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国务院出台的解决大学生就业的6项举措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2.鼓励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3.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进伍服义务兵役;4.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5.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6.大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3学生工作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怎么解决?
我认为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就业问题,这不仅是学校关注的问题。家长关注的问题,更是全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一、社会重视,政府支持,学校力行。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学校把学生的就业问题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多增添各式各样的就业培训,实践等机会。二、学生辅导员在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思想的指导,在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等。三、学生要认清自身的长短处,对自己有科学合理的审视观,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卑微低下。积极规划自己的学业计划,专业学习之余,多参与社会实践,增长知识等等。辅导员工作最艰难的部分是如何把握新生入学教育,使学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一、新生入学教育包括:校史、专业、校园环境的熟悉等二、请毕业或在校的优秀学生与新生进行交流,传授经验与指导如何规划大学学习。三、参与校园、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4如何开展第二课堂如何开展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掘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对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展第二课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抓队伍。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党团组织、班级和社团等组织来进行,一支信得过、靠得住、有凝聚力、工作扎实的学生干部队伍是第二课堂活动得以有声有色开展的基础。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通过他们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发挥第二课堂对于学生成才的促进作用。 第二,搭平台。首先,搭建一个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第二课堂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决定了第二课堂的开展必须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如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其次,搭建一个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平台。如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文明行为。最后,搭建一个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这是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运动会等等活动,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三,建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活动得以开展的保障,开展第二课堂同样需要以制度建设这保证。将第二课堂的各项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使各项活动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促进第二课堂活动顺利。
4名词解释:心境,激情,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 热情是指强度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它是一种强有力、稳定而深厚的情感,如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孜孜不倦等;
激情是指强度很高但持续时间很短的情感,它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短暂的情感,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 5简答:(1)谈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认识;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载体),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 “科学教育是指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和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社会活动。”人文教育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一知识经济的挑战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时代根据,科学教育观所要发
展的是全面性的教育。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过程中实现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全面融合,有利于克服科学与人文分科教育的缺陷,培养大学生博学多才。随着社会分工及学科分化,大学内部科学与人文两大学科群分野,高等教育存在专业口径过窄的问题,但科学技术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使得我们面临大量单一学科解决不了的综合性的个人和社会问题。实践表明,分科课程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之时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农业经济社会核心要素是土地,对应学科高度综合,反映到教育上是以人文教育为主;工业经济社会核心要素是资本,对应学科高度分化,反映到教育上是以科技教育为主;知识经济社会核心要素是知识,对应学科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反映到教育上是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知识经济是世界一体化的经济和决策知识化的经济,信息网络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大量丰富的信息和知识,人们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拥有知识信息的数量,而在于面对大量信息时具有的处理和运用信息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学习自
然科学的大学生学一些人文知识,学习人文学科的大学生学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综合化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教育具有多样性,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融合,才能形成处理和运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发挥多学科优势有效地解决复杂问题。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要求大学生掌握广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交叉知识。只有既了解国家历史、社会知识,又有科学发展的基本知识,还有哲学、文学、艺术的修养,才能做到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渗透,提高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性的教育就是要融合科学与人文,使大学生在认识上跨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知识鸿沟,开阔视野,实现全面发展。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实践根据,科学教育观所要发展的是协调性的教育。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过程中实现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协调互补,有利于克服科学与人文思维分裂的缺陷,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首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功能互补,要着力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是基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经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得人们更关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培养创新能力,就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综合及相互融合,才能培养能集成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既是物理学家又精通音乐的爱因斯坦说,物理给我以知识,艺术给以想像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像力是无限的,它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若没有想像力就不可能产生创造力。艺术上的修养对科学工作很重要,它能够开拓科学创新思维。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就要注意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其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协调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要着力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切实把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只有协调运用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才能培养知识与能力兼备的创业者。科学思维的方法主要是逻辑分析、量化实验;人文思维的方法主要是反思、体验、感悟。科学发现中需要直觉和灵感,而直觉、灵感很多来自人文和艺术。所以,科学与人文两种思维方式在创业过程中要互补运用。开展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背景的创业教育具有广阔而深刻的内涵。各种专业、各种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接受创业教育,开展创业实践。人的创造性不能像具体技能和技巧那样可以教授,它必须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所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高校创业教育需要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打破专业划分过细、文理方法分割的局面,注重科学与人文思维方式的协调性。再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综合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要着力提高大学生职业转换能力。经济全球化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得国际信息空间多元化和职业领域流动化成为一种趋势。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变化,要求在知识与技能应变中生存和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整合科学与人文两种思维方式,是提高大学生职业转换能力的客观要求。一
个人的科学与人文文化背景越宽,融会贯通的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就越强。开展职业转换教育,要从单纯针对某一职业岗位的教育扩展到增强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适应性的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把大学生培养成能胜任当前某种职业的人,又要着眼于建设者的整个职业生涯,为其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多岗位的创业基础。
