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标准为慢性咳痰喘,两年或两年以上,持续三个月或以上,排除其他
2.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3.支气管哮喘: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15.气道高反应性:AHR,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如变应原,理化因素,运动,药物等呈现的高度敏感状态,表现为患者接触这些时气道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
6.支气管扩张症: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气管壁的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表现为慢性咳嗽,咯大量浓痰,反复咯血
7.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明显咳嗽咳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其病变部位多位于引流良好地上叶支气管。
8.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9.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10.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炎症
11.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时,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12.肺癌:起源于支气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肿瘤首位,且癌症死亡的首要病因是肺癌
13.IPF特发性肺纤维化: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型间质型肺炎为特征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间质型疾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恩乱和肺纤维化
14.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累及的肉芽肿性疾病,主要侵犯肺和淋巴系统,其次是眼和皮肤
15.肺栓塞:各种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
16.肺动脉高压:由多种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其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平均肺动脉压≥25mmHg
17.肺心病:肺源性心脏病,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
18.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胸廓和肺血管的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室肥大及右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及心脏功能衰竭和其他受累脏器的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 ◆肺动脉高压: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30mmHg或平均压>20mmHg。
19.肺性脑病:由于呼吸衰竭所致的缺氧co2出溜所致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综合征,但需排除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等病。是慢性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20.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积肺间质、肺泡和细支气管的肺部面慢性疾病,以渐进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示双肺弥漫性病变,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共同表现。
21.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22.ARDS:由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和进而发展的急性呼吸衰竭
23.Barrett食管: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
24.胃食管反流病(GERD):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的症状的疾病,分为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反流病 25.胃炎:是胃黏膜对胃内各种刺激因素的炎症反应,可分为急性,慢性和特殊类型
26.消化性溃疡(PU):胃肠道黏膜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
27.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多种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有终身复发的倾向,主要疾病类型为UC和CD
28.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 29.肝硬化: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 30.非酒精性脂肪肝: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31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粘膜已发生萎缩性改变,即为面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的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32.肝肺综合症:指发生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低氧血症,主要与肺内学挂扩张相关而过去五心肺疾病基础,临场为严重肝病、肺内29血管扩张、低氧血症肺泡动脉氧梯度增加三联征。
