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2022-02-26 来源:客趣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3月 黑克江教育学院学报 J。l1n of Hvilon ̄jiang College 0{Education Mar 2【.m VoI 21.No.2 第21卷第2期 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白晓会 (双鸭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枝,黑龙江摘双鸭山 155100) 要:大学校西文化建设问题的凸现,是中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杜套挑战的必然要末和自觉选 释。在办学思想、办学制度、办学方式和办学传统四种认识形态的基础上.从分析校园 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人手 井结合哈怫、北太等一流天学的实践经验,探计校园文化建 设的思路 关键词:天学;技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中圈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一文章编号:1001—7836(2oo2)02一Ol08~03 理的规范条例、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要求,另外还有 习惯、礼仪、校风、班风和学风等。它反映了高校 的文化准贝l;,它在发挥规范作用的同时,对学生进 行导向、调控和纪律训导、优良的班风枝风、严谨 、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一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校园支化,既有 般意义上的文化特征 又有因大学作为社会文化 的思想和中心而不同于其他社会文化的内容。因 此,我们在对大学校园文化界定的同时,必顽要明 确校固文化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垒体成员共同拥有的 价值观念和意义体系.既为大学生全体成员所创 造.同时又塑造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这个群体,因 此.笔者认为: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历史发展 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不断完善的,反 映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独特 于其他杜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 从组成上看大学校园文化包括四种文化认知形 态.即办学思想、办学制度、办学方式和力.学传 统。大学校园文化.就其性质而言.具有大学系统 组织要素和大学联系外部环境的中介的双重属性。 过去我们更多地是从校园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关系 上,即校园文化的中介属性进行思考。而按照文化 学关于文化的层次分化理论,应把技园 化作观念 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层次分解 来体会,赋予制度、物质形态的文化 具体的内 涵,这就从理论上要求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从 下四个层面展开: 1.学校观念文化建设。“学校观念 化是指一 所学校赝追求和实践的肇技精神、学校观念以及与 之密切相关的一整套教育观、学校观、课程观、教 师观、学生观、质量观等等。 学校观念文化的核 心是办学思想,它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学校发展的 根奉动力。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观念、高等教 育理论在大学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充分交流与融合, 是大学办学思想产生、形成的文化沃土与营养 2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是一种规 范和习俗文化.包括教学科研的规章制度、组织管 108 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更能对毕生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文化素质教育,加强了色的有效 性和方向性,碱少了盲目性和自发性。在更深层 上,制度文化还将给学生带米一种独特的管理思想 和教育理念。 3.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是指体现 学校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的一切建筑、环境和 设备的集舍、构成学校教育的“物质情境 (the ph) ̄ie.al situalion)是学校办学方式的集中体现。使 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处建筑都具有文化内涵和 教育意义,是许多数育家所追求的It标,也是实现 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 外层表现.包括教学科研设施、工作生活场所以及 校园绿化环境等、体现着大学理想和人文精神。 4.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学校精神文化是办学传 统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核,其棱心是 校园精神。它不仅具体外化为前三层文化,而目还 是一种独立的“类实在”:一所高校的历史传统、 精神氛围、理想追求、人文气象是最具凝聚力、向 心力和生命力的,是该校最具特色的标志。它最探 刻地、稳定地体现了校园群休的共同价值、理想、 信念和情操.也最能在学生心灵上刻上日j迹,让学 生有种归属感、自尊感和健命感 北太的爱国、民 主、科学和创新精神.清华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严谨求实的精神.使得这些学府永远放射出青春创 造的光芒,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才,创造出大量 的高水平的科学文化成果。 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棱困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整体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弓『起1一泛的重视和关注。