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
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 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
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 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
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 欣赏影片,回忆二、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 情景并思考问题。进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行猜想???? 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马上停止。
进行一些振动发声实验,讨论声音产生的共同特征。 观察课本、录像里的发声现象,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 1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
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 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学生活动: 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 课本14页的探究实验 观察分析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
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 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2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秒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 教学后记:
1、 2、
3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学习目标: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3、声音在 、 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二、 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直接给出问题,引入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 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在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的基础上,解释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2、 利用骨传导听到声音
学生活动: 1.通过看书,了解人耳的结构。 2.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去体验骨传导。 例咬住音叉,把耳朵捂住,敲击音叉,是否听到声音。 4
3、双耳效应
学生活动: 观看录象,讨论双耳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教后记
本节课堂内容不多,可以增加一些其他有关声音的知识:如声波、人体的结构等。
设计好练习,物理套餐的内容必须进行调整。
5
三、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三、 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3、声音在 、 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四、 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音调:声音的高低
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
6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 2、响度:声音的强弱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教后记
本节内容比较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 应让学生在课后去分析较多的声现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
7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
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闹钟、纸盒 四、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 (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8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
(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 (3)认真阅读P26的噪声分类表。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 (声音的传播过程) (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学生活动
(1)观察书本P 26图1.4-4,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
(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 课堂小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怎样防治噪声?
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教学后记:
9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声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
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
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
四、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
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
10
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 课堂小结: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