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回爆竹声声”。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 )寿联和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题写的楹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内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丰富,吟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逗号 C.顿号 答案:C
2.文中“□”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韵 C.瘟 答案:B
3“言简意赅”“楹联”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hāi kǎn C.hāi yíng 答案:B
B.gāi yíng D.gāi kǎn B.蕴 D.愠 B.句号 D.分号
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研读教学材料,逐渐地________掌握高中各类基础学科的精华。
②有些年轻人认为人生太________、太宝贵,应及时享乐,于是他们每星期至少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③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在无尽的书籍世界里,不仅和作者对话,而且和自己对话,在其中寻觅并________到他自己。
A.熟悉 短促 体验 B.熟悉 仓促 体会 C.熟习 仓促 体验 D.熟习 短促 体会
解析:①处应选“熟悉”。“熟悉”指知道得很清楚,而“熟习”指对某种学问或技术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②处应选“短促”。“短促”指时间极短,而“仓促”指“匆忙”。③处应选“体验”,“体验”指通过实践认识到,而“体会”指体验领会、感悟。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那时候订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做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个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B.幸好另一棵安然无恙,仍以它浓蔚的叶庇荫这乡人。 ....C.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但总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她飞舞。
D.两个打工的山西农民在遭到毒打以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工厂的几袋原料。
解析:A项,门当户对: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合适;B项,安然无恙: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C项,战战兢兢:①形容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②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D项,忍无可忍:指忍不住反抗。
答案:D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央和地方14家报纸今年2月全月出现的不规范字达4 256字。统计结果显示,那些不规范的字主要是繁体字和旧字形,也有些异体字和错误字。
B.他的神侃,竟也招来了不少梦寐以求想发财,但又不肯吃苦出力的人。
C.《条例》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政策和理论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周密而深刻的说明。
D.与建国初期相比,目前江苏省人均期望寿命已由37岁提高到74.13岁,跃居全国各省第三位。
解析:A项,指意不明,“那”应改为“这”;B项,语义重复,“梦寐以求”与“想”重复;C项,搭配不当,“政策”和“理论”不能搭配“说明”。
答案:D
7.下列句子中不含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2分)
A.当我跟首长谈话的时候,我的头好一阵习惯成自然地缩在肩膀里,仿佛怕挨打一样。
B.可是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 C.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 D.孩子的记性,好比夏天的闪光,突然燃起,刹那间照亮一切,又熄灭了。
解析:A项,“仿佛”是模拟心态,不属于比喻。
答案:A
8.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解析:A项,说自己“将于百忙之中专程前来致谢”不得体;B项,“责成”一般用于上级要求下级做某项工作,这里说学生会“责成”学校领导,不当;C项,“指点”“不吝赐教”不应该从“自己”嘴里说出。
答案:D
9.下列画线句子组成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徽菜发端于南宋,具有三大特色。一是就地取材,讲究新鲜。二是精于烧炖,讲究火功。①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禾急烧,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②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③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④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三是秉承传统,注重养生。