三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论根据,科学教育观所要发展的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性教育。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过程中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可持续整合,有利于克服重知识传授轻素质提高的倾向,培养大学生成长成人。 第一,科学是立世之本,人文是为人之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要有利于大学生确立热爱祖国和人民的观念。科学文化没有国界,不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主要提供工具理性;人文文化则具有民族性,主要具有价值导向作用,为人类提供价值理性。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培养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人才,实现大学生高度的人性与高度的灵性的统一。第二,科学是一种认识体系,人文是一种伦理体系。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要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感和责任感。科学求真,解决“是什么”、“如何做”的问题;人文求善,解决“应该是什么”、“为谁做”的问题。科学求真应符合客观实际及规律,需要人文为其导向;人文求善应有对人的终极关怀,需要科学为其奠基。科学与人文都植根于对真、善、美的追求,大学生要在深厚的科学与人文基础上确立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第三,科学主要讲客观世界即“天道”,人文主要讲主观世界即“人道”。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要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科学承认客观,人文关怀客观,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育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教育”。顾明远教授在阐述推进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时指出,一个人要做到“四个正确对待”。一是正确对待自然。二是正确对待社会。三是正确对待他人。四是正确对待自己。能做到“四个正确对待”,才是一个高素质的高尚的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要抓住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1世纪高校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只有从知识能力层面上升到思想境界层面才能真正融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学习做人和学习做事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做人,培养追求真、善、美的创新创业者,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最大根据及意义。
6谈谈你对现代大学理念的理解;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即刻到来的21世纪将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世纪:在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将是优先发展教育、尤其是更加重视高等教育的世纪,是高等教育与社会更加紧密结合的世纪,也是对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世纪。因此,创新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将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先导性意义。现代大学的最重要内涵在于她的多功能性 根据新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势和人才需求,我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界在实施跨世纪振兴行动计
划的同时,仍需继续深入教育思想大讨论,尤其要对现代大学的功能、任务与使命做出新的探讨和认识。我认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作为高教“国家队”的国家重点高校,必须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提出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三个面向”,实施“两个转变”;坚持“三个有利于”,深化高教改革;坚持“两个中心”,发挥“四大功能”:(1)“三个面向”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教育界本身,而对于担负着“科教兴国”龙头重任的高等学校尤为紧迫;实施“两个重要转变”(即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各类人才的需要和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是江泽民同志对当前中国高教改革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这两条应是中国高教的办学目标和方向。(2)“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原则,也是衡量中国高教事业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深化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改革讲了多年,标准不明则难以深化落实。我们的教育改革要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校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中的作用。(3)“两个中心”是国家对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的基本要求,从传统的教学型向近现代的研究型大学转变,突出了重点高校作为国家的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的地位;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多功能型大学将日益成为现代大学乃至未来大学的发展方向,“四大功能”即指教育、科研、服务、交往,就是要坚持“教育”出人才,“科研”出成果。“服务”社会发展创效益,“交往”世界文明作贡献,这是多功能型现代大学的主要标志,也是21世纪大学的重要使命。这里讲的现代大学,更强调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现代性,而非单一的设施、楼宇的现代化。确定新型的学习和教育主体观确定新型的学习和教育主体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须。如果把教育看作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的话,其最大的产品首先是学生,其任务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学校的中心工作始终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为此,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在大学中进一步确定“学生是主体”的理念。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观,突出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这从强调教书育人为教师的根本职责上来讲毫无疑问是对的,但现代教育更加强调的是“学习的革命”,即更加强调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无疑应提倡“学生是主体”。根据现代教育的终身教育观,教师本身也有一个终身学习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首
先要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师生切磋,弦歌互答,曾是中国大教育家孔夫子终身倡导并实践的一种教育理想和方式。其次,要建立新型的教管关系,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应树立“教师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学校的最主要产品是学生,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着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只有这样学校工作才不会迷失在各种各样外界的诱惑中。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师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尊师重教”首先应在高校内部取得所有部门的共识并得到真正的落实,教育质量才能得到根本的保障,高等教育也才能真正担当起“科教兴国”龙头的重任,从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的文明进步造就出一代代现代化的人才。探索新的人才培养特征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自然提上重要日程。新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基础厚、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等基本特征。从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来看,一般而言主要是培养有某种专长的高级人才(对理工科大学来说,是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根据社会和科技发展趋势看,我们需要培养大量基础厚、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专业人才,以适应面向21世纪的要求。基础厚实是人才进一步开发的一种重要前提,也是体现终身学习能力的衡量标准之一。成功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无不具备这一特点。而由于现代科学的综合性与交叉性,复合型人才的适应性将更广阔,所以这种基础也应是复合型的,在教学中拓宽和强化基础、淡化过细的专业是十分必要的。而现代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科学革命已出现并酝酿着新的突破,技术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创新型人才将是把握未来的关键。为此加快课程改革,建立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实行学生自主选课和双向选择教师,全面推行主辅修制,这就要求树立新的教学观。此外,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应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各专业领域敢于向世界先进水平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作贡献。要培养创新能力就必须关注优良个性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教育过于强调群体水平的划一模式,而往往忽略个性的发展。虽然采取了部分因材施教的做法,但只囿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变,而缺乏对个性发展的鼓励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之后,或者在国外深造、工作时,从统计意义上看,往往相对缺乏独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其思维定势是正面理解多、逆向质疑少,缺乏自己提出问题的思想准备。因此。如何发掘优良个性,鼓励创新,是培养人才中亟
须考虑的问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换,也为教育在这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紧迫的社会需求。
7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首先要在教育思想上转变观念:由注重共性教育向兼顾个性教育发展,创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空间;由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转变。其次,在培养目标上要创新。在坚持培养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前提下,要使学生不仅学会学习、学会应用,更应学会探索、学会创造。培养学生具有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第三,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创新。应建立拓宽教育结构的、综合型的课程体系,给学生以复合型的知识,加强人文学科教育;克服灌输式、学生被动式的教学方法,而坚持以启发式、探索式、研讨式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模式如果将人才培养问题综合起来,加以抽象,从而为大学教育提出这样一个更为一般的总体目标。我认为,大学教育应该塑造学生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与人格(Personality)的三者统一。知识,既指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指更为广阔的科学和文化的基础知识;能力,包括终身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与社会交流融合的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等;人格,则是指如何做人,应当有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观念、有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有崇高的理想(包括事业理想和人格理想)并富有敬业献身精神,我认为这也是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在跨入新世纪之际,还要强调现代人格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包括前述良好个性的养成),敢于并善于进行独创性的思维,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坚持真理,无私无畏。 江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时向全体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的要求,即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人格素质正是全面素质的最基本的三个组成部分(当然综合素质还包括身心素质等)。在深化高教改革中,我们不仅要坚持培养知识、能力及学生的其他综合素质,更要充分发挥我们德育工作的优势,在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优良个性培养和人格塑造。坚持邓小平理论的“三进”教育,使新时期的大学生能进一步掌握邓小平理论,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这是提高大学生人格力量的根本
