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1课。学生在这一单元起始课的学习中,将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
本课聚焦部分明确研究对象“放大镜”,提出了“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实现了从用放大镜到研究放大镜的转变。探索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通过三种不同功能镜片的比较,发现放大镜与其他两种镜片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从而了解放大镜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第二个活动是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其目的是研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在研讨环节中,通过“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思考,从而总结出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在拓展部分,要求选择材料自制放大镜,目的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放大镜镜片的特点,认识具有和放大镜一样中央厚、边缘薄的特点的透明物体,也能把图像放大。
【学生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了解。本课将鼓励学生带着新的问题,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找出答案,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 3.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1.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2. 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2. 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难点:能在比较观察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直径相同但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片、近视眼镜片(凹透镜)、普通玻璃片、围棋子、平面镜、滴管、载玻片、烧杯、水、学习单。
教师准备:放大镜、教学课件、红外遥控、圆底烧瓶、水、烧杯、载玻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工具——导入课题
出示放大镜,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板书:放大镜) 二、回忆体验——放大镜的作用 1.全班交流:哪些场合会用到放大镜?
2.小结: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放大镜帮助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哪些场合会用到放大镜,帮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广泛应用,激发研究放大镜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兴趣。
3.回忆巩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放大镜动,物体不动;物体动,放大镜不动;放大、清晰)
4.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皮肤上的毛孔。
5.汇报交流:使用放大镜观察皮肤上的毛孔,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利用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板书: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皮肤上的毛孔,再次感受放大镜的功能与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为后续探索奠定基础。
三、观察比较——发现放大镜的特点
(一)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 1.提问: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它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根据自己知道的情况回答。
3.这个1号镜片是从放大镜上拆下来的镜片,2号镜片是一个普通玻璃片,3号镜片是一个近视眼镜的镜片。请你仔细观察,它们都能放大物体吗?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将你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第1页第1张表格中。
能否放大物体 特点 (简图+文字描述) 4.用放大镜换取新材料后分组观察。 5.汇报交流。
(1)放大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
(2)如果把放大镜的镜片纵切一刀,我们发现它的截面有什么特点?请你将它画下来。
(3)普通玻璃片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图表现出它的特点吗?
(4)近视眼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你能用图表示吗?
(5)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和不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6)这三个镜片虽然不同,但它们也有共同的特点,你能总结出来吗? 6.小结:通过比较观察,我们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的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三种镜片截面的特点,用图形来抽象表示
放大镜的镜片 普通玻璃片 近视眼镜的镜片 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架起“中央厚、边缘薄”这一概念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凸”这一概念。
(二)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
1.出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在投影下展示不同的放大效果。 2.明确要求。
(1)排序: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 (2)观察:镜片侧面特点,用简图表示。 3.用刚才的材料换取新的材料,分组观察。 4.汇报交流。
5.小结板书:凸度越大,图像放大得越大。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放大镜的放大效果,激发学生对放大倍数的研究与探索。要求学生先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再观察镜片截面特点,并用图表示,让学生建立起镜片截面厚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四、制作体验——深化放大镜特点的认知
1. 过渡:出示玻璃片,这个能把字放大吗?把玻璃片放在字上,投影展示。提问:你有什么办法使玻璃片也能把字放大?
2.同桌讨论交流。
3.尝试根据学生回答的方法做一个放大镜。 4.明确任务。
(1)做一做:玻璃片也能把字放大吗? (2)比一比:谁能让字放得更大? (3)想一想:字放得大的原因。
5.全班交流:采用的方法及字放得大的原因。
6.提问:根据刚才的发现,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自制一个放大镜。 7.学生交流,尝试制作。(教师根据课堂时间情况决定是否制作)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一个水滴放大镜,学生在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中,巩固对放大镜特点的认识。用更多的办法自制一个放大镜,引导学生从认识一种放大镜推向一类物品,即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可以做成放大镜,能把
图像放大,从而建立结构特点与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
五、小结延伸——引向微生物的观察
事实上,在我们的世界里,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他们存在于我们身边,丰富多彩,充满了无限生机。
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利用放大镜来观察更多的物体,获得更多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描述,引导学生对丰富多彩、充满无限生机、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进行观察与探索。
【板书设计】
放大镜
作用:放大物体图像
特点:透明 中央厚、边缘薄 有凸度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活动手册有两项活动。第一项“几种物体的比较”用于记录三种不同镜片的功能与结构特点。学生在通过使用三种不同镜片观察文字或其他物体后,将观察发现结果直接记录在表格第二行对应的位置中。表格第三行,引导学生关注三种镜片的特点,从而建立镜片特点与能否放大物体之间的联系。表格第三行,要允许学生用简图或文字来表述。第二项
“观察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是用于探究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凸度之间关系的。这里可以采用两种办法:一种是教师直接告知学生每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观察镜片侧面特点(有凸度)。另一种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文字放大倍数的不同,引导学生去发现放大镜放大倍数的不同,然后观察镜片侧面的特点(凸度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放大镜没有明确标注放大倍数,而仪器的放大率和像
的放大率是有区别的,前者对同一放大镜来说是一定的,而后者则随物距而变化。本课所指的放大倍数是指仪器的放大倍数。因此,教师在让学生使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比较时,需要特别强调观察到的图像是“放大而清晰”的这一要求。
作 者 寄 语
1、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2、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石。
3、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无论是接纳一个人的出现,还是接纳一个人的从此不见。
4、躺在被窝里的人,并不感到太阳的温暖。
5、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6、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只要健康的活着,真诚的爱着,也不失为一种富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