、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 A规范 B凝聚性 C群体气氛 D舆论 7、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首先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马甫洛夫 10、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

- 2 -

A自我认识 B自我调节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12、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A尝试错误说 B社会学习理论 C发现学习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

13、教师如果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则容易使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这种现象在宣传教育心理学中被称为( )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自己人”效应 C威信效应 D“名片”效应

15、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它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 A定势作用 B迁移 C变式 D功能固着

18、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引导性材料,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 ) A比较性组织者 B先行组织者 C认知结构 D固定点

20、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时间标志是( ) A 25秒 B 30秒 C 2分钟 D 1分钟 2002年江苏省首次教师资格认定补修考试(心)

2、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因作出某种行为而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于强化的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 )。 a、内在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负强化 d、无意强化

4、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头脑中原有观念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 )。 a、比较性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先行组织者 d、固定点

7、某学生活泼好动,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思维、语言、动作敏捷,善于交际,充满生气,但往往表现出轻率、不稳重和“冷热病”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多血质

1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 )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a、教师教学 b、教师教育 c、学生学习 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12、将拥有二十四个记忆单位的二十四个节气编码成只有四大记忆单位的《二十四节气歌》,帮助记忆,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 )策略。 a、系统化 b、联想 c、替换 d、组块 13、(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认知派

14、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确立自我感,这种自我称为( )。 a、投射自我 b、理想自我 c、社会自我 d、镜中自我

15、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用别人的眼睛看问题,用别人的心思考问题,这叫( )。 a、同情 b、投射 c、怜悯 d、移情

16、个体由于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样的现象称( )。 a、凝聚性 b、从众 c、社会助长作用 d、士气

17、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现为(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相关 d、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率最高

18、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经过实验所得出的( )效应表明:教师如能对学生热情相待,寄予较高期望,则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和水平发展变化。 a、皮格马利翁 b、“自己人” c、威信 d、好感

19、将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依次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 a、加涅 b、布卢姆 c、桑代克 d、布鲁纳 20、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 a、规范 b、舆论 c、群体气氛 d、凝聚性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著名代表是: A.弗洛伊德 B.布鲁纳 C。马斯洛 D。布卢姆

9.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由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所属学派为: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认知派

- 3 -

12。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A。规范 B.舆论 C.群体气氛 D.凝聚性

13。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4。有这样一列数字:149162536496481100,如果孤立地记忆,则有18个记忆单位,难度很大,但如将它们看成1,2,3,4,5,6,7,8,9,10的平方,则有10个有规律的记忆单位,提高了记忆的成效,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哪种策略: A.系统化 B。联想 C。替换 D.组快化

15。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A.定势作用 B。功能固着 C.变式 D。迁移 2001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心) 1、教师领导方式对班集体风气的影响是( )的。 a、一般性 b、决定性 c、关键性 d、主导性

2、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特点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技术 c、教学风格 d、教学特点

3、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中相当于( )。a、感受器 b、期望事项 c、执行控制 d、反应器 4、个体为了获得教师的赞许而表现出来的学习需要称为( )。

a、学习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交往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5、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所需要的记忆环节是( )。 a、识记 b、保持 c、练习 d、提示 6、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识 c、元认知 d、元认知策略

7、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 )。 a、道德品质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8、人的心理发展最高阶段是( ). a、意识 b、创造 c、自我意识 d、自我实现 9、在群体中,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称为( )。a从众 b服从 c顺从 d遵从 10、品德形成的最高阶段是( )。 a、遵从 b、认同 c、内化 d、稳定 二、双项选择题(20分)

1、人的自我效能感所包括的两个成分是( )。 a、主观臆测 b、结果预期 c、效能预期 d、主观判断 2、按照学习迁移的性质来划分,可以区分为( ). a、纵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正迁移 d、逆向迁移 3、思维的基本过程 是( )。 a、分析 b、比较 c、综合 d、概括

