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州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检测题

2020-02-18 来源:客趣旅游网
青州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检测题

缀稿:冀常海 张新梅 2011年5月19日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宿仇/宿将 翘首/憔悴 差额选举/差强人意 ......

B.殷红/殷切 俊俏/讥诮 ....

恪守不渝/溘然长逝 ..C.更迭/更正 疤痕/奇葩 封妻荫子/绿树成阴 ......D.埋怨/埋伏 翩跹/纤维 曲径通幽/曲尽其妙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演绎 蜗居 化妆品 与日剧增 B.安份 洗涮 一炷香 各行其是 C.缉私 按揭 增殖税 好高骛远 D.娇娆 飙车 放冷箭 要言不烦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文汇出版社精心打造的《文汇原创丛书》又添新丁:白先勇的《第六只手指》、董桥的《文字是肉做的》、李子云的《我所经历的那些人和事》。

B.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

C.‚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李强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办成。‛

D.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有荣誉,说让就让;他这个钢性子,大家都很欢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走在城墙上,俯视秋天的大明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惟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

B.贺岁大片《让子弹飞》创岁末票房新高,在影片中葛优和姜文的搞笑表演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

C.在排球比赛中,十六班同学顽强拼搏,把对手打得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D.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水平落后,这不是新闻;尽管从过程看,昨日清晨的那场欧洲冠军杯大战称不上经典,但仍足以令中超显得相形见绌。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1

B.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C.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制度,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D.许多地方以较低的价格征用耕地盖起高楼大厦,这给国家不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也给老百姓造成极大的利益伤害。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6—9题。

还回被割断的地名历史

刘洪波

据测算,湖北襄樊更名为襄阳,仅更改公章、牌匾、地图、证照等费用将不下亿元。这说的只是更名成本,而且是直接可见的成本。还有另一个看不见的成本在心理:对一些出生和成长于‚襄樊‛时代的人来说,地名的变化,会产生一种‚被掏空了的感觉‛。然而。无论直接的经济成本也好,还是间接的心理成本也好,如果更名是合理的,那么长远而言,不是大问题。只是提醒人们地名更改总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襄樊有60年历史,襄阳的历史是2000多年。襄樊源于襄阳与樊城,得名于l950年。那正是一个政权的初生期,襄樊隶属襄阳行署。此时襄樊为市名,或有区别于行署名称之意。但当时及后来很长时间,行署与治所名称相同的并不少见。两地各取一字以成新名。其实使我更容易想到‚晋绥‛‚鄂豫皖‛‚湘赣‛等根据地命名之法,这算是一种新的地名文化吧。尽管像武昌与汉口、汉阳合称‚武汉‛,这种情况也前已有之,但几个地名各取一字合成新名,确比根据地命名更为普遍。

地名一旦生效,影响当然巨大。一切历史,在新地名下书写;更重要的是,生老病死在新地名下完成,从而地名也变成很多人个人的历史。然而,每一次新地名生效,这样的事情都会发生,‚襄樊‛从无到有,同样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在政权初生期的兴奋中,人们对这个地名确曾有过‚非驴非马‛的感受。

但无论如何,行署襄阳仍然作为一个大地名存在,尚可使地名的历史温情延续。后来撤销行署,襄樊驾乎其上,襄阳仅为城市的一个区名。历史地看,襄樊替代襄阳,可视为地方命名上的一次篡夺,时任市委书记表示当时‚缺乏文化传承理念‛,就是这个意思。而另一个考虑,即‚为了照顾襄阳和樊城两地干部的情绪‛,作为曾经发生的历史,可令人哑然无语。在湖北,考虑两地情绪的地名,更荒唐的无过于‚荆沙市‛。这个在荆州与沙市的地市合并中专为照顾情绪而搞出的非驴非马的怪物,很快终止。两年之内,招牌两换,直接成本可谓高昂;但还是要看到,毕竟迅速变回‚荆州市‛,尚不至于如‚襄樊市‛这样,又制造了几代人的心理代价。

湖北襄樊复名襄阳,与其说是引起地名更名的新一轮风潮,不如说是引起人们对地名文化的关注。地名作为一个地方的标志,被视为最便捷、最具影响力的名片,从而成为不少地方用心琢磨的对象。更名本身有改旧布新的快感,一个简单的理由就能产生改名行动,我的家乡,原称沔阳县,县改市时,更名为仙桃市,据说是因为‚沔‛字难写,而且音近‚绵阳‛。更多的地方为‚擦亮旅游名片‛而改名,确实收效可观,而且旅游地点本身也大多具有文化内涵,这类改名中只有‚黄山‛替代‚徽州‛使人有些怅然若失。