33肝肾综合征:指发生在严重肝病基础上而五肾器质性变,主要见于腹水的时代长期肝硬化,表现为自发少尿无尿、氮质血症,血肌酐升高、反复释性低血、尿钠。
34上腔静脉组赛综合征:由于上腔静脉被附近重大的转移性淋巴结压迫或右上肺的原发肺癌进犯,以及癌栓组赛静脉回流引起,表现为偷卖你不和上半身淤血水中,颈静脉扩张,患者自述领口进行性变紧。
35原发性肝癌: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原发性肝癌。它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 36伴癌综合征:由于肿瘤的自身异常代谢或者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引起机体内分泌或代谢异常,变现为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37类癌综合征:肺癌癌细胞浆内含有神经分泌颗粒,能分泌太类物质,引起面部,尚志驱赶的潮红或水肿,胃肠蠕动增强,腹泻,心动过速,喘息,瘙痒和感觉异常。
38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机体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神经和精神方面的异常,如行为失常、意识障碍和昏迷等。 39急性胰腺炎: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坏死等炎症损伤
40胰腺假性囊肿:为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之一,常在3~4周形成,是由一夜和野花的坏死组织在胰腺内或其周围包裹所致,多位于胰体尾部。
41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胃粘膜多发性米兰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常伴有出血,可有一过性浅溃疡形成。
42.胰腺分裂(PD)是一种胰腺在发育过程中主、副胰管完全未融合或以细的分支胰管的吻合为特征的先天畸形,又称为胰腺分隔、胰腺分离、胰管未融合、胰管融合异常等。由于胰液引流不畅而易导致胰腺炎。
43.肠源性氮质血症:由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血中尿素氮浓度可暂时增高
44Horner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为肺上钩瘤,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线,同侧额部胸部无汗或少汗。
45.难治性腹水:使用大量利尿剂而腹水仍无减退,对于利尿剂虽未达最大剂量,腹水无减退且反复诱发肝性脑病,低钠血症,高钾血症,氮质血症者。
46.Grey-tuner征:急性胰腺炎时,少数患者因胰腺、坏死组织及出血沿腹膜间隙与基层渗入腹壁下,致两侧协皮肤层暗灰色。
47肾炎综合征:是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为特点的综合征。按病程及肾功能改变,可分为急性肾炎综合征、急进行肾炎综合征和慢性肾炎综合征。
48肾病综合征(NS):其诊断标准是:①尿蛋白大于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所必需的。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可由多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病所引起。
49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几小时至几周)突然下降而出现的氮质废物滞留和尿量减少综合征。ARF主要表现为氮质废物血肌酐和尿素氮呈进行性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系统并发症。常伴有少尿(<400ml/d)或无尿。但也有尿量不减少者,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50慢性肾衰竭(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肾功能持久性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产生各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
51.慢性肾炎: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不同,病变缓慢进展,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52.扑翼样震颤:当病人平伸手指及腕关节时,腕关节突然屈曲,然后又迅速伸直,加上震颤多动,类似鸟的翅膀在扇动,故称扑翼样震颤
53.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54.再障:是一种可能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554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56.甲亢: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57甲亢危象:系甲状腺毒症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常因感染手术等诱发,表现为原有甲亢加重,体温升高,心动过速,烦躁不安,呕吐腹泻,可致水电解质紊乱,进而嗜睡,昏迷。属内科急症,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
58.糖尿病: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 59.库欣综合征:各种病因造成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病症的总称