4、程序性知识分成的两个亚类是( )。 a、智慧技能 b、智力技能 c、认知策略 d、组织策略 5、社会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和( )。 a、社会环境 b、榜样 c、示范 d、同伴群体 6、元认知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和( )。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策略 c自我控制 d自我教育 7、在人的自我意识结构中,自我调控最主要的方面是( )和( )。 a、自我意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教育

8、通常,鉴定有效教学测验质量的基本标准是( )和( ). a信度 b效度 c通过率 d选拔率 9、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和( )。 a学习需要 b学习兴趣 c学习期待 d学习目标 10、人的健康包括( )和( )。 a道德健康 b心理健康 c生理健康 d社会适应 2001年省高校、中专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心)

1、人的心理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是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

A 客主观世界 B 人际关系 C 人与事物的关系 D 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2、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发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马斯洛 B 韦特海默 C 斯金纳 D 罗杰斯 3、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反映了他的:

A 自我意识水平 B 教学效能感 C 教学调控能力 D 分析判断能力 4、学习过程中,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发生关键性转变,就要经过: A 信息加工过程 B 信息反馈过程 C 信息传递过程 D 信息编码过程 5、就学习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说,不是直接的,其间的中介是: A 学习需要 B 学习行为 C 学习诱因 D 认知内驱力

- 4 -

6、心理健康的涵义有两层:其一是能积极调节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其二是: ( ) A 良好的社会适应力 B 无异常行为C 无心理疾病 D 道德人格的健康和完善 7、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多方面寻求各种可能性答案的思维方式叫: A 幅合思维 B 分析思维 C 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8、教学风格反映的是教师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下,根据各自特长而经常采用的: A 教学手段 B 教学方法 C 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D 教学技能

9、自我实现作为人们的一种最高级需要,具有着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另一方面是: A 个人生理需要的满足和实现 B 个人奋斗目标的达到和实现

C个人心理的满足和愉悦 D 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发挥和实现

10、当群体在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对那种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人们称之为: A 社会惰化 B 社会错位 C 社会行为责任下降 D 社会极化

12、态度结构要比能力结构复杂,它的主要成分一般认为是:

A 人格、心理、行为 B 意志、情感、道德 C 认知、情感、行为 D 品德、个性、行为 13、我们对自我意识这一多维、多层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从形式将之分为: A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B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C 自我肯定、自我否定、自我矛盾 D 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14、作为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方法与规则的策略,实质是: A 元认知策略 B 学习策略 C 认知策略 D编码与组织策略 15、学习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发展规律是:

A先慢后快,呈加速型 B均衡发展 C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D 最初快,后来快,中间时期不快不慢 16、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称为: A习惯定势 B情境刺激 C酝酿效应 D功能固着

17、当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时,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他们从挫折中进行学习,这种模式属于( )A 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 B 信息加工问题解决模式 C 情境关系顿悟模型 D 尝试—错误学习模式 18、在学习中,先前学习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纵向迁移 D 顺向迁移 E 逆向迁移

19、把学习作为一个过程而主张分为若干阶段,要求每一阶段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 A 奥苏伯尔 B 布鲁纳 C 斯金纳 D 加涅

20、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积极、主动的评价、反馈和调节,实质反映了他的: A 教育机智 B 教学反思意识 C 教学效能观 D、教学监控能力 二、双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心理卫生是以增进心理健康为目的的,它包含的主要内容是

A 心理健康 B 人格的完整统一 C 预防治疗心理疾病 D 调节人际行为 E 促进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水平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A 道德水平 B 能力素质 C 心理特质 D 心理特征和倾向 E 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态度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态度的形成是通过:

A 人们的动力性行为选择 B 经验组织或学习 C 内心体验 D 社会锻炼 E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体验形式是 A 学习兴趣 B学习需要 C学习愿望 D学习意向

5、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关注往往会产生“教师期望效应\",影响到学生的:

A 心理行为 B 学业成绩 C 职业态度 D 品德发展 E 价值取向 F 人格品质 6、社会角色指的是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

A社会职责 B社会身份 C社会义务 D社会职业 E社会地位 7、在学生学习领会知识的过程中,对教材概括的两种水平体现是

A 加工改造 B 综合比较 C 抽象概括 D 感性概括 E 理解掌握 F 灵活运用 J 理性概括 8教学设计通常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

- 5 -

A 周密思考 B 系统规划 C 信息的加工处理 D 方法设计 E 过程处理 F 结果测评 9、社会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社会环境B集体氛围 C 榜样和示范D 学习者水平E 强化 F 实验操作 10、集体舆论对于集体成员来说,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使成员明确集体目标B评价和监督 C 统一大家的行动 D形成对成员的吸引力E行为引导F建立集体规范 2000年省高校、中专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心)

1、在( )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 A 动作技能培养 B 品德培养 C 性格培养 D 能力培养 2、态度中最主要的成分是:( ) A 认知 B 意志 C 情感 D 行为意向 3、通过阅读有关英雄人物光辉事迹的作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

A 直觉的道德情感 B 想象的道德情感 C 伦理的道德情感 D 道德感 4、人们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对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而笼统的看法是: A 首因效应 B 定势效应 C 刻板印象 D 社会印象 5.个人在群体中不出全力的现象称为:( ) A 从众 B 去个体化 C 流行 D 社会惰化作用 1999年省高校、中专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心)

2、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叫: A 逆向迁移 B 正迁移 C 顺向迁移 D 负迁移

3、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即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划分出四种高级神经活动基本类型,正好与传统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其中,强、平衡、不灵活相当于:( ) A 多血质 B 粘液质 C 胆汁质 D 抑郁质 4、如果一个问题有很多可能的答案,思维以问题为中心探索各种答案,这种思维方式叫: A 辐合性思维 B 联想式思维 C 分散性思维 D 导向性思维

填空题

2007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1、心理学研究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可以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这种现象称为 . 3、促进人际吸引的因素有相似吸引、互补吸引、外貌吸引和 等.

4、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 心理健康教育。

5、个体自我意识从其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等方面.

6、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及结果)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

三个主要方面。

7、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 等心理成分。

8、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 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9、在记忆某些材料时,将输入大脑的一些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更大的记忆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这种做法称为 .

10、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包括动作的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阶段和 等几个阶段。 2006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

1、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记忆可以分为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2、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性格的 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四个方面。 4、“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操作量表和 两个分量表构成。

5、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经历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理解、保持、迁移和 等几个阶段。 6、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包括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 和转化与稳定等几个阶段。 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通过实验提出了学习的准备律、练习律和 三大学习规律。 8、解题过程一般包括 、课题归类、重现有关知识和解题(求解)等几个基本环节。

9、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10、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被称

- 6 -

为 。

2005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 1、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称为 。

6、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 的学习、能力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四大类.

7、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研究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进程 的基本趋势,从而提示了及时复习的必要性.

8、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 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两大类。

2003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心》试卷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使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刺激强度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样才能保证知觉效果的提高。这是利用了知觉规律中的 。

14、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促进作用称为 。 17、揭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关系的定律是 . 18、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 。

19、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倾向,即力求成功的货币和 的倾向。

20、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被称为 。

2002年江苏省首次教师资格认定补修考试(心)

1、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________三个方面。 2、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心理学“第三势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________。

3、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通过实验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4、学生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经历知识的感知、________、保持、迁移和应用等几个阶段。

5、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________的学习三大类。 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基本趋势,从而揭示了 的必要性。

7、在识记一些无意义的材料时,人为地赋予其意义并加以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以提高记忆的效果,这种做法被称为________。

8、学生知识的应用(或解题)过程一般包括审题、________、重现有关知识和解题(求解)等几个基本环节。 9、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________控制的减弱和动觉控制的增强。

1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学习者在练习中期往往会呈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称________,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高原期”.