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就强诃要搞好校园 文化建设。目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不尽如人意 的。一些青年爱上学不爱读书,重知识不重教养, 重修饰不重修身.文化求准不高 价值观功利化, 知、行背离,人格价格化、平庸化、物敞化,成为 拜金主义者、享乐主义者、极端个人主义者 有些 大学生轻视优秀传统文化,疏离高雅艺术,审美能 力低下,审美趣味平庸,追求肤浅低俗的感观享 受。分析以上现象,可以发现我们的大学校园文化 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从办学思想看,埘照我国大学杖园文化现 状,“重心偏低”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所谓重 心.是指办学思想、办学制度、办学方式和办学传 统等大学校园文化中的地位等级分布状态。理想的 大学校园文化应当包含这四种结构性因素,如果缺 少办学思想因素或其它因素则会影响到大学校园文 化系统的功能驶功能 涮。从实际看.中国太学由 于长期受计划体制制约,外部对大学 包得过紧、 管得过严、统得过死”不利于大学内部形成和发展 大学办学思想,太学办学思想在大学校园文化结构 中的地位极不巩固、这一历史现状与社会转型时期 中目大学财社会的主动迂应之问的矛盾十分突出. 必须通过大学内部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条件他 这一矛盾朝着有利于大学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 向转化。 目前,我国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多以开展学 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 育、艺术和蝎乐活动为基本手段,主要集中在生活 文化层次上的建设,即是一种低重心的基础建设, 办学制度是办学思想的具体化和集中反映。过两种 形态或称层次的大学校园文化,在《中央关于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 [1994]9号文]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部分”,未 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认识与实 殴两个层面上我国大学校园文化“重心偏低”。究 其原因,是由于中国太学内部长期以来缺乏高岳位 大学校园文化赣以产生与生长的文化土壤——办学 民主与学术自由这一高等教育进行文化选择与创造 的必可少的条件。大学内部办学思想的 缺位”, 不仅表现在大学校园文化的低重 tL,,还直接制约着 大学制度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以致大学内部制度文 化建设容易为大学外部各种社会条件的变化所 左右 2从办学制度看,校园制度文化的隐性规范作 用力度不够。学校的办学制度文化的形式体现出来 是指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既包括一些显性的通 过文字加以明确表述的规章制度。也包括一些豫性 的通过无意识认同和简单行为规范而构成的规章制 度、前者如《学生守则》《教师守则》《办公室工作 要则》等,后者姐不同文化主体之间日常交往的方 式,学生生活世界中的晤言和行为禁忌等。而我们 在过去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常常忽略后一种制度文 化的隐性作用.即忽视“人 的建设。现在许多学 校的教师和学生对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的反映是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这严重影响着校崮文 化的育人作用。 3.从办学方式看,很少有高校能将校园文化建 设与学科设置结合起来,大学校园内忽视人文几乎 成了一种普遍的教育价值取向。“实行改革开放和 市场经济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物质 财富迅速增长,然而物质的膨胀伴随着精神的萎 缩,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道德滑坡。人文精神 的缺失极大地影哺着四化建设的进程”对此.扬振 宁先生曾告诫:“忽视人文,中国将付出极大的代 价! 然而,综观20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取 向,重科技、轻人文一直是主流趋势。人文环境的 熏陶作用,仅被人当作德育工作的一个小环节而难 得受到重视。大学校园中科技类课开设的共同课 中,文化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也不过凤毛麟角。校园 文化建设只能在有限的课外活动时问里为呼唤文化 敲敲边鼓”,而在文化转型的历史潮流中.更多的 人文精粹,诸如悠久的历史文化、爱国主义自信一Lt, 和自豪感、艺术美感等,它们对于太学生素质修养 所起的作用也在自身难保的人文价值取向中显得鞭 长奠及。 4从办学传统看,现在国内许多高校虽然重视 精神文化的作用,但却将校园文化活动停留在一些 浅层次的文化的消费活动上。 由于不能处理好通 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关系,使得太量拥俗文化、模 仿文化、荒诞文化在校园内流传 流行文化在高 校太有市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俗,但对大学生来 说,通俗决不能成为文化的主导。在文化转型的过 程之中,我们常对涌人校园的各种文化不加分析而 通统吸纳。高格调、高品味、艺术上严肃、思想理 论性强、反映社会问题辣刻的文化内容、应太力倡 导并努力推广;表面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内容 浅俗平庸,把形式与实效割裂开来 决不是“建设 性”的校园文化。因此,切不可迷恋于一时的世俗 文化 如气功热、舞会热和畅销书热等,而要坚持 把学术性、创造性和娱乐性统一起来。学术性的精 英文化应该占主导地位,世俗的大众文化决不能喧 宾夺主=北太明令禁止某些当红摇滚歌星来校举行 演唱会,声明即使免费也不行,该校女生一致抵制 主办“大学生之星”比赛(一种商业性的选美活 动),这些应给我们留下辣刻的启示。 三、对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从结构——功能原则看,一个事物的基本功能 是由事物的基本结构确定的。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 设,使其更有效地发挥育人功能 实质上是一个在 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对校园文化结构的调整问题, 最终要落实到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几种认知形态之间 的关系诃整中。 