60类风关: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61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种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62.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免疫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说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
63.蛋白尿:每日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或蛋白尿/肌酐>200mg/g,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
64.IgA肾病: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
65真性细菌尿: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清洁中断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两次培养有意义且为同一菌种;膀胱穿刺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66.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核淋巴组织的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多于免疫应答郭晨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某种
免疫细胞恶变有关,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块是其特征性表现。
67希恩综合征:妊娠期妇女先垂体增生肥大,血供丰富,在围产期如发生大出血、休克、血栓形成,可使垂体发生缺血性坏死和纤维哈而发生德先垂体功能减退。
COPD
1.诊断要点:病史+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0.70 2.临床表现:“慢性咳痰喘基础上”出现进行加重的气短和呼吸困难
3.体征: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侧语颤减弱;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肝浊音界下降;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期延长,干湿罗音
4.分级:①GOLD分级:轻度(FEV1%pred≥80%);中度(50%≤FEV1%pred<80%);重度(30%≤FEV1%pred<50%);极重度(FEV1%pred<30%) ②mMRC分级(P24)
5.治疗:①稳定期:支气管扩张剂(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糖皮质激素;祛痰药 ②急性加重期:确定加重的病因;支气管扩张剂;吸氧治疗;抗感染治疗去除感染诱因;激素抗炎治疗5-7天;祛痰药
支气管哮喘
1.发病机制:①气道免疫-炎症机制:气道炎症形成机制;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构 ②神经调节机制
2.临床表现:发作性的伴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3.体征: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严重的哮喘哮鸣音减弱或消失,表现为沉默肺
4.诊断标准:符合①至④或④和⑤者可诊断:①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②发作时双肺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经平喘药治疗后可缓解或自行缓解;④除其他疾病引起喘息气急胸闷咳嗽;⑤临床表现不典型应至少一项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昼夜PEF变异率≥20%)
5.药物选择:长期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吸入剂;急性发作期首选β2受体激动剂;无法区分支气管哮喘和心源性哮喘选氨茶碱
肺炎的诊断流程:确定肺炎诊断,估计严重程度,确定病原体
肺结核(诊断思路:P67)
1.分型:①原发性肺结核:多见少年儿童,多见肺门周围(上叶底部,中叶,下叶上部);②血型播散型肺结核:急性(最急最重,多见婴幼儿青少年,有大小密度分布三均匀);亚急性
(大小密度分布三不均匀的粟粒状结节阴影)③继发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结核球;干酪样肺炎;纤维空洞性肺结核;④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最常见原因;⑤肺外结核
2.临床表现:咳嗽≥2周+痰中带血+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低热乏力盗汗纳差消瘦)
3.治疗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4.药物:①利福平:抑制mRNA合成,R杀,肝损害;②异烟肼:抑制DNA合成,H杀,周围神经炎,维生素B6对抗;③链霉素:抑制蛋白合成,S杀,耳毒,肾毒;④吡嗪酰胺:吡嗪酸抑菌,Z杀,高尿酸血症,关节痛;⑤乙胺丁醇:抑制RNA合成,E抑,视神经炎
肺心病
处理原则(失代偿期):①控制感染;②控制呼吸衰竭;③控制心力衰竭:利尿剂,正性肌力药(慎用),血管扩张剂;④防止并发症:肺心脑病(死亡首要原因);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高钾,呼酸);心律失常(最常见房早和室上速);休克;消化道出血
支扩
1.病因:①支气管-肺组织感染:主要见于婴幼儿期;②支气管阻塞:肿瘤,异物;③先天发育缺陷和遗传因素;④Kartagener综合征;⑤30%病因不明
2.临床表现:儿童或青少年发病;持续或反复的咳嗽,咳痰或咳脓痰;痰有臭味且分层,呈黄色或绿色;咯血;固定部位湿罗音;杵状指
3.治疗:①治疗基础疾病;②控制感染:轻度(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ⅠⅡⅢ,氟喹诺酮);重度(Ⅲ代头孢或加甲硝唑);③改善气流受限;④清除气道分泌物;⑤咯血治疗(垂体后叶素,介入栓塞治疗) 病原体
