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集美区坑内小学 陈伟东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拜托技术落后的局面。”在当今中国,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导向,已成为教育内外人士的共识;作为一种观念,需要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当前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努力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
一、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对象,进行多方向思索,全方位扫描,力争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学生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后,很容易理解:“我”不敢朝他那儿看,是以为“我”不忍看着战友活活地烧死,忍不住不看是因为有奇迹出现。但是我认为,学生不认识到这一点还不够,于是,我友问他们,能不能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如:1、这些内容,体现了“我”怎样的矛盾心情?2、这些内容是怎样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根据我的提示,学生马上进行小组谈论、交流,有的认为:那些内容正是体现了“我”内心的矛盾,体现了“我”痛苦、不安、焦急的心情,表现了“我”对战友邱少云的关心。有的认为:课文那样写,正是为了从人物的外表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分析问题,就能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了解课文当中的一些写法。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经常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才能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能力。
二、让学生学会辩论问题。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容易引起一件分歧的问题,语文教师应让学生认真思考,大胆辩论,解疑析难,从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有的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质疑:题目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不是矛盾吗?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这并没有矛盾。其实,正是这个“矛盾”体现了课文的思想内容。于是,我把抓住矛盾,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辩论。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把自己分为“矛盾和”“不矛盾”两组进行辩论,整个课堂也因此活跃起来。矛盾派认为,对于“我”写的那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又能说“糟糕透了”,这是矛盾的。不矛盾派认为,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诗,就赞赏“我”写诗的行为,并不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所以她说“精彩极了”。这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而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是诗本身的质量。父亲说的“糟糕透了”,给了“我”一些警告,更有助于“我”健康成长。这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母亲的爱和父亲的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痛过这样的辩论,矛盾派的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懂得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没有矛盾。
在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抓住教材中容易生产分歧的地方,让学生主动出击,表达自己的观点,广泛地交流信息,最后获得正确的信息。由此,学生就能慢慢地学会创造性学习。
三、让学生学会它提出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敢问、会问,他们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他们提问有“安全感”。让他们对所提的问题进行比较、归类、修正,逐步使他们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教学《难忘的启蒙》一文,学生根据本文的特点,在认真自读思考后,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启蒙”在本文是什么意思?2、语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怎样的品质?3、读了本文,你想到了什么?我让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比较、评价,要他们说出为什么提出那几个问题。他们都说,那些问题进行比较、
评价,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会提出那几个问题。他们都说,哪些问题是他们比较不理解的,都是根据各自的需要提出来的。我也认为,学生能真正用心去读书,把不懂的提出来。他们所提的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有代表性,有价值。这样,就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只有当学生把提问变为自己发展需要的时候,才逐步由敢问转向善问。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才去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来讨论、交流,理解内容,培养他们学会创造性学习。
四、让学生学会选择信息。
