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 吴素美
一、课前絮语:
1、为什么“1+1 可以等于1”?
这几年,我们的周围变化大极了。随时随处地看到拆迁、建造,整个乡村几乎就是一个大工地。每当我走在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道路旁,就要不停地埋怨:“好好地„„拆!拆个没完没了!”
然而过了一年半载,再去这些地方时,漂亮宽阔的马路,新颖别致,玲珑典雅的楼群引得我眼球发亮,又情不自禁赞叹起来:“旧的拆了就是好!否则怎么会这么好的新气象?”
这时候,我明白:拆和建,旧和新在对立地转化着的,奇迹似乎是在破坏中诞生起来的。这个想法很使我振奋 ,很想与大家交流交流,听听大家的想法。恰好,今天有快乐作文课,交流的最佳时机到了。
开始上作文课前,我先请大家做这个算术题:
“1+1=?”
别以为我在发烧!我希望大家想想,除了“1加1等于2”,还可能有多少答案?
教师举例:“1+1=1。这里指的是1(里)+1(里)=1公里。”
2、学生自由回答后看着大家说出了那么多的答案。赶紧推出一组“奇怪”的算术题:“请学生解释这些算术等式的意思。
3+4=1 10+14=1 7+5=1 49+51=1„„”
老师提示:“能否跳出数学运算的一般规律,在等式的数字后加上个适当的量词,就象‘1里+1里=1公里’。 也许,这答案就出来了。„„”(“3天+4天=1周”„„ “10小时+14小时=1天”„„?
7个月+5个月=1年”„„“49厘米+51厘米=1米。” )
3、小结: “依照十进位制的计算法则看,‘3+4=1’是荒唐的。但是,当我们的思维从这些计算法则中跳开来,把生活中某些数量关系的数据放到题目中,我们就能得到不同一般计算的答案,而且,答案不再是唯一的一个。之所以出现这样奇怪的等式,我们只是在数字后面加上了‘量词’。数与数的关系就变成了数量之间的关系了,一个新的等量关系出现了!”“这就是说,当我们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建立起一个崭新的思维方式后,我们就会进入一个很广阔的充满无穷趣味的境界,很多原先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也能变为“可能”的了。这大概可以看作是数学中的‘拆迁’和‘建造’。”
二、课堂游戏: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游戏 1、把一只充满气的塑料袋装进小口瓶里
(1)教师把一只细长的象一截甘蔗似的玻璃饮料瓶放到讲台上,它直棱柱的瓶体,圆
圆的瓶口。再拿出了一个薄薄的、透明的塑料保鲜袋,张开塑料袋的口,使劲地挥了几下,再迅速旋紧袋口, 扎起了一个鼓鼓的塑料袋。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桌上的这个瓶子和手中的这袋子,哪个体积大?”
………………
“好,现在请你们把这个鼓鼓的塑料袋装进圆嘴巴的玻璃瓶。”
(2)学生动手操作
(3)教师小结:“看来,只要改变一下塑料袋的形状,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了。”
游戏2;把一个瓶子装到另一个瓶子里去
再出示一个玻璃瓶。那种装酱菜的圆口短瓶子,象个圆圆的番茄似的。把又短又圆的玻璃瓶和那个细长的瓶子放在一起。要求:“把一个瓶子装到另一个瓶子里去。”
三、出什么题目好?
这个游戏确实有点新奇,建议大家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新颖的题目,并能把这个题目里的意思写明白,题目写到作文中去。
四、学生开始习作,老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语: 今天的这个游戏,是想引导大家学习和理解“破旧立新”的思维方式,而且也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游戏,能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使自己的思维更灵活,思考得更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