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3-08-20 来源:客趣旅游网
教学后记

创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交通运输网中的线——铁路的建设》教学设计为例

卢晓旭 南京市第四中学 210029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即将实施。地理新课程标准更关注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文明的生活、生产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标准的实施更对教师教学的理念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在标准实施之时适应新要求,迅速进入新角色,我们在目前的教学中就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引,大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探索。下文将以《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教学设计思路为例,和专家同行讨论,以期取得抛砖引玉之效。

一. 了解学生状况,调整教学目标

以往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根据教材和教参的统一规定,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目标体系,这一思想为课堂教学目标设定提供了能动性的空间,教师在设定目标时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再结合校本教学资源和教师本身的特点确定目标。教学班学生基础好,学习风气浓,学习能力强,讨论活跃。根据这一特点,我将教材原定的教学目标调整如下:

1. 2. 3. 4. 5. 6. 7. 教学目标 交通运输线的类型 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 京九铁路及沿线地区地理知识 铁路建设的意义 铁路线建设在铁路网中的意义 铁路线建设的区位等影响因素 根据原理, 草拟铁路线建设方案,分析其意义 目标类型 知识 √ √ √ √ √ √ 方法技能 √ √ √ √ 情感 √ 实施说明 复习引导 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 讨论 分析 分析 设计 二. 大胆处理教材,适应教学需求

1、处理教材理由

(1)目前我们所用的教材是全国统编教材,它追求的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适性,并不可能考虑到各地各校的差异;

(2)教材的特点决定了其更新较慢,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不能及时地体现到教材中;

(3)教材设计有不合理和不适应地区特点及学生特点的地方。

(4)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仅是教学目标(尤其知识以外的目标)的载体,通过其他载体照样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我们就不能教条化面对教材,教师应该发挥能动性,根据地区和学校特点,将社会、经济、科技现状引入课堂,对课堂教学内容作适当处理。

2、教材处理

(1)由于京九线通车是1997年的事,目前,许多新的铁路建设地位突出,并更具有时代性。一期工程年初通车,二期工程年内建设的宁西铁路与京九线一样均属“动脉性”铁路,并且与学校所在地南京密切相关,取“宁西”而舍“京九”理由充分,教学效果也更明显。

(2)“区位”的概念相对模糊,政治、技术、民族甚至经济因素等均看作区位因素并不完全科学,教学中,舍弃“区位”之说,对教材作了三大调整:①将铁路建设在路网建设中的意义独立出来;②将铁路建设的经济意义纳入到铁路建设的意义中;③将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技术、民族、国防等因素作为影响铁路建设的因素独立出来。

三. 设计目标板块,明确教学思路

在教学目标调整,教材内容处理之后,应围绕目标和教材设计教学思路,本课采用板块式设计,将设定的目标有机地融入七大板块中,目标具体,思路明确,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1、承上启下的提问:南京到合肥和武汉的交通方式。目标:交通运输线的类型。

2、宁西铁路在路网建设中的意义。目标:宁西铁路等“动脉”性铁路建设在铁路网中的意义。 3、宁西铁路给南阳带来的影响。目标:铁路建设的意义。

4、建立影响铁路建设的多因素体系。目标:影响铁路建设的因素,决定性因素。

5、设计京沪新铁路、设计江苏省境内的铁路网。目标:分析和设计铁路线路:经济需求分析、合理路网线路设计、铁路建设技术指标、财政预算。

6、结语:扬州通火车感怀散文。目标:铁路建设的情感目标。

7、课后阅读和拓展。目标:实现教材京九线内容的知识目标,拓展知识和技能。

四. 科学设计情境,实现高效互动

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要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重视与实际相结合。教学设计便抓住人地关系和区域发展这一线索,创设富有兴趣和思考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开展探究和讨论,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高质量的互动过程中,从而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1、复习提问创设了承上启下的情境。

南京到合肥的交通运输引入了宁西铁路的建设,并为后面从“南京附近城市人均GDP”分析交通对经济的作用提供了分析的视角。南京到武汉的线路为地形因素大别山影响铁路线路打下伏笔。

