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 音】 fáng huàn wâi rán
【解 释】 防:防备。患:灾祸。然:如此。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事前预防 【英 文】 crush in the egg
【近义词】 防微杜渐、有备无患 、未雨绸缪 【相反词】临渴掘井、江心补漏、患至呼天 【出处】 《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示例】 各单位必须加强防火措施,以~。
无地自容
【拼音】 wú dì zì rïng
【解 释】 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出 处】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外道无地自容,四众一时唱快处。”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非常羞愧 【示 例】 郭沫若《集外·想起了斫樱桃树的故事》:“我们的过错确是无辞可辩的。我自己感觉着无地自容。”
大娘搜捉以出。女乃指福唾骂,福渐汗无地自容。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
大家这样的信任我,可是我还做了那么多的坏事,我真是无地自容啊! 【近义词】 问心有愧、无处藏身 【反义词】 问心无愧、理直气壮
信马由缰
【拼音】 xìn mǎ yïu jiāng
【解释】信、由:听任。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移动。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六回:“却说王氏是一个昏天黑地的母亲,绍闻是一个信马由缰的儿子。” 【示例】他~地走到中央公园,糊里糊涂地买了一张门券进去。(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十二章)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比喻随便走走 【英文】ride with lax reins -- let things take their natural course xìn mǎ yïu jiāng 【日语】信马由缰
成语辨析 :延伸意义的理解,信马由缰对于一个真正骑马人而言,骑着值得信任的马,在不拉缰绳自由骑行的状态下,马会将你带回家,有一种人马交流沟通的最高境界。
殊途同归
【拼音】shū tú tïng guī 【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正音】 殊;不能读作“sū”。 【辨形】 殊;不能写作“诛”。
【近义词】异曲同工、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反义词】背道而驰、南辕北辙[1]
【个别字解释】殊:不同,差异。途:道路。 详细释义
【解释】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1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生等
【用法】可用于人生;道路和学习、工作、艺术、外交等方面。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联合式。[1] 成语辨析
“殊途同归”和“异曲同工”;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不强调结果的好坏;“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1] 应用示例
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答案只能有一个。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尽管各有各的情况;但~;都聚集到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宝塔山下。
汗牛充栋
【拼音】 hàn niú chōng dîng
【解释】 栋:栋宇,房屋。运书很多累得使牛出汗,书多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出处】 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又作《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黄生借书说》:“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读书者有几?”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藏书非常多,不能形容人。
【示例】 世传养生术,~,行而效者谁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 【近义词】 左图右史、浩如烟海、汗牛塞屋 【反义词】 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寥若晨星
【典故】 唐代学者陆质对孔子的《春秋》特别有研究,著书《春秋集注》、《春秋辨疑》、《春秋微旨》,对《春秋》有独到研究,柳宗元对他的治学严谨深表敬佩,他在陆质死后为《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期期艾艾
成语释义: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成语出处:《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注音】qī qī ài ài
【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词重复,说话不流利。 【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口吃。 成语:期期艾艾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支支吾吾 【相反词】油嘴滑舌
【同韵词】优胜劣汰、吃糠咽菜、胡孙入袋 【色彩】贬义
【示例】◎但无论怎样艰辛,结果总是无比美妙。我从每一件东西的名称慢慢学起,由期期艾艾地发音,进展到可以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进行无限美妙的想象。(海伦·凯勒《再塑生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驴唇不对马嘴
【注音】 lǘ chún bù duì mǎ zuǐ
【解 释】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出 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9卷:“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绕你从朝。”
2
【用 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状语;指前后矛盾;含贬义 。 【示 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陈正公听了这些话,'~',急了一身的臭汗。” 【近义词】 答非所问、前言不搭后语、风马牛不相及 牛头不对马嘴 【反义词】言之有理
打开天窗说亮话
【发音】dǎ kāi tiān chuāng shuō liàng huà 【释义】比喻无须回避,公开说明。 【示例】“~”,还不是等姓贾的过来尽点心,只要晚生出把力,你们老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
【近义词】实话实说、直言不讳、打开窗户说亮话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实话实说不避讳。
【俗语】古时候人们的房顶上都开一个天窗,以免白天的时候堂屋里太黑。这名话的意思就是我们即然都已经到这份上了,就不必再各怀鬼胎,把话挑到明出说。 郑振铎 《黄公俊之最后》:“绅士们的奔走,呼号,要求编练乡勇,以抵抗这民族复兴的运动,其实,打开天窗说亮话,只要保护他们那一阶级的自身的利益而已。” 马彦祥 《母亲的遗像》:“打开天窗说亮话,没有五千块钱是不行的。”
画虎不成反类犬
【发音】 huà hǔ bù chãng fǎn lâi quǎn 【解释】 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成就,反成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伦不类。比“画虎不成反类狗”程度深!
