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2021-10-27 来源:客趣旅游网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作者:江鹃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21期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使社会和学校不仅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还开始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价值观念还不成熟,是其性格养成和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重要角色,也是接触学生时间最长的老师,和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密不可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现状,并为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起到积极影响。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由于生活阅历有限,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社会经验也比较薄弱。在文化日益开放和多元化的社会中,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德育教育面临诸多考验。因此,班主任必须要从小学阶段抓起,通过自身管理观念的转变和管理方法的优化,深入了解诶学生群体,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方案,提高德育教育的工作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养成提供支持作用。

1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渗透德育的意义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要求班主任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和知识增长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德育教育要求各班主任老师必须要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通过多样化的管理方法,纠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道德素养。德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定位,还能够提高其在集体生活中的适应力,提高其在自主管理中的认真负责、自律以及换位思考的优秀习惯。 2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的问题分析 2.1过多强调纪律,忽略德育教育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是依靠铁一般的纪律。然而严格的纪律管理有效,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产生缺失,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被长期忽略,道德品质的塑造也产生缺位。随着教育的发展,虽然有班主任开始注重德育教育,但还是在管理过程中过多的强调纪律

的遵守。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产生委屈心态,不服从管教,不良的情绪无法及时疏解。即使学生不再触犯班级管理条例,久而久之也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 2.2管理方法单一,师生关系疏远

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方法,除了依靠定制班规班级之外,缺乏丰富有效的管理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希望与老师建立起友好的师生关系。然而单调的管理方法不利于拉近师生距离,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关心,虽然了解道德准则,但在内心并不一定认可。在班级中也得不到过多表现自己的机会,更得不到老师的激励,师生关系逐渐疏远,德育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变得可有可无,效果不佳。 3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3.1转变管理观念,强化班主任引导作用

要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要首先转变班主任老师的管理观念,重视道德品质素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探索多样化的管理方法和激励手段,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开展班级管理。与此同时,增强与学生的沟通频率,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距离的拉近,增加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发现,从而进行有效的疏解。在管理过程中,还要强化班主任老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塑造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的班主任形象,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 3.2通过班级干部轮岗制开展民主管理

班主任可以通过民主化的班级干部管理制度,强化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主管理意识。对传统的班干部制度进行创新,采用轮岗制的管理机制。班级职务的数量是有限的,而渴望当班级小干部的学生却往往占班级半数以上。公开选拔票数较高的学生,优先担任学生干部,但后面的几位往往就与其所向往的职位失之交臂。为了消除落选同学的失落情绪和遗憾,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班级选举实际,在班里建立班干部的轮岗机制。按照选举得票数量的高低,每学期依次担任班干,扩大班干部担任的覆盖率。这样能够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来,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理解,换位思考,提高班级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3.3采取激励措施强化德育效果

班主任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进行正向或负向的激励,通过外部力量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座谈会,与学生畅谈班级近况或者社会时态,通过对见闻发表感言来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念变化对传递正能量、态度积极的学生予以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对价值观念出现偏差的及时纠正。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对,在轮岗机制中表现优异的。班干部进行严惩,任期或举荐到学校参

与优秀干部评选等激励方式,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作出肯定。在受到老师的关注之后,学生一般会更具有成就感,从而扩大正能量的影响范围,在班级甚至学校范围起到德育效果的强化。 3.4树立道德品质模范

班主任可以树立道德品质模范,通过宣扬学生之间的好人好事,对符合德育教育理念的行为作出表彰,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起到促进作用。模范的树立相当于标(下转第86页)(上接第82页)杆,给学生以方向,让学生有努力的明确目标,有效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模仿心理,全面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班主任还可以从外界引入道德品质模范。比如将感动中国人物的视频进行剪辑,每周进行播放;或者社会中的感人事迹在班级内进行分享;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心得或知道的其他事迹进行分享,在班级内形成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 3.5建立家校合作

班主任应当和学生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而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当代学生的家庭状况差异较大,班主任在了解过后,应当格外关注如单亲家庭等特殊情况,给予这些家庭的学生更多关爱和沟通。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交换学生在家庭和校园内的状态信息,通过家校联合培养,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起到更契合的培育效果。不论任何一方发现问题,都可以通过密切的交流,为学生疏导情绪,构建起全方位的良好环境。学生家长的反馈是对班主任德育工作效果最直觀的评价,班主任要重视家长的意见,使德育教育方案不断优化。

3.6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班主任要和学生共同商议,采用民主的方式共同建立科学的道德品质评价体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等课程,明确德育教育的具体评价指标。基于对德育的整体认知,使学生对自身有更加清晰的定位,并且知晓在集体生活中应当规范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体现自主式的班级管理价值,正确的处理个人不良情绪,改善人际关系。评价体系的应用还可以延伸到外界,使学生重新认识世界和周围生活环境,形成完善科学的价值观念。 4结束语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是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为了提高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效果,班主任要积极转变自身观念,不断创新,通过班干部轮岗、强化激励、树立模范、建立评价体系等方法,优化德育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项优秀品质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开燕.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语文课内外,2020(13):235. [2]吴四凤.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方法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03):242.

[3]左玉秋.浅析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速读(上旬),2019(09):221.

[4]郭艳.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数码设计(上),2019(08):283-284. [5]曾玉兰.浅析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魅力中国,2019(29):

1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