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案例,体现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的三个重要方面的要求:体会数据中蕴着信息;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基于这些阐述,为使学生树立数据分析的观念,教师最 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投入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掌握数据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在此过程 中,不仅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同时还将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提高自己运用数据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使他们在经历简单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现代社会里,充满着大量的数据,了解许多问题解决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分析 断做出问题解决的合理决策。设计小学生所熟悉如:组织体育比赛活动 ,为了更好地组织比赛,需要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和活动方式。鼓励学生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决定:你认为班级最好组织什么体育比赛,比赛采用什么形式进行,从而确定班级如何进行体育比赛。
二、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树立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在数据整理以后,培养学生有一个反思的过程, 培养学生讨论这些数据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教师组织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情况,把数据调查出以后,进行了整理。最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思考:看到这些身高的数据,它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可能就回答:我可以了解到班级同学的身高 情况,知道自己的身高在班内处于什么位置。班级有8岁的、有9岁的,我今年8岁 ,看到9岁同学的身高,我可以先预测一下到9岁时自己大概多高。学校可以根据我班学生的身高情况确定我班课桌椅的高度、…… 尽管学生的想法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但能让学生在 这样的过程中再一次认识到数据的作用。
三、结合现实生活活动中的案例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意识,体会数据中所蕴涵着信
息,绝不 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而且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也很难完整地展示数据分 析全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设计一些现实实践活动案例,将课程内外结合起来。以 平均数教学为例,有人做过调查,学生学习了平均数会进行计算,但遇到真正的数据需要分 析时,他们却很少想到用平均数。所以说,平均数教学关键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他们想到用平均数,愿意用平均数来分析数据。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平均数后,师生共同 讨论了以下的三条信息。1、利用节约用水信息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师:我这有条信息, 我们一起看看。(1)出示:节约用水图。师:为什么要节约用水(根据学生回答评价学生的节能 意识)那我们来看看我们国家酌淡水情况 。(2)出示: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4位。师:找一名同学读一读。看到这条 信息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可能产生疑问:水并不少,世界100多个国家, 我们排第4名。)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条信息。(3)出示: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300 立方米,在世界上名列 第121 位, 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师:请大家静静地读一读这条信息 ,你又发现了什么?(这里让学生通过名次下降再次提出对平均数的理解。贫乏这个词是什么 意思?有那么多水,怎么用贫乏来形容我们国家呢?)总结:言之有理,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了,光比总量是不行的,还要看我们的人均水资源。那对于我们国家来 说,就更应该去节约用水了 。
四、综合与实践活动提倡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实践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智慧 形成于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观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它以做数学、用数学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经历自主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经历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汇报交流等过程,对学生今后甚至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