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民宿热的思考

2022-08-17 来源:客趣旅游网


关于民宿热的思考

民宿的最早兴起大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后蔓延到法国,再到了欧洲,一边跨过大西洋到美国,后来又到日本、台湾,当今民宿已遍布世界各地,中国近几年更是越来越热。

如今中国大多数所谓的民宿,只是给房子所谓“小资”情调装修下,再加上些地方元素或文化符号,但归根到底,还是原来的农家乐模式。

随着各地政府积极出台民宿推进办法和发展规划,原本寻求一种内心深处心灵的栖息地,会不会也成为“万村一面”的格局?面对当今的民宿热,我想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分析:

一、民宿热是对当今城市“千城一面”的反叛

如今,中国城市借着“城市改造”和“保护性开发旅游”之名,大量历史建筑被拆除,却又出现新建筑穿上历史建筑的外衣,制造了大量的假古董。“千城一面”已有的固定空间让当今更多国人厌烦,而民宿则代表了一种情怀,一种具有原真性的生活状态,更是一种追求自由洒脱、纯粹自在、心灵回归,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而这些情怀、生活状态与方式,正符合当下追求自我、体验生活的民众心态。

二、民宿热是对传统村落不断消失的追忆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现存已不到5000个。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消失,意味着数千年以来田园风景及其人文内涵面临的危险,意味着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消失。而政府过度的民宿规划改造往往会被营造成一个个仅仅在外观上不同于现代都市的乡村式大卖场。而当今的民宿我认为更应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灵魂的载体,更是我们最终回归的“桃花源”。

三、民宿热是新一代消费品味的反映

88年去九寨沟写生时,我们借住于藏民的家里,记得每天只要几元钱,与他们同吃同住,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民宿了。

当时美院也有人在农村弄了些房子,但没有做起来,因为那时候民宿没有市场。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家物质已有积累,尤其80、90年上来后,他们骨子里就有独立审美,追求自由的基因。不知道何时起,朋友圈里晒星级酒店的少了,更多人开始关注民宿,自然景观,深度旅行……

通过民宿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融入当地人的生活,80、90后的群体更注重生活方式的体验,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与世界交流,释放自己。而民宿的魅力正符合了新一代的消费群体。

四、民宿热是人性温情交流的需要

记得有年春节,与儿子去成都,当时网上预订了一家民宿,找到村口时已近半夜,但老板却打着手电早早在村口大树下等我们,腊月的半夜,寒露渐退,除了家人挚友,谁会如此?星级酒店训练有素的服务员,时时可以给你一个标准化的微笑,视你为上帝,但已失去了心贴心的交流。而原本人性最温情的交流,却因为缺少而被渴望。也许,人性中最温暖的时刻就是在你回家的时候还有一盏灯为你亮着!

五、民宿热也是民族崛起的预兆

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到今天,好像正与西方上世纪初叶相当。几年前与央美王铁老师聊天说道:中国三十年的努力已不缺少GDP,不缺少某些项目数量上的世界第一,但我们更需要一次文艺复兴,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如此。欧洲的两次文艺复兴把它带入了世界强国,中国唐、宋也有文艺复兴,至今它的文化仍影响着世界。而民宿热的背后更多体现的是大众对人文、信仰、自由、独立的思考与追求,这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崛起的表达。

原先只提供床铺和早餐的民宿经营方式,如今已变得丰富多彩,生态民宿、假日农庄、乡村旅店、主题民宿…越来越多的民宿类型给了喜欢亲近自然的人们更多选择。民宿热必将让更多人、更多资本以“民宿”之名进入乡村。又将在乡村开始建造假古董,仿建民俗村、明清村、民国村……当民宿失去了原有的乡村气息,伤害了民宿文化的原真性,是否又是一种城市化商业逻辑对乡村商业形态的干扰与侵犯?

过去的“千城一面”,会不会以后我们原来还仅存乡村气息的农村又变为“万村一面”形态?因此,对历史与现实、城市与乡村、人文与科技的沟通、理解与融入,应该是我们未来民宿设计创新的核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