A.④①②③ C.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解析:抓住“主要方法”“另一种重要方法”等提示性词语,结合“烧炖”及其相应的火力确定顺序。
答案:A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1题。
中国药监局发出紧急通知: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在临床上出现了一定的不良反应,已导致9人死亡。全国各医院应该查封、扣压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的全部药品,必须停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的产品。对某些商人只为金钱利益而不顾患者生命的行为,我们予以批评。对死者家属,我们表示深切的慰问。
10.下面四条说法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临床上出现了一定的不良反应 B.必须停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的产品
C.对某些商人只为金钱利益而不顾患者生命的行为 D.我们予以批评 答案:C
11.请在上题的四句话中选择一则你认为不合适的,在下面的( )中填写其序号,并分析其不准确的原因。(4分)
( )不准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项,搭配不当,“一定”改为“一些”/B项,表达不准确,“停用”改为“停止销售使用”/D项,说法用词太轻,“批评”改为“谴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以宗人潜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如亲。颇得元后在南
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及仁坐事诛,元后入宫,得幸于高宗,生显祖。元后临崩,昭太后问其亲,因言洪之为兄。与相诀经日,具条列南方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遂号为显祖亲舅。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与洪之相见,叙元后平生故事,计长幼为昆季。
后为怀州刺史,征拜内都大官。河西羌胡领部落反叛,显祖亲征,命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统诸军。舆驾至并州,诏洪之为河西都将讨山胡。皆保险拒战。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显祖嘉之,迁拜尚书外都大官。后为秦益二州刺史。至治,设禁奸之制,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轻重品格,各有条章。于是大飨州中豪杰长老,示之法制。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虽相羁縻,王人罕到。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示以军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山人惊骇。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
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时高祖始建禄制,法禁严峻,司察所闻,无不穷纠。遂锁洪之赴京。高祖临太华,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赃狼藉,又以酷暴。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及临自尽,沐浴换衣。防卒扶持,将出却入,遍绕家庭,如是再三,泣叹良久,乃卧而引药。
(选自《魏书·李洪之传》)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 覆:埋伏 .B.虽相羁縻,王人罕到 ..
羁縻:笼络
C.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 御:治理 .D.司察所闻,无不穷纠 .解析:D项,纠:检举。 答案:D
13.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言洪之为兄”是省略句
B.“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是状语后置 C.“手以付洪之”,“手”是名词作状语
D.“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夜”是名词作动词 解析:D项,“夜”是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答案:D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元皇后本是永昌王拓跋仁的妃子,拓跋仁被诛杀后进宫做了文成帝的皇后,生下了显祖,其实李洪之并不是显祖的亲舅舅。
B.李洪之虽然为人酷暴,但他对赤葩渴郎羌却采用恩威并施的政策,各部的羌人很是高兴,纷纷要求编入户籍,缴纳租税。
C.李洪之平叛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安抚赤葩渴郎羌部,为国出生入死,最后还是免不了被赐死,可见官场黑暗,伴君如伴虎。