换名需要多少成本,会带来多少收益,不足以衡量改名是否合理,而只能证明改名需要慎重。地名,更重要的是传承一份历史的温情。每一片土地,都曾经有无数代人生活,诗文歌赋、地方史志、记忆积淀、乡关所寄,依托于此,使人知道历史的厚度、大地的坚实,并产生地方认同、乡情史思。

2

当然,每个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不一致,不是所有改过名的都需要复归。但总体上说,如果可能,应该尽量还回被割断的地名历史,不成功的改名比比皆是,不能受制于几十年、十几年的误植而怕花钱。没有改朝换代,地名天翻地覆,这样的情况,历史上怕是少有。几十年前,张奚若指责‚轻视历史,迷信将来‛,近些年的地名乱象,也算是一个表现。

(选自2011年1月28日《凤凰博报〃刘洪波的博客》)

6.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首段所说‚巨大的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巨大的代价‛是指一个地方更名时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包括高昂的直接可见的经济成本和当地民众因地名变更所要承担的使之产生‚被掏空的感觉‛的心理成本。 B.在新中国政权初生期,‚襄樊‛这个地名从无到有,让当时的人们付出了心理成本,产生‚非驴非马‛的感受。

C.当年荆州与沙市合并时改名‚荆沙市‛,两年之内又复名‚荆州市‛,所付出的直接成本是高昂的。 D.虽然如今‚襄樊‛复名‚襄阳‛,但此前却因为已经‚制造了几代人的心理代价‛,所以心理成本的付出远比经济成本的付出更为高昂。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襄阳行署撤销后,‚襄樊‛驾乎其上,‚襄阳‛仅为城市的一个区名。历史地看,‚襄樊‛替代‚襄阳‛,是‚缺乏文化传承理念‛的,可视为地方命名上的一次篡夺。 B.为照顾两地情绪,荆州市两年之内,两易其名,招牌两换,直接成本可谓高昂,但毕竟迅速变回了‚荆州市‛, 尚不至于如‚襄樊市‛这样,制造几代人的心理代价。 C.‚沔‛字难写,而且‚沔阳‛音近‚绵阳‛,据说这个简单的理由就促成了‚我‛的家乡沔阳县在县改市时更名为‚仙桃市‛。

D.为‚擦亮旅游名片‛,‚徽州‛改名‚黄山市‛,尽管收效可观,而且该旅游地点本身也具有文化内涵,但多少还是让人有些怅然若失。

8.文中说‚改名需要慎重‛。下列不属于‚要慎重‛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一个地方更名后,必须更改公章、牌匾、地图、证照等,这些必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花费动辄上亿元,经济成本昂贵。

B.从当地民众的角度上看,个体的生老病死都是在特定地名下完成的,地名也是很多人个人的历史。一旦改名会让人产生‚被掏空了的感觉‛,民众付出的心理成本巨大。 C.每一片土地,都曾经有无数代人生活,诗文歌赋、地方史志、记忆积淀、乡关所寄,都依托于地名。地名,是历史传承的载体。更改地名往往会割断该地的历史文脉。 D.总体上说,过去改过名的城市,如果可能,应该尽量复名,以恢复被割断的地名历史,不能受制于几十年、十几年的误植而怕花钱。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讳辩 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

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讳①。‛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②‛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

3

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谥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

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之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释】 ①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单用其中一个字时,不避讳。如孔子的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②不讳嫌名:与人姓名音相近的字不避讳。下文‚浒‛、‚势‛、‚秉‛、‚机‛、‚谕‛均与唐代皇帝名音同音近。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贺不举进士为是 举:推荐 .

