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长久以来,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作为企业信息分析的重要资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财务分析数据资料,做出科学的决策,把握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发挥了支撑和保障作用。营运能力是企业目标实现的基础,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研究自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体系涵义、作用、内容做了简单的阐述,对目前我国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企业营运能力 分析 体系 问题 对策
一、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目的
企业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产运用的效率,它是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它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表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越强。对其分析企业还可以不断挖掘潜力,从各方面揭露矛盾,找出差距,充分认识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寻找利用不当的原因,使企业最终获得生存和发展.
进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主要目的是
1. 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企业营运能力越强,资产的流动性越高,企业获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越大;
2. 评价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益。企业资产营运能的的实质,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资产占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周转,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实现尽可能多的销售收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纯收入;
3. 挖掘企业资产利用的潜力。企业营运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通过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可以了解企业资产利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尚有多大的潜力,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资产营运能力。
企业的资产是能够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并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资源.因此企业资产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偿债能力的水平和安全。在资产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选择评价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的原则
反映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有许多,要正确分析评价企业资产营运能力,首先必须正确设计评价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体系。设计选择评价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应体现提高资产营运能力的实质要求
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实质,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资产占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周转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实现尽可能多的销售收入,创造尽可能多的纯收入。
2、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应体现多种资产的特点
企业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它们各有其特点。对于固定资产应考虑它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相脱离的特点,指标计算上,从两方面加以考虑;对于流动资产,主要应体现其流动性的特点。
3、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应有利于考核分析
应尽量采用现行制度规定的考核指标,或根据现有核算资料可以计算并便于分析的指标,否则,指标再好也没有实际意义.
三、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的主要内容
1、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总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总资产的效率和效益。反映总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反之,如果指标较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应采取各项措施来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程度,比如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理多余的资产。总资产周转率是从周转率的角度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总资源共享资产周转次数越多,或周转期越短,说明企业全部资金的周转速度快,进而说明企业的营运能力强;反之,总资产周转次数越少,或周转周期越长,说明总资源共享金周转率速度慢,进而说明企业利用其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应采取措施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置资产,以提高总资产利用率。这一比率可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如果这个比率较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得能力。这样,企业就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从而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理多余资产.要想提高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必须提高企业总资产产值率和产品产销率。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增加生产成果以利销售;另一方面要努力扩大销售,减少库存。
2、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分析
企业的营运过程,实质上是资产的转换过程,由于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决定了它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同。企业经营成果的去得,主要依靠流动资产的形态转换.尽管固定资产的整体实物形态都处于企业营运过程之中,但从价值形态上讲,相当于这就得那部分资金需参与企业当期的营运,它的价值实现要依赖于流动资产的价值实现。一旦流动资产的价值实现出现问题,不仅固定资产价值不能实现,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会收到影响,因此可以说,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是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最终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揭示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变动的原因,评价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和资产的流动性。
1)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这里所说的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从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来看,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表明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时所占用的时间越短.生产经营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工作改善,都会反映到周转天数的缩短上来。
2)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
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是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亦称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营业成本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值,是评价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说明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越快,流动资产营运能力越强.具体评价标准,企业应当以历史先进水平、同行业平均水平为标准确定。分解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是依据该指标存在的内在关系,找出影响该指标的因素。存货周转率和存货构成率与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是影响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存货周转率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存货构成率反映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存货构成率越高,存货周转率越缓慢;存货周转率越快,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加速。
3)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存货周期速度的快慢,不仅反映出企业采购、储存、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状况的好坏,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讲,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周转额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因此,通过存货周转分析,有利于找出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降低资金占用水平。存货既不能储存过少,否则可能造成生产中断或销售紧张;又不能储存过多,而形成呆滞、积压。一定要保持结构合理、质量可靠.其次,存货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流动性对企业流动比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并进而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故一定要加强存货的管理,来提高其投资的变现能力和盈利能力。
4)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由于赊销收入不容易取得,在实务中多采用销售收入替代赊销收入进行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应收账款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次数,另一种是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即所谓应收账款账龄。
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的次数越多,表明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越快,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及时收回贷款,减少或避免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企业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而且由于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现速度和变现程度是企业流动比率的重要补充,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同时借助应收账款周转期与企业信用期限的比较,还可以评价购买单位的信用程度,以及企业原订的信用条件是否适当.