2、宁西铁路的介绍为总结“动脉性”铁路在路网建设中的意义提供材料。

宁西铁路作为中国十五计划中“八纵八横”的铁路网建设的重要组成,它本身在路网建设中就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宁西铁路的介绍,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它①合理布局路网,②东西贯通,缓解了铁路运输紧张状况,③南北分流,提高了网络整体运输效率。

3、“南京附近主要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铁路建设对经济的意义提供了证据。

通过提供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合肥的人均GDP数据,让学生从数据中看出合肥经济与沪宁线城市的差距,根据复习提问时所知的交通信息,引导其作出铁路交通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假设。

4、宁西铁路对南阳经济的影响为分析铁路建设的经济意义提供了可以分析的事实材料。 宁西铁路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命脉,通过它对南阳的具体影响,学生可以自己分析出对经济影响的具体表现,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更加直观、深刻。并强调宁西铁路给南阳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要注意科学的发展,从而在南阳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观念。

5、辩论方式的采用为“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选线起决定作用”的论证提供了全新的情境。 教师以南京至武汉铁路的实际线路、皖赣铁路、不同地形区铁路造价为论据,论证地形对铁路建设起决定作用,学生作为反方,以青藏铁路、平原并非一定有铁路为例驳斥教师观点,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继而进一步引申到影响铁路建设的多种因素。

五.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让地理信息技术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中国铁路线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绘制在普通的图上很难看清,如借助于GIS软件MapInfo表现则可以提供明晰的资料、动态的效果,并且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新技术有直观的了解,提高其地理信息意识和利用地理数据借助于科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宁西铁路 源自MapInfo 六. 改变说教传统,引导自主探索

新课程标准在过程和方法目标中强调:学生要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说教形式,要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和信息资源,尤其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对学生学习、成长有意义作用的信息,引导学生去获取有用的信息,在获取信息中发现问题,然后运用知识、信息、方法、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知识,发展技能。

本课教学设计的每一板块,如宁西铁路的最新消息,南京附近城市人均GDP,南阳因宁西铁路而出现的机遇,铁路运输的压力前所未有等,均是从资料、问题等情境出发,它开启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按钮,学生便开动了自主探索的机器,教师的能动作用还在于不断地给机器增加新的能量,使之不停地越来越高效地运转。

《铁路运输压力前所未有》一文中提到:“目前铁路部门对请求车的满足率只有35%左右,日均请求车近30万车,而装车量仅为10万车。以京沪、京广、陇海为代表的主要铁路干线,运输负荷居高不下。京沪线运能缺口高达50%以上,今后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的矛盾还将进一步加剧(2004年4月27日北京消息)。学生在获得这些信息后,也产生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疑问。学生会运用日常积累的信息,如列车的第五次提速,新建了许多铁路等,通过自主性的加工思考提出提速、改建、新建、加强管理的应对办法。“京沪线运能缺口高达50%以上”这一数据可以为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提供数据依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建一直线铁路,或基本沿原线建设单线、普通复线是否合理,从而得出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才是合理的这一结论。从而让学生学会从经济需求、合理路网设计、铁路建设技术指标、财政预算等方面设计铁路。这一引导不光解决了现实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还实现了新课标中倡导的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七. 关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激情

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强调,要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建国以来,中国铁路建设成绩伟大,要激发学生的这种自豪感和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还得落实到身边的具体事件上,我从作为扬州人的亲身扬州通火车的体验出发,抒发情感,激发学生对铁路建设、对家乡的热爱的情感。

电影中看到的那呼啸而过的列车,那让人伤感的月台,那挥手洒泪随车奔跑的送别,那一眼望不到头的伸向远方的铁轨,对不少扬州人来说,一直都是个遥不可及的梦。„„火车的汽笛声和轮轨的咔塔声,让多少扬州人眼中闪动着激动的泪花,扬州人终于圆了百年铁路梦。„„呼啸而来的火车,能给我们带来更广阔的视野,更宽阔的胸怀,更开放的意识,更美好的明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