B.稽之以国家之典 稽:查核 .C.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止:到达顶点 .D.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 胜:超过 .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为犯二名律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

B.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C.与贺争名者毁之曰 微斯人,吾谁与归 ..D.乃比于宦官宫妾 家祭无忘告乃翁 ..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驳斥毁谤者观点的一组是

① 律曰:‚二名不偏讳‛。 ② 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③ 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 ④ 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 ⑤ 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⑥ 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2.对本文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有人为打击竞争对手,借口他父亲名晋肃,如果他参加进士考试,就犯嫌名讳,企图让他放弃考试。

B.韩愈曾经鼓励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在李贺遭到恶意毁谤,他本人也因鼓励李贺应考而受到指责的情况下,写下本文进行辩驳。

4

C.韩愈认为,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既不违犯‚二名律‛,也不违反‚嫌名律‛,毁谤者和附和者的言论,在法理上是没有依据的。

D.韩愈认为,周公、孔子、曾参都不避父母的名讳,而毁谤者和附和者却想超越这些古圣先贤,过分强调避讳,实在荒谬可笑。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3分)

②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3分)

③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8分)

溪居①

柳宗元(唐)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元和五年(810),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此地,并改名为愚溪。这首诗就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②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③榜:用棍子或竹板子打。

(1)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描述了怎样的场景?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4分)

(2)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柳宗元的诗是‚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一特点。(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出三个小题)(6分)

(1)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2)大弦嘈嘈如急雨, 。 (白居易《琵琶行》)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苏轼《赤壁赋》)

5

(3)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便胜却人间无数。 (秦观《鹊桥仙》) (4)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五、语言表达和应用(12分)

16.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概括出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4分)

瑞典皇家学科学院10月7日宣布,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其代表作有小说《城市与狗》(1963年)《绿房子》(1965年)和《酒吧长谈》(1969年)等,其中《城市与狗》使略萨蜚声国际文坛。

略萨的作品从社会层面讲,笔触相当广泛,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市镇市民、知识分子、艺术人物、官僚机构、军队等,都是他的描述对象。他的小说敏感地批判和揭露社会现实问题:如独裁统治、官僚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压迫、种族歧视、军警特务横行、党派竞争等。略萨坚信,‚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得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之一。《公羊的节日》体现了他对拉美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小说通过杜撰一个女人的所见所闻,再现拉美最血腥的独裁统治,将多米尼加共和国前独裁者特鲁希略魔鬼般的独裁时代,批驳的淋漓尽致。

略萨被誉为‚拉美结构主义文学大师‛,和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阿根廷作家利奥〃科塔萨尔、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并称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四大王将。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绮丽魔幻的叙述风格不同,略萨的小说更注重叙事结构的布局,经常会同时并行几条线索,然后逆转、反转,叙事技巧无与伦比。

理由: 17.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特点,另造一个句子。(4分)

例句: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从地平线上捡走草地上的珠玑。

仿句: 。 18.依次真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语序是(4分)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六、本题为选择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出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6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鞋说

我曾把鞋子说成是‚臭脚的容器‛,这看来是不对的。应该说,它是‚人生的容器‛。要知道除开睡眠时间,人剩下的时间大多是在鞋上度过的。随着昼夜交替,人交替着把自己搁在床上,装进鞋里。

鞋子因脚与土地的长期较量而出现,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鞋‛这个汉字造得有点意思,右边两个‚土‛相叠,鞋底是‚土‛。鞋面也是‚土‛。它真正是一路风尘。帽子虽高高地戴在头上。但它的重要性远不及鞋子。人可以不要帽子,却不可不穿鞋子。漫漫人生路上,会踏上多少刺脚的荆棘、硌脚的石块、烂脚的秽物?没有鞋子,人就是有一双铁打的脚板。也受不了刺、硌、蚀的摧残。鞋以自我牺牲为代价,帮助易伤的脚征服了路的漫长和崎岖。

鞋子因实用而存在,但它的存在已不具有形而下的意义。

对一个生命的祝福,往往少不了鞋子。乡村至今还有这样的风俗:凡小孩做满月、做周岁、做十岁。或是成人做寿等,送礼的至少要备一双鞋。那意思是祝福人家顺利、健康地走向新的人生里程。十岁那年的生日,我收到很多的礼物,但最中意的还是二娘送的一双黑帆布胶鞋。它是那么合脚、那么软和,穿着它走路,欢喜得让人连蹦带跳的。这让我今天想起来,还感到有一股生命祝福的深意在涌动。

过去的女性精于女工,但只有与你最亲密的女性才会为你做鞋。她大多是母亲、妻子或情人。常忆起儿时的冬夜,母亲在油灯下纳鞋底。她用顶针使劲地将针顶过厚鞋底,再用钳子夹住那露出的针尖将它拔出来,随后用手拉着针眼后的白线不停地抽。抽一截刺啦一声响。我在这断断续续的响声中渐渐睡去。次日一早,枕畔或许就卧着一双新鞋。鞋里装满了母爱的温暖。