D.李洪之临死时,沐浴换好衣服后,由看管他的士兵挟持着,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好几圈,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
解析:李洪之被赐死是因为他残暴和贪污,是咎由自取,不能反映官场黑暗。
答案:C
1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纠:纠正
①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将领们都想发兵进攻,李洪之却对山胡开诚布公,听凭他们各自重新恢复正常的生计,胡人就投降了。
②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李洪之率领几十名人马到他们的聚居地,安抚他们的妻儿,询问他们生活中的疾苦,接着就发给他们钱物。
【参考译文】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正碰上永昌王拓拔仁跟随太武帝南征,得到了元皇后李氏姐妹两个人。李洪之以同宗人的身份私下给李氏姐妹馈送东西,结成兄弟姐妹,于是就像亲兄妹一样。李文通渐渐了解到元皇后在南方的兄弟的名字,就改名为洪之。到了拓拔仁因事被诛戮后,元皇后作为罪人的家属送进宫里,被高宗(文成帝)宠幸,生下了显祖 (献文帝)。元皇后临死时,昭太后问起她的亲人,于是元皇后就说李洪之是她的兄长。和李洪之诀别时谈了一整天,一一列出在南方的各位兄长李珍之等人的名字,亲手交付给李洪之。李洪之因此而被称为显祖(献文帝)的亲舅父。太安年间。李珍之等兄弟来至京师,和李洪之相见,叙说元皇后生平情况,互相计算年龄大小进行排行。
后来升任怀州刺史,召入京城拜为内都大官。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反叛朝廷,显祖(献文帝)亲自率兵征讨,任命李洪之和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管各路人马。献文帝到达并州,下诏命令李洪之为河西都将征讨山胡。山胡都据险抵御。李洪之在石楼南边的白鸡原构筑堡垒对
付山胡。部下的将领们都想进攻,李洪之对山胡开诚布公,听凭他们各自重新恢复正常的生计,胡人就投降了。献文帝表示嘉奖,提升他为尚书外都大官。后来又出任秦益二州刺史。李洪之到达刺史治所,就制定了禁止为非作歹的制度,规定有人带刀外出行走,就和抢劫一样惩处。轻重高下的等级,各有明文规定。为此大设宴会宴请州中的豪强和年长有地位的人,向他们通告法律制度。又在夜里秘密派遣骑兵分别埋伏在各主要道路上,有触犯禁令的,就抓起来送至州里,公开宣布斩首。其中冤枉被杀的数以百计。赤葩渴郎羌居住在深山穷谷之中,朝廷虽然加以安抚,但朝廷的使者却很少来到。李洪之在山上砍树割草开出山路,宽十多步,让赤葩渴郎羌看着像在做进军的准备,于是发兵临近羌人的境内。山中的羌人大为惊骇。李洪之率领几十名骑兵到他们的聚居地,安抚他们的妻儿,询问他们生活中的疾苦,接着就发给他们钱物。各部羌人很是高兴,要求编入户籍缴纳租税,政府因此收入比往常多出十倍。李洪之善于治理戎人夷人,很能恩威并施。可是苛刻的名声却传遍了朝廷和民间。
李洪之素来并不清廉,常常收受贿赂。当时高祖(孝文帝)开始建立发给官吏俸禄的制度,法规禁令都很严峻,官员们侦察了解的情况,无不一一揭发检举。因此就把李洪之锁送京城。高祖(孝文帝)登太华殿,在殿前召集文武百官,有关官员启奏李洪之收受贿赂,声名狼藉,又残酷暴虐。高祖(孝文帝)亲自对李洪之数说他的罪行,因为他是大臣,判决让他在家中自杀。等到将要自尽,沐浴后换好衣服。由看管他的士兵扶持着,他已经要出去自尽又退了回来,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一圈,像这样有好几次,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6~17题。
过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注】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注:讵,岂。
16.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戴诗前两句不仅写出了沅、湘水流不尽且水深流急的特点,也暗示了这是屈原投江之后难以施救的原因。
B.戴诗后两句不咏叹屈原事,也不写所拜访的屈原庙,转而呈现了一幅秋景图:日暮风起之中,枫林萧萧。
C.张诗前两句从龙舟竞渡写起,意蕴深远,屈原的冤魂又岂能被龙舟招回,流露出作者的悲哀与无奈之情。
D.张诗后两句将屈原“国亡身殒”与彪炳千古的《离骚》并举,表现出诗人对屈原的崇敬以及深深的怀念。
解析:A项,“暗示了这是屈原投江之后难以施救的原因”是没有根据的。
答案:A
17.戴叔伦的《过三闾庙》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认为此诗辞旨极妙。请从写作技巧运用的角度,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评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甲:“沅湘流不尽”一句中,“流”所表达的意思一语双关:既指沅湘两江之水千百年来汩汩流去;同时也与下句的“怨”相呼应,借助“流”的无穷无尽,强调屈子哀怨的深重。
乙:此诗以沅湘开篇,既是即景起兴,同时也是比喻:沅水湘江,江流何似?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骚人幽怨,何以形容?好似沅湘深沉的流水。两句意思都落在“怨”字上,意蕴深远。
丙:此诗三、四句融情于景,写眼前秋风萧萧,枫林日暮,传达出一种悲凉之气,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忧思以及对屈子的伤悼之情。以景结情,令人觉得景物如在眼前而余味无穷。
