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光明中医2008年1月第23卷第1期 CJGMTCM January 2008.Vol 23.1 效应治疗带覆盖治疗范围20cm x 14cm。场效应治疗 要,未能停止运动,在原有的运动强度情况下,每天运 用场效应治疗仪结合中药皮肤渗透治疗3小时至6小 仪一次治疗时间为60分钟。 2.2.2综合治疗方法 2.1 远红外线电磁热场效应治疗加中药外用:按乳 时,症状在5天后明显好转。在保持每天3小时左右 的中大等运动量同时,坚持上述治疗3个月后,运动及 上下楼梯恢复正常。再次做MRI,双侧后角内未见片 样稍高信号,关节腔及髌上囊未见积液。 5讨论 香、没药各10g,红花8g,川牛膝、威灵仙、寻骨风、伸筋 草、海风藤、骨碎补、续断、川乌、草乌、徐长卿、巴戟天、 杜仲各15g的配比量配药。将药材加工后过100目成 细粉,装入远红外线电磁热YF100B型双带场效应治 疗仪布袋中,通过场效应仪的温热作用,发挥中药对局 5.1 远红外线恢复运动性肌肉疲劳的作用原理:远红 外线是指波长段在4--1000ttm的红外线,其中4— 部的作用。一次治疗时间为60分钟。 2.2按摩推拿:在上述治疗结束后,肌肉已充分放松, 此时配合自我按摩推拿手法治疗。训练运动员以滚、 拿、揉按等手法为多用,按摩推拿的范围重点以肌肉筋 腱酸痛显著处为主,但因肌体的整体联系性,可根据研 究对象的具体情况扩大到全身的普遍放松性按摩推 拿。一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 2.3治疗时机与主要治疗观察部位:竞技赛后马上治 疗,主要观察双股四头肌、双腓肠肌的自觉症状。 2.4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 运动;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运动时及运动后仍 有轻度不适;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但运动效率低,动 作欠协调;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详见表1。 表1运动性肌肉疲劳综合治疗法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4典型案例 4.1 张某某,男,23岁,网球教练、陪练员。每天网球 教学及陪练4小时以上,常有肌肉酸痛影响运动能力, 经每天使用场效应结合中药皮肤渗透治疗l一2小时, 肌肉疲劳恢复时效显著提高,提高了工作能力。 4.2李某某,男,42岁,体育教师。长期从事球类教 学与运动,膝关节疼痛,运动障碍,腿部力量下降,上下 楼梯困难3个月。在厦门市第一医院行左膝关节磁共 振(MRI)检查报告:左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形态大小 未见明显异常。双侧后角内见片样稍高信号,关节腔 及髌上囊见少量积液。初步诊断:左膝关节半月板变 性(I度)。关节腔及髌上囊积液(少量)。因工作需 15Fm波长的远红外线,与人体生理远红外线波长相 同,极易被人体吸收,可引起人体组织一系列继发反 应 。 5.1.1 远红外线热生物效应原理:人体表面接受远红 外线热辐射后,由表及里热传导渗透,产生温热效应, 使人体微血管扩张,自律性加强,血液循环加快,加速 了细胞与血液的物质交换,促进人体组织渗出物的吸 收与消散,从而促进了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组织 的再生能力,具有显著的消炎、消肿、祛风除湿、活血止 痛、舒经活络的医疗功效。同时在温热效应作用下,汗 毛孑L的开放及皮下微循环的扩张,降低了皮肤对药物 的屏障作用,改变了皮肤通透性,有利于中药药性的透 人。 5.1.2远红外线的非热生物效应原理:人体运动时唯 一的直接能源是来自于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三磷酸腺 苷.ATP,ATP在肌肉活动中,通过ATP酶水解催化下, 迅速分解为二磷酸腺苷和磷酸,同时释放出能量供肌 肉收缩。研究表明,ATP是通过肌纤维蛋白质分子中 酰胺键振动来传递能量实现肌肉收缩。酰胺键振动的 强度与肌肉工作能力成正相关。当人体在吸收到红外 线能量后,可以引起肌纤维蛋白质分子中酰胺键的振 动,在ATP很低的程度下,补偿了生物能量顺利地从 一处传递到另一处,使生命体处于正常状态。 在运动训练中,能量消耗过程占优势,人体能源物 资的消耗远大于恢复,在这个消耗供能中,人体内三大 供能系统都以最终合成ATP形式完成着特定条件下 的供能。但人体能量储备随着训练或比赛的持续而逐 步降低,进而到达疲劳或力竭。疲劳状态下,体内能量 物资处于较低水平,ATP及ATP水解酶处于不足,此 时运用远红外线辐射,能使肌纤维蛋白质分子正常传 递生物能量,快速补充能量物资,从而使生物组织从疲 劳或病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使疲劳得到快速恢复 ]。 5.2 电热磁对恢复运动性肌肉疲劳的作用:磁热效应 通过交变漏磁场会在人体组织内感应产生出涡流,这 对深部组织会起到附带加热作用,而加强上述的加热 治疗作用。其次,人体内存在着生物电,线圈交变漏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光明中医2008年1月第23卷第1期 CJGMTCM January 2008.Vol 23.1 ‘41。 场的感应作用,会对人体的生物电流起到某种影响,以 激活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有促进血液循 环,改善组织营养,加速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温经散寒, 活血通络,消炎止痛等作用。 