‚文革‛时期,在村前那条碎石铺成的公路上,经常有所谓的黑帮分子被游斗。造反派不让他们穿鞋,让他们把两只鞋用绳子系了,挂在脖子上,扎脚的石粒刺得他们直蹦高,路上留下一串鲜红的血迹。

那些造反派还一个劲地在身后推搡。那是一种怎样的人间折磨!德国曾经有一个展览,里面有幅黑人抱着流血的赤脚痛苦万状的照片。一个叫弗里茨的人当众流下了眼泪,他办起修鞋店,建了捐鞋台——带动德国人逐年向非洲捐鞋。从对裸足受难人的不同态度,我们可以检测出这个人的善恶。要知道,鞋的有无关乎幸福与痛苦,鞋的予夺见出大爱与大恶。

鞋与脚还有一个合与不合的问题。鞋子最重要的品质不在美观,不在耐穿,而在合脚。鞋子合脚,人才能在人生路上迈开大步。鞋松不得,松了会不跟脚;也紧不得,紧了会不养脚。跟脚,养脚,才算得合脚。脚与鞋要经过一个磨合过程,才能达到‚合‛的极致。乡下人常言,三天穿不上是一双好鞋,三天穿得上是双草鞋。鞋子开始是要紧一些的,需用鞋拔子帮忙,才能勉强把人的脚装进鞋子里去,三天不舒服过后。就很跟脚、养脚了。现在不少城里女性只讲时髦、漂亮,不讲跟脚、养脚,彻底违背了人类穿鞋子的初衷,结果往往自虐如受刑,这真令人叹息。

鞋子是否合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人穿有形的鞋,也穿无形的鞋,人与鞋的关系可以上升到哲学层次。

7

当第一双鞋子穿在远古初民的脚上,人类就再也离不开鞋子了。从襁褓中那种底部塞满棉花的软鞋到能让人穿着行走的草鞋、布鞋、胶鞋、塑料鞋、皮鞋等样式的鞋,早已形成一个完整系列。鞋陪伴人的一生。陪伴每个人走过或平坦或泥泞的征程,走过希望的田野,也走过失败的麦城。各式各样的鞋负载着我们的生命,如同接力一般.把我们送抵一个个的人生驿站。‚人生能著几两屐‛是谢灵运说的话,意在劝导人们寄情山水。我们何尝不能把这句话视为对人生的警戒?流光不驻,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珍惜我们生命的鞋。

(2008年10月19日《中国教育报》第4版)

19.作者在文中阐述了鞋除了实用意外的哪些意义?(4分)

20.分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作者为什么把鞋说成是‚人生的容器‛?

(2)‚无形的鞋‛指的是什么?应当怎样处理与‚无形的鞋‛的关系?

21.文章第五段写到了母亲在等下纳鞋底的情景,请具体分析这一段描写的表达特色。(4分)

22.作者在文末引用谢灵运的话并抒发了一番感慨,对此应如何理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苏东坡传(节选)

林语堂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徐州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飓尺,此地区即在

8

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柳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络,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扑味扑麻在泥里跋涉,他亲身到军营去见指挥官。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百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而起。根据中国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克。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像征那种元素的性质。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

(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十三章‚贡楼‛)

19.选文第一段交等待了徐州哪些方面的特点?交代这些特点有何作用?(4分)

20.文本语言具备了传记文学应有的若干特点,请列举出三个方面。(3分)

9

21.文章在该画人物方面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具体作用。(6分)

22.苏东坡为了治水有哪些突出表现,这种表现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对这种思想根源你是怎样认识的?(5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要求作文。

小花问道:‚我要怎样的对你唱歌,怎样的崇拜你呢,太阳呀?‛

太阳答道:‚只要用你的纯朴的、简朴的沉默。‛

———泰戈尔

以上材料中小花与太阳的问答,引发你的哪些思考?请以‚小花的境界‛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10

参考答案:

1.A(B.yān/yīn;C.bā/pā,yìn/yīn;D.mán/mái,) 2.D(A.与日俱增 B.安分 C.增值税)

3.C(A‚《文汇原创丛书》‛书名改为引号,‚新丁‛加引号;B‚基石‛后的逗号应用分号;D项最后一个分号应改为冒号)

4.A(B. 无所不用其极: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手段都使得出来,贬义,不合语境。C. 前仰后合:形容大笑、疲倦、醉酒时,身体前后晃动。D.‚相形见绌‛中已含有‚显得‛之意)

5.B(A项‚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杂糅;C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D项‚不但‛应放在‚给国家‛前)