肺炎起病急,寒战高热,铁锈色链球痰,胸痛,肺实变 菌
金葡起病急,寒战高热,脓血菌
痰,气急,毒血症症状,休克
肺炎起病急,寒战高热,全身衰克雷竭,砖红色胶冻样痰 伯
铜绿毒血症症状明显,浓痰,可假单呈蓝绿色 胞
大肠原有慢性病,发热,浓痰,
特点
埃希呼吸困难 菌
支原起病缓乏力,咽痛干咳,肌体
痛,头痛 肺癌
1.分型:①解剖:中央型肺癌(起源于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常见鳞癌和小细胞肺癌);周围性肺癌(起源于段支气管以下的支气管,多见腺癌) ②病理:非小细胞癌:鳞癌(好发老年男性,转移晚),腺癌(女性多见,转移早),大细胞癌;小细胞癌:恶性程度最高转移速度最早最快
2.临床表现:①原发肿瘤引起:刺激性干咳;痰血或咯血;气短或喘鸣;发热;体重下降 ②肺外胸内扩展引起:胸痛(壁层胸膜或肋间神经受累);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受累);咽下困难(食管受压);胸水(肿瘤转移至胸膜或淋巴回流受阻);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头面部和上半身淤血水肿);Horner综合征(颈部交感神经受压导致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少汗或无汗)③胸外转移:脑,骨,肝,锁骨上淋巴结 ④胸外表现(副癌综合征):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异位促性腺激素;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分泌抗利尿激素;神经肌肉综合征;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
胸水产生机制
产生机制:①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②胸膜通透性增加;③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④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⑤损伤;⑥医源性
ARDS
1.诊断标准:满足4项可诊断:①明确诱因下1周内出现的急性或进展性呼吸困难;②胸部X线平片/胸部CT显示双肺浸润影,不能完全用胸腔积液,肺叶/全肺不张和结节影解释;③呼衰不能完全用心衰和体液负荷过重解释;④低氧血症:PaO2/FiO2↓
2.治疗原则:①治疗原发病(首要原则);②纠正缺氧;③机械通气(一旦诊断,尽早实施):主要措施是合适水平的PEEP(8-18cmH2O)和小潮气量;④合理限制液体量
呼衰
1.病因:最常见病因是慢阻肺。气道阻塞性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心脏疾病;胸廓与胸膜病变;神经肌肉病变 2.分型:Ⅰ型呼衰(换气功能障碍):低氧型呼衰;PaO2<60mmHg;PaCO2降低/正常;Ⅱ型呼衰(通气功能障碍):高碳酸型呼衰;PaO2<60mmHg;PaCO2>50 mmHg
3.临床表现:①急性:呼吸困难(最早出现);发绀;精神症状(早兴奋,晚抑制);循环衰竭;肾功能受损,上消化道出血 ②慢性:呼吸困难;神经症状;搏动性头痛,血压升高
4.急性呼衰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Ⅰ型呼衰高浓度给氧(≥30%),Ⅱ型呼衰低浓度给氧(<30%)。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3-7]
肺栓塞
1.Virchow三要素:静脉血流瘀滞;静脉系统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
2.诊断:①血浆D-二聚体:<500μg/L对PTE有重要排除诊断价值;②动脉血气分析: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③心电图:SⅠQⅢTⅢ,肺型P波;④超声心动图:肺动脉近端发现血栓可确诊,右室功能障碍高度怀疑;⑤V/Q显像:确诊标准之一;⑥螺旋CT:确诊标准之二,能准确发现段以上肺动脉内的血栓;⑦MRI:确诊标准之三;⑧肺动脉造影:金标准
3.溶栓:绝对禁忌症:活动性内出血和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相对禁忌症:2周内的大手术;分娩;有创检查;难控制的高度高血压;3个月内的缺血性脑卒中
渗出液漏出液鉴别 特漏出液 点
外外观透彻清外观多草黄绿色稍混浊,观;亮,静置不凝静置易有凝块,比重>比固,比重<1.018
渗出液
重 1.016-1.018
细细胞数<100WBC>500×106/L,结核性胞×106/L,淋巴或肿瘤淋巴细胞为主;脓成细胞和间皮细胸WBC>100×109/L,急性分 胞为主
炎症中性粒为主
蛋蛋白<30g/L,蛋白>30g/L,胸水/血清白 白蛋白为主,>0.5,黏蛋白试验阳性
黏蛋白试验阴性 慢性胃炎
1.病因:Hp感染;十二指肠-胃分流;自身免疫(壁细胞抗体);年龄因素;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
2.分类:①镜下:非萎缩性胃炎:腺体基本保持完整,胃镜下红色为主;萎缩性胃炎:腺体减少甚至消失,黏膜变薄可见血管纹,胃镜下白色为主 ②波及范围:胃窦炎(B型):多为Hp感染引起;胃体炎(A型):多与自身免疫有关;全胃炎:可由Hp感染扩展来
3.病理:炎症(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化生(肠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萎缩;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前三个视为癌前状态,异型增生视为癌前病变
4.诊断:①胃镜组织学检查(首选);②Hp检查:非侵入性(C13,C14呼气试验)和侵入性快速尿素酶试验;③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维生素B12水平测定 5.治疗:一种PPI/铋剂+2种抗生素,疗程7-14天 消化性溃疡
1.病因:Hp感染(主);药物(NSAIDs,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等);遗传易感性(O型血);胃排空障碍(十二指肠-胃反流,胃大部切除术后等)
2.临床表现:胃溃疡:中老年多见,饱餐后疼痛,下次餐前缓解;十二指肠溃疡:青年多见,上腹部疼痛,饥饿痛,夜间痛多见
