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前置定语的异同及认知分析
作者:陈颖
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19期
摘 要:英汉语中都有前置定语,但对于英汉定语两者之间的异同很少被重视。本文试图对现代汉语和英语前置定语深层次的描写和深入性的解释,拟从深层的认知基础来分析汉英定语顺序的异同。
关键词:英汉前置定语;异同;认知;象似性 一、引言
关于对现代汉语的定语研究,国内学者在语序上从语义、结构、认知等各个角度进行了描写和解释,主要侧重于多项定语的排序以及和中心语的关系,但是在解释上还没有引入更深入全面地分析。英语方面的研究总体上看描写性的文章居多,多是对一些现象的罗列。对于英汉定语两者之间的异同很少被重视。 二、英汉前置定语异同
前置定语是置于定语中心之前对之起修饰作用的成分。英汉语中都有前置定语,但汉语的前置定语远比英语要普遍。一般来说,名词的前修饰语(pre-modifiers )一般包括三个部分-----限定词, 描述性定语, 分类性定语。 (一)描写定语的异同
描写定语是对定语中心多代表的人或事物起主观描写作用的定语,通常由主观形容词(表示说话人主观看法的形容词)充任。若几个描写定语同时出现时,它们在句法上一般呈并列关系。此时英语往往按“先短后长”的原则安排其顺序;汉语有时根据“先短后长”原则安排顺序,有时根据读音的音韵节律安排。
例句一:We arrived at a dirty, gloomy and desolate place, but met with a nice, dainty and fashionable lady.
我们来到一个阴暗、肮脏、荒芜的地方,碰到的却是一位漂亮、时髦、讨人喜欢的女郎。 或者:我们来到一个阴暗、肮脏、荒芜的地方,碰到的却是一位讨人喜欢的、漂亮、时髦的女郎。
(二)分类定语的异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分类定语是对定语中心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起客观分类作用的定语,通常由客观形容词(含起形容词作用的名词、分词等)充任。客观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内在与本质的特征。 如果同时几个分类定语同时出现,对定语中心进行多重分类,在英语上它们不能用逗号分开,也不能由并列连词连接,在汉语中通常也是如此,但有时考虑音韵节律,可用顿号分开或使用关联词语。英汉语多重分类定语的排列顺序: 表一
表中显示,英汉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表示最本质特征和固定分类的定语都紧靠定语中心,其他特征的位置因视角不同而存在差异,最大的差异是表示:“新旧”、“来源”特征的形容词的位置不同。例如:
例句二:Twenty African wood carvings were donated to the museum. 20件非洲木质雕刻作品捐给了博物馆。
但上表中各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是绝对的,他们受固定或语境性分类组合关系的制约,在汉语中有时还要受音韵节律关系的制约。 三、原因探究
通过对英汉前置定语的实例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 两种语言前置定语的排列顺序有惊人的相似性, 这样的相似性从人类思维的共性上可以得到解释。
关于差异性,沈家煊(1996)从认知的角度利用“象似性”的原则讨论了汉英语的偏正结构语序,“象似性”(iconicity)是指假设人通过外部世界的感知而形成的概念结构跟语言结构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的一种对应关系。语言中的象似性始于人们对某些词的声音和其形式的关系探讨。当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用任意性(Arbitrariness)来解释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随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任意性一直被认为是语言的第一特性。然而在大约二十年后,美国的哲学家C.S. Peirce却认为世界上真正“任意”的表达只有一种(他把这种词称之为
Symbol),而其他的绝大多数词可以看着是一个符号(Icon),这种词的词义和词形存在一种象似的属性,这种属性附以这个词具有它所特有的意义。而且C.S.Peirce对前人的一大超越是他突破了词的语音、词形和词义的联系,认为语言结构和世界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象似性。如今,语言的象似性主要指语言素材的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沈先生认为汉英语偏正结构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具有“不可逆性”的认知基础,如: 例句三a.教堂附近的自行车 the bike near the church *b.自行车附近的教堂* the church near the bike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种偏正结构“不可逆性”以从认知上找原因。当人感知两个物体的空间关系时候,总是把一个物体当作注意的对象,称作“目标”(figure),而把另一个物体当作这个主义对象的参照物称作“背景”(ground)。例六中教堂固定而自行车不固定,教堂大而自行车小,随意教堂是“背景”,自行车是“目标”。确定“背景”和“目标”是主客观结合的结果,但最终以主观为准。教堂客观特性大致相当,人的注意对象针对哪个,哪个就成为“目标”。 参考文献:
[1]毛薇.英汉多项前置修饰语次序的认知功能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 [2]张健,张晋.英汉名词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及其认知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0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