低肌肉的黏滞性,松解软组织的粘连,保持其弹性,并 加强膝、踝关节的稳定性¨。 。 6 结论 将远红外线电磁热结合药物渗透运用在消除运动 疲劳、治疗运动损伤,即是利用远红外线场效应治疗仪 的远红外线辐射作用和磁场效应加之良好的皮肤通透 环境下导人治疗药物,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和恢复手 5.3外用中医药治疗运动性肌肉疲劳的作用原理:中 医认为,运动产生的疲劳或运动损伤致经络、筋肉与关 节气滞血瘀、经络阻滞、气阴耗伤、骨血失养。外治法 重在益气活血、化瘀除湿、舒筋活络。可抗组织缺氧、 段,加上中医按摩推拿手法,全方位康复运动性肌肉疲 缺血,减少肌乳酸、血乳酸、血氨代谢,减少自由基 。 劳,故可收到快速恢复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中药经过皮肤渗透吸收是由两个时相完成,即渗透相 参考文献 和吸收相。主要是依靠药物浓度差通过皮肤汗腺、毛 [1]陈玉风,彭长锦,陆晨.中医药防治运动性疲劳的探讨[J].湖北 囊、皮脂腺等通道进人皮下到达组织细胞。 体育科技,2002,12(4):425--426 5.4远红外线电磁热结合药物渗透消除运动性肌肉 [2] 高宝龙,陈华卫.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研究展望[J].中国临床 康复,2003,7(21):3018--3018 疲劳的应用方法:每一效应治疗带覆盖治疗范围20cm [3]李建设,牛秀荣,张勇.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J].邯郸学院 ×14era,两个效应带可同时分别对两个部位进行治疗。 学报,2005,15(3):8O一82 结构简单,操作简易。效应治疗带分为两层,贴近皮肤 [4] 陈玉凤,彭长锦,陆晨.中医药防治运动性疲劳的探讨[J],湖北 的内层是放置药物层,外层是产生磁场和远红外的线 体育科技,2002,21(4):425--426 圈层。使用方法是仪器接通电源以后,将效应带药物 [5]季冠芳,杨子彬.远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J],天津医 药,2007,35(1):78—80 层面敷于患处或有关穴位,以治疗带的宽松紧带绑扎, [6]庞小峰,生命体吸收的红外光的非热生物效应的研究[J].物理, 使治疗带紧贴皮肤,治疗时体位自然,不受限制。无需 2001,30(9):525—532 在医务护理条件下即可进行安全治疗,治疗时间也无 [7]喻治达,陈厚容,张玮,等,中医药熏蒸康复疗法恢复运动性疲劳 需严格限制,甚至在睡眠时长时间治疗。根据恢复疲 理论及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0):46—47 劳程度和治疗损伤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效应强度和时 [8]成伟华,Chew YT,滚法推拿形成运动狭窄血管内血液流量分析 间进行治疗。 [J].医用生物力学,2003,l8(1):1—5 [9]姚书祯.按摩对女子长跑后ePK值的影响[J].体育科学,1991, 5。5推拿对运动性肌肉疲劳的作用:中医推拿手法通 (3):73 过机械性压迫和刺激肌肉、血管,能有效地使运动性狭 [10]胡炳麟,王晨,中医推拿对女足运动员体能恢复的影响[J],中西 窄的血管成为运动性振荡的状态,加大血流量 ,能改 医结合学报,2003,1(4):312—3l3 善局部肌肉的pH值,加快乳酸的清除过程,降低血清 (收稿13期:2007—10—23) 乳酸激酶值 。运用中医推拿手法的多样性,能够降 健脾疏肝法联合西药治疗脾虚肝郁型 胆汁反流性胃炎52例 林耿明 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区第一人民医院(522071)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法联合西药和纯西药治疗脾虚肝郁型胆汁反流胃炎疗效对比。方法:将78例脾虚肝郁型病人,随机 分成治疗组52例,采用对照组的西药联合中医健脾疏肝法治疗;对照组26例,应用西药吗丁啉、胃达喜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l6 例(30 ̄7%),显效2O例(38.5%),有效l2例(23.1%),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治愈4例(15.4%),显效9例(34.6%),有效4例 (15。4%),总有效率65。4%。结论:健脾疏肝法联合西药治疗脾虚肝郁型BRG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关键词:胆汁性胃炎;健脾疏肝;吗丁啉;胃达喜 (BRG)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多发病,若失治或误治 至2007年6月期间,笔者应用健脾疏肝法联合西药或 常可合并消化道溃疡,甚至导致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癌 纯西药吗丁啉、胃达喜治疗100多例脾虚肝郁型BRG 前病变,有效治疗BRG有着重要的意义。2005年7月 病人,取得不同临床效果,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有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