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2周周考试题(新)

2024-05-31 来源:客趣旅游网
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下期高二第12周周考

历 史 试 题

1、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图5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

A.与西汉王朝结盟 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 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D.是西汉王朝的封国 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 子 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答5~7题 5、最早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宣政院 C.理藩院 D.乌斯藏都司 6、达赖和班禅是西藏的宗教领袖,从乾隆年间起,其继承人由

A.金瓶掣签确定 B.宗教上层人士推举 C.中央政府直接任命 D.达赖、班禅互相指定

7、下列各项中,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外敌入侵的著作是

A.《佛国记》 B.《瀛环志略》 C.《康輶纪行》 D.《天下郡国利病书》

8、1944年11月赫尔利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这时美国驻华使馆在

A.西安 B.昆明 C.桂林 D.重庆 9、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 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10、战争中,作战方式的改变与新型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密切相关。这方面的典型战例是

A. 西西里岛登陆战 B. 阿拉曼战役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中途岛海战

11、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 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1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全球社会学》)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5分)

(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5分)

(4)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8分)

2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10分)

14.(20分)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

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5分)

(2)历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5分)

3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10分)

4

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下期高二第12周周考

历史答案

选择题:1、A 2、C 3.D 4.D 5.B 6.A 7.C 8.D 9.C 10.D 11.B 12.D 13.(1)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

义。

(3)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

(4)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

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应该联合苏俄。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

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14.(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

(2)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3)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

原因: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急

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追求霸权地位。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