学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8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
9现在高校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进行高校辅导建设的意义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
新时期,高校学子们的成才愿望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强烈,他们非常希望能在大学阶段培养自身的全面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强烈的求知欲、成才欲和对大学生活的不了解使学生们渴望而且需要得到切实的帮助。因此,在大学生的成才过程中,辅导员就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承担起德育老师的责任,与学生进行师生间的教育与交流;另一方面要努力处理与学生的朋友关系,注意朋友般地关怀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和角色的双重性决定了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当今社会价值观日益多样化,社会变革的加剧和学生阅历的相对肤浅使大学生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甚至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等也会给学生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当前环境下,着力推进辅导员职业化,通过辅导员发挥作为学生良师益友的角色,耐心细致的开展学生工作,能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困惑,从而在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行。
2.辅导员是高校与学生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坚持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高等学校自身的发展也离不开改革和创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近年来,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原有学校资源的有限性与急剧增加的学生人数之间供不应求的矛盾已显现,导致学生与学校矛盾的频频发生。高校要顺利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要实现自身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相互间的沟通。辅导员能起到为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这是由他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他们可以及时了解、反馈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化解学生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组成部分,能及时掌握学校各方面的信息和政策,并在政策反馈中反映学生们要求强烈的问题。
党的思想路线和三大优良作风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0谈谈你对学分制下班级管理的看法?加强寝室文明建设选拔得力的班、团干部,发挥他们的作用多余任课教师交流,掌握他们的动态召集班会,并且要更严格的执行所规定的各项规定多开展第二课堂,使班级凝聚力增强,让学生有归属感3、金融危机下,你如何帮助弱势学生就业?树立信心,可以让做的比较好的学长回来介绍经验找准自己的位置,拓宽就业面教会他们基本的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去就业发动社会关系,家人、朋友的帮助帮他们留意各项招聘信息
(1)你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的认识,并说说你将怎么做?理想信念的模糊 公民意识的淡薄民族意识的蜕化怎么做:改进陈旧的思想教育模式
◆ 为什么要做辅导员 1、职业规划的阶段目标。 到今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在学生个工作的岗位上已经努力工作了六年了 2、兴趣和热情。我是把辅导员工作当作我兴趣爱好的职业化、当作我的事业来经营的。六年在学生工作上的付出,相信每个人都可以看出我对学生工作的热情和激情。 3、能力问题。通过六年的学生工作的经验及在各级学生组织的锻炼,我对胜任辅导员工作有充分的信心。 ◆ 竞争的优势是什么? 1、对工作的热情和激情。这是我最理想的职业选择,我会付出全部的热情和能力来做好这个工作。 2、学历背景优势 来自综合性院校。能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带来新鲜的血液,我做过社团、研究生会、学生会实践。对学校各个层面的学生组织都比较了解。可以很好的将两个学校的
成功做法契合。 3、能力优势 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 ◆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什么,对发展有什么打算?我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就是在学校系统里从事行政工作,同时不断的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更好的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未来发展的打算,短期内就是做好一名辅导员,当学院觉得我能在其他岗位上做出更多贡献的时候,我也服从调动和安排,然后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 辅导员工作的意义(为什么重视辅导员工作)1、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辅导员工作,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2、学校的改革、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环境,辅导员开展大量细致的日常工作,使得许多不稳定因素被化解在萌芽状态中;也正是由于辅导员们在关键时候冲在最前面,使得一些影响稳定的事端及时得到平息。3、辅导员工作平台是为高校锻炼高素质人才、储备人才的平台。我们在坐的都是现在是或是将来是学校党政管理干部或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大多现在是或者曾经是优秀的辅导员。
◆ 如何做好党组织建设 1、严格按照发展程序考核发展党员。吸收政治品质优秀、个人能力突出的同志加入党组织。2、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3、通过开展组织生活会和组织一起策划实施活动来加强组织间的联系,增加组织内部成员的凝聚力。 特殊党费 支部奖学金。4、团结关心群众同学。形成党员一帮一,一带一的优良作风和习惯。
◆ 辅导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政治素质:坚定的政治立场;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业务能力 1、要具备“三心”细心、耐心、爱心。同时要有工作艺术。将爱与智慧交融为学生服务。2、对专业基本知识的了解,成为学生专业的指导者。3、分析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掌握大学生的发展动向,从而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现在学生思想状况有什么特点? ★正面:读书改变命运一类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 ★负面:就业压力带来的浮躁、社会现实带来的功利、生存环境带来的心理负担大多是独生子女,比较有个性,自私,维权意识增强等 心理健康的问题,社会交往的问题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多元化 ★面对这些挑战,现在的辅
导员该怎么做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树典型、立榜样物质精神奖励
◆工科学生的特点,如何开展工作 ★特点 1、学风严谨,态度塌实、学习压力大。 2、为人朴实、稳重。 3、学生活动敏感度不高 4、竞争进取意识强 5、对男生多、女生少。学习任务很重,平时参与的活动不多,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锻炼机会,特别是与异性交往的机会,因而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开展工作: 1、学习仍是重心,思想政治培养是根基,素质教育是支撑。 2、继承中发展:在维系活动品牌的同时,创新发展活动。比如:a、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活动。 b、专业学术沙龙和学术年会 3、创新活动形式 a、发展专业型社团组织。一方面,成为学生自由学习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吸引其他专业的同学参加,促进不同学科同学之间的交流互进。 b、社会实践:注重锻炼同学的实践能力,以专业特色为出发点,在实践中发展同学们的专业素养。 ◆文科学生的特点,如何开展工作 ★特点 1、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 2、大胆前卫,实践意识强。3、第二课堂活跃度高 ★如何开展活动 1、维系原有品牌的同时发展品牌 比如:慧源读书社 辩论队 专业学术讲座 学术年会 2、社会实践
◆ 如何做好辅导员,有什么规划?首先:换位思考,知学生之所需,想学生之所想。熟悉每个人的名字 家庭情况 性格特点 优势特长。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特点。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以生为本”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才能有效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抓好两个群体:要抓好学生干部这个群体,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三感”:责任感、成就感、荣誉感。即在干部选拔过程中注重干部的责任感,在工作过程中注意满足干部的成就感并给予干部应有的荣誉感。只要能把握这三感,一个学生组织就能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能发挥出1+1〉2的效应。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领头羊,他们在学生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也有不同的群体身份。如果能抓好党员这个群体,就能掌舵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风气、心理状况、精神面貌等各方面。让党员成为学生中的一面领航的旗帜、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在这两个前提下。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就业等各方面来教育学生。学风:党建带学风、班风促学风、宿舍建学风
◆特殊专业的学生,文化成绩很差,也不想学,如果你是辅导员,怎样提高