【出处】 汉·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唐·刘知几《史通·六家》:“如君懋《隋书》,虽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好高骛远。 【近义词】画虎不成反类狗
【犬】 按说,狗和虎的区别很大,怎么就画老虎不成就像了狗了?再笨的人也不会将老虎画成狗的样子啊?在这里,犬不做汪汪叫的“狗”理解,在汉朝时,民间将虎、狮幼仔称呼为“狗、犬”,所以,成语从字面解释就是,画老虎没有画出老虎应有的威风来,怎么看怎么是个小老虎的样子!!当然就贻笑大方了。现在的人谦称自己的孩子还称“犬子”呢,不是“狗子”,而是“小孩子”。
【狗】 这个成语所指的狗,是指卷着身子的,还没发育开的小狗崽。
鲤鱼跳龙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 处的龙门,今称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 《埤雅·释 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 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鲤鱼跳龙门》原址就在南充市高坪区境内。据北宋《元丰九域志》载:“果州之北30里有龙门”。2000年8月8日,国家邮政局正式发行了一套《小鲤鱼跳龙门》特种邮票,当日上午,《小鲤鱼跳龙门》邮票首发式在《鲤鱼跳龙门》传说的老家南充市高坪区举行。 据悉,《小鲤鱼跳龙门》特种邮票一套5枚,面值均为80分,邮票画面依次为“鲤鱼奶奶讲故事”、“鲤鱼找龙门”、“螃蟹大叔的帮助”、“鲤鱼跳龙门”、“燕子大婶捎信”。“鲤鱼跳龙门”的“龙门”在何处?原来,就在南充市高坪区龙门镇龙门峡。据《南充
3
县县志》、《龙门镇镇志》记载,龙门镇原叫安福场,唐代时嘉陵江改道将安福场北的庞家山断开,形成鬼斧神工的龙门峡,安福场由此更名龙门场。龙门峡峡间水底有巨石横亘如门槛,每到夏秋涨水时,滔滔洪流扑过“水门槛”,溅起惊心动魄的水花,此时便有成群的红鲤鱼自下而上,在“门槛”前竞相跳跃,力争上游。这一壮观奇景后来演绎成诸多版本的“鲤鱼跳龙门”神话传说。传说中,鲤鱼跳过“水门槛”后就龙袍加身,由鱼变龙了。目前,龙门镇内还完好保存着与这一传说有关的“龙门峡”、“龙门沱”、“水门槛”、“鲤鱼跳龙门”等多处景观。
纷至沓来
【发 音】 fēn zhì tà lái
【释 义】 纷:多,杂乱;沓:重复,多。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出 处】 宋·楼钥《<洪文安公小隐集>序》:“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 宋·朱熹《答何叔京》六:“夫其心俨然肃然,常若有所事,则虽事物纷至而沓来,岂足以乱吾之知思。” 明·张岱《鲁云谷传》:“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示 例】 贴出布告以后,自己在招募公所坐镇,只见应募的小伙子,~,应接不暇。(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近义词】 接踵而至、络绎不绝、车水马龙、 熙熙攘攘 【反义词】 门可罗雀、路断人稀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故 事】 南宋时期,金兵南侵骚扰边境,龙图阁待制王刚镇守四川。由于战事频繁,各种文书纷至沓来,他从容不迫将文件分轻重缓急妥善加以处理。他曾亲自督战,安排部将吴璘和张正彦夹击金兵取得大胜,而他自己毫不居功自傲
人浮于事
【读音】 rãn fú yú shì
【注释】 浮:指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现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出处】 《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富贵之事也, 宁使人浮于食。”
【范例】 兄长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安插不来。(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多事少。 “人浮于事”原为“人浮于食”,语出《礼记 坊记》其中有句“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注称:“食谓禄也,在上曰浮,禄胜己则近贪,己胜禄则近廉。” 古代以粮食的石数计算俸禄,所以称之为“食”。“浮”指超过。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俸禄和职位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奉献,那就是类似于贪污;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就可称得上廉洁。因此,古时候的“君子”宁肯让自己能力超过俸禄,也不愿俸禄超过自己的贡献和能力。后来,“人浮于食”变成了“人浮于事”,含义也有了一些改变。现在泛指:人员配置过多,或者岗位职责不明晰,工作效率低下的病态组织机构。
小题大做
【拼音】 xiǎo tí dà zuî
【解 释】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 【示 例】即无十分要紧的事,写封平信即可,何须~的打电报呢?
【造 句】张三警告李四:\"请你不要把这件事情想得那么复杂,真是小题大做!”