3特殊溃疡:复合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活动性溃疡);幽门管溃疡(餐后很快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结合处);球后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溃疡);巨大溃疡(直径>2cm的溃疡,常见于有NSAIDs服用史及老年患者);老年人溃疡;儿童期溃疡;无症状性溃疡;难治性溃疡
4.检查:胃镜首选;Hp检查:非侵入性(C13,C14呼气试验)和侵入性快速尿素酶试验;X线:直接征象(龛影),间接征象(胃大弯侧痉挛性切迹,十二指肠球部激惹等)
5.并发症:①出血:最常见,消化性溃疡是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原因;常见部位球后壁,胃小弯;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休克表现;治疗:抑酸,止血,生长抑素,抗休克,急诊胃镜,手术
②穿孔:溃破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突发剧烈腹痛,板状腹,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膈下游离气体,部分患者出现休克);溃破穿孔并受阻于毗邻实器官(穿透性溃疡);穿入空腔器官形成瘘管③幽门梗阻:常继发于幽门管,幽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有上腹胀满,反复大量呕吐,呕吐物中含宿食,有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④癌变:<1%的胃溃疡可能癌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
6.治疗:一种PPI/铋剂+2种抗菌药(克拉霉素,甲硝唑,羟氨苄青霉素,喹诺酮,四环素等);抑酸药4-6周,部分患者8周;抗生素1-2周,可与抑酸剂并用或续接之后
胃食管反流
1.发病机制:①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食管下括约肌松弛);②食管清除作用降低(酸碱反流);③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
2.临床表现:①食管症状:烧心和反流是最常见和典型的症状,常出现在餐后一小时,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加重,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②食管外:咽喉炎,慢性咳嗽,哮喘 3.治疗: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抑酸药(奥美拉唑):个别疗效不佳者可加倍剂量或与促胃肠动力药联合使用;抗酸药
肠结核
1.病理:好发于回盲部,也可累及结肠及直肠。溃疡型肠结核(菌量多,毒力大→干酪样坏死);增生性肠结核(菌量少,毒力小→肉芽肿);混合型肠结核
2.临床表现:多见中青年,女性稍多于男性。①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发作,餐后加重,排便排气后缓解;②大便习惯改变:溃疡型常伴腹泻,增生型以便秘为主;③腹部肿块:多位于右下腹,质中较固定,有压痛;④全身症状和肠外结核表现
3.诊断:中青年;肠外结核;右下腹痛;腹泻;结核中毒症状 肠外结核 病程
肠结核 多见 复发不多
克罗恩病 一般无 病程长,缓解复发交替
瘘管,腹腔脓少见 肿,肛周病变 病变节段性常无 分布 溃疡形状
常呈横行,浅多成纵行,裂隙表不规则
结核菌素试强阳性 验
状 弱-阳性 有 可见
抗结核治疗 症状改善,肠无明显改善,肠
道病变好转 道病变无好转
组织病理抗可有 酸杆菌
干酪性肉芽有 肿
炎性肠病
1.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营养支持+柳氮磺吡啶SAPA,急性,暴发性加用激素,必要时免疫抑制剂;克罗恩病:柳氮磺吡啶SAPA+激素
2.鉴别:克罗恩病:右下腹痛+腹泻(必无脓血)+鹅卵石(内镜);溃结:左下腹痛+慢性长期腹痛(必有脓血便)+溃疡线(内镜);肠结核:一般<30岁+结核中毒症状或结核病史+腹痛腹泻+跳跃征
胃癌
1.癌前变化: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胃息肉,胃溃疡,残胃癌
2.侵袭与转移:直接蔓延;淋巴结转移(主要转移途径);血性转移(最常转移到肝脏);种植转移(胃癌卵巢种植称为Krukenberg瘤)
肝硬化
无 无
1.临床表现:①肝功能减退表现:消化吸收不良(乏力,体重下降,水肿);腹胀腹泻腹痛;出血倾向;黄疸(皮肤,巩膜黄染);肝病面容,皮肤色素沉着 ②门脉高压表现:侧支循环建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痣静脉扩张;腹膜后吻合支曲张;脾肾分流);脾大(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腹水(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升高;低蛋白血症)
2.并发症:①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量呕血或柏油样便,伴出血性休克);消化性溃疡和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反复持续的呕血黑便,难以纠正的贫血),处理:补液抗休克;药物 (血管加压素,生长抑素);三腔二囊管;胃镜下止血 ②胆石症 ③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短期腹水增多,发热,腹痛,腹水),处理:原有治疗加抗生素;胆道感染;肺部,肠道及尿路感染 ④门静脉血栓形成或海绵样变 ⑤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⑥肝肾综合征(少尿,无尿,氮质血症) ⑦肝肺综合征(肝硬化伴呼吸困难,发绀,杵状指) ⑧原发性肝癌 ⑨肝脑
原发性肝癌
1.诊断标准:①病理:肝脏占位病灶或肝外转移灶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标本,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HCC ②临床:满足三项中的一项即可诊断:具有两种典型影像学表现,病灶>2cm;一种典型影像学表现,病灶>2cm,AFP>400ng/ml;肝脏活检阳性
2.临床表现:肝区疼痛(最常见,多为首发);肝脏肿大(进行性增大,肝区可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黄疸(晚期出现,多为阻塞性);肝硬化征象(多伴门脉高压症);全身性表现(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恶病质);伴癌综合征(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