他们的兴趣与成绩。 1、树典型、立榜样 2、物质精神奖励 3、思想教育 ◆如果调动工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协调他们学习与工作的关系。1 领导重视、宣传学生工作的意义。2 抓典型、树品牌,使学生工作深入人心。3 开展丰富的与专业相关的学生活动,调动积极性、吸引更多人参与。4 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给与培训,提高素养;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 给与适当激励 ◆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工资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公众对教育的投资热情降低,读书无用论充斥校园,作为辅导员怎么办?这涉及到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但是看现在本科及研究生就业率不如职业院校和大专的形势,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专业技能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作为辅导员我们在今后的管理教育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学生对求职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求职现状的了解。 突发事件处理:(一)学生早恋自杀怎么办? 微观:1、找学生谈心,启发。 2、引导他参与其他的社会活动或学生活动,转移注意力 3、安排好友陪伴,学生干部、党员留意关心。宏观:1、从学校的爱情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爱情观 2、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以寝室为单位。以党员为突破口。3、家庭教育在这方面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需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辅助教育与学生沟通启发。 (二)学生沉迷网络怎么办?微观:1、先从侧面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学习状况等各方面。2、以朋友的身份找学生谈心交流,启发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3、引导其参与其他的社会活动或学生活动,转移注意力。 4、安排学生干部、党员留意关心宏观:1、从学校来看,在校园内要营造正确使用网络的氛围。在学生入校之初就对学生进行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和健康的网络大赛。 2、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3、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及相应的长效机制,以寝室为单位。以党员为突破口。4、家庭教育 智商与情商教育 (五)学生作弊微观:
1、对该学生的教育 2、对其他学生的教育 座谈 宏观: 1、注重诚信教育:环境学院举行此次“诚信宣誓仪式”目的是向同学们强调按时还款的重要性,强化同学们的诚信意识。希望和学校、银行、社会一起构建一个诚实守信、按时还款的良性循环体系。 2、考试及教育体制。3、考前教育 说教 以作弊为题的辩论赛 4、班干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关于感恩教育的思考感恩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我们就通过这三个层面来分析感恩教育的实施。 1、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好无功利的给予。教育者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2 .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3.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
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社会转型对学校德育也提出了机遇和挑战,西方的价值观和“自我”思想冲击着优良的传统意识,感恩教育既要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又要超越传统,要反对儒家感恩意识的扩大化,又要重视中西文化的优化融和。值得宽慰的是,社会舆论已经开始注意到感恩意识缺失的严重性,感恩教育已经受到社会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对感恩教育也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一些学校也在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家庭、学校、社会要全力构建德育环境,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愿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 辅导员的忠诚问题 1、对党的忠诚 2、对岗位的忠诚 3、对学校的忠诚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规划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高校也迅猛崛起。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快速增长的新时期,伴随着高校师生人数的增加,也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高校教学质量问题、大学生管理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等等。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 应以“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其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材,是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加强高校大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必然对处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高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管理和服务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辅导员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深入加强和改进,是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决定的因素之一。
21世纪需要的是人格健全的人才,辅导员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核心力量,正确定位辅导员的角色及合理的进行辅导员的职业规划不仅有助于培养新世纪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创新意识,而且对于新世纪人才的更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学校及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不同的人生阅历使每一个学生对辅导员角色期待有不同的模式,所有辅导员的角色应是多种角色的复合体。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大学生的政治
思想导师。我们处在新世纪的起始,现在普通高校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传统与现代的相遇、新生与陈旧的交锋、先进与落后的对垒、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碰撞,都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新世纪的辅导员必须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立足于时代的前沿,给大学生的发展领航。如果辅导员自身没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何谈正确引导学生呢?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便不足以服人,就无法树立自己的威信,无法在大学生中形成一种理想效应。如果没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就不能很好地多方面地引导大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完善大学生的特性,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更谈不上塑造合格人才。辅导员要学会跳出大学生看大学生,占领思想高地。如果只是简单地站在大学生的角度,看起来是“贴近、贴紧”大学生了,实际上降低了自己的视野,无法从纵向和横向的高度上去把握大学生,不能及时而有预见性地走在他们前面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指引他们避免问题的发生,总是跟在他们后面解决问题,以致工作被动,事倍功半。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能力,使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知识水平,在教育学生时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造就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为目的。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高尚的情操去塑造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辅导员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深入了解,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引路人。 辅导员是特殊的教师,不同于普通的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是一个侧重于引导、激发学生潜能,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并与学生们共同解决这些问题的参与者,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辅导员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辅导学生,不但要做好专业课程思想教育,而且要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大学生涯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化、成人化的重要阶段, 而辅导员又是与大学生接触交往最多的老师, 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是学生成长旅途中的引领者, 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思想对辅导员角色的客观要求。这种角色具体体现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和益友。辅导员肩负着传承社会文化价值与标准的任务, 其对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 以及对学习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辅导员是大学生健
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要跟大学生打成一片,做知心朋友。只有和学生真正成为知心朋友,才能深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活动,才能正确引导他们,才能教学相长,才能做好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才能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工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辅导员要积极探索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式,开拓新局面,努力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导师。
辅导员是学生生活方式、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者,同时也是学生日常行为方式的引导者。辅导员应该有一颗慈母般的心,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有了爱学生之心,关心学生之情,才会倾注满腔热情。作为一名辅导员如果不真正爱自己的教育对象,自然不能恪尽职守。辅导员如果用爱心去关心学生,用父母的热情去关怀学生,用父母的公正去裁决,用父母的无私去奉献,一视同仁去对待,对每一个学生思想动态、生活问题以及学习要求,都及时的了解,并热情的给予帮助、妥善处理,这样就是的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你,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向你吐露。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啊!只有辅导员以父母般付出真情厚爱时,才会赢得一颗颗年轻的心,学生才会亲近你,乐意接受你的要求和管理。但是大学生的生活导师也绝不是保姆式的管理,应当以教育、引导、帮助为主,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以培养能力、锻炼智力为根本的培养目标。
四、应对新形势,辅导员应当成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拓展者。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因而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望应是确定辅导员角色定位及其扮演的主要依据,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是大学生的发展定位越来越重视个性化,二是大学生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元化。大学生发展的新趋势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例如,许多大学生从入校开始就特别关注就业,有的大学生根本没有把大学看作人生求学的终点站,一入学就制定下报考研究生的志向,也有一大部分同学根本没有正确的人生规划目标,不知所从,这就需要有人帮助其制定个性化的长远性人生规划,进行正面引导;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显,他们需要辅导员在为人处世、学业、事业、个人生活诸方面提供帮助。那么辅导员如何适应新形势来拓展自己的角色呢?这些新角色与传统角色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处理
呢?这些问题也使一部分高校辅导员感到困惑。