除了以下三个方面,语文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习的信息,让他们学会创造性学习。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1、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让其选择所学内容。例如,课文词句的品鉴和积累,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爱好作适当选择。2、根据学习目的和课文语言特点,选择学习重点。3、根据表达目的,选择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鸟的天堂》这一课,我通过跟学生谈话,了解到他们非常喜欢课文中描写群鸟活动的场面,如“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等。我就让他们把这一部分作为学习重点。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后,又进行自读,我问:“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学生很快作出了回答:这一部门从鸟叫、鸟飞等方面很好地描写了群鸟活动的热闹场面。接着,学生又围绕着“学了这一部分以后有什么体会”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有的说,这里的人们多么爱护鸟类呀!有的感悟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美,增强了环保意识..........可见,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经常让学生选择信息进行学习。
总之,语文教师要切切实实抓住以上几个方面,扎扎实实培养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
引导自主参与,增强情感体验,引发真情流露
集美区坑内小学 陈伟东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情感是生命主体的内在体验,具有自我投入的性质,要犹学生亲自体验来实现、完成情感的展开、发现、交融、生成、掏冶与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增强情感体验,引发真情流露,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完善,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一、在转换角色中流露真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一些情感隐含的语文,可通过活化教材,引导学生充当角色,让他们去经历生活,主动参与活动,让心灵舒展,让个性张扬,体悟语言,以达到情感熏陶的收获。例如:教学《世纪宝鼎》时,由于它是一篇说明文,清洁不曲折,语言不华丽,为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在初读课文、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和内涵吼,引出一些鲜活的角色:“设计者、铸造者、赠送者、介绍者”,并联系课文引导明晰角色内涵,又以“如果你是其中的角色,国家领导人亲自接见了你们,把为联合国准备礼物,表达我过政府和人民对联合国、对世界人民良好祝愿的任务交给了你们,你的心情会怎样?”为问题加以诱发,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定好角色,根据课文,揣摩行动,以促使“设计者”有序介绍样子、逐步显示内涵..............既而引导角色交流。这样,变语言学习喂情境参与,变语言阅读为理解为情感体验的精神活动,为学生参与现实生活提供了实验园,为学生展示精神世界提供了情感场。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参与情境活动,从而阅读探究课文语言,感受岂能不深?虽然“设计者”和其他诸多角色在“成果展示”中,都比较多地引用课文语言,但是这不是简单的移植,更不是机械的套用,而是融入了精神活动后的自由选择和自由组合。原有的课文语言已经转换成了他们的言语作品,变成了他们言语和精神同构的心灵成果。
二、在朗读品味中流露真情。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可以促进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颤中领会作者的人格、思想和情操。加强语文的朗读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全部心智投入,增加语言积累,得到境的感受、情的诱发、理的启迪。朗读训练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全身身心参与、真情感参与。启发学生在目视、口诵、心惟的同时、借助想象调动起自己的经验积累、语言积累、还原语言文字描述的形象,使文中的人“活脱”,事“活现”,物“活化”,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为语言内容的理解、语言情感的感受提供形象支撑,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朗读提示,点拔引读:或描述画面,提示情境’或挖掘内涵,提示情感;或渲染气氛,提示语气,以促使学生与作者和文中人物产生的共振、情感的共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中,有这么一段话:“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烧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这是课文情感的聚焦,一字一句都是小女孩心的呼唤,情的表露,感人的肺腑,催人泪下。在引导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后,可以这样引读:“读了这一节,在你眼前的小女孩是什么样子啊?”以引导想象小女孩衣服的破烂,身体的瘦小,满腔的泪水,下跪的双腿,上举的双手,颤抖的声音。既而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引导:“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小女孩,寒冷、饥饿、痛苦、孤独,你看到奶奶——世界上唯一疼你的奶奶,你会怎么喊啊?”这样的引导,能促进语言、情感的有机统一,教师、学生、文本的有机融合,使学生朗读课文成为作者情感、文中人物情感的自然显露,使朗读打到情真意切的境地。
三、在体验弹性中流露真情
由听觉和视觉传递的语言和文字的意义是隐藏于视听符号里的信息——语言形象、语言意义和语言情感,它具有丰富性和模糊性。引导学生解读语言,体验情感,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防止刻板,体现弹性,不画框框,不设条条,不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不以教参的理解设定学生的理解。有弹性才有个性,才有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在《鸟的天堂》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一边听读弟5至8自然段,一边想象大榕树的样子。有的说,榕树像一片茂密的树林;有的说,榕树就是一个绿色的小岛;还有的说,榕树是一座青绿色的小山......一颗颗充满灵气的心展开想象,全身心地感受那棵榕树,并借助自己的言语方式来表达感受。从学生形象的比喻可以看出,这种情感体验是学生主体用心参与的过程,是
人心和文心的融通、情感与理智交织的过程,它所关注的不仅包括语言和语言所含作者的情思。因此,这样体验之后的感悟是灵活、独特、富有感性、绝不雷同的。这样引导能在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个性品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努力采取一切之有效的方法,让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实成为学生自主参与,增强情感体验,引发真情流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促使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