肝脑
治疗:①去除诱因: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止血和清除肠道积血;预防控制感染;慎用镇静药及损伤肝功能的药物;保持大便通畅 ②营养支持治疗: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首选植物蛋白 ③减少肠内氮源性毒物的生成与吸收:清洁肠道;乳果糖或乳梨醇;口服抗生素;益生菌制剂 ④促进体内氨的代谢 ⑤调节神经递质 ⑥基础疾病的治疗:改善肝功能;阻断肝外门-体分流;肝移植
胰腺炎
1.病因:胆道疾病(胆石症,胆道感染);酒精;胰管阻塞(结石,蛔虫,肿瘤,狭窄);十二指肠降段疾病;手术与创伤;代谢障碍;药物;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
2.临床表现:诱因(暴饮暴食,饮酒等);腹痛(向腰背部放射,呕吐后不缓解);恶心呕吐腹胀;发热休克;轻型:主诉重症状轻;重型:Grey-Turner征(两侧胁腹部灰蓝);Cullen征(脐周青紫)
3.检查:①血淀粉酶起病2-12h升高,持续3-5天 ②尿淀粉酶起病12-14h升高,持续1-2周 ③淀粉酶升高程度与疾病程度不成正比 ④脂肪酶起病24-72h升高,持续7-10天,特异性较淀粉酶高 ⑤增强CT是确诊首选 ⑥ERCT(侵入性):金标准,可诊断和治疗
4.诊断:三项中的两项:①急性、持续中上腹痛;②血淀粉酶或脂肪酶>正常值上限3倍;③急性胰腺炎的典型影像学改变
5.治疗:①保守治疗:禁食禁水;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②减少胰液的分泌:抑制胃酸;生长抑素(奥曲肽) ③镇痛:严重者可用哌替啶(杜冷丁),但禁用吗啡 ④营养支持 ⑤手术治疗:坏死组织清除,腹腔引流
肾小球疾病
分型:①临床分型: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肾病综合征 ②病理分型:轻微肾小球病变;局灶节段性病变;弥漫性肾小球肾炎(膜型肾病;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系膜毛细血管性;新月体性和坏死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未分型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1.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前驱感染后1-3周起病;血尿(常为首发);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一过性肾功能损害;充血性心力衰竭
2.免疫学检查:血清C3及总补体↓,8周内恢复正常;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1.临床表现:同急性,但病情进展急骤,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进行性肾功能衰竭
2.治疗:血浆置换疗法;甲泼尼龙冲击伴环磷酰胺治疗;透析
肾病综合征
1.诊断标准:①尿蛋白>3.5g/d ②血浆白蛋白<30g/L ③水肿 ④血脂升高 ①②两项为必备
2.治疗:①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低钠,优质蛋白,少饱和脂肪酸,可溶性纤维饮食 ②对症治疗: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降脂治疗 ③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环孢素
3.并发症:①感染:是病情加重,治疗复杂的最常见原因,首位死亡因素 ②血栓:肾静脉血栓最常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基础上忽然出现尿量减少,血尿,肾脏增大。膜性肾病最易发生 ③急性肾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 ④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急性肾损伤
1.分类:①肾前性:最常见,肾脏血流灌注不足所致 ②肾性:毒素,肾缺血导致的肾实质急性病变,可分为小管性(最常见),间质性,血管性,小球性 ③肾后性:尿路梗阻所致 2.临床表现:①少尿期:尿量减少;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失衡(水过多,高钾镁磷,低钠氯钙,代酸);全身并发症 ②多尿期:少尿或无尿后的7-14天,24h尿量增加到800ml以上,进入多尿期,历时约14天 ③恢复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多在3-6个月恢复,部分病人遗留永远性损害
3.治疗原则:①少尿期:液体管理,量出为入;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营养支持;控制感染;血液净化 ②多尿期:维持电解质平衡,控制氮质血症,治疗原发病 ③高血钾处理:>5.5mmol/L(10%葡萄糖酸钙20ml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100ml静滴;葡萄糖+胰岛素静滴);>6.5mmol/L(血液透析)
慢性肾衰
临床表现: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代酸,;水钠潴留;高钾镁磷;低钙 ②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维生素代谢紊乱 ③心血管系统(常见并发症和自主要死因):高血压和左室肥厚;心衰;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病变;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 ④呼吸系统:气短气促 ⑤胃肠道: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⑥血液系统:肾性贫血(EPO缺乏);出血倾向 ⑦神经系
统症状 ⑧内分泌功能紊乱 ⑨骨骼病变:骨囊性缺损骨质疏松(PTH↑);骨软化症(骨化三醇不足)
尿路感染
1.感染途径:上行感染:最常见;血行感染;直接感染;淋巴道感染
2.检查:①尿常规:浑浊,血尿,蛋白尿 ②硝酸盐还原试验:提示大肠埃希菌或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含硝酸盐还原酶) ③IVP:慢性肾盂肾炎是出现肾盂肾炎变形,缩窄,急性期IVP是禁忌