职业生涯规划是客观认知自己的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发展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自我观念,确定自己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或岗位使自己的事业得到顺利发展。人的自我实现也不单单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那这个位置就是你适合的职业,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职业规划是站在自我实现,人生不朽的高度上来探索职业、规划职业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而准备,也不是功利的为了一时的高就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应该慎重的对待。中国有句古话“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 实际上我们要想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获得人生的最大成功。 1、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我,确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辅导员职业发展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倾向,以及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等自身因素,同时考虑到各种外界因素,经过综合权衡考虑,来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质上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过程。当然,如果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对辅导员职业不能胜任或全无兴趣,那么即使待遇再诱人也要果断决定。没有明确自己职业发展目标,职业发展规划将难以顺利实现。明确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没有兴趣,想不想为教育事业而奋斗一生,是否具备做辅导员的基本素质,是否适合从事学生工作。成功的职业生涯,都是从制定合适的目标开始的。 2、辅导员必须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就必须具备高校辅导员的基本素质要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必须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求辅导员要具备非常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具有政治坚定性。还要求辅导员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心就谈不上教育引导学生。辅导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门科
学,一门艺术,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不论专职还是兼职,都必须掌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熟悉工作规律。辅导员还要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能模范遵守岗位规定。最重要的是辅导员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对学生怀有一颗爱心、一份责任,关键时刻靠得住、冲得上,有激情,能战斗,敢于打硬仗,敢于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广博深厚的理论知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工作态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魅力是高校辅导员直接面对学生开展工作政治思想法宝。要求高校辅导员所具有的知识储备,除了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外,还涉及到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不下一番苦功是很难获得的。
3、修德修才,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努力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幸步入高等教育的殿堂,在这里他们不仅要学会学习,完成繁重的学业,更要学会做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处事,为适应未来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会成为一个真正能为社会做贡献的高级人才。作为年轻人,又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思想、性格、心理上的弱点,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诱惑,可以说是处于思想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时刻把握同学们的思想变化,加以正确引导,以理、以情、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同学们沿着正确的轨迹走过他们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段路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而教育者要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首先自己应具备做一个合格人才的素质修养。
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就要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管理,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辅导员岗位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岗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学生成才的指导者,辅导员要牢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有政治上的敏锐性,思想上的前沿性,要能把握新动向,了解新生事物,紧跟
时代潮流,客观分析现实情况,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总之,建设一支多层次、高素质,用得上、靠得住、可塑性强的辅导员队伍,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保证人才培养工作适应社会 5、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在新时期,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思路。
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同样离不开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从文化的育人功能来看,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有利于提高师生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从而奠定和谐校园所需要的普遍的文化基础。
文化具有塑造人格的重要作用。要使校园内每个师生都具备和谐校园所需要的道德、观念,从而使其行为符合和谐校园的要求,就必须首先建设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用文化的力量来教育师生、感染师生,使每个师生都能知法守法,弘扬正义,诚实守信,勇于创新,才能最终实现校园和谐。从文化的导向功能来看,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形成学校的主流价值,从而为和谐校园构建提供全体师生共同认同的价值体系。文化主导着人们的价值观。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经过和谐校园文化的引导、熏陶和规范,形成和谐校园的核心价值体系,使师生都能以服务校园和谐、促进校园和谐、实现校园和谐为己任,摒弃破坏校园和谐、阻碍校园和谐的观念和行为,和谐校园才能健康发展。从文化的凝聚功能来看,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有利于凝聚师生,形成人人向往和谐校园、人人服务和谐校园建设的向心力。文化可以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使校园和谐成为全校师生员工普遍认同和追求的目标,使学校的发展目标、规章制度、人际关系和各项具体工作具有和谐的文化理念,使学校表现出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号召全体教职员工为和谐校园的建设而奋斗。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应该遵循一个基本的思路。
第一,要以共同的理想来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的建设。要把宣传、强化共同理想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师生同心协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强大共识。
第二,以培育人才为目的,切实关心大学生的发展,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中的困难。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就要把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以满足其学习、生活、工作,发展等各方面根本利益诉求为途径,通过学生自身的和谐实现学生与学校的和谐,最终实现校园和谐。 第三,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全员育人是学校提高育人质量的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要求。形成全员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促进校园内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制度的和谐,催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能本着育人这一根本,做好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校园才能实现全面的和谐。
第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发挥辅导员队伍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和谐校园集中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要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校园内部各要素就必须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协同并进的状态。而注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发挥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科学理论武装、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中的作用,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之一。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辅导员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和大学生接触最多,应该是也能够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辅导员有条件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深化政治理论学习的效果,通过多种形式与他们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引导他们了解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好地把这些成果内化为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他们比较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能够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维护好校园稳定。
如何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辅导员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条件,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咨询以及经常性的谈心活动,帮助学生
塑造平和、积极的心态,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同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境界、情趣和品位。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了解学生,能够着眼于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努力形成和谐人人有责,校园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新形势新任务,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批好教师会造就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辅导员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辅导员的素质,是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主要环节。