4
【用 法】作谓语、宾语;指借题发挥 【近义词】小题大作 【反义词】等闲视之 【典出】
“小题大做”出于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中。在考试时,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小题”;以《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这五经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大题”。“小题大做”就是用“五经”文的写法,作“四书”文。流传到今天,就引申为用小题目做大文章,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
半瓶醋
【拼音】bàn píng cù
【意思】瓶子里只装一半醋。Half a bottle of vinegar.
【喻意】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说自己表示谦虚,说别人表示看不起别人。也说半瓶子醋。
【近义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
(情景一) 某公司的员工彼得找中国员工张某,向他请教某些技术问题。(对话)彼得:张先生,有些问题我想向您请教一下。张某:不要说请教,一块商量吧,在这方面我也是个半瓶醋。
情景二)同事徐立用电脑画图怎么也画不好,他告诉同事甲是同事王伟教他的。(对话)徐立:王伟给我交了很多计算机知识。 同事:王伟在这方面也是个半瓶醋,能教得了什么?
*南方有\"半桶水\"一说,表示意思和半瓶醋相同 【出处】
“半瓶醋”出自元杂剧《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清代《石头记》六十四回有:“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何谓“半瓶醋”,即“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比喻一知半解却好人前卖弄,也叫“半吊子”。
自命不凡
【发音】 zì mìng bù fán
【解释】 自以为很了不起。 自命:自认为; 凡:平凡。 【近义词】 骄傲自满、自命清高。 【反义词】 谦虚谨慎
【出处】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英文翻译】 1. smug; self-important; pompous; pretentious; conceited; portentous; self-complacent 2. to consider oneself no ordinary; to think no end of oneself; to fancy oneself as; to think no small beer of; to think something of oneself; to feel one's oats 【词性】 贬义
少不更事
【发 音 shào bù gēng shì
【释 义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出 处 《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示 例 母谓汝夫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 【近义词:羽毛未丰、初出茅庐 反义词:饱经风霜、少年老成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经验不多
5
释怀
【拼音】 shì huái 【解释】 文言词汇,“释”就是“释放、放下”,“怀”借指“胸怀、内心”。因此,该词主要有2种理解:释(于)怀和释(所)怀。其中前者是动补结构,表示“在心中放下(某个让人牵挂之人或事)”,后者是动宾结构,表示“放下心中所牵挂之人或事”。 释怀一词没有具体句式(肯定或否定)的强制规定,只是多数人在碰到感情问题时候往往不容易放下,故此较多见于否定句而已。
释怀:动词,指(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常用于否定),例:久病在床的外婆让他挂念,难以释怀。
释怀 :1.抒发情怀。 2.放心,无牵挂。
无法释怀,顾名思义,无法放弃,无法割舍。无法放下心中的枷锁或是惆怅...总的来说是个比较意会的词语... 就是说有某件事总是压在心里,放不下也忘不了的意思 【例句】 当年离别的情景使我久久不能释怀。
也许,曾经的那段感情, 是我最不能释怀的。 我苦笑着释怀,你给的伤害。
【解释】 释怀:(爱憎,悲喜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释怀”成了流行语,有了另一成意思,成为了:释放怀抱的缩写——释怀。
古稀
【拼音】 gǔxī
【词义】 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
【解释】 称人年七十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古稀之年】 亦作“ 古希 ”。十五有志于学 三十岁而立 四十岁不惑 五十岁知天命 六十岁花甲 七十岁古稀 【详细信息】
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后来到了明朝,距今五百年前时,著名书画家唐寅(唐伯虎)读了杜诗后,感慨自己已活过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唐寅虽活过古稀,仍感叹唏嘘人生几何。查核一下,千多年前的“古稀”老翁,确实稀少的很!仅以知名的诗人、学问家为例,超过七十岁的真是寥寥无几。但是,到了数百年前,社会不断进步,人的寿命已长了很多,仍以名家为例,不仅感叹古稀的唐寅已超过古稀,他同时代的罗贯中(《三国演义》作者)、吴承恩(《西游记》作者)、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作者)、郑板桥(书画名家)等,年龄均过古稀。到了现代,古稀者遍地皆是了!“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但是现在解作古来稀少,与过去不同了。医学保健昌明,阅报见过百岁老人还侍奉着高堂老母的事,将来这不再是新闻了呢!
始作俑者
【发音】 shǐ zuî yǒng zhě
【释意】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孟子·梁惠
6
王上》记载:孔子反对用俑殉葬,曾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意思是最早发明来用俑作殉葬的人,大概不会有后代。后用“始作俑者”来比喻恶劣先例的开创者。(《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例子】
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近义词】 罪魁祸首、元凶巨恶;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