丁:此诗运用虚实相生手法,把眼前永不停息的江流想象成屈原深重的忧愤怨恨,就连落日斜照下在袅袅秋风里萧萧低吟的枫林,也仿佛在为屈原传怨。实景与虚境的巧妙结合,使伤己怀人的感触表现得更加细致入微。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____________,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田园居》)
(2)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答案:(1)少无适俗韵 误落尘网中 (2)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3)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元杂剧的形成与兴盛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
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元杂剧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金灭北宋、元灭金的过程,同时是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贵族、蒙古贵族的过程。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斗争,要求有战斗性和群众性较强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而构成戏曲艺术的各种因素到这时已经过长期的酝酿而融为一体。这样,元杂剧就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由于现实的要求、群众的爱好,大大扩大了题材和内容,展开了我国戏曲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在元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文人也发生分化。特别是元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又没有恢复科举制度,中下层文人的仕进道路大大缩小了,生活水平跟着下降。除了少数依附元朝统治者的官僚外,大多数文人和广大人民同样受到残酷的迫害,因此,他们和人民的关系比较密切。部分文人和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他们一方面学习民间艺术的成就,同时又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杂剧的创作。书会的组织,民间艺人和文人的合作对元杂剧的兴盛起了推进的作用。
宋金元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杂剧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为适应统治阶级宴乐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作为都城的开封、大都、杭州等地更为繁盛。同时,在农村也常常开展戏曲活动,晋南地区现存的舞台、壁画便是很好的证明。节日、庙会是农村的演出日,一些著名演
员也经常到各地作场。这样就保持了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此外,元朝的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密切了国际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北方诸民族乐曲的传播,对杂剧的兴盛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研究者将元杂剧的发展历史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其分界线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在此之前为元杂剧发展的前期,在此之后为元杂剧发展的后期。前期的元杂剧,是全盛时期,以大都为中心。这一时期,作家辈出,名作如林。著名的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杨显之、纪君祥、康进之、李好古、郑廷玉等。著名的作品有《窦娥冤》《单刀会》《西厢记》《汉宫秋》《梧桐雨》《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张生煮海》《潇湘夜雨》《赵氏孤儿》《看钱奴》等。前期作品反映了元代被压迫人民的愿望,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元代的“权豪势要”,提出了元代社会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前期杂剧还塑造了一系列敢于反抗民族压迫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杨家将、岳家军等英雄人物,寄托了作家的民族情感。另外,前期的元杂剧还有一大批爱情剧,这些剧作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婚恋观,反映了广大青年男女的普遍愿望,又写了一大批有关娼妓、家庭问题的作品,表达了作家对广大被压迫妇女的关注、同情和赞扬。前期元杂剧还有众多表达故国之思和宣扬神道观念的作品,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作家对现实的态度和精神世界。后期作品由于作家离亡国时间较长,社会相对安定,作品对社会干预批判的力度大大地削弱,许多作家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作品说教因素增加,爱情剧作多写儿女缠绵之情,增加了伦理道德色彩。许多文人创作只是模仿前人,照谱填词,所写多为案头之