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构建和谐校园的自觉性。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意义重大。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辅导员,要真正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从思想上把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任务与自己的职责紧密地联系起来,切实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定位,积极投身到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各项工作中去,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辅导员要担负起工作职责,首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使辅导员更加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学习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真正做到政治敏感性强,是非观念强,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袭。同时要引导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不断探索新思路,创造新方法,真正把自己置身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实践中。
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师德建设。辅导员是塑造大学生人格的灵魂工程师,其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能着眼于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勇于奉献,乐于奉献,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要对学生怀有一颗爱心、一份责任,切实加强师德修养,做到忠
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兼具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同时还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楷模。
进一步扩展专业管理知识,提升工作水平。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管理知识结构和基本的工作能力。因此,高校要采取切实措施,科学规划辅导员队伍发展,加强职业素养、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和学生事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路,拓宽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使辅导员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为学生解疑释惑,通过独特的创新能力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富有时代气息,为构建和谐校园作贡献。
建设和谐校园,稳定是基础;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也需要一个稳定的校园环境。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育、引导职能,着力提高其化解矛盾的能力、控制局势的能力、驾驭稳定工作的能力,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第五,完善渠道,加强沟通,构建和谐的信息交流网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能否有一个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对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就必须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建设一个有利于和谐的信息交流网络,充分体现自由、民主、平等的大学精神。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做好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监督引导和反馈工作,建设更加便捷、畅通和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
1.对待任何考试都应该认真对待并做好准备,不要因为希望不大而放弃自己的努力和争取的希望,虽然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只要做好了心理准备,任何机会和考验都将成为你最宝贵的经验。
2.抓住每次机会积累经验,总结经验,而且要善于总结经验,并有很好的执行力! 3.把握辅导员考试的特点。(1)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同时准备好辅导员考试的客观题部分,那就绝对没有问题,这次考试中遇到过跟公务员考试中一模一样的题目,还有一些经过改装的题目,换汤不换药
(3)辅导员考试中的情景题很重要,要注意积累。考虑的要点有1.调查研究事情的真相,确定事情的严重程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考虑是否要向上级反映,汇报。3.以学生为主体考虑问题,如何稳定学生情绪,有效与学生交流沟通?问题发生是否具有普遍性?利用时机加强对其他学生的教育和指导,让学生从一件
事情中学会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是否需要与家长联系沟通;4,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是否需要请求心理咨询机构专业人员(公安人员,或保卫处,或学校学生部)等外力支持和援助;5.事后如何总结,提高对学生事件 学风建设问题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应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现存问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是学生在阶段学习之前对该时期的学习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与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带来很大的冲击,当代大学生不可避免地接受了市场经济和金钱价值观的影响。有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读书只是为了混个大学本科毕业证。有的虽有学习目的,但功利色彩太浓,有的大学生之所以上大学只是为了获取本科文凭给自己“贴金”;有些则只看重学习成绩,为学习成绩而读书,把学习成绩当成将来就业的资本,将学习视为应聘工作地砝码,呈现出“读书工具论”的思想倾向。因此,他们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轻政治理论的学习;重专业证书(如计算机过级证和英语等级证)轻基础知识。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松散。自从上了大学后,大部分学生就丧失了高中时力争上游和只争朝夕的心态,以为上大学就不用学习了,反正自己也不想考研,到时候混个毕业证就算了。还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还有的白天睡觉,晚上看手机小说;还有的忙于谈恋爱,虚度光阴。另外,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同学“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就不听”,或打瞌睡,或看其它书籍,或低声说话,或发短信。于是为了完成作业,只得抄袭;为了考试及格,不惜冒险作弊。学风还与部分教师师德及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教学态度敷衍,责任心不强,精神状态不佳,得过且过,无意于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更有甚者,不遵守教学规范,不认真备课,教学进度无计划,随意缺课,还有迟到、早退现象,这些都对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起来力度不够。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有关学风建设方面的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却不够严厉。对学生迟到、早退的现象,有的老师置之不理,听
之任之。对于逃课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对考试违纪学生的处理,也往往手下留情。有的学生旷课已达数天,也没有及时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现象,一届一届的传下去,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使优良学风的形成。辅导员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平时多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辅导员还要与认可教师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对个别纪律观念松散、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多关注其上课出勤率,及时督促这部分学生正常上课,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第二、抓过程管理,促进学风。大一时主要抓上课的出勤率和晚自习。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学委密切配合,时刻关注学生上课出勤的情况。对于经常旷课、逃课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大一时主要是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一帮一等活动,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大二时认真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召开学风建设大会,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大三时,通过抓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带动学风建设,辅导员要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这两门课的水平,比如:搞专题讲座和晚自习辅导等;大四时通过抓考研和就业促学风。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考研辅导,就业技巧指导等活动,促进学风建设。第三、加强专业教育,引领学风。辅导员首先要对所带班级学生的专业情况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了如指掌,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及就业前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对学生提出的有关专业学习和发展方面的问题和咨询进行解答。学生形成什么样的专业知识结构关系到他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否立足的问题,当前高校的学风不容乐观,学生缺乏钻研精神,缺少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大学生道德学习榜样选择的趋同性、崇高性有所减弱,差异性、趋利性明显增强。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专题报告、座谈讨论、个别交流、典型事例宣传等方式营造科研、讲座、学术的氛围。第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德建设,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学校应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专业、课程、师资、实习实训基地、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建设,以一流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来感染学生。师德是校风的灵魂,是良好学风的前提。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要时刻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严谨求实的作风感染每一位学生;其次要做到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同时,工作之余,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拓宽知识面,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第五、严格贯彻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辅导员要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了然于胸,照章办事,严格“执法”,对违反校风、校纪的学生予以批评和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绝不包庇纵容。在日常的监督管理中,很关键的一条是抓好学生的考勤,这样辅导员就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尤其是要对那些纪律松散的学生要进行重点关照,要经常过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细致分析原因,查找根源,规范各个方面的表现。总之,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必须充分发挥辅导员的骨干作用。