二、6.D(根据文意,‚巨大的代价‛既指‚直接的经济成本‛,也指‚间接的心理成本‛,但文中没有任何信息说明两种成本的付出是谁比谁‚更为高昂‛才是‚巨大的代价‛,所以D项的理解是不正确的。而A项是从‚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两个方面来理解‚巨大的代价‛的,B项是从‚心理成本‛这个方面来理解‚巨大的代价‛的,C项是从‚经济成本‛这个方面来理解‚巨大的代价‛的,在A、B、C三项中都没有使用比较法来说明两种成本的付出是谁比谁‚更为高昂‛,因此都是符合文意的)

7.B(根据原文信息,当年取名‚荆沙‛是为了照顾在荆州与沙市的地市合并中的干部情绪,而后来由‚荆沙‛变回‚荆州‛则不是‚为照顾两地情绪‛了)

8.D(属于‚要慎重‛的表现或做法,而非‚原因‛) 三、(12分,每小题3分) 9.A (举:应考。)

10.C (介词,和、跟。A.动词,是;/介词,为了;B.连词,表假设,如果/动词,好像。D.副词,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反而‛等;/代词,你的。)

11.C (③说明周公和孔子确定礼仪法度的特殊身份,不是用来驳斥毁谤者的论据。⑥宦官宫妾为避代宗李豫、玄宗李隆基的名讳,不敢说‚谕‛‚机‛,与作者的观点相反,不是用来驳斥毁谤者的论据。)

12.D(孔子‚不避父母的名讳‛不合文意。孔子是‚二名不偏讳‛。) 四、(24分) 13.(10分)

①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附和(这种意见),也主张这样。(3分。‚察‛、‚和‛‚倡‛各1分)

②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将获罪。(3分。‚明白‛、‚且‛‚得罪‛各1分) ③不努力学习曾参、周公、孔子的品行,却要在讳父母的名字上,去努力超越周公、孔子,也可见他们的糊涂了。(4分,‚务‛、‚孔子之行‛的‚行‛、‚惑‛各1分,句子通顺1分)

14.(1)第二联描述了主人公与农田菜圃为邻,如同一个山林隐逸之士的闲适生活。第三联描述了主人公的归隐生活:清晨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偶尔荡起小舟,纵情山水,直到天黑才归来。(2分)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故作旷达、强作闲适、独来独往的幽愤者

11

形象。(2分) (2)这首诗表面上看似只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和忧愤。(2分) 开头二句,耐人寻味。诗人以反意落笔,久为做官所‚累‛,这次贬窜南荒为‚幸‛,包含着辛酸的苦笑。‚闲依‛、‚偶似‛两句,既强调了闲适,又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两句,看似自由自在,实则孤独寂寞,透露出了诗人的强作闲适。(2分) 15.(6分)

(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小弦切切如私语 侣鱼虾而友麋鹿 (3)只是当时已惘然 金风玉露一相逢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五、(12分)

16.(4分)小说批判和揭露现实,反独裁;小说注重叙事结构的布局,叙事技巧无与伦比。(共两个要点,每点2分)

17.(4分)示例:春风从雪山上慢慢走来,用她那神奇的画笔,不知不觉中为大地画出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句式修辞各2分)

18.(4分) ③④①②⑤ 【解析】( ③句‚前两者‛承接上句‚贫二代‛‚拼二代‛,④照应上句‚富二代‛;①紧接‚误解‛‚偏见‛转入改变对‚富二代‛的看法之必要,②句中‚也‛照应第①句) 本题考查语言应用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六、(18分)本题为选择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出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

19.(4分)①祝福生命,②承载母爱亲情。③检测人的善与恶、痛苦与幸福。 ④启迪人们思考束缚与保护的关系。(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6分)(1)①鞋负载着‚形而下‛的肢体。人的一生除开睡眠,剩下的时间大多是在鞋上度过的。(1分)②鞋还负载着许多(‚形而上‛)的精神,能给人生命的感动和启迪。(1分)

(2)‚无形的鞋‛指人生中的限制、束缚、规矩等,它对人而 言既是束缚,也是保护。(意思对即可)(2 分)

处理方法:①选择‚合脚的鞋‛,即选择适合自己的规矩、制度等来约束人生。(1分)②要给自己一个适应规矩、制度等的时间,逐渐磨合、适应。(1分) 21.(4分)① 多角度描写。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母亲纳鞋底的情景,表现出母亲的勤劳、灵巧。

