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彭家小学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2020-08-19 来源:客趣旅游网
彭家小学信息化建设规划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信息化推进计划》和《淄博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进我校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改造。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基础设施(网络、终端、教室等)、资源(图书、讲义、课件、优课、微课等)到活动(学习、教学、研究、管理等)的数字化。

(二)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建设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促进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每个班级都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打造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网络连通。

(三)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

- 1 -

学主流业务的融合,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改变师生交流方式,培养师生信息化生存能力,实现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三、建设原则

(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总体规划,整体设计,相互协调,分步实施。

(二)以人为本,服务学习。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以师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构建优化的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三)应用引领,创新教学。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贯彻应用驱动的原则,从学校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需求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目标,突出学校在教和学方面的应用创新,倡导学校提供教学服务,学生自带智能学习终端进行学习,打造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校园。

(四)有效链接,协同发展。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有开放意识,全新思维,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四、建设内容 (一)师生发展

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创新教学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 2 -

1.教师发展

(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具有主动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生活的意识与态度;

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与研究的意识; 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2)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

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

能利用网络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

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能利用网络与学生、家长、同事、学科专家等进行交流; 能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3)社会责任

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2.学生发展

(1)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

- 3 -

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能够准确评价信息,对运用技术持积极态度;

具有利用技术进行创新性学习的意识;

具有利用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 (2)学习方式与技能

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和技术工具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应用新技术解决问题; 能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社会责任

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应用服务

应用服务是基于软件应用系统提供的信息化服务,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窗口,是实现学校教学、学习、管理、教研、生活等教育活动信息化的重要保障。

1.教学应用服务

教学应用服务是指支持教师备课、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各种教学活动开展的信息化服务,建设要求如下:

提供电子备课服务,支持教师开展网络协同备课; 提供网络教学服务,支持教师开展网络教学;

- 4 -

提供网络学习服务,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管理应用服务

管理应用服务是指支持学校教务、行政等各种教育管理活动开展的信息化服务,建设要求如下:

提供数字行政管理服务,支持学校高效开展文件流转、知识共享、信息发布、公文审批等政务活动,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

提供数字教务管理服务,支持学校高效开展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

提供电子档案袋管理服务,支持学生成长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记录和存储;

提供数字图书管理服务,支持学校高效管理各种数字图书资源;

3.生活应用服务

生活应用服务是指支持广大师生享受学校生活和文化的信息化服务,建设要求如下:

提供数字家校互通服务,支持家长与学校进行便捷的沟通交流;

提供数字课外学习支持服务,支持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提供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播服务,支持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三)数字资源

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是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和条件。学

- 5 -

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建设要求如下:

广泛引进、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和应用服务; 结合本校特色,建设校本课程资源;

重视教学过程中各种生成性资源(讨论、试题、笔记等)的积累与应用;

建设微课程、优课等视频资源,促进名师课堂的网络传播,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积累建设与学生成长档案袋互通的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个性化资源,形成学生成长记录数据资源库;

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资源版权。 (四)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为校园信息化应用服务提供硬件和网络支持。要充分发挥现有基础设施设备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在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

1.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是在学校范围内,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建设要求如下:

能覆盖到学校的每个教学、活动和办公场所,并保证全校师生安全、方便地接入互联网,实现有线无线网络无缝覆盖; 网络带宽要满足日常教学和办公的正常需要,能支持高峰期的群体并发访问,保证正常的访问速度;

- 6 -

实现互联网、校园广播网、校园安防网等多网融合; 学校接入的控制点,要配备良好的网络安全系统,有效隔离不良信息。

2.教师用终端

专任教师用计算机达到人手一台;

每个办公场所配备适量计算机,满足正常的管理业务的需要; 在学校的公共空间配置合适的公用终端,如触控一体计算机等。

3计算机网络教室

计算机网络教室主要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可以用于其它学科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语言听说训练、在线考试、教师培训、电子阅览室、学生课余时间上网等,建设要求如下: 计算机教室的建设数量应以满足学校正常教学需要为基本要求,建有一个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数量按最大班额配备; 计算机教室管理软件要提供教室管理系统功能,教师机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对各终端的实时监控、管理、屏幕广播、师生互动交流等; 4.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是在传统教室中通过增配计算机、投影机(交互电子白板或触控一体机)、数字视频展示台、音响等多媒体设备而形成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要求如下:

每个班级配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班级容量和教学需要选择配置规格,实现“班班通”;

- 7 -

每个学校至少建有1个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公用多媒体教室;

各学科专用教室、实验室等功能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具有多媒体资源展示、交互等功能,能接入互联网,能满足各学科课堂多媒体教学的需要;

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带数字学习终端到学校学习,学校提供方便的网络接入、电源充电、储存管理等使用配套服务。

5.其他信息化环境

其他信息化环境是指除了学校经常用到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以外的各种信息化环境。这些信息化环境不一定都要单独建设专用场所或教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在已有的教室内通过增添设备或软件,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建设要求如下: 建有增加智能录制和播出设备的智能录播教室; 建设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及时传播校园资讯; 建设数字化校园电视台,丰富和传播校园文化;

建设数字化校园安全防护系统,保障师生人身和校园财产的安全;

建设数字探究实验室,鼓励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体验探究过程;

建设机器人实验室,开展机器人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及创新性思维;

五、保障机制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持续推进和创新发展离不开相

- 8 -

关机制的保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建设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完善。

1.组织架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设立学校教育技术中心,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

2.信息化领导力建设

学校领导应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意识,把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当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学校领导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决策与规划的能力,确定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学校领导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组织与管理能力,创设有利于信息化应用和发展的条件和氛围,制定有效的保障制度;学校领导应具备良好的学校信息化评价能力,能使用多种方法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3.人员培训

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学校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4.资金投入

学校信息化建设与运维的经费应列支专项资金,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硬件、软件(含资源)和培训的经费投入比例合理,不能过于关注硬件投入,要加大应用和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

- 9 -

5.制度建设

学校建立完备的信息化管理规章;建立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制度,鼓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携手共建优质的、个性化的校本资源库;学校制定鼓励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政策,落实信息化教学的常规化和创新实践研究。

- 1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