辅导员应认清自身的角色,树立学风建设的重要意识,加强自身修养,做好学风建设的组织者和倡导者。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这个灵魂的建设需要所有的人共同努力。学风即“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学风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它是外显的“风气”,再一方面是内蕴的“思想方法”。 学风作为外显的“风气”,其表现可包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高不高,学习的情绪饱满不饱满,学习的劲头大不大,学习的毅力顽强不顽强,学习的态度认真不认真,学习的兴趣浓厚不浓厚,学习的作为踏实不踏实,学习的人气旺盛不旺盛,等等。这些有关学习精神方面的表现,一旦蔚然成风,形成具有一定群体性、一贯性和稳定性的良好学习风气,就常常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能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获。 思想方法学风作为内蕴的“思想方法”,主要指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常说的实事求是。这是学风最本质最核心的内涵。坚持有效的学习,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因为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进行科学抽象,根据实际提炼、创造理论,依据“实事”去“求是”,那么这种理论、这种“是”,就有了坚实的实际基础,就必然具有无限生命力,从而必能能动地反作用于实际,用来指导实践活动,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产生巨大的实效。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学生产生着强烈的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健康成长。学风,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特点的学校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学风的直观反映是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和在学习中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等,是学生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的评价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多项内容综合进行的。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学风恰是学校方方面面作风的集中体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治学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良好的校园学术风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严格的管理措施,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因此,学风建设应该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要立足于学生、见效于学生,并以学生的学风变化为根本的检验标准。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奋发向上。 当今,学风建设不应该只是中小学强调的重点,时下的大学,学风建设仍必须摆上议事日程。大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扩充,但与此同时,学风方面则有着严重的不足,这些已经引起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们注意。如何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下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这依赖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一场关于学风建设的讨论由此而展开。 现今,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大学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换。学生的素质存在差异,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冲击,学风建设承受了严峻的挑战。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如果没有对大学学风进行改善、加强,则日后逐渐产生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学风建设是考验高等院校能否培养一个新时代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影响因素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影响学风建设的五个关键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学生因素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力兵。大学生虽然已经能够独立生活、独自处世,但是由于社会经历贫瘠,面对诱惑时,意志还是不够坚定。有些学生认为,学风建设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和自己毫无关联。这种想法是普遍的,也是可怕的。之所以需要学风建设,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有“悬梁刺股”的好学意识,都有“凿壁取光”的发奋图强,或是“晓月闲移三尺剑,孤灯苦读五更书”,那学风建设还何须如此大费周章?因此,学风建设中,学生不但应该尽心尽责,还要出谋划策。学生因素直接导致这场战争的胜败。 教师因素教师是学风建设的将领。很多大学的老师都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所以不需要他们不断的督促和教导了。而且,现在很多大学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部分教师不但从事教学,还有兼职第二职业;部分教师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于自我的进修学习中。因此,这部分老师很难将所有或者大部分心思放在教育和引导学生上。要想改善学风,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和课余时带来学习的趣味是所有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教师因素能让主力兵们更忠心于这场激烈的战争。 学校因素学校管理是学风建设的兵法。虽然“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在几年前已经被提出来了,但事实上,很多高校的教育模式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这也是学风建设的屏障。学校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相对薄弱,在教学管理上,也并没有实事求是,不够严谨。由于应试教育的压迫,导致很多学生平时上课不听,直到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学生即使有了好的成绩,也不一定是因为真正掌握了知识。在学风建设上,学校不但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并且要重于实施。学校因素决定了这场战争究竟该怎么打,是中心指导思想。家庭教育是学风建设的精神食粮。虽然孩子已经步入大学校园,但是做家长的还是像对待中学生一样的以成绩论成败。因为家长的这种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想法,使得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目的的认识形成歪曲。学生把学习看作为为应试而学习,一个学期只是最后两周的努力然后在考试中取得合格的成绩。家长只希望孩子能有优异的成绩,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是培养能力、熏陶情操。自从孩子进大学后,家长往往就把责任推卸一空,不再关心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态度,这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非常的散漫,没有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感,那又怎么会在乎学风建设?家庭因素应该是这场战争坚实的后盾。 第一,学生取向的职业道德规范。
以学生为本。强调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高等教育的存在、高校的存在以及高校教师的存在都是为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完善,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教育工作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基本工作职责和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尊重学生。尊重的需要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需要,大学生也不例外,甚至相比其他群体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3]辅导员在要求学生尊重自己的同时也应该同样地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尊重学生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行为,它是乐教敬业原则在师生关系上的具体体现。
热爱学生。教育实践一再证明,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培养一个学生.因此,热爱学生是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精髓。 第二,工作取向的职业道德规范。
学校教育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的努力配合,还必须有一个结构合理、人际关系和谐的教育者群体和校园氛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辅导员工作取向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个基础性规范,也是对辅导员与同事之间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没有相互尊重的人际氛围,就不可能实现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和教育者集体的共同目标。因此,要想实现“育人”的教育目的,就必须将辅导员与学校其他人员之间的相互尊重作为其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另外,辅导员应该与学校其他教职工通过相互学习实现素质的互
补,通过相互交流实现互学共进,通过相互评价实现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辅导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与水平,为有效开展工作提供支撑。
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靠辅导员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形成是每个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条件。在这个教育合力的形成过程中,要求辅导员与其他教师之间坦诚相待、团结协作、互相支持。
关心集体,顾全大局。教育合力的形成必须具备一个重要的精神前提,即教育者集体的凝聚力,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集体意识,合理地调节自身与教育者集体之间的关系,这是辅导员良好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辅导员必须关心集体,顾全大局,严格遵守集体的纪律,正确处理集体中的各种矛盾,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和团结,积极参加集体建设,通过集体实现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教育行为符合整个学校的需要与目的,从而促进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三,社会取向的职业道德规范。
依法从教。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培养人才是这三大任务的核心。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高等教育法》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高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另外,我国《宪法》、《教育法》等法律也对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教育实践中,高校辅导员要依据法律规定,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进行教育活动,辅导员能否在教育过程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就不仅仅是职业道德的问题,而且是遵守法律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将依法从教纳入到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来。 2、在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工作?