3、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分析
企业资产利用的直接成果是产品产量或销售量,通过产量和销售量与资产的对比,可以反映出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通过固定资产产值率和固定资产收入率的分析,揭示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变动的原因,评价资产的效益。
反映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是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同时也能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反之,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不高,则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不强。运用固定资产周转率时,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因计提折旧的影响其净值在不断地减少,以及因更新重置其净值突然增加的影响。同时,由于折旧方法的不同,可能影响其可比性.故在分析时一定要剔除掉这些不可比因素。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同时也能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反之,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不高,则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不强。
运用固定资产周转率时,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净值因计提折旧而逐年减少因更新重置而突然增加的影响;在不同企业间进行分析比较时,还要考虑采用不同折旧方法对净值的影响等。
四、 目前我国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应用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决策者重视不够
现在虽然有营运能力分析体系,但是有很多经营决策者并不十分关心有无实际做了这方面详细的分析,即使会计人员作了分析,经营决策者也几乎不看,致使很多企业不重视营运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
2、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在财务分析中的地位被弱化
众所周知,企业是否盈利是大家关心的首要问题,很多企业在做财务报表分析时,只对盈利指标进行分析,而忽视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或者只是做了简单的分析,使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在整个财务分析中被弱化。
3、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层次较低,利用价值不大
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工作受传统会计工作观念影响,往往只注重帐务处理,而忽略了财务分析。加上我国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建设理论发展较晚,加上我国企业发展独特背景,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对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只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深入分析企业营运能力,找不出引起企业营运能力变化的深层次原因,致使解决问题没有针对性,企业营运能力简单分析的结果可利用价值不大。
4、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数据来源存在不足
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的数据来源于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而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书面文件。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必将造成分析指标的不足和局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指标是财务分析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造成不足和局限.
5、会计人员专业分析水平低
目前许多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低,会计工作只停留在简单帐务处理上,真正意义上的财务分析工作开展的不够。由于缺乏专业分析能力,企业财务分析水平停留在较低水平,致使我国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建设工作严重滞后于我国企业的发展.
五、 完善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建设的几点对策
1、树立创新观念
不同的市场环境,需要不同的财务管理思路。只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思路与经营市场的发展变化相适应,财务管理才能成为推动企业经营的助动器。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供大于求是相对于一定时期、一定产品和一定企业而言的.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和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存在所有生产产品的企业均出现供大于求。这就告诉我们,在买方市场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成长、求发展,只有紧紧地把握市场需求趋势,站在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的最前沿,以不懈的创新来赢得生存,赢得发展。创造出领导市场的经营发展优势,就要求企业不仅要注意培育企业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育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能力,通过财务管理创新来推动企业的经营创新。
2、调整财务目标
现代企业已完全超越封闭经营的历史阶段,企业在创造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超脱社会环境的企业活动是无法存在的。在现代市场中,消费者对市场消费的需求,不仅讲求适用,更讲究良好的消费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注重健康的消费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注重自身消费与社会进步的协调统一.这就要求企业要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良好的形象、较高的信誉服务社会,提升形象。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的变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防止公害污染,发展社区服务,最大限度地创造企业无形资产。
3、加强成本管理
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最大的参考因素还是价格.所以降低成本,创造价格竞争的空间是买方市场下企业制胜的重要手段。加强成本管理,要切实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广泛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明确成本管理目标。二是全面开展“价值工程”管理活动。价值工程管理使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创造阶段,就注重成本控制,从而能促进企业在实现产品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三是强化成本分析,实行成本诊断。要定期地将实
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比较,进行认真分析,不断总结成本管理经验,纠正成本管理偏差,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4、制订信用政策
买方市场情况下,要有效地保护企业利益,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防范和杜绝经营风险。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市场发展瞬息万变,日新月异,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有所发展,企业信息使用的经营决策者对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营运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企业经营决策者只有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全部信息有着详尽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问题,及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重新规划和调整市场定位,进一步挖掘潜力,最终获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明海·论有效的财务分析模式
2。刘新华·企业财务分析的缺陷及对策
3。张苗·关于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探讨
4。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