曲,难以演出。后期杂剧在艺术上没有多大的发展,作品或追求语言的华丽典雅,或沿袭前人的旧套,特别是杂剧在南方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方言的限制,失去了地利,因而衰落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19.下列对元杂剧形成及兴盛原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在金灭北宋、元灭金,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贵族、蒙古贵族的过程中,需要战斗性和群众性较强的文艺形式来表现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元杂剧正符合这一需要。
B.元初没有恢复科举制度,中下层文人的仕进道路缩小,且大多受到残酷的迫害,促使部分文人和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这一合作推进了元杂剧的兴盛。
C.元杂剧表演在当时南北各大城市十分繁盛,同时,在农村也常常开展戏曲活动,比如节日、庙会,著名演员也经常到各地作场。
D.元朝疆域辽阔,交通发达,促进了国际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北方各民族乐曲的传播促进了元杂剧的兴盛。
解析:C项是元杂剧兴盛的现象,并非原因。 答案:C
20.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元杂剧有两大直接源头——金院本和诸宫调,它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戏剧形式,它的形成是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的结果。
B.宋金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因为出现了伎艺汇集的勾栏瓦肆,所以出现了符合统治阶级和广大市民不同层次的文化要求的演出。
C.元代部分文人一方面学习民间艺术的成就,同时又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杂剧的创作,这也是元杂剧兴盛的原因之一。
D.元杂剧前期的作品既有批判社会现实的,又有歌颂英雄人物
的,还有反映广大青年男女普遍愿望的爱情剧等,种类较多。
解析:B项因果颠倒,应该是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文化要求,才出现了勾栏瓦肆。
答案:B
2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元杂剧是一种成熟的戏剧,它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有着本质的区别。
B.元杂剧前期作品反映了被压迫人民的愿望,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并把矛头指向“权豪势要”,可见元代思想文化统治比较宽松,作家创作比较自由。
C.一般认为元杂剧的发展历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为分界线,前期是元杂剧发展的全盛时期,作家辈出,名作如林。
D.元杂剧的形成与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文人的生存状况、城市的发展、民族间的来往都密不可分,可见元杂剧只是时代的产物。
解析:“元杂剧只是时代的产物”有误,元杂剧不仅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大 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年过八旬的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
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位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在业余时间也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很快,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把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了画室。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带了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檀香点着。
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法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
他们坐下来开始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得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可以进入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
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看看壁上的大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我该走了!”
“不忙,在此用餐!”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顺利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2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叙述的故事从表面上看时间跨度有前后两个多月,但19年前秋溪谷来北京找黄云山鉴定自己的画作的故事增加了情节的纵深感。