② 细节描写。通过母亲深夜纳鞋底的细节,表现鞋承载着母亲深深的爱,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的敬仰、感激和缅怀之情。

③‚顶过‛‚夹住‛‚拔出‛‚拉‛‚抽‛等动词使用准确、生动,极富感染力。 (每项2分,任答两项即可)

22.(4分)谢灵运的话原意是:人生苦短,一辈子能穿几双鞋呢?劝导人们及时行乐,寄情山水。(1分)作者借用来警戒人生,表达了珍惜时间、珍惜生活、珍惜生命,走

12

好人生之路的愿望。(2分,意思对即可,只照抄‚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疼爱我们生命的鞋‛酌情扣分)

起到了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1分)。 (二)(18分)

19.(共4分)选文第一段交待了徐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具体环境,丰富的物产和自然风光。(2分)交代这些方面的特点为下文写苏东坡苦心治理水患和创作大量作品埋下了伏笔。(2分)

20.(共3分)(1)平实;(2)准确;(3)概括;(4)大量使用数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答出点即可得满分)

21.(共6分)(1)五安石曾设法疏浚黄河水道,付出昂贵代价,工程竟归失败。用以反衬苏东坡治水方面的突出才能。

(2)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被他劝回。用以说明苏东坡有一定的影响力。

22..(共5分)表现:奋不顾身,不顾个人安危;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有超人的智慧与才能(2分,答对两点即可)思想根源:关注民生疾苦,为国家分忧解难。(1分)

认识:(2分,答案略。学生只要扣住思想根源的某一个方面,表达出自己对这种思想根源的正确认识,语言通顺即可)

七、(60分)23参照2010年高考山东作文评分标准。

评分说明:①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②字数不足,在结构完整时,每少20字扣1分。③要写出自己的见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④以45分为基准分切入。好作文要打在54分以上乃至满分;差作文总分可打在35分以下直至0分。

13

【文言参考译文】 我给李贺写信,勉励李贺去考进士。李贺考进士已被提名推荐,同李贺争名的人诋毁他,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不去考进士才是正确的,勉励他去考的人是不对的。‛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附和这种意见,也主张这样,大家说的话完全相同。皇甫湜说:‚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将获罪。‛我说:‚是这样‛。 律令上说:‚名在用到其中某一字时不避讳。‛解释它的人说:‚譬如(孔子的母亲名‘征在’,孔子)在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就属于这种情况。‛律令上说:‚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 解释它的人说:‚譬如‘禹’与‘雨’之类就是这样。‛现在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去考进士,是违背了二名律呢,还是违背了嫌名律呢?父名晋肃,儿子不可以考进士,那么倘若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避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制订礼法制度来教化天下的,不是周公、孔子么?而周公作诗不避讳,孔子不避母亲双名中的单独一字,孔子作《春秋》也不嘲讽那些名字与亲父相近的人。周康王钊的孙子,谥号是昭王。曾参的父亲名晳,曾子不避‚昔‛字。周朝时有个人叫骐期,汉朝时有个人叫杜度,这两个人,他们的儿子应该怎么避讳呢?难道为了要避父名的同音字,就连他们的姓也避了吗?还是就不避同音字了呢?汉代讳武帝名‚彻‛为‚通‛字,但没有听说又讳‚车辙‛的‚辙‛字为别的什么字;讳吕后名‚雉‛,遇到‚雉‛字就改称‚野鸡‛,但没有听说又讳‚治天下‛的‚治‛字为别的什么字。现在臣僚上送奏章、皇帝下达诏旨,也没听说要避‚浒‛、‚势‛、‚秉‛、‚机‛(分别与高祖李渊之父李虎、太宗李世民、世祖李昞、玄宗李隆基的名字同音)这些字。只有宦官和宫女,才不敢说‚谕‛和‚机‛这些字,以为这样是犯忌的。士大夫的言论行动,究竟应该依照什么法度呢?总之,无论是考据经典、质正律文还是查核国家典章,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呢? 大凡服侍父母能像曾参那样,可以免遭非议了;做人能像周公、孔子,也可以说达到顶点了。而现在的读书人,不努力学习曾参、周公、孔子的品行,却要在讳父母的名字上,去超越周公、孔子,也可知他们的糊涂了。周公、孔子、曾参,终究是无法超过的,想超越周公、孔子、曾参,却让自己等同于宦官、宫女,那么难道宦官、宫女孝顺他们的父母,还胜过周公、孔子、曾参吗?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