I.从办学思想出发,实现重心转移。重心转移 是在一定条件制约下由过去或当前突出某种文化形 ・10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态技园文化内容的地位转移到计另一种文化形态杖 园文化内容方面的突出与强调上来。中国社会当前 所进行的文化转型.从理论上说是一个文化选择与 创造的艰难过程。文化整台作为大学办学思想的根 本机制,表明大学文化成员具有进行文化整合主 体,同时体现了被整合的文化对象具有多元性。 “照搬”“章来”或“移植”都不是过种文化转型的 正确途径。尢学办学思想只有在充分交流、融台的 基础上依靠大学成员尤其是大学校长和广太被职工 的主体选择、价值判断才能构成大学校园文化的实 质内容。 努力发展大学办学思想这一形式的校园文化, 是大学四个现代表现出特色与个性的保证 综观中 外高等教育发展史,办出特色的世界著名大学都具 有独特的大学办学思想,“藏斯廉星思想”之于威 斯康星大学、美国高等教育史中两次人文精抻复必 热葡中赫钦斯的“百部名著 主张,暗佛大学1945 年的《自由社会中的基础教育》报告 及8O年代 的厄斯特博耶主张实施的“综台核心课程”方案等 等,对于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等在发展过程中各 领风骚、个性纷呈,起到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正 是一种独其特色的大学办学主张、办学思想的提出 与产生,经过办学实践的不断检验,演变成了世界 高等教育发展的种种趋势。 2从办学制度出发,重视“人”的建设。大学 制度文化的建设,不是表面上制订几套规章制度, 出台几套法规政策所能完成的 特别是在这样一个 文化转型问题凸现的社会历史时期,当这些显性措 施已不能压倒“当代大学生有知识、没文化’。的刺 耳怨声时,重视“人”的建设就提到了一个更为重 要的位置上来。首先,学校要对素质低下,不能瞪 行职责的人员进行教育或淘汰,优化大学的育人环 境;其次,给学牧中“文化处境不利”的人群以真 诚的关心和帮助,预防克服文化歧视和文化伤害, 使他们从文化转型的文化不利或文化自卑状态中走 出来,重获文化自尊;第三,从优良的班风、校风 建设^手,在更探层次上带给学生独特的管理思想 和教育理念。寮元培主持北京大学,“第一要改革 的是学生的观念”,他在就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 章:“一日抱定宗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而非升官发财之阶梯;二日砥砺德行.诸君事业大 学,当能柬身自爱,热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 薄;三日敬爱师友。”蔡元培的这篇宣言书,一荡 旧京师大学堂积习深重的腐滞气息.对于改革北太 的办学制度、风气起到丁极大的作用,使北太形成 了在中国独树一帜的文化氛围。 3从办学方式出发,增设文化艺术课程 “人 是一种动物,悬挂在他自己编织的有意义的网上” 美国 宫“研究和发展教育”专题小组在一份报告 中蜕:“杰出的科学家不是局限在个人专业领域内. 1l0 通癌和熟悉人文艺术学科,能促进优秀科学家变得 更加敏锐,视野更加开阔。”为此,在大学校园内 开设文化艺术课是发展科拄教育的重要保证。如确 认人文学科辅修专业制和 双学位制、开设人文选 修课等。世界上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有较高的人 文化艺术修养,证明了科学与艺术的对立统一关 系,爱因斯坦既是科学家,又是音乐家;我国获得 “国家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称号的钱学森同志说: “艺术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探刻理解使 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的思维 方珐 ”可见,高校开设文化艺术课程不会影响专 业知识教育,反而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专业知识。 4.从办学传统出发,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 水平。我们要建设、营造的学校的整体环境,即校 园文化品味包括:学枝的历史传统、学术风尚、管 理风格、课外活动、群体气氛、社团生活、景观布 簧和建筑设施等。这种高品味的文化环境的营造, 需要加强学术性、创造性和妮乐性的统一。当代中 国社会正在从匮乏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文化传 统的转向、整个文化体系、文化结构的总体转型客 观上要求大学文化在这种转型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品 味层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韦怕 新教伦理与资奉主义精神 [M].成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2]伯特兰,罗素.教育是否有害?[J].中国走学 教学,2001,(3). [3]雅斯贝斯.什幺是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 1991. [4]罗素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济南:山东人 民出版社,1996 [5】蔡元培.就职北大枝长之演说[A】.蔡元培教 育论著m-[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潘懋元.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文化选择与创 造[J].高等教育研究》1995.(4). [7]玛波.肖明.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建构[J].吉 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4). [8]邴正.社会转型时期的知识价值观理论学习 与探索,1997,(4). [9]王大中.世纪的呼唤——清华大学教育思想讨 论启示[z]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0]李北群、曲长延.较园负面文化探析[J].高 教研究与探索.1997,(1). [“]粱柱.蔡元培与北京大学[J].教学与教材研 究 1998(2). [12]田建国.弘扬中华民嵌人文精神——从高枝文 化素质教育谈起[J].文化研完,1998(3). [13]沈蛙英.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 高等教育论坛,199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