B.小说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写秋溪谷这一人物,秋溪谷虽未出场,但通过他的画、通过秋小峦的言行、通过黄云山的态度,其形象却已跃然纸上。
C.“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这里既有初进门时不被接受的委屈的哭,也有想到父亲的遗作终于能被绘画大师所认可并向外推介的喜极而泣。
D.小说语言含蓄凝练,表现力强。如“两个月后……顺利举行”一句中,只“顺利”二字就把黄云山为秋溪谷举办画展竭尽全力的过程呈现出来。
解析:C项“这里既有初进门时不被接受的委屈的哭”分析错误。这里主要是因父亲的遗作终于能被绘画大师所认可并向外推介的喜极而泣,也有为父亲已经去世,看不到他的画作在北京美术馆展出而遗憾和伤感。
答案:C
23.秋溪谷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秋溪谷是外省偏远小县的一位乡村教师,用业余时间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②他虽生活困窘,但淡泊名利,豁达乐观;③他是运用积墨法绘画的大师,其艺术造诣已经达到了足以让他进入美术史的高度。
24.小说中黄云山对秋小峦的态度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黄云山对秋小峦的态度是由不想让他进屋,到请他进屋,再到给秋小峦倒茶,最后留他吃午饭。②这些变化说明了黄云山先被秋小峦诚挚的请求所打动,后被秋溪谷的画作所征服;也说明了黄云山是一个尊重艺术、珍惜人才的德高望重的老画家。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郭铁军《书,你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这样写道:雨后的天空因为有彩虹的装点才变得灿烂;高耸的防洪纪念塔因为有松花江的映衬才显得巍峨;人生因为有书的陪伴才更加精彩。书是我生命中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多少年来,我已养成习惯,静静地捧着一本书看,无论外面电闪雷鸣,还是人声嘈杂;无论别人表扬,还是谩骂,我都置之度外。沉浸在书的海洋里,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告别昨日的伤与痛,心境也越来越宽广。书就像一艘冲向胜利的航船,乘风破浪把我引渡到宽广的岸边。心情郁闷时,我去看书,心中的乌云会逐渐散去;头脑愤怒时,我去看书,心态会越来越平和。
另有一位老师则干脆在自己的散文中这样写道:有书的冬天不会寒冷。
读了上述材料,请以“有书的冬天不会寒冷”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写作提示】 社会的喧嚣,应试的压力,功利的追求,心态的浮躁,我们很难能静下心来深入到大师们所营造的氛围中。仔细审视我们的生活,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阅读正在离我们远去。
很想进入到这样的一个情境:冬日的黄昏,迎着西下的夕阳,留住心间的宁静,聆听自然界的天籁之音,捧一本书品读,与作者进行一种心灵的交汇,这是何等的轻松,这是何等的享受!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方能诗意地生活在喧嚣浮躁的花绿世界中,保持性灵的一抹清凉,到汨罗江畔与屈子同行吟,在南山脚下与陶潜同劳作,登上宣州谢朓楼与李白同抒怀,走进大观园与曹雪芹同哭泣……此题入题平
易,为那些喜欢读书、腹有诗书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
【佳作示例】
字字生香 侯西倩
钟声无语,青灯伴佛,虔诚地印证了千百年的岁月,回望曾经的路途:从鸿蒙到太初,从太初到亘古,汉隶的古朴凝重,魏碑的挺拔有力,草书的飞舞飘逸,楷书的工整平稳……只剩下这些文字书写的纸张在历史的殿堂上字字生香!
每当落日黄昏,薄雾向晚。听书如骨笛,用浅浅的淡泊,于无声处选择了沉默,用轻微而熨帖的声音把故事来娓娓诉说——
一袭长衫是怎样的侠骨柔肠,昂首揖礼千古流芳;一段水袖是怎样的青衣流转,低眉回首辞阕一章;一双小鞋是怎样的红绣添香,莲步微度气韵飘荡;一位哲人是怎样的儒衣儒冠,谦谦君子礼仪之邦;一种豁达是怎样的豪情万丈,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一春闺院是怎样的惆怅无限,花落成冢更深愁长;一种人生是怎样的宁静淡泊,宠辱不惊月白风清。于是,书页翻过,一股暖暖的诗意荡漾心头,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每当夜深人静,抱影无眠。尝一尝,书如陈酒,只是在隔年的记忆里泼洒了一段醉人的香气,沾口即醉,却叫人醉得恰到好处——
醉在二十四桥的月夜洞箫中,醉在春雨初霁的鹃声暮鸣里,醉在萧萧落木上的洞庭秋月下,醉在远浦归航的桨声灯影中,醉在雨咽凤鸣的漆漆长夜处,醉在吊脚楼下的江枫渔火中,醉在刀枪剑戟恩仇快意中,醉在皓齿柳腰的女子文集里。于是,诗集展开,在世人的庸庸碌碌中可得宁静冲淡的沉醉,在漫漫的长夜中能拥一份诗意的温暖。
每当人生低迷,路途坎坷,看一看,书如炭火,那些来自先贤智
慧的精灵,在历史的灰烬中嬉戏,在茫茫的人海中流浪 ,让我们捧起它,在绝路处逢生,在沉寂里奋起——
海伦·凯勒用手去抚摸树木盘结的纹理,感受到大自然的珍贵恩赐,从而用不屈的意志点燃追求光明的圣火;史铁生用心灵触摸地坛的苍凉,感悟到对生死的一份坦然,从而用一颗真诚的心灵体会到亲情的温暖……
又一页书轻轻翻过,哦,有书的冬天不会冷!
点评:小作者紧紧地抓住了“冬”字和“书”字立意,立意中正,冬有自然之冬,也有人生之冬,而书则是心灵的慰藉,灵魂的阳光,送来阵阵温暖。作者能把古文、诗词的一系列意象化用得如此清新流畅,可见不凡的文学功力,尽展深厚的文学积淀,盎然的诗意沁人心脾,浩瀚的博识动人心魄,是为佳作!但扣题的句子少了一点,所以总觉得在对中心的论证上显得不是十分有力,此为写作的小技巧,稍加注意即可改正。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