3.治疗:①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 ②抗感染治疗:急性膀胱炎3天;急性肾盂肾炎不少于2周,72h无效更换抗生素
溶血贫
临床表现:①急性:多为血管内溶血,起病急骤,腰背四肢酸痛,寒颤高热,血红蛋白尿,黄疸 ②慢性:多为血管外溶血,贫血,黄疸,脾大
白血病
1.分类:①急慢:急性白血病AL(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白血病CL(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②急性髓系白血病: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1:急性粒细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易导
致DIC);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μm)为主;L2: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12μm)为主;L3: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内有空泡 2.临床表现:①造血抑制:贫血;发热(感染+肿瘤);出血 ②周围浸润:淋巴结肿大(ALL多见);胸骨下端局部压痛(儿童多见);眼部绿色瘤(ALL形成粒细胞肉瘤);牙龈增生肿胀,皮肤有紫蓝色结节(M4,M5);中枢神经(髓外最常累及部位,ALL最常见);睾丸(多见ALL化疗缓解后的幼儿和青年) 3.检查:首选骨髓象检查;髓过氧化物酶MPO(+++)见于M3;Auer小体(棒状小体)仅见于AML;非特异性酯酶NEC(+),但可被NaF抑制见于M5
4.治疗:ALL化疗:VP方案,DVP方案,DVLP方案;AML(M3除外)化疗:DA方案,IA方案;M3:全反式维A酸+蒽环类
霍奇金
霍奇金
非霍奇金
起源 主要原发淋巴结结外
于淋巴结 组织
年龄 青年多见 年龄越大越
高发
临床表无痛性颈部或锁骨上淋
现
结外器少见 官受侵
巴结肿大 扁桃体,脾,骨髓受侵多见
全身症发热,盗高热,多系统状
汗,瘙痒 症状 甲亢
1.分类:①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病) ②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 ③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 ④碘致甲状腺亢进症
2.诊断:症状+甲状腺肿大伴血管杂音+T3↑+T4↑+TSH↓ 3.甲状腺危象: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准备不充分所致;表现为高热(>39℃),脉快(>140次/min),谵妄昏迷,呕吐腹泻;发生时间:术后12-36h;治疗:针对诱因治疗;ATD;碘剂;β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透析;降温
糖尿病
1.诊断标准:随机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口服糖耐量2小时>11.1mmol/L;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一次证实
2.并发症:①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②慢性并发症: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足 3.治疗:①降糖药:磺脲类(格列本脲→促进胰岛素分泌→低血糖);格列奈类(瑞格列奈→促进胰岛素分泌→低血糖);双胍类(二甲双胍→抑制肝糖原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消化道症状,严重者有乳酸酸中毒);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延迟碳水化合物吸收→胃肠道反应,胀气);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增加靶细胞胰岛素敏感性→心血管事件) ②胰岛素:Ⅰ型胰岛素(低血糖) 4. Ⅰ型糖尿病与Ⅱ型糖尿病鉴别 Ⅰ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
发病胰岛素β细胞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机制 破坏,胰岛素绝素分泌不足
对缺乏 起病多<30年龄 (12-14岁) 三多典型 一少 急性易发生 并发症
不易发生酮症,感染可诱发,>50岁易发生高渗昏迷
不典型或无症状 岁多>40岁(60-65岁)
胰岛依赖外源性胰生存不依赖胰岛素,胰素治岛素,胰岛素敏岛素抵抗 疗 感
类风湿性关节炎
1.临床表现:晨僵;关节疼痛与压痛(最早出现,最常累及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关节肿胀;关节畸形(天鹅颈,腕肘关节强直,尺偏手,纽扣花样);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各脏器表现
2.检查:特异性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与活动度相关(类风湿因子);X线:早期(Ⅰ型:关节周围肿胀,关节端骨质疏松;Ⅱ型:关节间隙狭窄;Ⅲ型:关节面出现虫蚀样改变);晚期(关节脱位,骨性强直)
3.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不能控制病情);甲氨蝶呤MTX(改变病情);糖皮质激素;生物靶向治疗;植物药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
1.临床表现:发热;蝶形红斑,口鼻黏膜痛性溃疡;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对称性关节疼痛肿胀;肾脏损害(狼疮肾,血尿蛋白尿水肿);心血管表现(心包,心内膜炎,心肌损害);肺部(胸腔积液,肺间质性改变);神经系统(狼疮脑病)
2.检查:标志性抗体:抗Sm抗体;判断活动度:抗dsDNA抗体;筛查:抗核抗体ANA
3.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多数病情活动期需联合:免疫抑制剂;危重者:血浆置换,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