答:实施完全学分制后,学生宿舍管理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宿舍在人才培养中的辅助作用,有效的实现学生宿舍管理目标,需在思想上进一步认识学生宿舍的功能与地位,把握完全学分制改革创造的机遇,促进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加强与完善。
1、要确立现代的管理模式,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宗旨,让大学生有一种在家的感觉, 让宿舍的每一面墙都能“说话”, 使学生宿舍具有浓重的文化色彩。
2、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队伍,使他们不仅要懂管理, 还要懂教育, 更要懂经营,这样才能管好学生宿舍, 带好学生, 适应社会化的要求。 3、构建以学生宿舍为基本单位的学生管理新模式。实施完全学分制以后,学生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生活区,以学生宿舍为基本单位构建新的管理模式。 4、加强学生宿舍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学生宿舍管理制度。 5、强化宿舍的学习功能。
6、建立适应完全学分制的学生住宿流动管理模式。对学生按系分学区还是按
年级分学区, 低年级学生按年级为主, 高年级学生按专业、学科为主较好。学生的兴趣、爱好, 只有在高年级才能明显显露, 低年级学生往往更需要学校引导。 7、利用学生宿舍成员的个体差异,拓宽学生知识面。实施完全学分制后,同一个宿舍的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系、专业和年级,成员之间在各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在学生宿舍管理中要善于利用这些差异,促进学生开展思想和学习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实现全面发展。 4、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你会如何处理?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生活适应问题2、学习问题3、人际交往问题4、恋爱和性心理问题 5、性格和情绪问题6、神经症
做为辅导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1、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多一点关注,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
2、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增进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第一,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第二,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和工作坊 第三,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第四,建立学生、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老师三级工作机制。
3、充分发挥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的作用,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同学,引导其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以获得专业的帮助。
5、做为一名学生辅导员,你如何帮助班中的贫困生?
贫困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仅面临着经济困难,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对贫困生的帮助不能仅限于物质和经济帮助,同时也要加强对精神的鼓励。在帮困过程中,实现帮困助人工作由简单的“经济资助”向“育人成才”转变。因此,做为一名辅导员,对班里的贫困生我的帮助将从以下方面进行: 1、以素质拓展为依托,促进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由我搭建平台,让贫困生展示自己的所长,让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自信,并增进与他人的沟通,从而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以助学贷款为契机,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比较淡薄。我会利用助学贷
款的机会,对贫困生进行诚实守信教育。
3、以勤工助学为载体,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精神。 6、如何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要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首先要弄明白学生的学习困难是什么?是学习方法不对,是学习目标不明确,是学习兴趣问题,还是存在学习障碍。 第二,针对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处理。
对于学生中存在的学习方法不当问题,可以请高年级的优秀生做经验交流,将自己学习的宝贵经验传授给低年级同学;在每一次考试结束时,都组织学生开学习经验交流会;特别是对新生,应该让他们明白大学与中学在学习目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辅导员要对学习进行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对于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学习最重要的事情,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手段,最后达到目标。
对于学习兴趣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快乐地学习,达到大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
对于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要积极地与之沟通,引导其到专业心理机构进行治疗,避免因学习问题造成其它方面的不良后果。
最后,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社会工作与实践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提高学习水平、发展各方面能力的同步进行。另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态,减轻其因为学习引起的心理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 7、在工作中你会如何利用党员和学生干部?
首先,应该强调党员和学生干部的重要作用。他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和得力助手。他们与普通同学一起学习、生活,接触得更多,普通同学更愿意跟他们谈自己的心里话。通过党员和学生干部,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我们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党员和学生干部还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学校或院系的各项任务和工作需要他们传达,也需要他们协助贯彻和落实。所以,在工作中利用好党员和学生干部将关系
到辅导员工作的能否顺利进展和开展好坏。 对于如何利用党员和学生干部,我认为:
第一,要会选人。从学生当中挑选出能够胜任各个职位的合适人选,使他们都能够在自己的职位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为同学们服务,做辅导员的好帮手; 第二,要会用人。一个好的领导者不在于他自身多么优秀,而在于他会用人,能够充分发挥所用之人的特长和优势,做到人尽其用,从而协作完成好各项工作和任务。在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够以身作则,为同学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三,要会培养人。高校的主要职责是育人,学生党员和干部是辅导员的工作助手和培养对象,辅导员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对他们“养用结合”。要为学生党员和干部提供足够多的实践机会,加强对他们工作方法的指导和工作技能的培训。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规划,辅导员一定要为其留出足够的时间和发展空间。
8、如果学生中间发生纠纷你会怎么处理?
首先,我先弄清他们之间的问题是哪一类?是对某一具体事情看法的冲突,还是长期人际矛盾的爆发?
其次,对于具体事情看法上的冲突,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让他们认清问题的本质,从而化解纠纷。对于长期人际矛盾的爆发,要根据双方的性格和情绪特征,生活习惯和思维上的差异,认真分析他们之间的根本矛盾在哪里,然后采用个别谈心的方式,引导双方学会理解、包容和友善。
最后,事后一定要做好“追踪总结”,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跟踪了解,并说服他们和好。另一方面,自己要好好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工作出了什么纰漏或差错,及时总结经验,以防下次再发生类似事件。
9、如何应对学生的恋爱问题?存在的恋爱问题:
1、恋爱学生的人数在急剧增加,低年级参与人数在增加,出现低龄化趋势。 2、恋爱期间性行为增多。3、学生不能摆正恋爱与学习的位置,早退、旷课、厌学现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门课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往往造成爱情悲剧:伤害对方的有之;自杀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厌恶俗世、破罐破摔者也有之。.恋爱
的周期缩短,频率加快。
对策:1.加强爱情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文明行为。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要求,是消除大学生学习的枯燥感和情感方面的孤独感,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操,珍视快乐人生的良好方式。
3.加强学风建设,注重舆论引导。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告诫他们要以学业为重,人生中很多阶段不容错过,而大学的学习阶段更是应该珍惜,学校应大力宣传和表彰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学生典型,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业。 10 如何看待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首先,要相信他们。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的恋爱属于正常现象,他们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二,要引导他们。大学生的身心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社会经验不足,所以一定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时多一份思考和理性,同时还要处理好和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关系。
第三,要帮助他们。对于学生恋爱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的恋爱问题,如失恋、单相思、婚前性行为、为爱情铺张浪费等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坚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恋爱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