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教育之美在于度》有感

2021-12-02 来源:客趣旅游网


读《教育之美在于度》有感

凡事皆有度,而教育尤是。学期内再次拜读马良老师的《教育之美在于度》,我这个教育菜鸟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教育思想有深度:以人为本,感动自己

要教育好别人,得先教育好自己。初上讲台的马良老师认为教育没什么大不了,就是凶一点,就能考好成绩,就是好老师。后来一系列的教育失误和失败案例点醒了他自己。在担任第四、五届班主任时,不再“以学为本”“以分为本”,而是“以人为本”。以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和教育者。就像每一个孩子不应该成为父母的附属品一样,学生也不该被老师物化,不应该成为老师去获取荣誉成绩的商品。只有当你真正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而独特的存在个体时,老师才能注意到学生的人格,才能与学生民主、平等地相处,从而更加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和需要,成为学生生命中的领路人。

一次感动胜过100次说教。虽然我还无法用教育实例来分享,但从身边事和育娃的过程中,我感同身受。如今,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多数现代人都陷进了忙时代的怪圈,在赚钱为孩子提供更优物质的循环中,很多人无暇顾及孩子,更不用说懂得孩子。即使忙里有闲时,也总是自顾不暇地把手机、遥控往孩子手里一塞,然后人偶般坐在孩子旁边一动不动。每每孩子学习心不在焉,一不如意就吵吵闹闹,成绩表现不是别人家孩子时,家长们便会急火攻心,对孩子就是一顿说教甚至一阵责骂。家长们以为孩子懂得了自己,结果会发现一句都没听进更不用说改变了。我的女儿月亮现在4岁半,也有让我和她妈无语无奈的时候,但从未哭闹滚过地,沟通总有效,喜欢讲道理,让我们成为了天使爸妈。没有条条框框总结过为什么,而从马老师这本著作中,从“以人为本”的思想中能反射一二。

做父母也好,做老师也好,真正在陪伴和教育过程中感动了自己,我想必定会感动孩子的。

二、教育教学有梯度:轻重缓急,精巧新活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复杂多变的鲜活生命,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都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先的设计进行,也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切忌轻事重拿。很多时候,教师只要听见报告或看见违者,总会摆出一副预知事故不顾对错一顿批斗,效果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这就要我们教师随时变换角色,课堂上是诲人不倦的授业者,下课后就是平起平坐的好朋友。所以,当处理事情时,应做到缓得适时,急得恰当,这样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屡犯屡不改的倔强孩子,应采取延长教育法,让他们在自我反省、自我对比中得到实际改变。再如当学生做了好事,尤其是后进生,孩子迫切想得到教师表扬,这时,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如果延时了,效果就不够理想。孩子始终是孩子,奖惩有别有度,才能真正得到孩子的信任和拥护。

教学是教师每天工作的核心之一。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教师的“精、巧、新、活”直接影响着学生所得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如何做到精巧新活,马良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比如教学目标的确定。基础性目标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是必须在教学当中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教学核心目标,是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的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往往是课堂核心教学内容。将目标设置清楚,加以学生情况设计更精,教学的第一环节就才算完整。

比如课堂提问的设计。如何充分地调动学生已知的,并激发学生思维去获取未知的,

教师就得在课堂提问上下下功夫了。将提问设计做到精巧新活,因为这样的问题更接近或略高于学生智力水平,才能激发学生思考,才能使“教会知识”转变为“教会学习”。

度,体现在教师思想、教育教学的各个细节中。教育之路漫漫,唯有不断求索,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才能有所得,才能成长,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