11、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一般认为包括元认知知识、________、元认知监控三个主要方面。

12、针对学生的阅读,心理学家研发了多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其中被广为运用的一种是“SQ3R\"法,其中的“Q”是指________。

15、能力的个别差异可以表现在能力的________差异、水平差异和早晚差异等方面。

17、根据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程度、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及其有效性,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水平分为________、因循式、策略式三种。 20、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________心理健康教育。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9.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称 。

10.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 的健康。

判断题

- 7 -

2007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1、 最能解释考试时出现的暂时遗忘现象的理论是记忆的痕迹“衰退说\".[ ] 2、 性格特征的外延较宽,它包涵一个人的品德特征。[ ]

3、 如果一个人的智商达到98,则说明这个人的智力水平非常优秀。[ ]

4、 当学习内容难度较大时,要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应该在中等水平上适当降低。[ ] 5、 道德情感有不同的种类,直觉的道德情感主要通过创设具体的道德情境加以培养。[ ] 6、 品德矫正策略之一“过矫正\",即矫枉过正.[ ]

7、 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5—9个组块。[ ]

8、 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某个心理活动的形式或官能在一种学习中得到了训练,就能在另一种学习中发

挥作用,这是迁移发生的根本原因.[ ]

9、 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对问题解决或新知识的学习只会产生消

极作用。[ ]

10、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的观点,流体智力随机体的衰老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随一个人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

2006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

1.在技能练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动作的有意识控制逐步增强。……………[ ]

2.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倾向,即力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力求成功者往往选择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 ]

3.道德情感有不同的种类,伦理的道德情感主要通过创设具体的道德情境加以培养.…[ ] 4.动机的期望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 ] 5.根据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学习者的能力被视为不可控制的稳定因素。…………[ ] 6.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标志是1分钟。……………………………………[ ] 7.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已经产生心理疾患的对象而进行的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 ] 8.“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社会懈怠作用。……[ ] 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使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刺激强度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样才能保证知觉效果的提高.这是利用了知觉规律中的差异律。…………………[ ]

10.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减弱和动觉控制的增强.…[ ] 2004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心》试卷 1、过度学习的程度越高,记忆效果越好。 ( )

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进程选慢后快的基本趋势。 ( ) 3、一般认为,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消退,这种消退是一次完成的。 ( ) 4、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反映了一个人的气质。( ) 5、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时间标志是10分钟. ( )

6、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通常表现为动觉控制的增强和视觉控制的减弱。 ( )

7、心理学家布鲁纳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认知的动机、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的动机三种类型。 ( ) 8、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既可能出现增质或增量,也可能出现减质或减量的情况。 ( ) 9、世界卫生组织所指的健康,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 ) 10、如果一个人的智商达到100,则可以认为这个人的智力非常优秀. ( ) 2001年省高校、中专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心)

1、情绪和动机状态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在一定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反比.

2、就学习的迁移与经验的概括来说,两者之间是正比的关系,所掌握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

3、自我教育就是主体自我按社会要求对主体自我实施的教育.

4、态度和品德的改变是指个体在同环境相互作用中已形成的特定的道德认识和意志的变化。

5、在学校中,作为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它对班集体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消极作用.

