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归因分析简介

2020-07-25 来源:客趣旅游网


归因分析简介

归因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套从其本身经验归纳出来的行为原因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外源),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稳定性),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可控性)。

内因,指存在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以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如将行为归因于个人特征,称之为内归因。

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如果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之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综合归因: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之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二者的影响,这种归因称之为综合归因。

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确定,失败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则是一种自我防卫。

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少他人成功对其带来的压力,

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被内归因。对他人的成败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以保护自我价值,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误差。

主要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以人心理活动为基础的研究内容,在此过程之中需要了解的是某些心理状况对行为的引导。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可以体现为两个方面分别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原因,以及心理活动对行为的指导作用。其实这两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之中是同时出现的两种过程的体现。而归因理论则是心理咨询师研究的重点内容。

其实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如果能够通过人心理活动的反应进而可以从中寻找得到某些规律,从而预测出被研究者的行为趋向,或者可以对其未来行为进行控制或者导向,这就是归因理论概念的释义。其实它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心理学和人力管理学是有着交叉现象的出现。所以其研究成果是非常丰富的,目前归因理论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不变性原则,折扣原则以及协变原则等。其实,从现实的表象进行分析,归因理论正是由此为契机进行研究,从而归纳出一般性规律,作为生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的延伸。

归因的另一种是以是从动机的角度出发探讨人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状态体现,其也是在此过程之中有着多样化的表现。人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些时候是多种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此,归因理论可以作为其中思考的一种依据和方向判断,作为心理咨询师工作上的指导。

相关理论

控制点是罗特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观点。认为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内控者:对某些人来说,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所以他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此类人的控制点在个人的内部,称为内控者。

外控者:认为个体生活中的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而个人努力无济于事,这类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控制点在个人的外部,称为外控者。

由于内控者与外控者理解的控制点来源不同,因而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相同。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而外控者看不到个人努力与行为结果的积极关系,面对失败与困难,往往推卸责任于外部原因,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企图寻求救援或是赌博式的碰运气,他们倾向于以无助、被动的方式面对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遇到愉快或成功的事,进行内归因能增强自信,有利于心理健康;遇到不愉快的事,外归因则能缓解压力。

影响因素

(1)社会视角的影响,由于人们在归因上的社会视角不同,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有明显的不同。

(2)自我价值保护,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

(3)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将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刺激客体的原因。

影响归因的因素还有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宗教术语

归因(Imputatio),基督教神学救赎论术语。包括“归功”和“归罪”两方面。在归因问题上,各派常发生争论。例如新教声称,因信基督而得救者,罪恶得到宽恕,这应归因于基督耶稣的救赎,不在于自己是否做补赎。天主教则认为,犯罪者得到宽赦和灵魂得救,虽然必须依靠耶稣的救赎,但应归因于自身的善行,履行教会的规定而做补赎。又例如,新教有些派别认为人类始祖犯罪之后,整个人类的本性已堕落败坏,个人得救与否都由上帝决定,人犯罪和是否可以得救不能单归因于个人。天主教则认为始祖所犯的罪虽然累及子孙,人们得救也依靠基督的恩宠,但个人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愿意接受恩宠而改恶从善,故人们犯罪和是否得救,也须归因于个人。这一争论自古代教父时期即已开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