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2022-07-12 来源:客趣旅游网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苏州市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 陈纯

摘要: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中,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儿童美术的多元化,以及利用原生态综合材质的运用,刺激儿童的创作欲望和学习兴趣,都有着广泛的意义,推进小学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关键词:民间美术 素质教育 儿童美术

正文:

《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小学美术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生动的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用。在美术教学中,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难发现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审美情趣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只要有效地利用这一资源,它会为小学美术开创又一块崭新的天地。

一,民间美术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生活在城市,在灰色高楼的阻隔下,现代人的想象力比较贫乏,小学生头脑中的创作灵感越来越少,而民间美术这种单纯和不受思想限制的形式却能较为适应现代学生的欣赏

特点。它直观而贴近现实生活,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又适合本民族欣赏特点,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它植根在地域广阔的农村,在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手中,有着极强的生活表现力,和喧嚣的城市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民间美术内容丰富、直观、易懂,易为普通人所能理解接受,是朴素现实的美术教材。它不象文人画(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有一套高深理论,也没有那些刻板的条条框框束缚。民间美术是人类最早的审美想象,它原始的质朴美非常符合对少年儿童审美的启蒙,它易认识、易动手,有装饰味、有情趣,符合当今小学生讲求个性的心理,也符合他们活泼跳跃的欣赏角度,符合他们由单纯到复杂的认识过程。

民间美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魄和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反映着人民群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理解,它的民族的审美习惯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最佳素材,也是现阶段小学美术课由浅入深的启蒙教材。它在教学方面的吸引力也正是我们这些教师解决目前教与学、教与做,激发学生能动性的落脚点。

二,民间美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正确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小学生去认识美、审美,并且去从事实践活动,以适应现代审美特点和对知识的渴求。但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是一个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利用好现行小学美术课本来探索教改之路,提高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当我们讲到民间美术并举例时,同学们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他们能举出亲眼见过的例子并来说明其特点。有的同学述说小时侯见过老辈人穿的绣有牡丹花的绣花鞋,还有的同学把自己书中夹着的剪纸给我们看。大家举出很多“民间美术”的例子,比我们

老师讲得还要生动具体。还有的同学兴致勃勃的描述见过的“民间社火脸谱”,感染了在座的所有同学。在热烈讨论中,同学们都显示出对民间美术强烈的动手欲望。由此我们想到:单纯活泼,有装饰性、趣味性、娱乐性的美术形式,学生对此特别感兴趣,而民间美术正如一种新鲜血液生动而明亮,它也正好具备了这些品质,让小学生爱不释手。

三,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中的有效利用

1、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其中学校课程则是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面对当地特有的本土文化资源,本土的民间美术无疑是孩子们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我们本土的民间美术作为校本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进行开发,这既促进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使我们多样性的本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同时,把这一课题放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学校特别重视这一资源的开发,让美术教师出去培训,把知识带回来再传授给其他的教师,或者外请专家来我校作生动的讲学,力求以教师的成长带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优化发展,有时也请民间艺人及民俗学人讲课,让美术教师掌握和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传统技艺和历史现状,加强对本土民族文化基因的认知。实验教师经常外出与其它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使之更新教育观念,并且组织实验教师编写校本课程乡土教材和撰写教研论文,使教师不断提高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苏州是一个有着悠

久文化历史的城市,传统的民间工艺得到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如何把这些艺术宝藏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2、 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的异化

民间美术在表现形式和造型方法上有很多地方与儿童美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时空综合:把不同时间、空间的物体与事件组织在同一画面,表现事物的多层次与多角度。这些创作表现方法和现代儿童美术教育相当吻合。如自由夸张:在民间美术造型中不过分拘于结构、透视、比例限制,表现自由夸张变形,用色对比强烈等,这和儿童美术创作同样有相似之处。但是,作为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尽管在造型处理,表现方法上与现代儿童美术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毕竟是成年人的产物,它的一些精湛技艺是历代民间艺人穷极一生精力研究创造的结果。加之一些工具材料的复杂,显然对于儿童美术教育是不适宜的。应把优秀的民间美术与最富有创造生命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融合起来。

(1)、表现形式的异化。织锦、刺绣,改用绒贴布贴。蜡染、扎染,印染等改用水彩颜料和纸学习。

(2)、表现内容的异化。在传统的民间美术中,所表现的内容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往往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如“连年有余”“福寿双全”,“鹤寿延年”,“喜上眉梢”“龙凤呈祥”等等。然而生活在今天的儿童,由于时代的进步,他们对理想生活的认识有更多的内涵。所以让孩子在了解认识传统民间美术的同时,选择和表现自己身边感兴趣的题材和内容,注入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审美情感和价值取向,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的是一派生机与活力。

(3)、表现材料的异化。民间美术材料大多是普通的木、纸、竹、泥、石等,为了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材料,把适合小学生手工的材料引进课堂,如纸、紫砂泥、树叶、及各种蔬菜瓜果等。如民间的惠山泥人,陶艺,改用紫砂泥制作。木刻版画改用纸版画或者吹塑纸版画。

(4)、思维方式的异化。让儿童在学习民间美术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思考,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表现。这时孩子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已完全异化于成年人民间美术的表现风格,它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新颖的形式,把民间美术诠释的童趣飞扬。这种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的异化,不是分手后的异化,离经叛道的异化,而是拥抱后的异化,融合式的异化。异化后最富有创造生命力的儿童美术,遗留着民间美术的元素,孕育着民间美术的基因,传承着本土文化的血脉。

3.生态综合材质的运用,刺激儿童的创作欲望和儿童学习兴趣

儿童美术才智的充分发挥,刺激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刺激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其结果有好有坏。儿童在民间美术学习中的原生态综合材质的刺激,是运用不同的原生态材料,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感官,促使他们大胆的创造和完好的美术心理素养的形成。综合材料的含义,“是在同一书面上运用两种或以上绘画的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将性质相似和不相似的材料综合在一起的大胆尝试”。土石、草木、树叶、果种,菜园里的瓜果、蔬菜,农民的农副产品、生产用具,家中的生活用品等等,都属儿童民间美术创作原生态综合材质的范畴,每一样原生态的综合材质实际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有很大的亲和力,儿童可在有意无意间与这些材料零距离接触想象创造,打破了教科书里面简单的循规蹈矩的民间美术学习的条条框框,综合特殊材质巧妙地用于学生课堂教学,材质与材质的有机结合可以给儿童一个想象思维立体扩展空间,在这样立体的空间度里,儿童的情感表出是积极的、主动的,冲破了一切定式的思维阻扰,这种大开大合的特定情感气质的形成会有益儿童终身。

民间美术浩如烟海,灿若星辰,种类繁多,小学美术教学在传承与发展本民族的民间美术的同时,更应注重本土民间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作为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更应该适时充电,将民间文化作为课题去研究,只有教师领会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才能把这种美教给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民间艺术的真正价值,才能让民间美术的小学教学中得到真正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新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