- 8 -

6、问题解决过程中,原型之所以能起到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和差异处. 7、对于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及时复习和不断同遗忘作斗争。 8、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最基本方法,为了避免遗忘,必须注意合理组织复习,复习的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

9、心理学研究表明,批评与指责和表扬与鼓励相比,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0、作为教师,将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心理需要的过程也就是角色认同形成的过程. 2001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心) 1、诱因是产生动机的外部条件。 2、“功能固着\"有利于问题解决. 3、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就是态度。 4、人的创造性和创造不是同一个概念。 5、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 6、斯金纳的教师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

7、按照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8、识又称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9、就认知领域而言,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不是同一概念。 10、群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

2000年省高校、中专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心)

1、气质影响活动的动力和效率,因而也影响个人的成就的高低。 2、思维是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3、需要本身就是动机。

4、实验证明,过度学习的量比刚能达到掌握的学习量增加30%最为经济有效。 5、发现学习就是将教师在科研中的新发现教给学生。 1999年省高校、中专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心)

1、根据归因理论,努力往往被看作是一种内在的、不稳定的、可以控制的原因。 2、大学生人际关系最普遍的一种类型是志趣型. 3、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的效果好。

4、焦虑作为学习的内驱力,对学习起着肯定性的促进作用。 5、人的性格是不能改变的.简答题 4.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2007 5.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力”包含哪1. 简述“尝试式教学水平”的基本特征。 些内容? 2.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6.简述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的基本内容. 3. 列举三个说明感知组合律的例子。 7、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4. 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8、简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5. 简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 9、简述创造性(力)与智力的关系。 2006 10.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 1.简述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 2004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2、 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述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 3、 简述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4.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4、 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 5.简述认识自我的基本方法. 5、 简述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 2005 6、 简述性格结构的特征。 1.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7、 简述感知规律。 2.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9、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10、简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

- 9 -

2003

1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有哪些? 2002

1、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育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4、教师可通过哪些主要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002

4。品德形成过程包含哪些环节? 5.简述创造性教学的基本要求. 2001

1、品德的心理结构有哪些基本成分?

2、什么是心理健康,它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3、简略分析常见的归因维度和归因理论的价值与作用。

4、根据认知策略原理,谈一下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基本原则? 5、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2001

1、什么是自我意识? 2、定势有何作用? 3、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5、简述大学生或中专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2000

1. 简述情绪、情感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2. 试述道德认识的形成过程。

3.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4. 举例说明目的认识对识记的影响. 6. 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有哪些? 7. 简论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观性。 1999

1、 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3、 引起和维持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5、 什么是智商?你对智力测验有何看法? 6、 组成对一个人的印象有哪几个维度?

7、 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998

1、学生学习的成就动机由哪几方面构成? 2、情绪对注意有何影响?

3、人们一般从哪些维度进行归因?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 5、动机与需要有何关系? 6、根据你身边的人,试简单分析一例大学生心理障碍。7、简述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复习? 8、为什么说“知觉依赖于理解\"? 1997

1、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2、引起注意的客观条件有哪些?

3、为什么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4、老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什么是从众?人们为什么会产生从众行为? 8、促进知识应用的途径是什么? 论述题 2007

1. 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教育意义。

2. 请根据性格特征的结构,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请用化名)的性格特点。(请根据性格的结构,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根据因材施教的原理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2002) 2006 1.结合自己学习与教学的实例阐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2001请从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谈谈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试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意义。及其教育意义. 2004

2、 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有重要的影响,这对我们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有何启示? 2003 4、试论述布鲁纳学习发现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意义。 2002

2、试述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002

2.教师的教学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3.举例说明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001

2、根据青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引导。

3、试结合你对“为创造性而教”的认识,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01 1、在改变态度与品德的说服模型中需要考虑哪几方面及其主要因素?

2、试述维纳关于学习成败的归因理论。

3、应如何对大学生或中专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00

1. 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所学理论和实践谈谈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 10 -

2. 试用印象形成的原理论述教师应该怎样给学生留下良好印象。

3. 结合自己从教的专业特点,论述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1999

1、请结合工作实践,谈谈高校教师应如何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试述如何运用态度改变的原理来提高高校思想工作的有效性。 1998

1、试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影响教师说服力的因素有哪些?

2、试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3、气质理论对因材施教有何指导意义? 1997

1、个性心理特征对因材施教有何指导意义? 3、评述态度改变机制的几

- 1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